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編輯推薦: |
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的基础上,精炼了过于繁琐的学术性注释,增加了全文的白话翻译,将博大深奥的《山海经》变得浅显易读。
作为《山海经》译注的权威版本,全译本重视学术性和资料性,更强调了通俗性,对于读者来说更为实用。
|
內容簡介: |
《山海经》作为研究中国上古社会、领略古代神话传奇的珍贵史料,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一直存在阅读、理解上的难度。本书作为袁珂先生精心整理的一个译注本,没有改变经文本来面貌,并且有校、有注、有译,更加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注释在《山海经校注》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删去繁琐的学术性探讨文字;译文则逐字逐句全部翻译,力求能准确达意,以直译为主,小部分译文采用意译。精校的原文附以吸收了袁珂先生研究成果的注释和译文,除了重视学术性和资料性,更强调了通俗性。
|
關於作者: |
袁珂(19162001),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1946年,任职台湾省编译馆,开始系统化地研究中国神话。1949年回到四川,继续从事文学暨神话学的研究;1978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84年担任中国神话学会主席。
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巴蜀神话》(合著)等二十余部著作及八百余万字的论文。袁珂先生的多数著作被翻译成俄、日、英、法、意、韩、捷克、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其作品还在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
目錄:
|
简目
前言
卷一南山经
卷二西山经
卷三北山经
卷四东山经
卷五中山经
卷六海外南经
卷七海外西经
卷八海外北经
卷九海外东经
卷十海内南经
卷十一海内西经
卷十二海内北经
卷十三海内东经
卷十四大荒东经
卷十五大荒南经
卷十六大荒西经
卷十七大荒北经
卷十八海内经
附录
|
內容試閱:
|
前 言
一
《山海经》是一部由几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性质非常奇特的古书。它大约成 书于从春秋末年到汉代初年这一长时期中,作者非一人,作地是以楚为中心西 及巴、东及齐:这便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学者们研讨大致得出的结论。但是还 有一些疑难点没有解决。我现在也不想去陈述这些纷歧,使读者徒然浪费精力、 眼花缭乱地再向故纸堆中去寻索。我只是顺着我多年来研究神话的思路,将这 部书从它的外壳结构到内容实质来作一番剖析。 先说它的外壳结构。毕沅在他的《〈山海经〉新校正》南山经之首句 下注释说
《山海经》之名,未知所始。今按《五臧山经》,是名《山经》,汉 人往往称之。《海外经》已下,当为《海经》,合名《山海经》,或是向、 秀所题。然《史记大宛传》司马迁已称之,则其名久也。
这里毕沅将《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我们觉得应该有这 种大致的区分,《海经》的拟名也是恰当的。《五臧山经》主要说的是山,自 然该称《山经》;《海外经》已下各篇,主要说的是海,就连郭璞作注时收录 进去的《荒经》已下五篇,主要也说的是海(《大荒东经》不是开头便说东 海之外、《大荒南经》不是开头便说南海之外、《海内经》不 是开头便说东海之内等等么),自然该称《海经》。所以从外壳结构 将此书区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是完全合理的。
