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归咎的刑事责任

書城自編碼: 288506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訴訟法/程序法
作者: 保罗·H.罗宾逊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042888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16/98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2.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725.0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7.3
自由,不是放纵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6.4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7.0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8.2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7.2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2.1
《刑事法评论:刑法规范的二重性论》
+

HK$ 56.6
《刑法的根基与哲学(增补版)》
+

HK$ 95.7
《刑法总论的思之道?乐之道(当代日本刑事法译丛)》
+

HK$ 174.0
《德国刑法教科书(套装上、下册)》
+

HK$ 79.8
《共犯理论的展开》
+

HK$ 84.1
《犯罪论的基本问题》
編輯推薦:
本书对不符合责任范型下的刑事归咎责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对我国刑法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內容簡介:
犯罪和辩护事由是刑法教义学结构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完整的功能性刑法知识图景而言,一个与一般辩护事由具有同等功能性重要意义的第三元必不可少。归咎责任,一个由多个归咎事由组成的理论集合,则是在行为人未满足定罪所需要的所有的要素时,仍对其施加刑事责任。将归咎责任原则整合为一个独立的理论范畴,使我们能认清这些规则的支撑性理据之间的相似性:任何特定归咎原则的条件设定通常都为将被告人作为满足了事实上缺失之犯罪要素来对待提供了合理性。 从这个角度去审视归咎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让我们更好地衡量归咎理据的充分性。
關於作者:
译者简介
王志远,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
陈琦,吉林大学刑法学硕士,现为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律师实训基地研究员、金牙大状律师网核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
作者简介
保罗H.罗宾逊(Paul.H.Robinson),美国著名常青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罗宾逊教授的作品被翻译成13种语言广泛传播,享有崇高的世界性学术声誉。同时,其在刑事法律实践中的影响也非常巨大:1985年罗宾逊教授由美国总统任命为美国量刑委员会专员;曾担任希腊刑法编撰建议委员会顾问;联合国发展项目赞助的马尔代夫刑事司法改革计划的指导者;白俄罗斯刑法典起草委员会顾问。
目錄
目 录

