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編輯推薦: |
识名茶、学茶艺、行茶礼、通茶史、解茶经、修茶道
一本彻底让您明白喝茶门道,轻松谈茶论道的实用经典!
品读茶经,研究茶文化,参禅悟道,
学习茶道,悟人生之道,修身养性。
世界茶学专著记录
《茶经》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早、*完整、*全面介绍茶的一部专著。
图解简洁易懂
用现代观点解读,300余幅插图,能让你快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全貌和内涵,易读易懂易操作!
内容完备实用
系统地对茶文化、茶史、茶经、茶叶、茶具、茶道、茶与健康、茶与艺术进行介绍,阅读价值、收藏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备。
全彩插图,四色印刷
320幅高清实拍茶品图,全方位直观呈现。
|
內容簡介: |
《茶经茶道》是一本讲解中国茶经、茶道的百科全书,高度浓缩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系统地对茶文化、茶史、茶经、茶叶、茶具、茶道、茶与健康、茶与艺术进行介绍,让喜爱茶文化的人们对茶的起源和发展史;茶的酿造及传播;茶的分类及品饮;茶艺与茶道;茶的冲泡技法及器具鉴赏;名人轶事等知识,有了更详细的了解。立求将茶的内涵与魅力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既让读者了解了茶,又轻松而全面地了解中国茶道,达到识名茶、学茶艺、行茶礼、通茶史、解茶经、修茶道的境界。
|
關於作者: |
谢德群、谢红波
经营茶楼多年,对中国茶文化和茶道茶艺,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渴望将全面的茶知识,分享给爱茶人士,在品茶中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使越来越多的爱茶人士从喝茶步入懂茶的境界,成为茶道高手。
|
目錄:
|
【第一篇】:细味茶经
一、 中国茶学,从茶经开始
古今茶学典籍概况
隋唐五代的启蒙,茶经研究概况
宋元两代,茶经体现出专业性和地域性
明清时代,是高质素茶经涌现的年代
现当代茶经,空前繁荣品种多
世界上的第一本茶的专著《茶经》
第一本鉴水专著《煎茶水记》
最早的品茶专著《十六汤品》
宏观全面的茶叶专著《大观茶论》
不可多得的茶品专著《茶录》
【第二篇】:闻香识茶
一、茶,从何而来
中国茶道缘何起
不同朝代的茶文化
茶的出现、发展及盛行
为什么说中华文化少不了茶文化
从吃茶到饮茶的茶文化蜕变
为什么中国茶扬名海外
茶马古道的由来
饮茶的文化
茶的文学发展
中国十大名茶有哪些
二、 七大传统茶系
茶树品种分类
产地取名分类
采收季节分类
茶叶形态分类
萎凋程度分类
发酵程度分类
烘焙温度分类
薰花种类分类
制茶原材料分类
茶叶生长环境分类
三、各地名茶大盘点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安溪铁观音
南京雨花茶
黄山毛峰
恩施玉露
信阳毛尖
都匀毛尖
太平猴魁
六安瓜片
庐山云雾
上饶白眉
敬亭绿雪
白牡丹
竹叶青
白毫银针
婺源茗眉
仙人掌茶
蒙顶黄芽
鹿苑茶
莫干黄芽
贡眉
君山银针
武夷岩茶
祁门红茶
潮州凤凰茶
台湾冻顶乌龙
文山包种
正山小种
滇红
黔红
茉莉花茶
白兰花茶
珠兰花茶
桂花茶
柚子花茶
玫瑰花茶
白琳功夫茶
云南普洱茶
四川边茶
湖南黑茶
湖北黑茶
六堡茶
茯砖茶
千两茶
四、饮茶的健康之道
茶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
懂得饮茶,有助提升记忆力
饮茶强身的道理
为什么饮茶能帮助减少脂肪
饮茶能提神醒脑
科学饮茶,能利尿通便
合理饮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清心养气的茶道
如何饮茶能护肤
巧喝中国茶,帮助防癌抗癌
【第三篇】:古今制茶
一、制茶工艺的发展与演变
一切从煮茶开始
制茶工艺的萌芽晒茶叶
煮茶工艺的出现
从煮茶到茶饼制作
直接烘干法的诞生
从饼茶到团茶
从团到散的制茶演变
蒸青团茶与蒸青散茶的区别
将茶香进一步发挥炒茶工艺的出现
二、制茶七工序
采茶
蒸茶
捣茶
拍茶
焙茶
穿茶
藏茶
采茶
拣茶
三、不同茶类的制茶工艺
绿茶的制茶工艺
红茶的制茶工艺
青茶的制茶工艺
白茶的制茶工艺
黄茶的制茶工艺
黑茶的制茶工艺
花茶的制茶工艺
