新書推薦: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內容簡介: |
本书讲述了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政治策略和外交生涯,以及他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的强有力的外交政策。曾经有媒体将莫迪称为非典型印度政客,他是印度极少数从未卷入过贪污丑闻的政客。
|
關於作者: |
拉贾莫汉(C.Raja Mohan)是卡内基印度中心(Carnegie India)主任,该中心是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第五家国际中心。他是印度顶级日报《印度快报》国际事务栏目的特约编辑,是新加坡南亚研究所的客座教授,也是悉尼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非常驻研究员。莫汉曾是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早年,他曾是尼赫鲁大学南亚研究的教授,也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教授。同时,也曾担任过《印度教徒报》外交栏目编辑以及驻华盛顿记者。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军备控制、亚洲安全、全球秩序和印度外交政策,很多文章发表在《外交政策》和《华盛顿季刊》等顶级期刊。 朱翠萍,女,汉族,1967年2月生。现为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5年9月2008年7月,于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学习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3月2005年1月,于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学院学习获管理学硕士学位。1989年9月2005年9月于甘肃酒泉学院任教;2008年7月至今于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任教。兼任《印度洋经济体研究》编辑部主任,《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蓝皮书)》副主编。主要从事印度洋战略、南亚问题和中印关系研究。
|
目錄:
|
第一章 引言/1
第一共和国/5
第二共和国/9
莫迪时代?/18
第二章 好坏参半的遗产/27
在世界舞台上的优柔寡断/30
团结进步联盟政府第一届得之而第二届失之/33
印度的区域/37
危险中的印度:安全顾问/40
不负责的程度/44
莫迪的世界/48
第三章 邻国优先/53
复兴印度的地区主义/56
解决与达卡的问题/59
划定海上边界线/62
孟加拉边界:迎难而上/66
政治朝圣者:莫迪在加德满都/69
重新考虑与尼泊尔的条约/73
印度的斯里兰卡机会/76
南盟:迈向积极的单边主义/79
第四章 巴基斯坦问题/83
为巴基斯坦问题创造空间/86
莫迪眼中的巴基斯坦/88
巴基斯坦的悖论/90
强大与不安全/94
没有三方对话/98
莫迪的板球外交/102
阿富汗:避免与巴基斯坦对抗/105
继美国之后:中巴在阿富汗联盟?/108
第五章 反思中国/113
团结进步联盟的历史/116
中国的丝绸之路/118
莫迪对中国转身?/121
潘查希拉的悲哀/124
亚洲人的亚洲:习近平的新高点/127
萨巴尔马蒂河畔首脑会面/130
中国在南亚的崛起/133
在中美之间/135
第六章 拥抱美国/141
华盛顿已经准备好迎接莫迪/144
华盛顿的考验/145
莫迪的美国商业之行/147
不再戒备/151
第二次机会/153
莫迪在印度共和国日邀请奥巴马/156
莫迪与奥巴马重写剧本/158
交易的艺术/161
第七章 亚洲在召唤/167
亚洲欢迎莫迪/170
处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竞争/172
未来的朋友/176
澳大利亚:铀之外的故事/179
在北京与河内之间/182
东向行动并非易事/185
印度在海湾的当务之急/189
印度人民党与中东/191
第八章 向南看/195
海洋花环:印度的港口链/198
中国的基地与地点/201
海上的当务之急/204
被争夺的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207
中国海军在斯里兰卡/209
聚焦毛里求斯/212
莫迪在南太平洋/215
海洋外交:超越和平区/218
第九章 提升软实力/223
莫迪的词典/226
宗教与对外政策/229
莫迪的佛教/231
德里与海外移民/234
构想一个更伟大的印度/238
超越防御性的多边主义/241
瑜伽与民主/245
反现代的印度教特性/248
第十章 作为领导大国的印度/253
延续与变革/255
经济优先/257
对全球化的自信/258
地区中的印度/260
文明身份/263
印度能成为领导大国吗?/265
战略最佳点/269
译后记/271
|
內容試閱:
|
中文序
我非常荣幸能够呈现给读者《莫迪的世界:扩大印度的势力范围》这本书的中译本。这本书的英文版是在2015年中旬出版的,介绍了纳伦德拉莫迪总理领导下印度的对外政策,审视了2014年莫迪赢得大选且以一个强势领导人的姿态出现之后,对印度和世界所产生的特殊意义。本书认为莫迪最初的政策方向释放了印度政体中许多结构性变化潜力,开启了印度共和国发展中的第三阶段。自本书出版以来,有证据表明印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以及印度与世界关系的前景是真实的。在中文版的序言中,我想尝试分析一下莫迪的出现对德里与北京之间的关系产生的一些影响。
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以来,一切并非一帆风顺。印度国内和国际社会普遍对他领导下印度经济改革的步伐感到失望。但不可否认,莫迪恢复了印度的增长势头。他还强力地推出了一些措施如商品与服务税(GST)并取得了成功,预示着印度将进行姗姗来迟的市场整合。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印度的增长速度却超过了7%,令人印象深刻。随着印度经济快速增长而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按名义美元计算),德里作为国际合作伙伴的吸引力会持续上升。这反过来又会使莫迪领导下的积极外交政策得以推进。事实上,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BJP)作为上次选举时的主导力量的出现,鼓励了该党派中的一些极端主义分子去扰乱存在巨大分歧的印度社群之间的传统和谐。随着莫迪强化在党内的地位,并重视保持其在整个国家的信誉,莫迪最终将有能力镇压这些极端分子,同时振兴带给他权力的联合政府,并在2019年的大选中赢得第二届连任。
