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金庸笔下真实的大历史(增订版)

書城自編碼: 291800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填下乌贼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417809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3.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吕著中国通史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汉匈战争全史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5.3
《晓松奇谈·世界卷》
+

HK$ 59.7
《危世图存:中国历史上的15次中兴》
+

HK$ 59.7
《摸金玦之鬼门天师》
+

HK$ 59.9
《至简中国史:大数据讲述中国大历史》
+

HK$ 90.7
《郁金香热》
+

HK$ 98.8
《金庸笔下的真实大历史》
編輯推薦:
金庸小说,知真实历史。
真实的全真教如何传道
顺治皇帝没有出家的三种证据
李自成没做和尚的五种判断
钓鱼城之战,蒙哥的第六种死法
建宁公主和吴应熊婚姻生活调查
真实的全真教如何传道
顺治皇帝没有出家的三种证据
李自成没做和尚的五种判断
钓鱼城之战,蒙哥的第六种死法
建宁公主和吴应熊婚姻生活调查
內容簡介:
本书是史上第一本系统地将金庸小说还原进历史本身,通过史实重新阅读金庸小说的著作,这是金庸迷和历史迷的一次有趣又有益的大接触。而这一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吸收各方建议,进行了深入修订,并且增加了四万多字的内容,务求给读者一个真诚又真实的版本!
本书在挖掘史料基础上,讲述了金庸小说中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深入描写成吉思汗、崇祯皇帝、努尔哈赤、李自成、康熙皇帝,耶律洪基、段誉、赵敏、鸠摩智、金轮法王、耶律齐、张三丰,顺治、建宁公主、乾隆等近百个金庸小说中著名人物的跌宕故事;重新还原滦河之战,钓鱼城战役、襄阳保卫战、红巾军内战、黑水之战等金庸小说中重大战役在历史上的真实情况。
關於作者:
填下乌贼,真名汤大友,男,1976年出生,民主党派人士(中国民主同盟),籍贯浙江台州,现任北京一科技期刊记者。
自幼酷爱金庸小说,9岁读《射雕英雄传》,挚爱金学近三十年。
目錄
第一章 亦真亦幻说历史/001
慕容家族的复国春梦 001
一代天骄雄起大漠/010
明清闯三国演义/016
康熙大帝平定四方/022
鸽派皇帝耶律洪基/032
全真教:从未抗金、一直亲元/038
大明国号和明教无关/046
一代仁主大理段誉/053
赵敏的幸福一家/060
威震西域的山中老人/066
鸠摩智与金轮法王/072
短命小儿完颜洪烈/077
高富帅耶律齐/083

第二章 奇谋秘计说战争/089
逐鹿草原:北魏后燕的参合陂之战 089
萧峰平叛:滦河之变的真实规模/097
首次西征:蒙古攻打撒马尔罕/103
大汗丧命:钓鱼城改变历史/109
保卫襄阳:南宋的悲壮挽歌/116
红巾内战:朱元璋、陈友谅决战鄱阳湖/122
啼笑皆非:南明的拥唐拥桂内讧/129
一代女王:俄罗斯苏菲娅夺位之战/139
黑水之围:兆惠平定大小和卓/145

第三章 千姿百态说人物/151
金庸笔下的皇帝/151
金庸笔下的大臣/155
金庸笔下的女主/159
金庸笔下的公主/163
金庸笔下的神仙/166
金庸笔下的才子佳人 173
金庸笔下的少林方丈 179

第四章 扑朔迷离说疑案/185
丐帮兴废之谜 185
张三丰寿数之谜/189
李自成下落之谜/194
天地会起源之谜/199
太后下嫁之谜/205
顺治出家之谜/208
乾隆身世之谜/212
《笑傲江湖》的时代背景之谜/215

第五章 绸缪雅致说风物/218
折 扇/218
铁索桥/220
碧螺春、茶砖/221
算筹/223
灵枢素问/226
北斗七星/228
金蛇剑/231
瓜果蔬菜/233
丹 药/236
天山雪莲 /239
梅庄四宝/240
鸠摩罗什/243
南院大王官职/245
太祖长拳/247
姹女婴儿/251
比武招亲/253
程朱理学/256
南宋农民起义/258
黄裳其人/260
真假再兴/261
蒙古军制/263
万安寺/266
浡泥国/269
《明史》文字狱/274
诗词歌赋/279

附录一 细说《天龙》三十年 284
附录二 金庸武侠大事年表/303
附录三 金庸先生人物小传/316
金庸的历史观(代后记)/326
参考书目/330
內容試閱

回归武侠世界的真正历史

马伯庸

从历史中去创造一个精彩故事,是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把一个精彩故事中的细节还原成本来历史,同样也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过程。
对大部分人来说,历史高不可攀,而故事却亲切的多。所以在他们心目中,故事往往会取代历史的真实。比如一部《三国演义》精彩纷呈,刘备的仁、诸葛亮的智、关羽的忠、吕布的勇,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老百姓们干脆就把这些当成了历史至于真正的三国历史上他们究竟是什么模样?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再比如《西游记》,让唐僧成了个迂腐偏心的唐长老,从此家喻户晓,又有多少人知道历史上的玄奘孤身一人勇闯天竺的坚韧和伟大?

我倒不是否认小说家们的再创造,只是多少有些遗憾。如果读者能够在领略艺术创造的同时,对构成小说基础的历史素材有所了解,岂不是件更美好的事儿吗?读者带着对历史的认识,再返回头去看小说,想必会更加钦佩小说家们的剪裁和想象力吧?