代序:《归咎的刑事责任》概要1
引言Ⅰ.归咎责任的原则Ⅱ.实践意涵
A.对作为法定归咎形式的特定犯罪的确认
B.类似归咎原则的类似要求和结果
1.导致他人介入犯罪行为
2.致使自身介入犯罪行为
3.制造危险情状
4.替代的等价可责性
5.累积的可责性
6.犯罪要素的推定证明
7.共犯的推定证明
8.预防犯罪行为
C.归咎理论对归咎责任规则设定和适用的重要性
1.自愿醉态
2.重罪谋杀中可责性的加重
3.为他人的犯罪负责
4.严格责任
5.身份犯罪和持有型犯罪
6.不作为责任Ⅲ.结论译后短记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 to Imputed Criminal Liability
IntroductionⅠ. The Principles of Imputed LiabilityⅡ.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 Recognition of Certain Offenses as Codified
Forms of Imputation
B. Analogous Requirements and Results for
Analogous Doctrines of Imputation
1. Causing Another To Engage in Criminal
Conduct
2. Causing Oneself To Engage in Criminal
Conduct
3. Creating Dangerous Situations
4. Substituting Equivalent Culpability
5. Aggregating Culpability
6. Presuming Evidence of Required Offense
Elements
7. Presuming Evidence of Complicity
8. Deterring Criminal Conduct
C.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y of Imputation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ules Imputing
Liability
1. Voluntary Intoxication
2. The Aggravation of Culpability in Felony
Murder
3. Liability for Crimes of Another
4. Strict Liability
5. Status and Possession Offenses
6. Liability for OmissionsⅢ. Summary and Conclusion
內容試閱
代序:《归咎的刑事责任》概要
保罗H.罗宾逊
在1984年《归咎的刑事责任》一文发表之前,美国刑法教义学体系仅仅专注于犯罪和辩护事由。犯罪定义包含了成立犯罪所需要的要素:行为、附随情状(circumstances)、结果等客观要素以及伴随的主观心态要求(culpability requirements);刑事责任的施加需要这些要素被有效证明。一般辩护事由(General defenses)设定了满足上述条件的被告人避开刑事责任的条件,可以是他的行为被正当化(如自卫和依法令行为);可以是犯罪时的客观情境和被告人责任能力使得我们难以苛责他(如精神病和被胁迫);也可以是为了保护其他重要利益而排除被告人罪责(如特殊诉讼时效或外交豁免)。
这个时期的刑法典是对这种概念框架的反映。1962年的美国模范刑法典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它被作为美国四分之三的州刑法法典化和法典重构的蓝本,也是围绕这种犯罪辩护事由二元概念体系型构的。所有关于犯罪的定义都被列于法典第二部分,即具体犯罪的定义(Definition of Specific Crimes)。犯罪定义的解释和适用规则被置于第二章,题为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Liability)。正当化辩护事由包含在名为正当化的一般原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Justification)的第三章。可得宽恕(excuse)辩护事由则被集于题为责任(Responsibility)的第四章和题为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的第二章。
然而,正如《归咎的刑事责任》一文澄清的那样,犯罪辩护事由二元概念体系所呈现的是在刑法的功能性架构意义上具有显著不完整性的图景。诚然,犯罪和辩护事由是刑法教义学结构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完整的功能性刑法知识图景而言,一个与一般辩护事由具有同等功能性重要意义的第三元必不可少。
一般辩护事由阻却行为人刑事责任,尽管被告人符合犯罪定义要求的所有要素;(在责任范型之例外意义上)与此类似,归咎责任,一个由多个归咎事由组成的理论集合,则是在行为人未满足定罪所需要的所有的要素时,仍对其施加刑事责任。
本文检视了一系列的归咎责任事由。其中一些事由将缺少的行为要素归咎于被告人,比如共犯规则,将由实行犯(perpetrator)实施的违法行为归咎于共犯者(accomplices)。还有一些归咎事由将缺失的可责性罪过要素归咎于被告人,比如自愿醉态规则,根据这一规则,尽管被告人的自愿醉酒行为使其实际上无法意识到危险,但如果保持清醒状态他能够对此有所认识,那么对危险的认识(轻率)就被归咎于他。其他的归咎事由则同时归咎客观的犯罪要素和主观的犯罪要素。
然而,尽管归咎责任事由及其相对于犯罪和辩护事由的特殊性非常重要,现代的美国刑法并没有将归咎责任事由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理论范畴,也没有把它与犯罪和辩护事由相分离。大部分归咎责任事由都被混杂规定于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这样一个章节之下。
将归咎责任事由确认为具有独特功能指向(本质上与一般辩护事由相反)的独立理论范畴非常重要,因为这可以带来概念和实践上的清晰化效果。另外,这样做的价值还在于其有利于适当评判归咎责任的原则或规则。
将缺失犯罪要素归咎于被告人是无可争议的,至少它不应受到比辩护事由更多的异议,实际上,辩护事由是在被告人满足了所有犯罪成立条件时阻却其刑事责任。将缺少犯罪要素予以归咎之所以是适当和公正的,是因为归咎刑事责任的条件要求通常提供了将被告人视为满足了事实上缺失之要素的道德和实用正当性。比如,共犯者实际上并没有实施抢劫罪所要求的行为,但由于他在实行犯实施此种违法行为时提供了帮助,因此将其视为实施了实行行为那样对待是公平的。在醉酒状态下,被告人事实上并不具备轻率杀人所要求的危险认识,但是如果不是其自愿招致醉态,他就可以认识到危险,因此将其视为具有危险认识也是公平的。
将归咎责任原则整合为一个独立的理论范畴,使我们能认清这些规则的支撑性理据之间的相似性:任何特定归咎原则的条件设定通常都为将被告人作为满足了事实上缺失之犯罪要素来对待提供了合理性。
从这个角度去审视归咎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让我们更好地衡量归咎理据的充分性。我们可以,也应当对每个归咎事由提出这样的问题:归咎事由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全支持所要进行的刑事责任归咎?
正如文章中所澄清的那样,这样的探索对不同的归咎事由会导致不同的结论。一些刑事责任归咎事由是完全正当的,而其他的则存在可质疑之处,或者是因为归咎条件的合理性支撑力很弱,或者仅对发生刑事责任归咎的部分情形具有完全的合理性支撑。以自愿醉酒规则为例,这个规则在许多情况下被证明是完全合理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归咎过度,有些情况下则归咎不足。
不管对特定归咎事由的适当性得出何种结论,都不可否认,就刑法的功能性架构而言,它们理应被确认为与犯罪和辩护事由同样重要的独立理论范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