四、茶的贮存方式
贮存茶叶要注意的事宜
不同品种的茶叶,贮存方式不同
使用茶叶罐进行贮存
利用冰箱进行贮存
利用暖水瓶进行贮存
借用干燥剂进行贮存
使用包装袋进行贮存
其他贮存茶叶的方法
【第四篇】:悦泡好茶
一、 选好茶叶是泡好茶的基础
好茶应该具备的要素
新茶与陈茶怎么分
不同季节的茶,要如何区分
如何挑选好的绿茶
如何挑选好的红茶
如何挑选好的青茶
如何挑选好的白茶
如何挑选好的黄茶
如何挑选好的黑茶
如何挑选好的花茶
二、 要泡好茶,好茶具有讲究
泡茶必备的茶具有哪些
不同的茶具,应该如何选购
茶具的使用次序
茶具的使用方法
茶具的清洗方法
为什么茶具要分区
好茶具应该如何保养
不同茶具有不同的泡茶效果
如何挑选品质上乘的茶具
古朴的粗陶茶具
雅丽的瓷茶具
幽雅的玉石茶具
通透的玻璃茶具
绚丽目的漆器茶具
出彩的植物茶具
高雅的紫砂茶具
失传的金属茶具
优质茶具的名优产地
三、 好水配好茶,选择优质水源泡茶
如何鉴定水的质量
用感官来分辨水的质量
不是每一种水都适合泡茶
适合泡茶的水有哪些
中国五大最适合泡茶的名泉
改善水质量的方法
好水,还要懂得煮
泡茶,一定要掌握好温度
如何判断水温?
水的含氧量和泡茶质量有什么关系?
四、 泡茶基本功,手艺你要懂
投茶与洗茶
第一次冲泡
第二次冲泡
第三次冲泡
茶的冲泡次数
生活中的泡茶过程
接待客人的泡茶过程
工作环境下的泡茶过程
旅行过程中的泡茶过程
五、不同品种茶类的泡茶方法
绿茶的冲泡方法
红茶的冲泡方法
青茶的冲泡方法
黄茶的冲泡方法
白茶的冲泡方法
黑茶的冲泡方法
花茶的冲泡方法
六、不同茶具的泡茶方法
紫砂壶泡法
玻璃杯泡法
小壶茶泡法
玻璃壶泡法
瓷壶泡法
陶壶泡法
盖碗泡茶法
飘逸杯泡法
【第五篇】:品味佳茗
一、品味好茶各显神通
老北京的大碗茶
羊城爱喝早市茶
成都地区的盖碗茶
昆明习惯九道茶
绍兴讲究的四时茶俗
吴屯喝茶
青海熬茶乃一绝
吴江的三道茶
潮式乌龙,饮茶要啜
潮汕地区闻名中外的功夫茶
二、不同茶类,不同的品鉴方法
品味红茶:滇红茶
品味绿茶:碧螺春
品味黄茶:君山银针
品味青茶:安溪铁观音
品味白茶:白毫银针
品味黑茶:安化黑茶
品味花茶:茉莉花茶
三、惬意品茶四要素
观茶色
闻茶香
品茶味
悟茶韵
四、 雅室品茶的境界
品茶场所的类型与风格
茶馆,品茶的最佳地点
茶馆的缘起与发展
细数历史上历代茶馆的大不同
从古代茶馆到当代茶馆的演变
在家品茶,如何创造舒悦环境
在赏心悦目的山水间品茗
五、 品茶的心境
平心,放宽心境
清净,免却烦嚣
禅定,渐入佳境
风度,敞开胸怀
心意,真挚追求
放松,远离急进
乐观,悠然自得
【第六篇】:茶的精神
茶有自己的品德
茶道,体现修为
品茶如识人
吃茶、喝茶、饮茶与品茶
泡茶的礼仪
品茶的礼仪
奉茶的礼仪
倒茶的礼仪
品茶做客的礼仪
以茶待客的礼仪
斟茶,只斟七分满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自古文人与茶
茶兴大发与诗词歌赋
历史上的品茗大师
|
內容試閱:
|
一、中国茶学,从茶经开始
古今茶学典籍概况
在中国文化中,茶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中,茶学典籍也有许多。从茶走进人们的生活开始,茶文化已经被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从唐朝茶圣陆羽写的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开始,历朝历代都有许多人创作出与茶有关的典籍。这些典籍内容丰富,不仅涉及与茶有关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有经济相关的茶学研究,也有文学创作的内容。《茶经》是茶学典籍的开山之作,总结了茶叶的生产经验,系统地介绍了种茶、制茶、喝茶等知识,将饮茶文化进行了推广。隋唐五代是茶学典籍创作的繁盛时期,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介绍了泡茶的水如何进行选择,温庭筠的《采茶录》记录了采茶的具体方法,这期间的茶学典籍为后来茶文化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宋元时代社会发展很快,商业的逐步繁盛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因此对茶的研究也更多,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尤为出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茶类作品的帝王。而到了明代,出的茶书更多,总计68种,明代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出茶书最多的朝代。蔡襄《茶录》等作品总结了前人书籍提出的观点,概括性地对茶文化进行了说明,这也使得茶学走向了最为繁盛的时期。
