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凯叔倾情作序推荐,希望每一对父母在管教孩子感到力不从心时,读读这本解读孩子敏感期,发现孩子情绪密码,培养孩子好性格的书
★有好情绪的孩子,才能逐渐形成好性格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情绪按钮,家长只有找出触发这个按钮的关键问题,才能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秘密
★每一次情绪体验,都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如果家长允许孩子完整地体验自己的情绪,接纳并认可自己的感受,有助于他们认知事物、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有助于他们今后遇到同类境况时,做出理智的分析和恰当的反应,有助于他们获得坚实的信心。
|
內容簡介: |
当孩子降临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作为家长突然进入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每一天,孩子的嬉笑与哭泣,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心理;每一天,我们都在困惑,到底我们应该做孩子的朋友,还是孩子的家长?
做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工作。我们习惯于用管理的方式来培养我们的孩子,但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够独立。我们比上一代的父母更偏向于溺爱孩子,却也常常焦虑、担心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恶魔。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先天气质类型和脾气秉性,有的文静乖巧,有的活泼好动。家长只要坦然地接纳孩子的性格特点,孩子各种情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并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优秀性格的人。
|
關於作者: |
邵一杰
两个男孩的妈妈,亲子作家,儿童性格管理专家,萨提亚家庭亲子教育高阶指导师、香港NLP教育指导师,国家教育部幼儿培训计划特约讲师,国家文化部美德育儿专家。
从事儿童性格管理研究工作十余年,针对儿童性格发展特点,独创性格能力动态评估系列课程,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为父母提供个性化解决儿童发展问题方案,帮助孩子获得均衡发展。
谢金澜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主攻儿童情绪与思维研究。留学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深受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影响,继承并发展了以儿童心理发展为基础塑造创造性思维和性格的教育体系,提出塑造儿童坚毅、激情、自制力、乐观、感恩、社交智力、好奇心七大性格品质。
主导推行的思维及性格教育教学体系已经在中国设立两百余家早教中心,服务了百万儿童,超过两千万家庭深受其理论影响。
|
目錄:
|
了解孩子性格,先了解孩子情绪
1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要求 005
2孩子情绪发展的几个特点 018
3安全感与情绪 028
4情绪问题与行为问题的关系 032
5谁摁了孩子的情绪按钮 035
6教养方式与孩子的性格发展 040
7父母的期待与孩子的性格发展 049
重新解读10种教养习惯
1我还治不了你以暴制暴 062
2我是你妈妈,你就得听我的强制管束 065
3今天必须穿裤子过分干预 069
4我看你能哭多久漠视 072
5要听妈妈话,做乖孩子过分强调乖巧听话 074
6小西小,你得让着他不能公正地对待孩子 080
7别玩球了,玩积木去干扰孩子的活动 082
8别哭了,多丢人压抑孩子的负面情绪 089
9有什么可怕的,自己睡不接纳孩子的情绪 096
10别哭了,都听你的还不成放任孩子发脾气 100
孩子容易产生的6种负面情绪
1愤怒 106
2胆怯 113
3压抑 123
4焦虑 130
5恐惧 137
6委屈 149
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1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坏情绪 158
2可以不接受孩子的行为,但是一定要接受孩子的情绪 166
3让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待一会儿 172
4父母的同理心是给自我中心孩子的一剂良药 180
让情绪成为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1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兼顾自己、他人和环境 194
2感受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感受 200
3做身心开放的妈妈 204
4接纳孩子的任性,让孩子做自己 208
5父亲的作用 212
6良好的家庭沟通有助于疏导孩子的情绪 218
7疏导孩子情绪的三部曲 223
|
內容試閱:
|
自序
当我们拥有了一个孩子,人生突然间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每一天,孩子的嬉笑与哭泣,都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心理过程从希望到失望,从惊喜到气愤,从兴奋到失落;每一天,我们都在困惑,到底我们应该做孩子的朋友,还是孩子的家长?