说来惭愧,我当年的历史成绩并不好,肚子里的那点历史知识,完全是拜金庸的武侠小说所赐。我那时候分不清其中哪里是妙笔生花,哪里是考据有典,只记得读下来非常过瘾。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中华致公党的一段资料,得知其前身竟是天地会,而天地会中的关键人物叫做陈永华,亦名陈近南,这才惊觉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距离我们熟知的历史竟然如此之近。

金庸先生是大才子,精熟典故,他的小说包罗万象,于历史的空隙中乾坤大挪移,把虚构和真实融汇一炉,而且炼得全无破绽。随便从其中挑出一个知识点,都是一篇很大的文章。本书作者填下乌贼愿意来做这个逆向工程,以小说为经、史实为纬,披检书中细节相互印证,把金庸先生笔下乾坤、胸中沟壑一一扩展开来,回归到武侠世界的真正历史这实在是一件有益大众之事。

我们需要这样的较真和细致,倘若能因此把小说读者的兴趣导回到历史,可谓是善莫大焉。


太史令笔绘江湖(代序)

1959年的5月20日,对于查良镛(金庸)先生来说,是生命中难以忘记的一天。这一天,《明报》在香港诞生,金庸正式迈入创业大门;《神雕侠侣》开始在《明报》连载,进一步奠定其新派武侠一代宗师的江湖地位。
创业初期,百废待兴,在竞争激烈的香港报刊市场,《明报》要出人头地,困难可想而知。《明报》能最终脱颖而出,成为香港最富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总舵主金庸需要感谢他的两大法宝:一个是武侠小说,一个是政治社评。
在《明报》初创的前十年,为了吸引读者,金庸的几部精彩小说功不可没,《神雕侠侣》写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倚天屠龙记》写父子、兄弟之间真挚纯粹的情谊;《天龙八部》场面极其宏大,有情皆孽、无人不冤;《笑傲江湖》正中有邪、邪中有正,你死我活的江湖斗争令人咋舌;而封笔之作《鹿鼎记》一反常态,用一个武功低微的小混混完成了清朝康熙年间的诸多政治大事,陈墨称之为反侠,金庸自称更像是历史小说。
以上五部小说,四部具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唯一没有时代背景的《笑傲江湖》,就是一部政治影射小说,《笑傲江湖》就是配合金庸的政治社评而共生的。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金庸的十四天书(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有9部牵涉具体的时代背景,即《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鹿鼎记》、《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时间跨度从北宋、南宋、元、明到清朝,共783年(公元9971780年)。
金庸喜欢将乱世设定为时代背景,在他的小说中,体现了北宋新旧党争、靖康之耻;南宋偏安一隅,孤军抵抗;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明末甲申之乱,风云突变;以及清初康熙皇帝平定四方、统一中国的历程。与之相对应的,乱世出英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乱世中,一代又一代的大侠们或以身阻战,浑不惧死;或保家卫国,死而后已;或恰逢其会,力挽狂澜;或终结乱世,功成身退;或急流勇退,归隐人间。大侠们在乱世中的表现,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全部体现了新派武侠小说正义战胜邪恶的宗旨,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金庸先生,将写实的历史穿插到虚构的小说中,让两者产生完美的结合,在他的笔下,江湖世界和江山庙堂相互映证、相互影响,小说人物与历史事件虚实结合、相得益彰。金庸运用如椽大笔,于天马行空、纵横恣肆的想象中,给读者徐徐拉开了一幕幕亦真亦幻、可圈可点的大千世界。
当然,金庸小说中的历史片段,并未严格遵照史实发展的轨迹,正如他自己所说:

在小说中加插一些历史背景,当然不必一切细节都完全符合史实,只要重大事件不违背就是了。
《雪山飞狐》后记
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
《书剑恩仇录》后记