近代中国,茶学典籍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出现的更多。自新中国成立,各大出版社相继出版了许多历史茶学经典。同时新的创作内容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词典》等作品,成为了新中国茶学典籍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更加科学、详细地介绍了茶文化,从而给茶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具体的定义,新的标准确立,这也预示着中国茶文化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隋唐五代的启蒙,茶经研究概况
陆羽作为茶圣,其创作的《茶经》开创了中国茶文化典籍的先河。隋唐时期,也正是中国茶文化的萌生阶段,在这一时期对茶经的研究也是尤为突出的。
《茶经》主要介绍了茶叶方面的相关知识,系统地总结了种茶、制茶的过程,同时将饮茶提升到更高的美学欣赏阶段,从而提升了茶文化的价值。陆羽的《茶经》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茶与美的关系,其不仅是一本科普创作,亦是一本对于茶文化的文学赞美诗。正是《茶经》的启蒙效果,才导致了裴汶的《茶述》、苏庚的《十六汤品》等与茶相关的作品不断涌现出来。但是这些作品都是专题性的创作,有的是针对于泡茶水选择,有的是针对于采茶的步骤。这些都是在《茶经》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对于茶的研究。
隋唐五代是茶文化的产生阶段。这个时期社会阶层分化严重,而唐代的科举制度让文人对知识的追求更高。在知道了茶的驱乏效果后,饮茶成为了文人们的高雅兴趣。而陆羽的启蒙效果,从而使得茶在此时期地位攀升,所以更能引发学者们对茶进行研究的兴趣。在此阶段的茶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变化。
茶文化的诞生是封建社会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真实体现。人们将喝茶与美学相联系,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于茶的认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者,达官贵人,做官之人等都对茶进行了新的剖析,这也导致后代对于茶的研究由最开始的文人扩展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群,而创作茶学典籍的人也覆盖了社会各种人。
《茶经》可以说是中国茶学典籍创作,茶学研究的启蒙老师。正是有了这样一位开创先河的老师的引导,才让茶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宋元两代,茶经体现出专业性和地域性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从来不曾凋零。朝代的更替,许多东西都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诞生在历史中,同样消失在历史中。而茶,这种伴随着中国文化进步而进步的东西,却在朝代的更替和发展中保留了自己的位置。
宋元两代中国社会是尤为繁盛的,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农业种植业的进步尤为巨大,特别在江南地区,茶的种植业繁盛了起来,这就导致了江南地区的茶普及尤为迅速,前代如《茶经》等茶学典籍对于茶的普及效果得以体现。但是《茶经》的地域性也在此时体现出来,其中对于茶的种植等问题,都是以江南地区环境为标准,所以茶的种植地区主要在长江以南,这也间接地限制了茶文化在北方地区的繁盛。
但是正是对于茶的研究增多,南方地区茶的繁盛,才涌现了许多专业性的茶文化创作。时人根据实际的情况,针对于种茶、采茶、制茶、喝茶等问题,都进行了专业的剖析,从而使茶的指导更加具体,也让更多人了解茶。
