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盲目的努力,其实是一种蹉跎。对教师而言,有自我发展的意愿,该如何做才能成为更好的教师?本书提供了5把有效提升自我的钥匙,必将引领更多的教师走向卓越。
|
內容簡介: |
在大变革的时代,教师怎么思考、怎么做,才能胜任工作?本书提供了一份独特的方法论。
本书融合了作者多年博览群书汲取的智慧,以及不同岗位上的人生历练,是作者继《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后的又一力作。
本书提出,教师成长需要5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极有启迪意义。
|
關於作者: |
常生龙,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荣誉和称号。《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等报刊专栏作者,出版有《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高中物理课题研究》《物理教师的备课与上课》等著作,主编《历史与科学的对话》等教材。
|
目錄:
|
自序做更好的自己
第一把钥匙 拔高一层看教育
为什么要关注核心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几个观念
再说关系第一
重新审视技术和教育的关系
面向未来应具备的能力
用开放的心态做教育
观念决定人的行为
学会反思
创新素养培育之我见
教育不是搭积木
教学的模式应该是多元的
教育改革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开枪要瞄准
关注教育的长远效益
学校为何要放假
上好开学第一课
未来教育发展的六大趋向
第二把钥匙 千方百计提升自己
保持教育的新鲜度
成为学习高手的意义
做善于研究的教师
提升教学规划力
要有重组教材的能力
好教师应该是这样的
教学是一种道德努力
好老师的四点共同特质
给特级教师的六点建议
写作是一种再阅读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
穿着得体方显为师之礼
教师成长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
第三把钥匙 有一颗学生的心
呵护童心
理解童年
纸条的魔力
妞妞学琴的启示
摔倒的妈妈
由渔王的儿子想到的
心灵的疤痕
做泥人的师傅
让孩子自己走
批评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倾听为什么困难
信任的价值
爱、温暖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那些在学校碰壁的孩子们
学生为何不喜欢音乐课
第四把钥匙 遵循学习的规律
关注孩子的前概念
专家和新手的差异
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如何达到精熟水平
反馈的重要性
学习中的交互作用
你了解自己的元认知吗
情境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多做配景
培养学生的判断力
重新认识游戏
能力培养需关注的三个方面
第五把钥匙 保持积极的心态
建设富足的精神家园
教孩子学会运用知识
要有继续奋斗的勇气和激情
年坚守的力量
别被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忽悠了
记忆是一个个的碎片
雕琢我们的幸福生活
教师离职当警察引起的思考
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
自觉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附录一 阅读与写作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附录二 太忙了不读书?没想过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开枪要瞄准
网友孔健祥林在《甲午兵败的原因,你知道吗》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清朝陆军一溃千里的背后,有一个原因是开枪不瞄准。
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日本军官回忆说,在朝鲜战场上,日本各师团一碰到中国军队就立即卧倒,一动不动。这时候,中国士兵就开始争先恐后地放枪,一枪接一枪,直到子弹打光。等到枪声渐渐稀少,日军就开始冲锋,结果可想而知
1860年,一位英国军官来华访问。他看到淮军士兵开枪的姿势很奇特。朝前放枪,眼睛往后瞅。他推断这可能是放惯了手铳、鸟铳的原因。
1920年直皖大战,双方动用兵力20万人,消耗子弹几千万发。可几个回合下来,双方死了200 多人。真正在战场上被枪打死的也就几十人。这种恶搞战争的做法,连外国人都看不下去了。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里逊以极其恶毒的口吻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建议中国政府恢复使用弓箭。一来弓箭比较便宜;二来可以对敌人造成真正的杀伤。
后来,蒋介石创办黄埔军校亲自编写步兵操典。他以极其细致的笔触,异常详细地讲解了射击时的动作要领,特别强调了开枪要瞄准这一关键性的动作。
读这篇文章,我联想到了当下的课程改革。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到今年已经进入第十六个年头,新课改提出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基本理念,大多数人耳熟能详。很多教师将小组学习引入课堂教学环节之中,以体现合作的理念;很多教师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时间,以便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多教师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但新课改推进十多年后所进行的大样本调查显示,教师对新课改的总体评价表示很满意的仅为 3.3%,满意的也只有21.3% 。换句话说,75%以上的教师对新课改是不太满意甚至是很不满意的。
为什么教师积极做课改的实践,但自己并不满意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开枪不瞄准,或者说开枪瞄不准,花费了不少的心血,但是收效甚微。
如果把合作、自主、探究的新课改理念比作为枪的话,这枪是专家的,不是一线教师的。要让教师学会使用这把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专家告诉教师操作的要领,并让教师通过实践反复进行操练,直到熟练使用为止。但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教师接受的培训不能说少,但绝大多数的培训都是理念式的引领,讲的都是这杆枪如何好、效率如何高之类的事情,怎样将理念转化为课堂一线的教学行为,在这中间会遇到哪些困难,相应的对策是什么,却很少告诉教师,基于课堂一线的实践性培训更是少之又少。很多教师听讲座的时候热血沸腾,回到工作的场所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实施。久而久之,对这样的培训也就失去兴趣了。
因为培训不到位,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就很难瞄准。这里讲两个我听课的案例。
有一位教师开设了文学作品赏读方面的拓展课。据这位教师介绍,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学生阅读了某一位非常有名气的作家的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节展示课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到了两个现象:一是关于学生分组的。学生被分成了6个小组,有一个女学生孤零零地坐在那里,没有参加任何小组。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她基本上没有参与,而是想心事,偶尔还拿出一本和本节课完全无关的书翻阅。二是6个小组的学生要讨论的这部名著老师手里只有可怜的几本,学生的手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和本节课讨论相关的资料,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桌面非常干净,既没有作品也没有纸片,学生当然也没有拿出笔来,因为没有地方可以书写。
学生的分组需要教师的指导,以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到教室里是来学习的,应该将相关的学习资料准备齐全。在公开课上出现上述情况,反映的是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要求。教师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他所关心的就是他怎样来上这节课。虽然在上课的过程中,安排了很多学生发言和交流,但这些安排都是为了实现他预先设计的教学流程,学生只是充当了他表演的道具,他的眼中并没有学生,他的教学显然是开枪不瞄准。当课后询问他如何解释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课堂行为时,他一下子愣住了,并且反过来求证: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吗?
还有一次,我去一所小学听探究课,课上有一个介绍小组分工的环节,每个小组都是这样介绍的:和负责思考,负责记录,负责发言,负责小组的组织(组长)看来教师肯定为此做过特别的布置。
听完学生们的介绍,我感到非常惊讶。负责记录的人不用思考,负责思考的人不管发言,小组长是既不思考也不记录更不负责发言啊!这样的小组分工方式,完全违背了小组学习的本意,是一种典型的开枪瞄不准,只追求形式,不关注实质。
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将开枪瞄准的事情做好,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