两个部分从字数看很不均等。《山经》字数最多,据刘秀校书时的统计, 是 15503 个字,据清代学者郝懿行统计,却是 21265 个字,共增添了 5762 个字。 所增添者,都有郭璞注,与原有经文混而无别,足见是郭璞作注前就添加进去的。 但究竟于何时添加进去,则现在尚未弄明白。《海经》字数古无统计,到郝懿 行作《笺疏》时,才统计《海外》《海内》八篇为 4228 个字,《荒经》已下五 篇为5332个字,总共为9560个字。较之《五臧山经》五篇的字数,这十三篇的字数,还不到三分之一。但是从神话角度论其重要性,却决不亚于前五篇, 因为所有的神话材料,几乎都集中到这十三篇中来了。
毕沅说《山海经》《史记大宛传》司马迁已称之,则其名久也,这 里存在着一个小小的误解。不错,《大宛传赞》司马迁是说过至《禹本纪》《山 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这样的话,似乎《山海经》这部书的书名, 是首先由司马迁揭出的,事实却并非如此。据东汉时代王充在《论衡谈天篇》 中所引,这两句话是: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山 海经》少了一个海字,只作《山经》。紧接着又说:史公之言,《山经》《禹纪》, 虚妄之言,凡事难知。可见王充所见《史记》,确实只作《山经》而无海字。 这《山经》究竟是《山海经》的省称还是《五臧山经》的省称呢?有人以为是 前者,从太史公所有怪物的语意看,我们以为后者更符合实际。《五臧山经》 所记的奇禽异兽,怪蛇怪鱼,还有奇异的花草树木等,就是史公所称的怪物, 唯《五臧山经》所记,方足当之。《海经》主要记叙异形异禀的国家和民族, 似乎和怪物一词有些粘连不上。何况《五臧山经》详叙山川道里,也可以 和史公所说的《尚书》近之矣的九州山川相比附。故我们认为古本《史记大 宛传赞》司马迁所说的《山经》,是指《五臧山经》,他所见到的,也只是《五 臧山经》。《山海经》的立名,是刘向、刘秀(歆)父子校书(汉成帝河平二年, 即公元前二十七年)以后才开始有的,那是他们将《五臧山经》五篇、《海外经》 四篇、《海内经》四篇合并起来才题以《山海经》之名的,因而刘秀在他的《上〈山 海经〉表》中,才一再正式提到《山海经》(在短短四百多字的表文中,一共 提了六次)这部书的书名。《山海经》是刘向、刘秀(歆)父子的命名,古本《史记》 司马迁所说的《山经》专指《五臧山经》,并不包括合并以后的《海外》《海内》 八篇文字在内,故尔不能将《山海经》认为是最早由太史公提到的书名。今本《史 记》《山海经》的海字,是后人根据向、歆父子校书后的立名妄添上去的。
二
《山海经》大体上的划分和立名的由来,已如上述,联系到它的内容,还 可作更细致的如次划分
一、《五臧山经》共五篇,五篇中又分为二十六个小篇。内容多记山川地理、 奇异的动植矿物、祀神的典礼仪式和所用之物,等等;间亦写到诸山山神的形貌、职司和神力,却并不很多。这五篇简称《山经》,分量相当大,约占全书三分 之二以上的篇幅。
二、《海外经》四篇。内容多记海外各国的异人、异物,也有一些古老神 话的记叙,如夸父逐日、刑天断首等。
三、《海内经》四篇。杂记海内的神奇事物,如昆仑景象,建木形态,枭 阳、巴蛇、贰负、窫窳的状况等。也兼记了一些国家和民族,如像匈奴、钜燕、 朝鲜、东胡等,大都比较现实和晚近。其中《海内东经》一篇,又羼入了《水经》 中的部分文字,因而本篇实际的内容很少(尚有脱简、错简诸问题存在其中), 几乎不能成篇。
四、《荒经》以下五篇,这五篇又分为《大荒经》四篇和《海内经》一篇。 郭璞注本《山海经》目录海内经第十八下有注云:此《海内经》及《大荒经》 本皆进在外。疑即郭璞本人注语。进在外三字宋本、毛扆本作逸在外。 不论是进在外还是逸在外,都说明西汉刘秀(歆)校此书时这几篇是 没有包括进去的,到郭璞注《山海经》时才将它们收入了。这几篇最凌杂无序, 看来是古本传授如此,未曾经过整理。有人疑心这一部分并非先秦古籍,而是 东汉以后才写集起来的,我认为实际的情况倒是与此相反。因为《荒经》已下 五篇,保存的神话资料最多,也最原始朴野,是研究古代神话的瑰宝。它记录 了有关帝俊和黄帝(古代东西两大民族所奉祀的上帝)的神话,各凡十余处。 除此而外,还记录有颛顼使重、黎绝地天通的神话,有鲧、禹治水的神话, 有禹攻共工、杀相柳的神话,有黄帝战蚩尤的神话,有女娲、烛龙、西王母、 夏耕尸的神话,有诸神子孙创造发明的神话,等等,大部分重要的神话材料, 都荟萃在这几篇里了。它的写作时期,可能比《山海经》其他各部分都要早, 推测起来,当是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的作品。刘秀(歆)校此书时,或因其过 于凌杂荒怪,竟弃而未收;直到郭璞注此经时,才将这五篇收入并予以注释。 赖有郭璞的巨眼卓识,替我们保存了这一份极其可贵的神话材料,不难设想, 如果让它散亡了,那将会是多么惨痛的损失!