原来,做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工作,父母必须面对这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完成自我修正。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习惯于用管理的方式来培养我们的孩子,但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够独立。
养育是给予孩子空间和亲密无间之间的一种协议。这不仅是空间的,更是心理的一种关系。养育更多地是如何给予孩子面对未来的能力。自信、乐观、感恩、好奇心、自制力、激情,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爬起来继续前行的坚毅力,这一切我们将其称之为性格。
性格的培养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家庭、幸福感和工作。性格积极的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他们不会为自己设置壁垒和限制,能够从冒险活动中学习,并且不断挑战自己。他们能够应对经济状况的不佳,环境的不良,甚至是比赛的失败,重大的挫折,情感的失落。能够培养出如此性格的孩子,家长就犹如给了孩子一双飞向未来的翅膀。
性格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行为和态度。也许,有一些孩子天生具有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而家长则更加需要了解这些个性鲜明又独特的孩子,怎么样让他们发展出面对未来的能力。
对于性格教育,我们尝试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去解读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遇到不同家庭情境和不同教养方式时,将会形成何种性格。我们讲述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的语言技能,如何表扬和批评孩子的方法,如何建立隔代教养下的教养一致性,如何解决孩子对家长的充耳不闻,如何帮助孩子管理好愤怒的情绪。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基于儿童心理学,并深度挖掘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情绪问题。情绪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将深刻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也反射出父母的成长过程。可以说,培养儿童性格的过程是一个修正成人自我,并使其更为完善的过程。性格教育是一个让成人与儿童彼此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成为更加成熟和成功的人,也见证孩子精彩绽放的成长。读完这本书,我们相信,当你面对易怒、不合群、自卑的孩子时,你有能力让他变得完全不同,让他更好地管理情绪、接纳自我,从而不断地成长为有力量的人。
PART了解孩子性格,先了解孩子情绪
做幼儿教育工作者这么多年,接触了很多孩子和家长。家长每每在反映孩子的问题时,总会涉及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经常提到我的孩子脾气大我的孩子特别爱哭我孩子总是怕这个怕那个的,对于这些情绪问题,他们似乎有些伤脑筋,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父母的爱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英国心理学家鲍比尔研究发现,该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亲子依恋形成期。依恋是指婴儿和其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在婴儿与父母的互动中。依恋不仅能提高婴儿的生存能力,而且决定其一生的适应性发展。如果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值得依赖的;如果他认为父母或者亲人不爱自己,他就会认为自己一定不是个好孩子。在第二种孩子的内心深处,他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值得别人爱的人,会变得自卑、没有安全感,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不断地让自己变好,以求得到父母和周围人的肯定,让他们爱自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很难找到自信和真正的快乐。与之相反的是,有些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认为错出在父母身上,这样的孩子对他人是没有信任感的,他会充满愤怒的情绪,用各种各样的坏行为来惩罚父母和周围的人。同时,他也会觉得自己很委屈,全世界的人都不是好人,都对不起他,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怎么可能幸福和快乐呢?听了这样的解释,多数家长都会长出一口气:放心了。我们都很爱孩子,全家人都很爱他!可我想说的是,家长爱不爱孩子是一回事,孩子觉没觉得被爱是另外一回事。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却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下面这几个问题,所有为人父母者都应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的回答是什么。
在孩子3岁之前努力学习控制大小便阶段,他出现失误,你能不催促他、指责他、恐吓他、羞辱他吗?在孩子周岁学步阶段,他喜欢走来走去,尤其喜欢走坑坑洼洼、有水有泥的地方,你能不限制他,不强行把他抱走,不双手紧紧地抓住他,让他赶快停止吗?在孩子2岁左右发展秩序感阶段,他喜欢大的、好的、看起来完美无缺的东西。因为你无意间掰开了他的苹果,他大哭大闹时,你能给他道歉,并给他换个完整的苹果吗?孩子希望你能陪他一起玩,希望你能拥抱他、陪伴他时,你能尽量满足孩子而不是一拖再拖,先做自己的工作吗?
