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
編輯推薦: |
如果说,菲茨杰拉德创造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个文学史上的不朽形象,奏响了爵士时代的挽歌;那么,布莱森则通过以万历十五年式的叙事手法,将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让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和美国社会的特质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那年夏天》亦堪称威廉曼彻斯特的传世之作《光荣与梦想》的前传。后者细致勾勒了从1932年至1972年美国社会整整四十年的社会巨变,而前者则见微知著,聚焦风暴来临前的那年夏天,将浮华时代的天鹅之歌演绎得惟妙惟肖。
我们还为《那年夏天》特别制作了一本小册子,其中囊括了图书、报纸、杂志、法律文件和网络资源等各种图文信息,将书中涉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一网打尽。如果你不满足一知半解,读这本小册子,你定会满载而归!
《那年夏天》英文版刚推出(2013年10月)就成为亚马逊网站当月*图书。收获的其他奖项还包括:苹果系统应用软件iBooks2013年*非虚构类图书;Goodreads网站(美国豆瓣)由网友票选的读者选择奖。《那年夏天》在西方主要媒体的图书排行榜上也表现不俗,《星期日泰晤士报》将其选为年度*图书,《芝加哥论坛报》推选该书为当年最值得关注的图书。
|
內容簡介: |
在那年夏天,美国的股票市场欣欣向荣,总统每天只工作4个小时,密西西比河流域发生了大洪灾,还有一场举世哗然的大审判。在那年夏天,美国人还见证了有声电影的诞生、电视的发明和一个黑帮头子的盛极而衰。当然,那年夏天还与两位凡人英雄密不可分:一位是单人不间断飞越大西洋的航空英雄查尔斯林德伯格,另一位则是棒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贝比鲁斯。
在这本轻历史作品中,布莱森用万历十五年
式的写史手法,将各种人物和事件巧妙地拼接为一面叙事之镜,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让我们在幽默睿智的文字后见识到了喧嚣的冒险、盲目的乐观和狂热的谵妄。布莱森不仅带我们回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生活的那年夏天,还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历史叙事的优雅之美。
1927年的美国已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国,正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心,将开创被后人称为美国世纪的新时代。但是,国家的成长也伴随着烦恼和彷徨,社会机制的失调虽然凸显了各种人性之恶,但也为反思和改革创造了空间。
|
關於作者: |
比尔布莱森
布莱森是享誉世界的非虚构作家,因旅游文学而声名鹊起。他擅长描写世界各地的日常琐事,风格诙谐幽默,构思举重若轻。其面向大众的历史作品有些批判色彩,但绝不会夸张到道德说教的地步。
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2004年,作品《万物简史》荣获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安万特奖。2005年,英国杜伦大学为了褒奖布莱森对社会有重大贡献,遴选他为 校监,在他卸任后又将主图书馆命名为布莱森图书馆。2013年被英国皇家学会选为荣誉院士,成为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外国人。
布莱森还被英国人票选为最受欢迎的美国佬。布莱森的其他作品有《布莱森英语简史》《趣味生活简史》,以及《"小不列颠"札记》等布莱森旅行随笔系列。
|
目錄:
|
楔子
5月
01 情欲出轨凶杀
02 圣路易斯精神号的诞生
03 一颗政界明星在大洪水中冉冉升起
04 坏天气带来了好运气
05 一个疯子在校园里引爆了炸弹
06 那孩子:飞越大西洋的第一人
08 耶稣复活以来最伟大的事件
6月
08 问题男孩是个棒球天才
09 棒球运动的本垒打时代
10 第二名也是英雄
11 神奇的无线电广播
12 政府毒死了自己的公民
13 媒体掩盖了事情的真相
7月
14 毫无作为也是一种治国之术?
15 他们埋下了大萧条的引信
16 大洪水的意外遗产
17福特汽车一家独大的日子结束了
18 亨利福特的乌托邦之梦
19 登普西卫冕了世纪之战
8月
20 激进分子就是杀人犯
21 杠杆手段撬起的商业帝国
22 征服太平洋,征服全世界
23 《爵士歌手》才是第一部名副其实的有声电影
24 几十年后仍余波荡漾的案子
25 人人都爱纽约洋基队
9月
26 三K党与优生学运动
27 谁是真正的电视之父?