本书认为,莫迪最让人吃惊的是他在外交方面不同寻常的积极行动。几乎没有哪个领导人在缺乏国家层面的政治经验的情况下,对外交政策投入热情。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与世界领导人接触时所展现出的自信。首先,莫迪在这个以改革速度缓慢且相当反感政治风险而闻名的国家强力推行大胆的外交政策。莫迪迫切地希望能够把握由其前任者们创造但尚未开发的政治机遇,必要时也愿意采取比其前任更加大胆的路线。莫迪坚信印度崛起为世界强国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无所畏惧并毫不犹豫地追求这个目标。莫迪当选总理恰逢印度改革二十五年之际,印度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物质资源已经显著地扩张。莫迪的个性品质使他已经做好准备,更好地把握印度面临的外交可能性。莫迪有可能为印度的国际关系留下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印记。
莫迪的许多外交政策举措都是建立在前几位总理所阐述的政策基础之上,包括:促进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与亚太和印度洋大周边国家的关系,并改善与所有主要大国的关系;在多边舞台上重新恢复印度的声音;特别重视经济外交;动员印度的海外移民投身于国家的发展;建设超越印度边境的力量投射能力。这些观点在印度并非首次提出。在1991年开启的改革时代,印度国内以及外部苏联的旧经济秩序崩溃,印度领导人开始清晰地阐述印度外交政策的新方向。但是,由于缺乏印度国内的政治支持,也需要考虑联盟伙伴,这为印度的对外交往增加了不确定因素。相反,莫迪所拥有的政治权利以及他的个人意志,将促使他勇往直前。
莫迪的领导风格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元素。第一,改善了印度保守的外交风格。相比他的前任们,莫迪能够更加自如地向全球的对话者展现个人魅力。同时,莫迪作风大胆,能够制造外交惊喜。不管2015年12月降落在巴基斯坦拉合尔而会见纳瓦兹谢里夫总理是否是莫迪的决定,2015年1月邀请贝拉克奥巴马总统作为印度共和国日庆祝活动的嘉宾,以及在他的家乡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招待习近平主席,他总能找到一般来说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方式而创造新的政治可能性。就如同莫迪愿意超越常规而广交朋友,在印度的利益受到威胁之时,他愿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当跨境恐怖主义破坏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和平进程时,莫迪毫不犹豫地坚持主张。例如,在伊斯兰堡控制的俾路支省和部分克什米尔地区。莫迪不厌其烦地支持尼泊尔的宪法制定,但是当加德满都忽视尼泊尔与印度接壤地区马德西人的权利时,莫迪毫不犹豫地对尼泊尔实行了经济封锁。
这种风格与他解决前任们遗留问题的坚定决心相辅相成。强硬的外交以及履行谈判协议的信誉,使得莫迪成为了许多国家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四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第一,批准了上届政府领导人曼莫汉辛格在2011年与孟加拉国商谈的陆地边界协定。如果说辛格未能在国内形成支持该协议的共识,莫迪则在2015年调动了一切必要的政治支持,促使议会批准了该协议。第二,辛格政府与美国谈判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民用核能合作计划,但最终难以付诸实施。印度已经通过的民用核责任立法增加了合作计划的执行难度,因为该法增加了新核电厂建设中外商投资的障碍。为了在2015年1月奥巴马访印之前解决核责任立法中所有尚未解决的问题,莫迪政府在2014年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第三,十多年来印度政府一直对气候变化谈判深感不安,这使德里成为了国际协议中的一个主要障碍。然而,在2015年12月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莫迪使印度成功地摆脱了这一困境,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莫迪非常感兴趣于扩大印度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由于他在古吉拉特邦担任首席部长期间频繁出访中国,他比前任更加愿意将中国想象为是印度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天然伙伴。为此,莫迪战胜了印度国内的负面情绪,为中国对印度的经济投资创造便利条件,并放宽了对中国公民的签证制度。
莫迪当选为印度总理,他以经济现代化的推进者而获得声誉,因其管理能力而闻名,并以他对中国的熟悉和热情而提高了人们对积极提升德里和北京之间伙伴关系的期望。虽然中印两国在经济和投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两国政治关系遭遇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阻力。印度一直担心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不断深化的战略关系,同时对北京不愿谴责巴基斯坦的恐怖活动以及在支持印度寻求成为核供应国集团成员时表现出的犹豫而感到失望。此外,对于中国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不断上升的战略影响力,印度感到越来越焦虑。反过来,中国对印度与日本逐渐升温的关系以及印度与美国之间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持有戒心。北京也没有能善意地看待印度对中国南海问题越来越多的参与,中国也对印度不愿接受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而感到失望。同时,两国之间有争议的边界依然保持和平,但紧张局势经常爆发,未出现能够突破性解决争端的迹象。