显然,金庸笔下,历史片段是服务于小说情节需要的,两者之中,小说是主,而历史是宾。故而,在小说中,有一些历史片段,发生的时间不符合史实,如萧峰平叛的滦河之变;有一些历史片段,发生的地点不符合史实,如蒙哥丧命襄阳城下;有一些历史片段,参与的人物不符合史实,如公主招亲西夏国;还有一些历史片段,和史实完全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比如从未抗金、一直亲元的全真教三代掌教,比如一直亲宋、从未犯边的耶律洪基,令人大跌眼镜。
不是金庸不明白,而是情节不允许。
而小说,是允许虚构的!
当然了,金庸小说中的历史人物,有相当一部分是完全符合其史实形象的,比如:仁慈博爱的段誉、穷兵黩武的铁木真、深谋远虑的忽必烈、英明神武的康熙、刚愎自用的崇祯、有勇无谋的李自成、阴险狡诈的吴三桂、好大喜功的乾隆,等等。但也有一部分人,和史实人物有所差异:有些人被高度美化了,如高升泰;有些人则被严重丑化,如陈友谅。
除了史有其人的人物,金庸小说中,还有一大批史有原型的人物,比如萧峰、虚竹、陈近南、九难师太、耶律齐、鸠摩智、金轮法王、完颜洪烈等,这些人有忠有奸、有正有邪,他们在历史上的原型也是多姿多彩、面目生动。
寻找这些人的原型,也是一种乐趣。
金庸小说中的历史,可以用扑朔迷离、似真似假来形容,比如著名的清初四大疑案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之死、乾隆身世,金庸就撷取了其中的三个来展开描述。虽然事实证明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乾隆身世这三件疑案,小说和史实并不相符,但这并不影响小说的广泛传播,因为读者喜欢,更何况,作者已经提前声明小说家言,史家不必深究也。
然而,众多热爱金庸小说的金迷们(包括我在内),很多都是历史爱好者,在阅读小说之外,对小说中的历史油然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发了寻根问底的探究欲。
故而,有了这部书稿。
这部书稿主要分成七大部分:历史、战争、人物、疑案、风物、小说大事年表和金庸先生小传。在历史部分,表述了与史相符的典故、与史不符的典故、史有其人的人物、史有原型的人物;在战争部分,还原了金庸小说中萧峰平叛、蒙哥之死、鏖战襄阳、黑水之围等经典战役;在人物部分,综述了金庸小说中的皇帝、大臣、女主、公主和神仙;而在疑案部分,除了剖析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乾隆身世的真伪,对张三丰寿数、天地会起源和李自成下落也有着深刻的挖掘;风物部分虽然立足于风俗、物品,但也紧紧扣着历史这个关键词不放;而小说大事年表和金庸先生小传,作为全书的补充和完善,相信也能获得读者朋友的认可。
这部书稿以点带面、以人叙事、以小见大,力争还原金庸小说中的真实大历史(不只是中国历史),让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基础上,能够产生更多的兴趣。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钻牛角尖,哗众取宠,也不是显摆水平、卖弄知识,而是为了更好地和广大金迷朋友切磋、交流、互动。我相信,我的一颗诚心,会换得金庸先生以及金迷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
有井水处,便有柳词;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我坚信,金庸先生的小说,未来一百年内,都会长盛不衰,其魅力亦将永葆青春!作为金庸小说的附属读物,我希望这本小书也能获得广大读者的好评。如此,是我最大的心愿!
谨以此书,向我最仰慕、崇拜的作家致敬!
本书还得到了新锐作家新垣平的剑桥体指点;著名的大脸师太李汀也出力甚多;金庸茶馆的张旭婷、金庸江湖网的曾阿牛、仗剑天涯的张丹这三位来分别来自三大金庸网站的资深金迷也为本书的创作提供了大力的帮助,在此一并谢过。


第一章 亦真亦幻说历史



慕容家族的复国春梦


灰衣僧道:你高祖有儿子,你曾祖、祖父、父亲都有儿子,便是你没有儿子!嘿嘿,大燕国当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何等英雄,却不料都变成了断种绝代的无后之人!
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诸人,都是当年燕国的英主名王,威震天下,创下轰轰烈烈的事业,正是慕容复的列祖列宗。
《天龙八部》第42回

《天龙八部》小说中,姑苏慕容家族是一股重要的武林势力,斗转星移神功能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端的是奇妙无比。伏牛派的崔百泉曾经吃过慕容氏的大亏,以至于心有余悸地说过:幸亏他(慕容家)人丁稀少,要是百子千孙,江湖上还有甚么人能剩下来?
崔百泉的话,倒也大致不错。
小说中交代,慕容复是五胡乱华时鲜卑皇族慕容氏的唯一后裔,其人随身携带的《大燕皇帝世系谱表》中记述了他的列祖列宗有太祖文明帝讳皝烈祖景昭帝讳儁幽帝讳暐;世祖武成帝讳垂烈宗惠愍帝讳宝中宗昭武帝讳盛昭文帝讳熙等帝王。
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暐是前燕的三代君主,享国33年;慕容垂、慕容宝、慕容盛、慕容熙是后燕的四代国君,享国23年。如果加上被后燕消灭的西燕(享国10年),篡夺后燕的北燕(享国29年),以及前燕的余脉南燕(享国12年),整个五胡十六国,以国号为燕存立的国家,一共享国107年;如果不算汉人冯跋创立的北燕,那么慕容燕国国祚只有78年;再将慕容燕国统治年份重合者合并的话,更是少到了可怜的59年,不足一甲子。
历史上的慕容燕国,立了又废,废了再立,屡败屡战,锲而不舍,倒是和慕容复四处奔走、投机钻营的本质,相差不多。