古时《山海经》是有图画的,而且图画似乎还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故又 称为山海图,陶潜诗有流观山海图这样的诗句,郭璞注《山海经》也 每有图亦作牛形亦在畏兽画中这样的说明。但《山经》和《海经》两 部分的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又各不相同。《海经》体制虽大体同于《山经》,而 文字条贯却没有《山经》那样分明。《山经》的记述条理井然,大约是先有了文字的记述,而后加以插图的。《海经》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当是先有图画然 后有文字,文字不过是用来作为图画的说明的。《海经》部分,虽然保存中国 古代神话资料最多,但因为是以图画为主而以文字为辅,就不免会出现以下两 个缺点。首先一个是散漫。除《海外》各经较有条理而外,从《海内》各经以及《荒经》 五篇中,可以看出其中每条都可单独成立,中间并无机动的联系。最后一篇《海 内经》(疑是四个残篇合为一篇的),其描述的地区由东北而西,而西南,而南, 而北,次序也嫌凌乱无章。其次一个是疏略。往往很难根据简单的文字记叙构 建出较清晰的神话内容。在以文字说明图画而图画尚存的古代,这种疏略还无 关紧要,而在古图已经佚亡的今天,则不免要给阅读者带来相当困难了。
附 录
一、刘秀(歆)《上〈山海经〉表》
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校,秘书言校,秘书太常属臣望 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今定为十八篇,已定。《山海经》者, 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 (崎岖) 于丘陵,巢于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 栞(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 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 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 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 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 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孝武皇帝时尝有 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肎(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 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孝 宣帝时,击磻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时臣秀父 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向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 其文曰: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 上大惊。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 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 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臣秀昧死谨上。
二、所据板本及诸家旧注书目
●《山海经传》十八卷 〔晋〕郭璞撰 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尤袤刻本 明正统十年刻道藏本(涵芬楼影印,原缺十四、十五卷) 明成化元年吴宽抄本 明刻本(毛扆校) 明万历十三年吴琯刻《山海经水经》合刻本(黄丕烈、周叔 弢校) 同上刻本(邵恩多校) 清康熙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项 群玉书堂刻本(王念孙校注) 同上刻本(何焯校,□□泰临) 清乾隆黄晟槐荫草堂刻本(失名校注)
●《山海经补注》一卷 〔明〕杨慎撰 清光绪元年湖北崇文书局刻《百子全书》本
●《山海经释义》十八卷《图》一卷 〔明〕王崇庆撰 明万历二十五年蒋一葵尧山堂刻本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图》五卷 〔清〕吴任臣撰 清乾隆五十一年金阊书业堂刻本
●《山海经存》九卷(附图) 〔清〕汪绂撰 清光绪二十一年 立雪斋原本石印本
●《山海经新校正》一卷《古今篇目考》一卷 〔清〕毕沅撰 清乾隆四十六年毕沅灵岩山馆刻《经训堂丛书》本(孙星衍校)
●《山海经笺疏》十八卷《图赞》一卷《订讹》一卷 〔清〕 郝懿行撰 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据《郝氏遗书》
●《山海经地理今释》六卷 〔清〕吴承志撰 民国十一年南林刘氏求恕斋刻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