自1988年拉吉夫甘地总理与邓小平主席成功开启了正常化双边关系的框架以来,中印两国关系首次出现了不确定性。当前相当多的困难源于一些结构性因素。中印两国并没有投入足够多的精力以了解彼此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大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发展时常令双方的政策精英们感到意外。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印度的缓慢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北京和德里的地区和国际地位。随着两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中国和印度开始比以前更加重视彼此的战略考量。两国的兴趣和影响范围已经开始重叠,并产生了一些摩擦。
即使两国在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有所上升,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对话依然是老生常谈,局限在旧框架之中。德里和北京都从长远来定义两国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置于发展中国家的位置,需要齐心合力保护他们在亚洲和世界的共同利益。然而,这一主要议题阻碍了学术界和政策界将足够的精力投入于双边、地区和全球领域中有分歧的问题上。更广泛地说,两国有些难以认识各自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地位的变化,都近乎于认识到他们的民族梦想是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印度必须接受中国已经崛起为大国的事实。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拥有广泛的全球利益和资源,拥有构建未来亚洲秩序和全球制度的政治意愿。不过,中国也必须认识到,印度对亚洲的影响能力也将上升。虽然印度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比中国小得多,但是印度可以通过在次大陆、亚洲乃至世界建立关系以塑造地区和世界力量的平衡。中印政治家的任务是了解彼此的关注,对彼此的利益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有意识地限制潜在冲突的可能性。这需要两国的政府和战略界进行更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和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富有成效的关系,无论德里还是北京都不能承受将此浪费的代价。
最后,我非常感谢朱翠萍教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推进中印关系,并得到了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我曾经有机会访问了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并与朱教授所在中心的研究人员和学生们进行了交流。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RIIO)正在与中国和南亚的学术界建立密切关系,值得称赞。特别是,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印度在中国进行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目的地。我真诚地希望由朱翠萍教授和杨怡爽博士翻译的这本著作,能够有助于中国更好地评估纳伦德拉莫迪领导下印度对外政策的原因和方式。
拉贾莫汉
德里
2016年9月12日
译者序
2014年5月,印度人民党领袖纳伦德拉莫迪以压倒性优势赢得大选,令世界惊叹。外界普遍认为印度选出了一位强势领导人,印度民众似乎也看到了印度重塑国际形象与重振国内经济的曙光。莫迪上台以来,其执政理念和施政方式的确为印度的内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对外政策尤为吸引眼球。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不仅重塑了领导大国的形象,为印度在世界政坛上博得了更多关注,而且印度的经济增速在2014年赶上了中国,在2015年则引领全球,并且中印关系也出现了积极发展的势头。
在莫迪执政初期,关于新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外界普遍有两种预判:一种观点认为,莫迪之所以胜选,主要源于其在古吉拉特邦执政期间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恰好与民众求新求变的心理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意愿相吻合。基于莫迪上台后将以发展经济为己任,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应是大势所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强人莫迪在竞选期间就明确地表达了在中印边境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其上任后对华政策很可能会更加强硬,中印关系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将高于辛格政府执政时期。究竟强人莫迪对华外交政策是否会更加强硬?莫迪政府对华外交实践将面临怎样的困境?