鲜卑起源

鲜卑族的起源很早,鲜卑二字早在周代就已见诸史书(《国语》),但直到汉代,才独立于史籍。《后汉书》记载说: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三国志》也有类似的相关记载:鲜卑亦东胡之余也,别依鲜卑山,因号焉。这两条史料都认为,鲜卑是西汉初匈奴王冒顿大破东胡时,从东胡族分离出来的一支,而其族名,来源于山名。
也有学者认为,鲜卑二字来源于一种神兽,称之为犀比或者兹白,是一种能捕食虎豹的独角飞马,即《山海经》里的;此外,还有学者认为,鲜卑是河流的意思。当然这两种说法并不占主流。
汉武大帝驱逐匈奴后,鲜卑族人走出东北,一路南下西进,占据了匈奴旧地。到了东汉桓帝时期,鲜卑人的足迹已经东起辽东西至陇右,遍布整个中国北方边陲。
根据鲜卑各部落发源地区的不同,鲜卑族大致可分为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两支,后来又在两者基础上派生出西部鲜卑。东部鲜卑起源于今内蒙古东部的鲜卑山(大罕山),北部鲜卑起源于大兴安岭北段,两部是否为同一祖源,目前尚无定论。
鲜卑族在南下西进的过程中,与匈奴、高车、乌桓、汉族等通婚混血,形成了许多新部别。其中东部鲜卑孕育了宇文氏、慕容氏、段氏等部落,而北部鲜卑则产生了大名鼎鼎的拓跋氏,西部鲜卑则主要由吐谷浑(属慕容氏的分支)、秃发氏、乞伏氏构成。
慕容鲜卑就在这个时刻,与他们的同胞一起,登上了属于他们的历史舞台:
整个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慕容氏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四个政权;宇文氏创建了北周;乞伏氏创建西秦;秃发氏创建南凉;而拓跋氏的北魏统一了华北,兼并了大多数的鲜卑政权;吐谷浑在青唐地区建国,延续至隋唐,算是活得最长久的。
而没有称帝的段氏鲜卑也很了不起,他们和慕容鲜卑世代联姻,史载其据有辽西之地,而臣于晋,统领三万余家,控弦四五万匹,是东晋制衡北方政权的有力武器。更有研究者指出,段氏鲜卑后来的一支西迁到甘肃武威,最终成为了大理段氏的始祖当然这个观点我是不太认同的。
慕容部作为鲜卑的一支,从东北南迁后,逐渐定居在饶乐水一带,即今天的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关于慕容这个族名,有说来自于步摇(一种头冠名),也有说是鲜卑语富有的汉语音译,还有说是部落首领名,目前也尚无定论。但慕容氏进驻中原后,为了震慑政敌、迷惑百姓、稳定政权,曾对慕容二字做过官方解释: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是为慕容氏。这里的阴阳两仪、日月星三光,竟成为了慕容氏自吹自擂的资本、夸耀出身的武器。

慕容建国

慕容氏建国,也走过了一条厚积薄发之路,历经五代方才得偿所愿,堪称一步一个脚印,殊为不易:
三国曹魏初年,慕容鲜卑首领莫护跋率部入居辽西,并在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帮助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因为从征有功,公孙氏被灭后,莫护跋被曹魏皇帝封为率义王,用以表彰其率兵助战、义所担当之功。
莫护跋死后,其子慕容木延统摄其部。曹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慕容木延又率部辅助曹魏远征高句丽,因战功被封为大都督、左贤王。
慕容木延死后,其子慕容涉归成了慕容鲜卑的第三代首领。在其当政期间,中原政局发生剧变,司马篡魏、三国归晋,慕容涉归权衡再三,也向西晋递交了降书,愿意永为西晋的北方屏障。出于投桃报李,晋世祖司马炎敕封其为大单于。然而从公元281年起,慕容涉归开始叛晋自立,率部攻打昌黎、辽西等城池,因为战败,于公元283年饮恨去世。
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慕容涉归世子慕容廆打败了庶兄慕容吐谷浑,被部众拥戴为首领,继续与西晋为敌。而慕容吐谷浑一气之下,带领了1700多户部众远走阴山、陇西,开创了吐谷浑国的数百年国祚。这,也是慕容鲜卑的第一次分?裂。
慕容廆和西晋明争暗斗几年后,因为实力上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不得不在公元289年降顺称臣,西晋也既往不咎,加封慕容廆为鲜卑都督,双方又回到了和平状态。
慕容廆结束与西晋的战争后,定都大棘城,专心打造国家雏形。一方面,他模仿西晋朝廷,法制同于上国,不断吸收汉文化的管理精髓;另一方面,他派人求种江南、教以农桑,又大力发展纺织、冶炼、灌溉等科技,为即将破茧而出的大燕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此时的西晋王朝,爆发了著名的、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司马氏自相残杀,故而,对慕容廆的自立一方无力干预。到了公元307年,随着天下大乱,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但仍遵西晋为宗主国。
公元316年,前赵刘曜灭了西晋,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继位,史称东晋。因为慕容廆顺应时势地有劝进之功,司马睿再封慕容廆为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
因为宗主国远在江南,天高皇帝远,慕容廆趁机四处扩充实力:击败了高句丽、段氏鲜卑和宇文鲜卑的联军,整个辽东遂成为慕容廆的领地。
在常年的戎马生涯中,慕容廆的第三子慕容皝逐渐成长起来。他在公元325年,大破宇文残部,缴获数以百万计的牛羊马匹,招降数万户的民众,一举奠定了其继位首领的基础。
面对慕容鲜卑的逐步强大,东晋小朝廷既无力征讨,又需要恩宠怀柔,只能一步步加封:将军、州牧、公爵、单于,不绝如缕,乃至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一品大员,离王爵只有一步之遥。当然这一切慕容廆都不稀罕,慕容廆看在东晋朝廷允许其设置官府机构、委任官员的份上,勉强接受东晋的号令。
东晋咸和八年(公元333年),一代强人慕容廆去世。慕容鲜卑在慕容廆当政期间综合实力得到飞跃发展,羽翼渐丰,为前燕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有鉴于此,公元352年称帝的大燕景昭皇帝慕容儁,追谥他的这位祖父为武宣皇帝,庙号高祖。
大燕立国的接力棒传到了慕容廆的儿子慕容皝手里,他继承了辽东郡公的爵位,以东晋平北将军兼平州刺史的身份,继续统领慕容鲜卑部。经过三年的筹备,公元337年十一月丁卯日,慕容皝未经东晋许可,擅自在柳城自立为王(燕王),册立正妻为王后,世子慕容儁为王太子,又设置文武百官,或为公卿,或为将帅,国相司马,一应俱全。
这一天,可视为前燕政权的成立之日。