《茶经》在宋元两代是一个深入阶段,在这个时期,由于有着安定繁盛的社会背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对于精神的追求也更高,而陆羽开创的茶文化在这个时代中找到了自己的地位。从开始的摸索,到宋元时期的较为专业,这其中正是无数人将茶文化进行推崇的结果。当然,地域性的限制导致了这个时期茶文化向更广阔的地区发展,但是《茶经》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历史中社会的进步毕竟衍生出许多与时代相适应的东西,而茶文化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茶的发展见证着中国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茶的研究可以成为中国社会研究的缩影,茶文化也必将历久弥新。
明清时代,是高质素茶经涌现的年代
经历了唐宋的茶文化的发展,到了明清时代,也是茶比较普及,茶文化发展比较丰盛的年代。此时,在有之前诸多的茶著作奠定的基础下,明清时代的茶著作也是大批量涌现,它们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并且在茶的生产、制作以及品味上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此时的茶经基本上单单是关于的泡茶的书籍就有很多,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还有一些流传至今,为后人品茶留下了很多财富,同时也推进了茶文化的发展。在明朝后期,张源著作的《茶录》堪称经典之作,从茶的泡法,水的选择、水的存储、茶道等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不仅完善了前人关于茶的理解,更是添加了许多新的元素。
许次纾的《茶疏》是通过水来对茶文化进行阐述,其中涉及水的选择、储存、煮水的容器、煮水的火候、饮茶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方面。可以说《茶疏》和《茶录》是茶道发展的根基,是历史不能磨灭的一个部分。
到了清代,罗廪撰写《茶解》从各个方面解读茶,让茶的艺术又上升了一个层面,而冯可宾撰写的《岕茶笺》更为具体,受到众多文人墨客的赞许。
在此期间,还有很多的茶的专著的出现,它们不仅仅是对茶的阐述和理解,更多的是作者爱茶的体现,也正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茶,才让茶文化得以发展。明清时代这些茶经的出现,恰恰是发展茶道、完善茶道所不可或缺的,相信没有如此之多优秀的作品,茶文化一定不能如此壮大。
现当代茶经,空前繁荣品种多
茶文化经过了历史的沉淀,流传到了今天,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和喜爱,随着现如今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更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满。所以,茶作为中华文化中当之无愧的一员,自然被更多的人接触和喜爱。许多人在品茶的同时,还是不够满足,就催生了更多的人对茶的研究和理解,也有更多人对茶经产生需求,所以,当代的茶经著作可谓是空前的繁荣,这真的是一种令人振奋的现象,茶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文化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古时流传至今的茶著作也被更多的人拜读,如今关于茶经的书籍更是数不胜数。随着机械慢慢运用于茶叶之中,当今的茶著作也与古人的茶经出现了较多差异。除了分门别类的写关于茶的种植、分部、采摘、烘焙、制作、储存、包装等等方面,还加入了如何更好地将机械化运用到茶文化中,或是更高层次的茶文化的研究,我国历史上的茶文化,茶对中国人的意义等等。不论是哪一个方面的茶经,相信其中,都是对茶满满的热爱,对茶文化满满的崇敬。
更值得欣喜的是,中国的茶经已经慢慢走向世界,也有更多的针对外国友人而存在的茶经,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相信在茶文化的发展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中国的茶,也喜欢上茶,当然,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爱我们的茶,爱我们的茶文化。