28 全民热捧《人猿泰山》的时代
29 黑帮老大要倒霉了
30 创纪录的第60记本垒打
尾声
致谢
译者后记
|
內容試閱:
|
[楔子]
1927 年复活节前夕,一个温暖的春夜,纽约城里住在高楼大厦上的人们惊呆了:包围在雪莉荷兰酒店公寓(Sherry-Netherland)塔楼外的木质脚手架着火了,而消防员们又无法把水送到那么高的地方去。
第五大道聚满了来围观的人群,这是近几年来纽约城最大的一场火灾。总高38 层的雪莉荷兰酒店公寓是当时最高的住宅建筑,尚未拆卸的脚手架覆盖了最高处的15
层塔楼,足够让楼顶燃起壮观的火焰。从远处看,大楼颇像一根刚被点燃的火柴。30 公里之外仍能清晰地看到浓烟。快结束时场面更为戏剧化,脚手架燃烧的部分大约有15 米那么高,从150 米高的地方落了下来,带着阵阵的火花噼啪作响地落在大街上,引得围观者发出惊叹的叫声,也为正在街上劳累的消防员们带来不少危险。燃烧物落到邻近建筑物的屋顶,点燃了另外4 座大厦。消防员将水管对准雪莉荷兰酒店公寓的楼顶喷射,但这多多少少是种象征性的姿态,因为水流最多能射三四层高。好在大楼尚未竣工,无人居住。
20 世纪20 年代的美国人特别喜欢看大场面,到上午10 点人群已经聚集到大约10 万人,作为自发性活动来说这真是场盛大的聚会。为了维持秩序,现场来了700
名警察。按《纽约时报》的说法,一些有钱的围观者刚从晚上的狂欢活动里抽身,就到街对面的广场酒店订了房间,举办即兴火灾派对。市长吉米沃克(Jimmy
Walker)也抽空来看了一眼,途经耷拉着消防软管的街面时被弄了一身泡沫。片刻后,一块3 米长燃烧着的木板掉在他脚边,他立刻接受了撤回的提议。火灾让雪莉荷兰酒店公寓的上半截遭受了大面积损失,但好在并未往下蔓延,大火在午夜时分自己熄灭了。
火焰和烟雾为克拉伦斯钱伯林、伯特阿科斯塔(Bert Acosta)带去了有趣的消遣,那天早晨9 点30 分,两人从长岛罗斯福机场驾着一架小飞机 起飞,在空中兜起了圈子。他们试图打破两年前两名法国飞行员创造的世界耐力飞行纪录。这一方面是国家荣誉问题美国本是航空业的发源地,而今却无可救药地落在了欧洲小国后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证明飞机能在半空中待足够长的时间,完成真正的长途飞行。
钱伯林事后解释,这次演习的技巧是通过调节节流阀和燃料混合物,让飞机刚好能够飞起来(钱伯林说,这就叫靠着饿不死也吃不饱的口粮维持它),从而实现长途飞行。起飞后的第三天下午快1 点时,他和阿科斯塔终于降回地面,那时候燃油彻底消耗一空,他俩真正是靠着空气在飞。他们连续飞行了51 小时11 分25 秒,比此前的纪录长了将近6 小时。
[精彩样章]
那孩子:飞越大西洋的第一人
作为普通人在世界上自由走动的最后一晚,林德伯格接受了理查德 布莱斯的建议,一起去城里观看一场演出。
从上演的剧目数量(姑且不说质量)上来看,这是百老汇有史以来最好的年景。当年上演了264 出戏剧,多过此前及之后的任何时代。这一天,可供林德伯格和布莱斯选择的音乐剧和滑稽剧共有75 出。他们决定看一出上下两幕的音乐喜剧《里奥 丽塔》(Rio
Rita),这是个很好的选择,不光音乐剧本身是红极一时的大热门,也因为它在第六大道上的齐格菲尔德剧院演出。这家剧院是新修的,相当奢华,本身也很值得一去。
剧院三月份开张,室内装饰极尽铺张华丽。剧院老板夸耀自己拥有全世界最大幅的油画。油画描绘的是历史上诸多的爱侣情伴,画幅比西斯廷大教堂天花板上的壁画还大,欣赏起来也更令人愉悦。《纽约客》记者语带讽刺地评论说:至少你不用面朝上躺着欣赏它。许多观察家说,新剧院太豪华了,座椅的前后都包裹着长毛软垫。
