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6)

書城自編碼: 289347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各部門經濟
作者: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
國際書號(ISBN): 9787121296420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28/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塑

售價:HK$ 25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未来特工局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7.0
《智能制造》
+

HK$ 132.0
《绿色制造》
+

HK$ 132.0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
編輯推薦:
本书从综合、领域、专题、区域、国际五个角度,系统梳理了《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制造业整体发展、十大重点领域突破、重点工作推进、重点区域布局的进展情况,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举措,系统地研究和总结制造强国建设一年来的经验和做法,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实践,为行业发展服务,能够为行业管理部门各项工作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较大的参考和指引。
內容簡介:
本书从综合、领域、专题、区域、国际五个角度,系统梳理了《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制造业整体发展、十大重点领域突破、重点工作推进、重点区域布局的进展情况,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举措。本书体系完整,逻辑严谨,深入浅出,不仅是各级政府科学务实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权威性、指导性读本,也是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组织参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工作的参考工具。
關於作者:
战略咨询委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路甬祥担任主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担任副主任。委员由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与标准、产业经济、金融等领域的院士、专家及企业家组成。
目錄
目 录
————————— 综合篇 —————————
第一章 全球制造业发展概况2
第一节 发展现状2
一、从地位看:制造业占比有所下降,重要地位依然突出2
二、从增长看:制造业活动持续低迷,贸易继续低位增长4
三、从投资看:投资复苏态势未稳,制造业动力总体不足7
四、从成本看:成本竞争力格局重塑,带动全球经济转移9
五、从效率看:制造业效率总体提升,劳动生产率差异扩大10
六、从创新看:创新投入持续增加,技术突破不断涌现10
第二节 存在问题12
一、全球制造业需求总体疲弱12
二、全球制造业贸易环境复杂13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差距大14
四、主要经济体结构改革压力大14
第三节 发展趋势15
一、创新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15
二、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继续变动16
三、技术呈现跨领域多模式融合发展16
四、制造业生产方式继续深刻变革17
五、制造业发展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17

第二章 我国制造业发展概况19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19
一、国际地位获得大幅提升19
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
三、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2
四、两化融合取得显著成效22
五、集约节约水平不断提升23
六、“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25
第二节 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26
一、自主创新能力仍显薄弱26
二、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27
三、质量品牌建设亟待加强27
四、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偏低29
五、人才缺乏现象不断加剧29
六、企业经营困难现象突出30
第三节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特点30
一、质量效益提升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心30
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成为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31
三、技术创新的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31
四、制造业新业态与新模式不断涌现32
五、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33
第四节 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33
一、制造业规模与增速有望实现平稳回升33
二、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深入34
三、绿色化是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34
四、服务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35
五、平台将成为产业层次提升的重要载体35
第三章 制造强国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36
第一节 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导向36
第二节 制造强国建设的政策思路39
一、实施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39
二、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与服务体系42
三、依托“母工厂”建设促进先进制造技术创新扩散44
四、加强“工匠精神”的制度建设和载体建设45
第三节 制造强国建设的环境营造46
一、为制造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46
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制造业创新生态47
三、充分调动地方政府转型升级的积极性48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49
————————— 领域篇 —————————
第四章 2015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 产业发展展望52
第一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52
一、产业增速整体进入稳定区间52
二、传统成熟行业增长乏力54
三、行业投资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54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外部环境日趋恶化55
五、通信网络设备取得突破55
六、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热点57
第二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势63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更加注重融合发展63
二、系列国家战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63
三、智能终端产业进入转折发展期64
四、全球存储系统产业呈现存储介质和系统架构革新65
五、智能硬件生态体系加速丰富和完善67
六、云计算颠覆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发展模式68
七、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将进一步加速69
八、竞争格局剧烈变动带来产业赶超发展新契机69
第三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69
一、核心基础领域仍然是阻碍产业升级的薄弱环节69
二、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和应用市场未能形成重要支撑70
三、宽带基础设施发展不均,4G和5G发展面临挑战71
四、部分领域不良竞争不利于构建良性的产业生态环境72
五、人工成本上升和人才供给不足制约产业发展72
六、“互联网+”亟待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73
第四节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73
一、贯彻落实国家级战略部署73
二、推动智能硬件创新发展74
三、加大财税政策改革支持力度74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74
五、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74
六、强化规划组织实施75
第五章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76
第一节 高档数控机床76
一、发展形势76
二、存在问题78
三、行业展望79
四、发展建议81
第二节 机器人83
一、发展形势83
二、存在问题85
三、行业展望87
四、发展建议89
第六章 航空航天装备91
第一节 发展形势91
一、产业规模继续扩大91
二、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93
三、主要企业快速发展94
四、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95
第二节 存在问题96
一、技术水平相对落后96
二、产业链条不够完善97
三、配套体系还不健全97
第三节 行业展望98
一、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98
二、通用航空和商业航天将进一步发展99
三、制造思维和发展理念将实现突破101
四、国际合作将进一步加强102
第四节 发展建议103
一、建立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103
二、重视和加强航空航天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条件建设103
三、加强技术转移推广体系建设104
四、创新支持政策,引导与地方经济相结合104
第七章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105
第一节 发展形势105
一、世界竞争格局基本稳定105
二、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带来新挑战105
三、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没有好转106
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107
五、破产重整与兼并收购持续增多108
第二节 存在问题109
一、造船产能依然过剩,船市亟需深度调整109
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配套产业亟待升级109
三、市场压力持续增大,创新能力仍需提高110
四、生产效率有待提高,优势企业有待壮大110
第三节 行业展望111
一、我国船舶工业将逐渐好转111
二、浅海钻井平台将呈现低迷需求趋势111
三、深海钻井平台将呈现旺盛需求趋势113
四、豪华游轮市场加快发展113
五、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将成为主攻方向114
第四节 发展建议115
一、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115
二、加大行业金融政策支持116
三、推动提高产业集中度116
四、加强技术创新与工艺创新117
五、深入推进现代造船模式117
六、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制造水平118
七、深入开展国际化合作118