世界上的第一本茶的专著《茶经》
我国世界上第一本关于茶的专著,就是唐代文人陆羽所著的《茶经》,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最早期出现的,也是介绍茶最为全面的一本著作,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作者陆羽本人对茶充满着热爱,他在24岁的时候就到全国各地的茶产地进行考察,经常和茶农一起每天穿梭在茶地间,并且学习各种种茶、采茶、制茶、泡茶的种种方法,并将其记录下来。最后,他花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撰写下来,就成就了《茶经》。
《茶经》全书一共有十个章节,共七千多字,其中涵盖了茶叶的起源、种茶的器具与方法、制茶的过程、泡茶的技巧、饮茶的情结等等内容,整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划时代的关于茶的专著。下文简单概括前面三个小章节内容供爱茶人士欣赏。
一之源
主要是介绍茶的起源,这一节告诉我们茶是南方的一种植物,不同的茶树形状各异,大小各异,其长出的茶叶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在这一节中还详细介绍了茶对土壤的要求,说明经过移植的茶是不容易存活的,一般茶树在岩石风化的土地上生长是最好的。茶同果树一样,也是需要种植三年之后才能采摘。
在采茶的时候,选择在山上野生的茶树,并且向着阳光生长的,颜色呈紫色的,茶叶比较细长、平整的较好。
此外,《茶经》还概括了茶的功效,主要是生津解渴,降火清毒还可以缓解胸闷、头疼、身体疲软等症状,可以让人神清气爽。但是喝茶一定要喝纯净的茶,掺杂了其他的植物就会造成身体不适。
最后,《茶经》将茶与人参相类比,说明好的茶也是要有好的产地的,也只有好的茶才能发挥其作用。
二之具
这一节则主要介绍的是制茶的活动中所用到的一切器具,包括:
采茶时用的籯,即用竹子编制的一种容器,便于在采茶时使用;
灶,锅,用来烘烤茶时的器具;
甑,用木头制成,在其中不断加水,可用于蒸茶;
忤臼,用来捣碎茶叶;
规,承,等制茶的工具;
檐,制作茶饼的模型;
芘莉,用来放置茶叶;
棨,用来给制作好的茶饼穿孔;
扑,将制好的茶饼穿在一起;
焙,即在地上挖好的泥坑;
贯,便于穿好茶叶,充分烘焙;
棚,也是用木头制作的,有两层,在烘焙茶叶的时候,转换茶叶的位置,更好的烘焙;
穿,用树皮制成,将做好的茶饼串联在一起,根据所串联的茶饼的重量分成不同的穿,如大穿,小穿等;
育,主要是存放火灰的器具,有温度但是没有明火,可以在茶的保存期间除湿除潮。
三之造
主要介绍茶叶的采摘和制造需要注意的事项,采摘要选择清晨带着露水的时候,有雨有云的天气不要采摘,并且采摘长得比较挺拔的数上的茶叶较好。采好之后就蒸熟,捣碎,压平,再烘干,储存。
同时,《茶经》还介绍了不同的茶的形态,有像靴子一样褶皱的,有像浮云一样成团的,有像湖水一样涟漪荡漾的,有像陶瓷器具一样润滑的,还有高低不平的,坚硬笔挺的,等等。
书中还指出鉴别好茶需要掌握几个要素,即色泽光亮,茶面平整的,产地很好的,并且能明晓茶的好处的为上好的茶。
《茶经》后文还有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爱茶人士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拜读和鉴赏原文,想必一定收获颇丰。
第一本鉴水专著《煎茶水记》
《煎茶水记》是唐代的张又新在拜读了陆羽的《茶经》之后,依据自己的考察完成的一部关于煮茶的水的选择的一本著作。文中主要提到,古代侍郎刘公博学多才,对茶也是颇有研究和自己的见解,他提出,几种泡茶的水的排序为:
第一为扬子江南零水;第二为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三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四为丹阳县观音寺水;第五为扬州大明寺水;第六为吴淞江水;第七为淮水。
根据文中的见解,张又新自己也亲自尝试了这些水泡的茶,发现的确如他所说。
