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編輯推薦: |
449幅高清实拍照片和赛场示意图彻底图解以弱胜强的23种攻防阵型!
传球、切入进攻
运球进攻
掩护进攻
内线进攻
攻破区域联防
快速进攻
一对一防守
区域联防
区域紧逼
本书由讲解各战术要点及该战术所需技术的篇章和介绍阵型的篇章构成。
战术讲解页:详细的球员赛场运动步骤图。
介绍阵型页:清晰的赛场俯瞰示意图,攻守分明讲解阵型应用。
丰富图例:通过红蓝两色的直线、波浪线、虚线区分双方球员和球的运动轨迹。
正确错误对比演示:快速提升个人及团队实力。
|
內容簡介: |
篮球是一项团队竞技类运动,想要赢得一场比赛,既需要扎实的个人基本技术作为团队战术的实施基础,又需要综合考虑本队球员和对方球员技术水平、特点,并根据比赛节奏灵活机动的调整比赛战术。
《篮球战术图解:组织打法篇》阐述了7种团队进攻方式和3种常用防守方式的战术特性和技术,通过449幅高清彩色实拍照片和赛场示意图对17种进攻阵型和6种防守阵型进行了队员移动路线的分步全图解,并对关键技术动作进行真人分布示范,并辅以正确、错误对比演示,对于提升篮球队的团队战斗力有所助益。
|
關於作者: |
日高哲朗
1953年出生于鹿儿岛县。东京教育大学毕业后,取得筑波大学体育科学研究系博士学位。在1989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担任日本代表队教练。2001年就任筑波大学男篮部主教练,次年带领队伍获得关东1部联盟的胜利而备受关注。目前作为教授任教于千叶大学,也担任男篮部的教练。
|
目錄:
|
序言 2
本书阅读指导 6
PART1
战略的基本和战术的思维 7
思考篮球战术之前 8
为了赢得比赛的战术和组队 10
支撑团队战术的是个人基本技术 14
计算距离比赛开始的时间,制定年度计划,确立目标 16
专栏1 意外未知的中等距离的投篮陷阱 18
PART2
以传球和切入来进攻 19
敏捷地来回传球和保持间距来创造投篮机会 20
[阵型模式①]印第安纳延误比赛 24
[阵型模式②]空位 28
专栏2 看准赛季来训练的4个步骤 32
PART3
以运球来进攻 33
以犀利的运球过人瓦解对手,创造机会 34
[阵型模式①]运球突破战术(4外围) 38
在运球突破技术上加以变化的战术 41
[阵型模式②]运球突破战术(3外2内) 42
专栏3 希望教练理解的4个指导步骤 46
PART4
以掩护来进攻 47
使用掩护控制比赛节奏 48
[阵型模式①]折曲(或挡切)进攻 52
[阵型模式②]折曲进攻(传球到侧翼) 56
[阵型模式③] UCLA空切之后的挡切进攻 58
弱侧的备选进攻 60
专栏4 年轻一代应该掌握以下几点 62
PART5
内线进攻 63
成功率最高的篮下进攻 64
[阵型模式①]高低位交替进攻 68
[阵型模式②]高低位交替进攻(有球一侧的底角) 70
[阵型模式③] UCLA高位进攻 72
低位一对一中发挥的技术 75
PART6
攻破区域联防 79
即使对方切换到区域联防,也要沉着进攻 80
[阵型模式①] 3外2内 82
[阵型模式②] 4外1内 86
[阵型模式③] 4外1内(传球到近底角) 88
特殊进攻方法 90
PART7
快速进攻 93
在对方整合防守之前快速进攻 94
[阵型模式①]拖后队员① 106
[阵型模式②]拖后队员② 107
[阵型模式③]二次突破 108
专栏5 名将皮特卡瑞尔心中理想的球员是? 110
PART8
扎实地向前推进 111
将球带到前场是进攻的第一步 112
[阵型模式]向前紧逼 117
专栏6 临场指挥 120
PART9
团队防守 121
团队防守的构筑切实将胜利拉向我方 122
一对一防守
团队防守的基本体系 124
区域联防
根据使用方法,会成为球队有力的武器 140
[阵型模式①] 1-2-2区域联防 142
[阵型模式②] 2-3区域联防 146
区域紧逼
向对方施压,控制比赛节奏 148
[阵型模式①] 2-2-1轮换① 151
[阵型模式②] 2-2-1轮换② 153
[阵型模式③]对组织后卫的调整 154
[阵型模式④]对2-1-2的调整 155
2-2-1区域紧逼的变化形式 156
作者简介 158
结语 1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