第八章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119
一、发展形势119
二、存在问题121
三、行业展望123
四、发展建议126
第九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29
第一节 节能汽车129
一、发展形势129
二、存在问题132
三、行业展望134
四、发展建议135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136
一、发展形势136
二、存在问题142
三、行业展望143
四、发展建议144
第三节 智能网联汽车146
一、发展形势146
二、存在问题147
三、行业展望149
四、发展建议150
第十章 电力装备152
第一节 发展现状152
一、中国电力装备产业稳步增长152
二、政策倾斜助推产业提质升级153
三、重大工程推进核心技术突破154
第二节 存在问题155
一、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亟需转型155
二、国内电力装备产业结构有待调整156
三、技术水平不足制约产业升级157
第三节 行业展望158
一、加速推进电力装备智能化升级158
二、加快电力装备绿色化转变步伐159
三、大力实施电力装备“走出去”战略160
四、投资力度拉升激活良好发展前景161
第四节 发展建议162
一、创新发展模式加速产业转型162
二、加快结构转型推进行业整合163
三、多方联合攻关打破技术瓶颈164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65
第十一章 农机装备167
第一节 发展形势167
一、我国农机装备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密切相关167
二、新常态下农机装备产业规模进入稳步增长阶段167
三、我国各区域农机装备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168
四、农机装备实现产品数量与技术创新两大跨越169
第二节 存在问题169
一、技术能力:装备实时采集、自动监控水平不高169
二、产品种类: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尚未形成170
三、产品质量:关键零部件质量难以达到国际标准170
四、竞争环境:同质化竞争成为产业发展重大挑战170
第三节 行业展望171
一、企业着重向产品智能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攻关171
二、产品结构向中高端及非粮食作物用设备倾斜172
三、农机装备竞争格局呈现集中化、专业化特点172
四、农机装备产业规模将继续保持中速增长水平173
第四节 发展建议173
一、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升高端技术水平173
二、加强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完善全产品线布局174
三、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规范市场竞争环境175
四、推进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高数据服务能力175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76

第十二章 新材料177
第一节 发展形势177
一、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177
二、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179
三、新材料产业重要进展180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182
第三节 行业展望183
一、世界各国纷纷抢占新材料产业制高点184
二、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186
第四节 发展建议187
一、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形成促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合力187
二、加强战略研究与创新研发,突破重点领域急需的新材料188
三、推进产业基
內容試閱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部署。落实好这项部署,关系到当前稳增长、调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升级的大局,关系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进程,关系到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中的地位,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各地区立足国家战略全局,齐抓共管,扎扎实实地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各项工作,形成良好的开局。2016年是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关键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做出积极贡献。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简称战略咨询委)是领导小组的咨询机构。成立战略咨询委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战略咨询委自2015年8月正式成立以来,组织研究编制并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积极参与了《中国制造2025》1 X规划体系等重要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和评估论证,启动了制造业发展前沿、热点、难点系列课题研究工作。
当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制造2025》的贯彻落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制造业的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动能在积蓄。战略咨询委把编著《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年度工作,旨在及时总结上一年中国制造2025推进落实情况,评估实施效果,展示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成就,探讨并提出制造强国建设的下一步重点工作建议。
本书是战略咨询委委员和有关机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的成果和长期从事制造业相关工作的智慧结晶。喜闻该书即将付梓,我们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与、关心、支持、帮助蓝皮书编纂、出版工作的机构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路甬祥 周济
2016年8月
前 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为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以提高制造强国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水平,推进决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
《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全体委员和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联合研究编著了《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6)》。本书从综合、领域、专题、区域、国际五个角度,系统梳理了《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制造业整体发展、十大重点领域突破、重点工作推进、重点区域布局的最新进展情况,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举措。
综合篇重点介绍了国际国内制造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趋势和特点,并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 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区域协同发展、制造业国际化等角度,提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领域篇回顾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年度发展状况,分析了行业发展趋势,总结了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当前十大重点领域发展存在的瓶颈制约和短板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专题篇梳理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质量品牌提升、制造业人才等七项重点工作的实施进展情况,指出了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并提出加快推进以上重点工作的相关建议。
区域篇围绕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及其重点省市,分析了区域制造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各区域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的主要举措和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各区域在产业结构、发展定位、协同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各区域制造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国际篇阐述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经济体发展制造业的一些做法,研究其发展路径和相关政策措施,跟踪其推进状况和效果,总结各国做法和经验,提出对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启示和建议。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各部门、各地区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制定出台了一批重要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在稳定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是全面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6)》的出版,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制造强国建设实践。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行业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较好的参考。鉴于制造业量大面广,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众多,本书的研究和撰写难免有错误和疏忽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6)》编委会
2016年8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