前燕之亡

慕容皝自立一国后,将首都柳城改名龙城,用以显示天命不凡。因为实力强大,东晋小朝廷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在公元341年,忍气吞声地册封慕容皝为燕王,默许了前燕一国的存在。
慕容皝在位12年,东征高丽,攻入丸都挖掘王陵;北击扶余,俘其部众五万余人。不断地在东北开疆拓土、稳定边防。
公元348年九月,因为坠马伤重不治,一代强人慕容皝完成人生谢幕演出。太子慕容儁继位,追谥其为文明皇帝,庙号太祖。
或许是虎父无犬子,慕容皝生了很多儿子,有王爵的就有十几个,其中次子慕容儁、四子慕容恪、五子慕容垂、幼子慕容德最是光彩照人:慕容儁奠定了前燕最鼎盛的版图;慕容恪南征北战辅佐幼主,号称十六国时代十大名将之一;慕容垂最是杰出,在前燕覆亡14年后,重起炉灶创建后燕,延续了慕容燕国的香火;而小弟慕容德则是南燕的开国君主,慕容鲜卑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
慕容皝以及他的三个儿子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在小说中成了慕容复的列祖列宗。
其实这里有个BUG,慕容恪兄弟三人里,只有一位是慕容复的直系先祖,考虑到慕容恪未称帝而慕容德无子,那么可以肯定,后燕成武帝慕容垂这一系,才是慕容博、慕容复父子的列祖列宗。
慕容垂的二哥,也就是前燕景昭皇帝慕容儁(公元352年正式称帝),对慕容垂可不算太友好。
慕容垂,初名慕容霸,因为从小聪慧勇武,一直受到父亲慕容皝的宠爱,恩遇甚至超过太子慕容儁,故而遭到后者的嫉恨。有次慕容霸打猎,不慎落马摔断了门齿,破了面相。慕容儁取笑他,令他改名,用以纪念。音义同缺,寓意豁缺显然是个不乏恶意的玩笑。
从此慕容霸就变成了慕容,这个略带侮辱性的名字一直到当事人根据谶文舍夬取垂才算告终。
恐怕谁也想不到,整个十六国时代,各国君主走马灯似的换,但最长寿的一位,恰好是这个小时候落马断齿的慕容垂(享年70岁)。
再说慕容儁继承父志统领燕国,虽然他嫉恨慕容垂,但不得不重用这位文武双全的五弟。
公元350年,趁着后赵内乱,慕容儁兵发三路攻下后赵蓟城,迁都于此,慕容垂是东路军主帅;352年,慕容儁委派慕容恪、慕容垂深入中原,进击冉闵,8月,前燕灭了冉魏。
至此,前燕国势到了鼎盛:北至沈阳南抵淮河,东起渤海西尽黄河,拥有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意在吞并前秦、东晋一统天下!
然而,天不假人寿,未待慕容儁大展拳脚,公元360年正月二十日,41岁的慕容儁病逝邺城,太子慕容暐继位,时年11岁,慕容恪、慕容评、阳鹜、慕舆根等人参与辅政。据说慕容儁临终前曾考虑到主少国疑,欲将帝位传授给四弟慕容恪,但慕容恪一口拒绝,决意忠心辅佐侄子,由此打消了慕容儁的疑虑。
太宰慕容恪言出必践,在他辅政的6年里,对内诛杀了飞扬跋扈的重臣慕舆根,对外和慕容垂联手夺取了前秦的边陲重镇洛阳,逼得秦王苻坚亲自领兵驻?防。
但随着慕容恪在公元367年的病逝,前燕军政大权尽为皇叔祖父慕容评把持。慕容评为人昏庸贪财,大燕国势便如江河日下般衰败。
公元368年,少帝慕容暐任命年仅9岁的皇弟慕容冲为大司马,职位尚在车骑大将军慕容垂之上。次年,东晋桓温讨伐前燕,慕容垂联合前秦苻坚,打退了东晋的进攻。但是挽救了国家的慕容垂却没能挽救自己的命运,由于慕容评、皇太后等人意图加害,慕容垂不得不出逃到前秦寻求政治避难。
苻坚出兵助燕抗晋,当然不是学雷锋做好事,而是看在前燕答应将虎牢关以西的领土割让给前秦的份上。但是战后,慕容暐、慕容评却背信弃义,拒不割地。正好前燕的战神慕容垂又从敌人变成了部下,苻坚遂将灭亡前燕提上了日程。
公元369年12月,前秦讨伐前燕,攻打洛阳。一年以后,前秦军队进入邺城,慕容暐出逃龙城被俘,前燕灭亡。
因背信弃义而导致亡国,前燕可算咎由自取。但类似的事情不是孤例,后燕的惠愍皇帝慕容宝不吸取教训,也干过类似的蠢事,导致了都城中山为北魏所困,这是后话。