作为印度国际事务方面的一位顶级评论家,拉贾莫汉先生长期以来为印度走向世界提供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在《莫迪的世界》这本书中,拉贾莫汉先生讲述了纳伦德拉莫迪在大选期间以及在2014年上任以来的外交政策思想与实践。莫迪对外战略构想的核心是强调并奉行邻国是首要的外交方向。新政府认为,一个不能停止与弱小邻国争吵的印度,只能为中国在次大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而铺路。因此,莫迪政府不仅意识到与巴基斯坦进行战略性接触的重要性,同时重视改善与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斯里兰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充满活力的地区主义政策奠定基础。
在大国外交中,印美关系是印度对外战略的核心。莫迪正全力以赴地寻找各种办法为重塑印美伙伴关系增添动力。他不仅努力摆脱传统上印度与美国接触时的自信缺失,改变过去印度对美国外交政策上模棱两可的态度,而且上任后即摒弃前嫌,主动地拥抱美国,努力让印度重新成为美国的商业机会,并且不断深化与美国之间的军事与安全合作。
在对华外交政策方面,本书不仅运用较大篇幅反思了过去多年印度对华外交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莫迪新政府的对华外交理念,而且在邻国外交和大国外交战略等方面,也不缺乏对中国因素的深入分析。在本书中,拉贾莫汉认为,莫迪在解决中印边界争端问题上发出的声音更加自信,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以提升印度综合实力的想法更加果断,对中国开放投资领域的姿态更加开放,意欲利用中国的经济实力来加快印度的经济增长。虽然印度不应该相信可以通过经济合作解决与中国之间的政治分歧,但如果中国有助于印度实现一系列互联互通方面的宏大项目,就应该合作而不应该有任何政治上的犹豫,特别是印度应该支持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以联盟企业的形式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但事实上,印度很难摆脱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防御心态,特别是对中国政府提出的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则持更加怀疑的态度。
正如作者所言,虽然本书的内容仅仅涵盖了他任职不满一年的情况,但却为外界评估莫迪的对外政策提供了足够的依据。不可否认,拉贾莫汉先生写作的这本书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乏精彩观点和独到见解,是了解印度对外战略不可多得的一部著作,读后定会获得一定收获。但是,也有一些观点是我们无法认同的。这里略举一二。
在邻国是首要一章中,作者写到2014年7月,海牙法庭的裁决解决了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的海上边界问题,这与南海争端持续升温形成了对比。中国拒绝遵守国际法原则,开始使用武力维护其对于南海不断扩大的主张。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德里与达卡通过海牙法庭裁决来解决两国之间的海上争端,前提是双方同意将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交由国际仲裁法庭来解决,而南海争端持续升温的关键在于菲律宾单方面向临时组建的仲裁庭提起了所谓仲裁,这种做法不仅扭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背离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更违背了国际法原则。中国方面对所谓判决的不予理睬,恰恰是对国际法的遵守。更要强调的是,中国并没有开始使用武力解决南海争端,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与有关国家以和平方式妥善处理和解决南海争端。
在反思中国一章中,作者写到从地缘政治的逻辑来讲,印度与美国的安全合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德里与华盛顿能走多远,将取决于对来自北京的安全威胁的评估。如果印度的战略分析家基于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和对华错误认知来评估中国的战略意图,基于中国不断上升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军费开支情况来评估来自于中国方面的威胁力量,就会产生对中国战略意图的曲解与威胁力量的误判,从而影响印度对华外交战略的制定。
以上所谈,显然没有完全涵盖本书的主要内容。相信本书中译本的出版发行,定能引发中国读者更多思考与讨论。我也想借此机会对莫迪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以及中印关系的未来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观察莫迪执政两年多以来的外交政策与实践,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不断调整外交手段,制造和利用各种机会,技巧性地开展务实外交,以营造有利于大国崛起的战略环境。莫迪上台以来,不仅利用各种外交机会和平台塑造印度的大国形象,中印关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毕竟作为世界上最大且最具经济潜力和发展活力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俱伤,这是从普遍民众到学者和政界精英均认可的基本事实。多年来,在中印大同Chindia的理想驱动下,两国之间从不缺乏相互合作的动力,由此也推动双边关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中印之间的政治互信难以建立,战略竞争因素不仅无法消除,反而有加剧的趋势,印度对华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大于可变性,呈现战略上防范、政治上谨慎与经济上有限合作特点。中印关系似乎难以跨越喜马拉雅障碍,双边合作进展缓慢,双边关系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正是莫迪的对华外交政策格外吸引眼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定程度上,双边关系的发展与成效,更多地取决于各自的战略定位及外交政策走向。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印之间不仅存在很多相似,而且现阶段拥有合作发展的共同利益诉求。但是,在缺乏政治互信的情况下,两国的利益汇合点越多,意味着矛盾越多、竞争越激烈。中印政治互信缺失的原因,既有对包括边界问题、贸易不平衡和中巴关系等老生常谈的历史问题的纠葛,也有对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眼前问题的芥蒂,更与一直以来印度对中国威胁论的感知与担忧密切相关,担心中国崛起会挑战印度在南亚的势力范围以及印度对印度洋的影响力。