而到了元和九年的时候,一些爱茶的文人墨客在讨论茶水的时候,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并且都是按照自己尝试的品位来诉说自己的见解,其中李生总结出如下顺序,按照优劣排名分别为: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蕲州兰溪石下水;峡州的云虾蟆口水;苏州虎丘寺石泉水;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扬子江南零水;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唐州柏岩县淮水源,淮水亦佳;庐州龙池山岭水;丹阳县观音寺水;扬州大明寺水;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此水微苦;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商州武关西洛水;吴淞江水;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郴州圆泉水;桐庐严陵滩水;雪水。
李生又将这二十种水尝试了一次,并且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其实茶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水的选择,茶具也是其中一大因素,当然,个人的喜好也是不同的。
他还悟出人生哲理,其实世间的所有事物都是如此,每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要想让所有的人的看法都是一样的,也是不可能的。
最早的品茶专著《十六汤品》
《十六汤品》是在唐宋时期盛行的一本关于品茶的著作,作者苏廙是当时的品茶专家,所以这本著作对之后的茶道、茶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全文将茶的煮法依据水的沸腾程度、注水的缓急、茶器的种类分成了十六种。分别如下:
第一得一汤
生好火后,准备适量的水,水要清亮,不能过多,也不宜太少,备好水之后,让水沉寂一会儿再煮。
第二婴汤
对煮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水要在水刚刚沸腾的时候就倒出,不能将水煮老了,动作一定要快。
第三百寿汤,一名白发汤
水经过多次煮沸就会丧失水的性情,所以,煮茶的水不宜反复利用,每次应该取新鲜的水煮。
第四中汤
在倒水的时候,对动作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不能过缓过急,应该用相同的力度和速度,倒茶,时快时慢则会影响茶的口感。
第五断脉汤
当茶已经制成膏状时,此时的汤应该已经准备完好,不能断断续续的添加汤水,要一气呵成。
第六大壮汤
品茶讲究的是细致,每次少量即可,如果一次过多饮用就会引起腹泻,自然也不会作用于人体了。
第七富贵汤
一般只有较为富裕的人才能用金银茶具来品尝更好的茶,一般百姓都无法使用,虽然如此,但是想要发展茶的大业,还是不能舍弃金银器具的。
第七秀碧汤
石头是结合了天地之气的事物,若是用石头作为器具,则其秀碧之气仍在,用来泡茶可谓甚好。
第八压一汤
瓷瓶为富贵者和贫贱者均可接受之物,且品质优良,故在所有瓶中独树一帜,但是喜爱炫富之徒是不足谈论的。
第九缠口汤
一般凡夫俗子没有时间精心挑选茶具,只会选择较为容易传热的铅锡器具,且泡出来的茶又苦又涩。
第十一减价汤
茶瓶不宜用瓦制的,不仅渗水而且会将土气融入茶中,这样就大大消减了茶的品质。
第十二,法律汤
凡是木头都可以用来煮茶,并不是只有竹炭才能使用,但是要煮出上成的茶来就必须使用炭火。茶道中亦有讲究:水忌停,薪忌熏。若是违反规则,汤就不和谐,茶也没有味道了。
第十三,一面汤
在煮汤的时候,如果用柴火烧开,则因为柴火烧尽之时才还有余温,会影响茶叶的嫩度,而用炭火则比较适合烧汤。
第十四,宵人汤
用粪火的时候,火候虽大,但茶本是充满灵性的一种生物,粪火的气味和本性会玷污茶的芳香,所以不要用粪火煮汤。
第十五,贼汤
贼汤即茶中比较次的汤,取自竹筱树梢,风干之后放在鼎炉中燃火烧焙,再装在瓶中,一般体弱气虚的人不宜品尝。
第十六,大魔汤
大魔主要是烧火的烟雾,因为调茶的时候讲究的是比较温和、平缓的节奏,如果烟过大,茶汤就会被污染,自然不能得好茶。
宏观全面的茶叶专著《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是宋代皇帝赵佶著作的一部关于论茶的专著,整篇著作里面有二十个小的章节,主要介绍了当时也就是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茶、制茶、烹煮以及不同品种的茶团。从该专著中可以知晓,当时正是茶发展的一个旺盛的时期,也为后人对茶的文化及历史的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文章的主要内容为:
地产
谈论好的茶树生长的环境,即为悬崖上向阳的地方,有些许树荫相伴,阴阳结合的土地最为适宜。
天时
说明了茶对于时节、气候的要求,即好的茶时采摘与惊蛰时分,要在细心与挑选中采摘,而不能急于收成,随意采摘、制作,说明茶的制作是一个需要用心的,比较漫长复杂的过程,容不得急躁。
采择
茶应该在黎明时分采摘,并用指甲掐断,不要用手指蹂躏,并且不要采摘被鸟类吃过的茶叶。
蒸压
在蒸茶的时候,要随时关注茶的变化,不能太生,也不能蒸老了,一般,茶在快熟的时候就会散发出清香,此时就要警惕了,一旦颜色变黄,就要马上停止蒸。
制造
制作茶的时候器具和茶都要清洗干净,注意用文火长时间烘焙,并且当日采摘的茶就要当日烘焙,不能隔夜。
鉴辩
茶在制成之后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所以应该挑选比较上成的茶叶饮用,比如颜色晶莹透彻,凝结成片,不宜碾碎的即为佳品。
白茶
介绍白茶的特色,即十分稀少罕见,在烹饪的时候对火候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精细的方法才能制得好的白茶。
罗碾
选择碾茶的器具的时候,银具较好,并且轮子锋锐、稀薄的比较实用,并且在碾制的时候动作要快而有力,不要耗时太久。
盏
颜色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底座要较深比较宽的为好,这样可以决定装茶的多少。
筅
筅的制作材质越重越好,但是在使用时比较费力,所以应该结合方便好用和厚重两者来制作。
瓶
装茶的瓶用金银材质制作是最好的,至于大小,则依据所需要的情况来选择。
杓
杓是用来装茶的器具,一般不宜过大或是过小,应该刚好装一碗茶最好。
水
水以清轻甘洁为美。即应该选取清澈洁净,并且本身带有甘甜的水最好。
点
点茶不一。即不同的茶点茶的时间和火候是不一样的,有些是在水沸腾之时,有些是在气势还没上来之时。
味
香甘重滑,为味之全。好的茶叶是通灵性的,茶叶的味道不全取决于制作的方方面面,包括蒸煮的火候时间等等。
香
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茶本身的香是它独特的味道,是没有东西能够比拟的,并且茶香能使人清爽洒脱。
色
关于茶的颜色,纯白的为上成,青白的其次,灰白的和黄白的次之。如果在压膏的时候,如果时间力道等没有到位,就会呈现青白色,如果煮的时间久,压力太过,就是灰白色,时间不够就是青暗的,所以,只有掌握好了各种条件,上才能制得上成的茶。
藏焙
在烘焙和储藏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受潮和沾到水分,这样会影响茶的口感。
品名
许多人都认为好的茶时出自好的产地的,殊不知茶的好坏还取决于制作的工艺,不同的烘焙技巧能够制成不同的茶来。
外焙
一般人们认为,外焙的茶都比较小,且品尝起来比较淡,若想取得香滑又口味浓厚的茶,还是应当选择正焙。
不可多得的茶品专著《茶录》
《茶录》是宋代蔡襄受到《茶经》的启发而作的一本论茶的制作、品味和论不同的茶器的一本著作,是在《茶经》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著作。整本著作有上下两片,上篇主要从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个方面来论述茶的品性。主要讲述茶为青白的较为可贵,并且茶会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在品味的时候略带一丝甘甜,并且需要用甘甜的泉水来烹饪最好。
另外,《茶录》介绍了存储茶的时候要选择干燥温度适宜的环境,灸茶的时候要用干净的器具灸干碾碎,不要隔夜。同时在茶与汤的选择上也是十分讲究的,按照实际情况去水和增水,煮茶的时候还要注意倒掉表面的浮沫。
下篇则从制茶的器具来探讨,即茶焙,用竹子编制而成,用来隔绝火焰,保持烘焙时温度的器具;
茶笼,烘焙时装茶的器具,为了避免茶受潮受湿;
砧椎,用木头制作的一套器具,一个放茶,一个碾茶;
茶铃,铁制成,用来灸茶;
茶碾,用银或铁制成,碾茶时用;
茶罗,制作较细的比较好,用于投汤揉洗;
茶盏,黑色较好,或薄或色紫;
茶匙,材质较重的较好,黄金制成最为珍贵,民间比较流行银或铁制成的;
汤瓶,瓶小,用银铁或是瓷石制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