后燕复兴

前燕亡国后,亡国之君慕容暐并未丧命,而是被苻坚带回了前秦都城长安,被封为新兴侯,和他一起西去的,还有两个弟弟慕容泓和慕容冲。
慕容家族的子弟是不甘投降归顺的命运的。
公元383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爆发,东晋以弱胜强,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前秦。
苻坚落败后,中国北部再次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中。慕容家族的人趁机起事复?国:
首先,慕容垂在河内杀死苻坚的族弟苻飞龙,并将军中的氐族士兵全部杀光,不留后患。而后招募新兵,收拢旧部,并打败了前来平叛的前秦太子苻丕。
慕容垂一鼓作气,率领20万大军进占荥阳。公元384年正月,慕容垂自封燕王,置百官、立太子,正式复国,史称后燕。
两个月后,慕容泓也起兵反秦,建元燕兴,史称西燕。
两个燕国政权毗邻并立,后燕实力明显高出西燕一筹,故而在两年后的386年,西燕向后燕称藩。
然而,西燕君主也是走马灯一般的换,公元387年起,西燕国主慕容永遍杀国内的慕容垂一系亲属,不论男女,无一遗漏。此事也直接导致了两国交恶,慕容垂决意讨伐西燕,两国归一。
公元393年,慕容家族的第一次内战开始了。准备充分的后燕率军七万,兵分两路攻打西燕,次年八月,后燕军攻破西燕都城长子,慕容永死于乱军,西燕灭亡,八郡土地、七万户百姓并入后燕版图。
内战告捷后,花甲老人慕容垂趁热打铁向周边进军,先后夺得原属东晋、北魏的城池多座。此时后燕的版图南至琅琊,东讫辽海,西届河汾,北暨燕代,基本恢复了前燕领土的八九成,算是最鼎盛的时期。
然而,命运给了慕容垂第一次内战胜利的机会,却不想给第二次。
在后燕的北方,是逐渐兴起的北魏王朝。北魏也是鲜卑人的政权,隶属于北部鲜卑拓跋氏。本来,大家都是鲜卑人,北魏、后燕世为唇齿,联姻结盟,北魏还臣服于后燕。然而,后燕夺其城在先,索其马在后,扣其人再后,直接导致了燕魏关系破裂,两国交恶。
或许年近古稀的慕容垂预感到北魏是个可怕的对手,趁着这头沉睡的草原雄狮还没有醒来,先将其征服以免自己百年后,慕容氏子孙无法降服它。
但是,最终这只狮子在参合陂狠狠反咬了后燕一口,而且伤口足以致命12年后,后燕版图日蹇,末主慕容熙为部将冯跋、高云所杀,后燕灭亡。
参合陂之战是决定后燕和北魏命运的关键一战,哪方取胜,哪方将掌握华北的局势。因为慕容垂年事已高,且身体抱恙,无法亲征,故而太子慕容宝身负重任,领兵十万整军北伐。
参合陂之战十分精彩,战况详情,我将在第二章单独开篇陈述。此战的结果是,后燕因为参合陂之战的失利,彻底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舞台,而慕容垂也在半年后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未了的心愿饮恨去世。
随着一代强人慕容垂的去世,继任的慕容宝、慕容盛、慕容熙都不是有为之君,后燕逐渐走向穷途末路。虽然慕容德在公元398年逃奔山东创立南燕,但这个小割据政权偏居一隅、自保不暇,12年后终为东晋所灭。
考虑到继承后燕香火的北燕不是慕容鲜卑的政权,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公元410年,鲜卑慕容氏创建的四个以燕为国号的国家: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全部退出历史舞台。此后,就是《天龙八部》小说中的慕容复一系平民先祖开始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复兴之梦。

关于总结

慕容复在总结大燕亡国的原因时,归结为敌人凶险狠毒,颠覆我邦。而事实上,前燕是毁于对前秦背信弃义;后燕是毁于对北魏主动挑起战端;而西燕则是被后燕消灭的!南燕眼看后燕被北魏逐一蚕食,因为实力不足以及领土分隔,只能选择隔海相望、坐视不管多少有些不够厚道。
所以我觉得慕容复的话是不够公允的,严格地说,四大燕国的覆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盲目轻启边衅,二是热衷同室操戈。对外对内的政策都不明智,国运自然长久不了。
鲜卑慕容氏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鲜卑民族还未散场:鲜卑拓跋氏创建的北魏有149年的国祚,以至于后世的党项人李元昊自认是北魏拓跋氏的后裔,创立了西夏国(这么看的话,慕容复向西夏国求亲,完全是数典忘祖的行为,忘记了慕容氏和拓跋氏的不共戴天之仇)。
而唐代最伟大的君主李世民,其祖母独孤氏、外祖父窦毅、外祖母宇文氏、母亲窦氏、妻子长孙氏,全部都是鲜卑人,可以肯定的是,李唐前三位皇帝,鲜卑族的血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慕容博、慕容复父子处心积虑要兴复大燕,不惜假传信息、四处钻营,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武林浩劫。小说的最后,慕容复的皇帝梦破碎,竟尔发疯,头戴纸冠坐在土坟喃喃自语,身边只有一个忠心的婢女始终陪伴,其人可悲,其情可悯。
其实慕容复不该钻进家族使命的死胡同,如果他翻开《百家姓》,就会发现钟离宇文,长孙慕容这些鲜卑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了百家姓大家庭的一员,既然如此,胡汉分别,还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晰吗?