在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之下,印度主流的认知是将中国视为印度崛起的挑战和国家安全的威胁,担心一个更为强大的中国将成为印度崛起的阻力,导致印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对中国的不信任态度,从而对中印合作和双边关系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即便在经济合作方面印度的态度相对积极,由于中印之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印度担心进一步加强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会带来合作收益的不对等或引发印度的市场空间受到中国进一步的挤压,从而导致中印实力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且,地缘政治考量也无形之中加剧了战略竞争,导致经济合作的步伐相当谨慎,双边合作成效有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功包含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且更多时候,可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缺乏人和因素的情况下,即便合作机会摆在面前,呈现在眼前的可能更多是问题和矛盾,从而制约两国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中印两国的利益交汇点逐渐突出,挑战和威胁亦逐渐趋同。只要双方能够摆脱地缘政治与安全问题的束缚,逐渐缩小信任赤字,努力避免经济问题政治化以及政治问题经济化,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就有望转变为现实的利益。
与其前任曼莫汉辛格相比,莫迪明显加大了对华经济外交的力度,努力通过佛教、瑜伽等文化元素夯实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基础,并尝试进一步拓展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希望借力中国,把孟买建设成印度的上海,把古吉拉特建设成为印度的广州。的确,两国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而且两国目前都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双边关系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积极向上的。尤其是,201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以及2015年5月莫迪访问中国之后,两国确立了加快建立面向发展的伙伴关系的方向,达成了一系列战略共识和具体合作项目。两国政府适时地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良好氛围,对推进双边关系向前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例如,2015年6月,中国开放西藏乃堆拉口岸,方便印度香客赴西藏朝圣;紧接着在7月份,印度正式开始对中国公民发放电子旅游签证。同时,两国高层互动频繁,包括2016年4月16日印度国防部长帕里卡尔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紧接着,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访问中国并进行了中印边界问题第19次会晤;之后,穆克吉总统于2016年5月26日访华,传递了对华关系的积极姿态,被普遍视为缓和双边关系的一种努力。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也在8月份对印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由于高层之间的政治互信得到了改进,推动中印双边关系出现了健康发展的势头。
目前在中印合作中,最富有成效的是地区事务中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双方都希望能够进一步在地区安全和反恐事务等方面加强合作,这也是中印关系近两年来持续改善的积极信号。中印在包括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东亚峰会、金砖国家等国际和地区层面的合作机制中互动积极,在反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粮食价格和能源安全等问题上配合密切,共同努力为发展中国家争取话语权和拓展利益空间,共同推动并重塑地区和全球经济新秩序。
印度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且拥有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如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带来的潜在消费需求、人口结构年轻化带来的劳动力优势、处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机遇期等。作为印度周边最大的邻国,中国不仅可以助力印度的经济发展,也是印度周边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众所周知,中国在历经38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在诸如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发展制造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正好与印度基础设施落后和制造业滞后的发展困境形成完美互补,契合了莫迪政府通过引进外资和改善营商环境以实现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印度制造的发展目标。同时,印度无疑也是中国理想的经济合作伙伴,印度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明显,两国在软件、通讯技术、医药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虽然,印度对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持谨慎态度且没有做出回应,但密切关注和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印度官方对一带一路没有表态,并不代表印度在经济项目上排斥与中国合作。印度积极加入亚投行并成为第二大股东,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中印拥有互联互通合作的潜在需求,印度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需求方,而中国无疑是最有实力的供给方。两国能否实现项目合作甚至战略对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搁置历史问题并正视现实中的地缘政治矛盾。如果双方能够把各自首要的目标发展作为优先考量并付诸实施,并通过官方和民间各种渠道释放和传播更多正能量,同时加强沟通和减少猜忌,抛开认知和心理上的障碍,走出囚徒困境而相互合作,两国必将收获经济合作带来的巨大红利。如此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崛起,也将促进亚洲的繁荣。
最后,我非常感谢拉贾莫汉先生对我的信任。拉贾莫汉先生是印度著名的战略分析家,能够翻译这本书,我们深感荣幸。
朱翠萍
2016年9月7日于昆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