以上4个问题,你可以做到几个?如果都可以做到,那证明你确实是爱孩子的,你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你和孩子都是幸运的。如果无法全部做到,建议你仔细读读这本书。因为你需要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因为每个孩子需要的爱是不一样的,而一个孩子在每个阶段需要的爱也是不一样的。你还该学一学教养、沟通方面的技巧,因为要把你的爱表达出来,并让孩子感受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些内容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
1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要求
孩子处在幼儿发展的不同时期,思维方式、心理发展特点是不同的,其性格发展具体表象也不一样。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要经历8个阶段:
婴儿期(0~1岁半):基本的信任感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学步期(1岁半~3岁):自主意识与害羞(或怀疑)感的心理冲突。儿童早期(3~5岁):主动意识与内疚感的心理冲突。小学期(6~12岁):勤奋感与自卑感的心理冲突。青少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心理冲突。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与孤独感的心理冲突。成年期(25~65岁):繁衍意识与停滞感的心理冲突。老年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其中,前3个阶段都处于幼儿期。孩子处在不同阶段,心理发展需求不一样,引起孩子成长问题的原因也不一样。第一个阶段(0~1岁半)0~1岁半幼儿心理发展的重点是信任关系。如果家长在这个阶段的带养方式得当,幼儿会发展出良好的信任关系,建立坚实的安全感。0~1岁半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
不具有主动行为能力,很多需求都是被动得到满足的;生活重点在吃喝拉撒睡等日常事件中。
但是,如果家长和成人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只要吃饱不饿就行,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与成人相比较,只是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其他的需求和情感、情绪与成人是一样的。如果家长只重视孩子生理需求的满足,忽视心理需求,当孩子有需求、哭闹时,父母不能及时出现并给予安抚,必然影响孩子建立信任感。孩子最初对父母形成的信任感会影响其他一切信任感的形成,因为孩子如果不信任父母,就很难信任周围的人。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己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安全的世界,没有可以信赖的人。信任感带来希望,起着增强自我的作用。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可见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对幼儿终身的心理品质及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个时期带养孩子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及时、准确、恰当、一致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及时回应当幼儿有需求、出现哭闹等问题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发现并给予帮助,幼儿内心深处就会对家长充满信任。否则,对于0~1岁半阶段的幼儿来说,片刻的等待都会让其焦虑不已,这种焦虑的感受会导致幼儿在将来不能接受片刻的等待。有些新手妈妈不够敏感,非要孩子哭得很厉害了,才对孩子有回应;也有些帮忙带孩子的老人认为,孩子一哭就抱,将来就放不下了,就让他哭一会儿没有关系的。这种不及时反馈孩子的行为,会使幼儿性格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导致其脾气暴躁。准确回应幼儿哭了,可能是因为饿了、渴了、不舒服了、烦躁了、寂寞了,家长能够准确辨识孩子的需求,就做到了准确回应,幼儿对家长的信任会更进一步。有一些妈妈虽做到了及时,但是面对孩子的需求,不知所措,不知道孩子到底要干什么,在一次次揣测孩子需求的过程中,把孩子的坏情绪给逼出来了。所以,妈妈该多观察、多总结,准确理解孩子的需求。恰当满足当幼儿有了需求时,家长应该恰当地满足他。过度满足或者不满足都不是恰当的做法,会影响幼儿对家长的信任感。恰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1岁孩子恰当的事情,不意味着对3岁孩子还是恰当的。1岁的孩子哭闹着要妈妈抱,抱他是恰当的;3岁的孩子哭闹着要妈妈抱,妈妈过来就抱起孩子,就变成不恰当了。这时,妈妈应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表达出来就不抱。态度一致当幼儿出现某种需求时,家长要以一致的态度满足幼儿,这包括所有看护者的行为和态度的一致,也包括一个人前后行为和态度的一致。对于孩子的需求,不能因为家长心情好就满足,家长心情不好就不满足。从始至终,家长以一致的态度对待幼儿,会增加幼儿对家长的信任感。幼儿养育中,如果家长的态度不是因为幼儿的行为做出的反应,而是因为家长自己的心情和状态,就会让幼儿很焦虑,不知所措,严重影响幼儿及其成年之后的积极性格和稳定情绪。
测一测你的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如果你及时、准确、恰当、一致地回应了0~1岁半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就有安全感,否则就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回答下面3个问题,测测孩子是否具有安全感(适用于8个月~24个月幼儿)。
测试项目:1.当家长带孩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封闭但是安全的环境)时,家长在,孩子能放心地探索环境和玩耍。2.如果家长要离开,让孩子独自待一会儿或玩一会儿,孩子会哭闹,不希望家长离开,表现出分离伤心。3.如果2~3分钟之后,家长回来,孩子会非常开心,希望家长抱一抱、亲一亲,寻求亲密。
如果孩子的表现全部符合上面3种情况,那么就说明孩子的安全感发展良好。如果孩子的表现不符合上面某一项或者某几项的情况,那么就说明孩子有可能缺乏安全感,需要家长予以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