一代天骄雄起大漠


数日之后,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大会各族部众,这时他威震大漠,蒙古各族牧民战士,无不畏服。王罕与札木合的部众也尽皆归附。在大会之中,众人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称为成吉思汗,那是与大海一般广阔强大的意思。成吉思汗大赏有功将士,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四杰,以及哲别、者勒米、速不台等大将,都封为千夫长。郭靖这次立功极伟,竟也被封千夫长,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居然得与诸大功臣名将并列。
《射雕英雄传》第6回

众所周知,《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最负盛名的武侠作品,一举奠定了其武侠一代宗师的崇高地位。《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以大侠郭靖的成长为主线,弘扬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操,展示了作者一贯的、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部小说的另外一位隐形主角是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这个历史上真正的射雕英雄,小说较为忠实地还原了其戎马倥偬的一生:儿时蒙难,青年时代和札木合结义,中年征战四方统一大漠,晚年穷兵黩武侵略他国,暮年病死西夏六盘山。
小说通过郭靖和铁木真之间交织缠绵多年的恩怨情仇,还原了13世纪铁木真雄起草原,终成一代霸主的历史故事。小说中,成吉思汗及其子女、部下、敌人,每一个都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也从这个角度,通过小说、结合历史,来讲述一代天骄的传奇人生。

统一大漠

成吉思汗,原名孛儿只斤铁木真,是蒙古乞颜部的可汗。从1180年开始,铁木真率领部众南征北战,逐个兼并蒙古各部,最终一统草原,这一年是公元1206年,小说中的郭靖6岁。
蒙古人创建自己的国家,前后花了大约500年时间。
大约在公元5世纪,室韦族的名字开始见诸史书。8世纪时期,室韦族的一支北上定居草原,这就是蒙古族的始祖。早期的蒙古族分为尼伦蒙古和迭尔列勤蒙古两大部,尼伦蒙古意即纯洁的蒙古人,而迭尔列勤蒙古是普通的蒙古人,可见在那个时候,蒙古人种因血缘的亲疏,就人为地分成了两个阶级。
尼伦蒙古的代表部落有:乞颜部、札答兰部、泰赤乌部、札只剌部、散只兀部、主儿乞部、赤那思部,等等。而迭尔列勤蒙古的代表部落有:弘吉剌部、兀良哈部、豁罗剌思部、速勒都思部、伯跃吾部,等等。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是乞颜部人,而母亲珂额伦则属于弘吉剌部。
不管是尼伦蒙古还是迭尔列勤蒙古,他们认为自己才是纯种的蒙古人(虽然有血缘远近之分)。然而,经过数百年的演变,鞑靼、回鹘、突厥等周边民族,不可避免地和另外一些蒙古部落产生了融合,这一些蒙古部落虽然也打着蒙古人的头衔,但一直不被尼伦蒙古、迭尔列勤蒙古认同。后者的代表部落有:塔塔尔、蔑儿乞惕、乃蛮、克烈、汪谷、斡也剌等。
所以,蒙古各部时常因为争夺水草的问题,借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互相攻占杀伐,这一场混战,一打就是500年。蒙古人在创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庞大帝国过程中,屠城无算、杀人无数,大概就是想把受了五百年的窝囊气一股脑儿全给发泄出来吧。
小说中,铁木真是乞颜部首领,他的义父王罕(原名脱斡邻勒)是克烈部首领,他的义兄札木合是札答兰部首领,而神箭手哲别(原名只尔豁阿歹)则出身于泰赤乌部,除此之外,塔塔尔部、蔑儿乞惕部和乃蛮部也各自有所提及。
札木合和哲别值得一说,这两个人,一个从朋友变成敌人,另一个恰好相反,从敌人变成朋友。

兄弟反目

札木合,铁木真曾经的义兄(安答)。《元朝秘史》卷三记载,铁木真11岁时,两人第一次结拜,铁木真送给对方一个铜灌髀石,札木合送对方一个狍子髀石;次年二人再次结拜,铁木真送义兄一个柏木顶箭头,札木合回赠一个响牛角箭头。可见当时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确实是真挚、纯洁、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而小说《射雕英雄传》也忠实地反映了这一桥段。
1180年,札木合协助铁木真重创蔑儿乞惕部,夺回了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帖夫人,这是两人之间最美好的一次合作。但仅仅过了一年半,双方的蜜月期结束了,因为铁木真要收拢旧部起事,而他的旧部多数在札木合麾下效力,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两人和平分手,分道扬镳,各自发展。
十年后的1190年,铁木真已成为乞颜部可汗,而札木合也成为了札答兰部可汗,一山不容二虎,双方争夺草原统治权的矛盾不可调和。擦枪走火的导火线是殆察尔事件,由于铁木真的大将者勒米杀死了札木合的胞弟殆察尔,双方结下死仇,两位安答不得不兵戎相见,著名的十三翼之战就此爆发。
此战是铁木真一生中唯一的一场败仗,但真正的胜利者不是札木合,正是铁木真。因为获胜的札木合虐杀战俘,水煮活人,导致人心尽失,部众纷纷脱离转投铁木真,原本落败的铁木真反而实力大增,为最终的逆转翻盘打下基础。
1204年,当穷途末路的札木合最终在唐努乌拉山被自己的五个手下捆绑献给铁木真时,小说遵循了史实:铁木真先是当着札木合的面杀死了五个叛徒,然后提出了重归于好的建议(当然我个人更认为这是一种客套和试探),札木合也不愧一代枭雄,不愿寄人篱下遭受猜疑,要求不流血而死。铁木真答应了他,下令用重物将他压死,不让流血(见新版小说)。
关于札木合的死法有三种说法:一是大石头压死,二是倒挂勒死,三是皮口袋闷死。显然金庸先生是采用了第一种说法。
小说中铁木真和札木合交恶,是因为铁木真要推行私有制,而札木合要维持氏族公有制,所以兄弟反目。而事实上,早在11~12世纪,漠北的氏族制度就已趋于瓦解,私有制产生,出现了阶级和贫富两极分化,部落首领往往就是部落首富,他们拥有大量的战俘奴隶以及数不清的牛、羊、马匹。
所有的敌人都死了,整个草原再无敌手,属于铁木真的崭新时代来临了。从1206年到1368年,这一个半世纪的亚欧舞台是属于蒙古族的,属于铁木真和他的子孙们。
在称霸蒙古的过程中,铁木真以他天纵英才般的战争指挥艺术,赢得了除了十三翼之战外的所有战争。同时,铁木真善于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尽可能地招募人才为己所用。在小说中,他有四个英勇善战的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有蒙古开国四杰(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还有勇不可挡的蒙古四虎(哲别、者勒米、速不台、忽必来),此外还有四兄弟、四义子。这些人先后聚集在铁木真的麾下,为其死命效力,帮助其打造帝国的原始雏形。