《里奥 丽塔》的情节荒唐得有趣。故事背景设在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主要人物包括一个名叫里奥 丽塔的爱尔兰裔歌手和一个得克萨斯州游侠,他们在寻找绰号为蜜熊的匪徒(蜜熊可能是丽塔的哥哥,但也说不准)。剧中有一个犯了重婚罪的肥皂推销员名叫鸡豆,还有一个人物,叫蒙特苏马之女。这几个人和其他一些同样离奇的人物之间发生了一连串有趣的误解,中间穿插着跟前后情节完全不搭调的歌曲。演员多达131 人,还有一支完整的交响乐队,演奏出一大堆欢乐的噪音虽然不见得有什么丰富的情感。
现在看来,20 世纪20 年代的观众们对合乎逻辑这一点看得不怎么重。前一星期在达利剧院开演的《是凯蒂做的》(Katy Did),按剧情梗概所说,一个女服务员爱上了一个洗碗工兼走私贩,结果那人其实是索维亚的流亡国君。多罗西娅 曼利(Dorothy
Manley)和唐纳德 达夫(Donald Duff)联手演出的《污名》(Stigma)讲的是寂寞的教授太太爱上了英俊的房客,却发现房客跟黑人女仆有染,结果就发了疯。沃尔特 埃尔伍德(Walter
Elwood)出演的《意乱情迷》(Spellbound)讲述了一位母亲因为想阻止两个儿子喝酒,就
在其咖啡里下了毒,结果很不幸,一个儿子瘫痪了,另一个儿子左脑受损。这位可怜的母亲在绝望中逃跑,做起了传教工作。就算按1927 年的宽容标准,这出戏也糟糕得够呛,上映3 天以后就落幕了。
但说到空洞和喧闹,上述剧目都还排不上号。1927 年,尤金 奥尼尔(Eugene ONeill)排演了情节最密集、演出时间最长的戏剧《奇异的插曲》(Strange
Interlude)。该戏剧表演历时5 小时,观众在紧锣密鼓、精疲力尽的状态下观看了一场事关疯狂、流产、心碎、私生子和死亡的大戏。他们从下午5点15 分到晚上7 点观看本剧的第一部分。吃饭休息后,晚上8 点30 分再回来,在可怕的阴郁中再度过3 个半小时。
当天晚上,林德伯格一行人根本就没进剧院。他们赶到曼哈顿时,林德伯格决定听听那天最后一次天气预报怎么说。一场小雨落了下来,周围摩天大楼的尖顶被阴沉黑暗笼罩着,所以打电话其实只是走走形式罢了。出乎林德伯格的意料,海上放晴了好天气预计很快就会出现。他们立刻返回长岛,准备第二天一早起飞。
林德伯格有很多工作要做,还得把飞机从柯蒂斯机场运到罗斯福机场。林德伯格围着飞机张罗及唠叨了几个小时,到了夜里很深的时候,机械师劝他回花园城大酒店睡一会儿。在酒店,林德伯格遇到了等候在大厅里的记者,这些记者知悉了他的起飞计划,想弄到些猛料登在早间版,他们拦住林德伯格问了半个小时的问题。等林德伯格终于上了床,时间已过午夜。他正要脱衣服,门突然打开了,在门外把风以免有人打扰林德伯格的乔治 斯顿夫走了进来。你走了,我该怎么办?他伤心地问。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因为他们两人才认识一个星期。林德伯格耐心地跟斯顿夫说了一两分钟话,把他送了出去。可为时已晚,他太兴奋了,以致于这晚他彻夜未眠。
凌晨3 点刚过,林德伯格回到罗斯福机场。空中飘着毛毛雨,但天气报告说,早晨天气就会晴朗起来。给飞机加油用了大半夜时间这是个烦琐的过程,因为燃料必须隔着粗棉布加进去,以过滤一切杂质。而且,所有的系统都必须进行检查。林德伯格心里很紧张,但他丝毫没表现出来。最后的准备阶段,他的状态一直平静而开朗。他打包了5 块火腿鸡肉三明治,尽管只吃了一个,还是在到了法国上空的时候。他还带了约1 升的水。
早上7 点,林德伯格把自己瘦高的身躯塞进了驾驶舱。飞机带着嘶哑的隆隆声启动了,它咳出一团蓝色的烟雾进入了有节奏的轰鸣震耳欲聋但稳得叫人宽心。过了一会儿,林德伯格点点头,飞机开始向前爬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