化敌为友

铁木真招降哲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才引进案例,小说和史实非常吻合。
哲别,原名只尔豁阿歹,蒙古别速惕部人,后成为泰赤乌部首领秃答的下属。哲别骁勇善战,箭法超群,此外,还有一手徒手接箭并回射的绝活。1201年,铁木真征讨泰赤乌部,虽然取胜,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此战哲别一箭射杀铁木真的白嘴黄马,令铁木真恼羞成怒,令全军围捕哲别。
哲别遭擒后,铁木真问是谁射死了他的战马,哲别一口承认,并表示愿意持鞭坠镫效力左右。铁木真爱惜他是个人才,于是尽释前嫌纳于麾下,将他改名为哲别(意为箭镞),要求他就像我跟前的箭簇似地保护我。从此,哲别成为铁木真的左膀右臂,为其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1218年,哲别作为先锋灭了西辽,带回一千匹白嘴黄马,作为战利品献给铁木真,实现了自己17年前的诺言:对我开恩,我将带来很多这样的马。1219年,蒙古远征花剌子模,哲别作为先锋紧追国王摩诃末不舍,将其逼入里海上的一个小岛,忧郁而死。消灭花剌子模后,哲别率领蒙古大军继续在中亚大地上纵横驰骋,陆续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纳入蒙古版图。12221224年,哲别、速不台联军横扫俄罗斯南部,大败俄罗斯诸邦联军,攻入克里米亚半岛。
第一次西征结束后,哲别班师回国,因为多年戎马生涯劳累,年事已高的一代箭神在归国途中与世长辞。成吉思汗闻讯悲痛欲绝,厚葬哲别。
小说中的哲别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奇男子,他不仅是郭靖的武术启蒙老师,同时也是郭靖的朋友。这个半师半友的人物在郭靖决意叛蒙归宋的途中,不仅未加以拦截,反而送上了弓箭、粮食助其逃跑,不惜以得罪大汗的滔天大罪为朋友两肋插刀,他是小说中蒙古诸杰里最具人性、最有魅力的人物,没有之一。
小说中的铁木真,既可以和安答反目成仇,也可以对敌人既往不咎,一切都服务于统一大业。对于一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金庸将成吉思汗当成功过七三开的英明之主来描写,我觉得还是贴近史实的。小说的最后,成吉思汗驾崩于金帐之中,口中喃喃重复英雄二字,至死不解其意。金庸先生用这个桥段,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煊赫武功固然光彩夺目,但真正的大英雄,却不是建立在杀戮无数、斑斑血泪的基础上,只有施行仁政的天下共主,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才能永远得到人民的纪念和缅怀。

附:蒙古帝国成立大事记
1162年,铁木真出生。
1180年,铁木真求助于札木合向蔑儿乞惕部复仇,夺回自己的妻子。
1184年,铁木真成为乞颜部首领。
1190年,札木合联合泰赤乌等十三部落围攻铁木真,史称十三翼之战。
1196年,铁木真联合脱斡邻勒大败塔塔尔部,金国册封脱斡邻勒为王罕,册封铁木真为札兀惕忽里(前锋将军,小说中的官职为北强招讨使)。
1201年,铁木真征讨泰赤乌部,降服哲别。
1202年,铁木真尽歼塔塔尔部。
1203年,铁木真吞并王罕的克烈部。
1204年,铁木真吃掉草原最后一霸乃蛮部。投奔乃蛮部的札木合死。
1206年,斡难河大会,铁木真被推选为草原共主,即成吉思汗。
1218年,蒙古灭西辽。
1219年,蒙古第一次西征,攻打花剌子模。确定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
1223年,迦勒迦河战役,蒙古击溃俄罗斯联军。
1227年,铁木真病逝于六盘山。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1235年,蒙古第二次西征,出征钦察、俄罗斯。
1238年,蒙古大军攻陷莫斯科。
1241年,拔都率大军攻入波兰、匈牙利。
1246年,吐蕃不战归顺蒙古。
1252年,蒙古第三次西征(旭烈兀西征),攻陷波斯。
1253年,蒙古灭大理。
1256年,蒙古灭木剌夷。
1258年,蒙古攻陷巴格达。
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
1276年,蒙古攻陷临安,南宋亡。
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流亡政权退出历史舞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