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本分册是依据厦门岛在地域上的独立性进行区域范围划分的。 见证中原、闽南、客家文化的相互碰撞。 回顾厦门人反清、抗倭、打列强等英勇史迹。 感受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的鼓浪屿的无穷魅力。 了解钟宅畲族、厦港疍民的生活模式。 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
內容簡介: |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厦门半岛》以福建厦门市全部、泉州金门岛及其周边海域为叙写对象,将范围内大致呈北山、中丘、沿岸平原的地貌分布特征展示在读者眼前。此外,联系厦门临海、近台湾等地理特点,本书详细介绍了当地海洋渔业、盐业、茶港贸易等与海洋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厦门人迁台湾、炮击金门和郑功成屯兵等历史事件。厦门作为地处中原、闽南、客家三种文化碰撞之地,这里所形成的复杂文化格局、多方面信仰崇拜思想、多种类饮食文化和习俗活动以及多类型建筑风格,在书中都有精彩呈现。
|
目錄:
|
区域地貌示意图 1海峡咽喉 2一 自然地理 西北高、东南低 9 陡坡山地 9 高丘陵低丘陵 9 红土台地 10 河流冲积平原海积平原 11 石蛋地貌 11 海蚀地貌 15 基岩海岸 15 岩滩 15 潮滩 15 厦门水下三角洲 16 水下浅滩 18 冲刷深槽 18 厦门岛东侧海域 19 厦门岛西侧海域 19 闽东火山断拗带东缘 20 断裂构造 20 筼筜港钟宅断裂带 21 厦门岩体 21 天柱山 22 厦门岛 23 同安湾 23 马銮湾 24 潮汐潮流余流 24 西港潮流通道 25 红壤 26 水稻土 26 春秋相连,长夏无冬 27 海雾 27 台风风暴潮 28 赤潮 29 海岸侵蚀灾害 29 洪济山 30 五老山 31 乌龟山 31 日光岩 31 金山地质公园 34 钟宅湾 34 鹭江 35 鼓浪屿 35 猴屿 38 上屿 38 大离亩屿 38 鼓浪屿六礁 39 筼筜港筼筜湖 39 仙灵棋山 40 鳌冠海岸 40 火烧屿 41 鸡屿 41 钱屿 44 大屿 44 汤岸温泉 44 过芸溪 44 钉顶尾山 45 笔架寨山 45 越尾山 45 天马山 46 东辉峡谷 46 宝珠屿 46 苎溪 47 云顶山 47 芹山 48 禄谷岭 48 土地公坑山 48 乌石岩 49 莲花山 49 大西山 49 美人山 50 北山十二龙潭 50 丙洲 50 一甲温泉 51 雄狮瀑布 51 西溪 52 汀溪 52 东溪 53 官浔溪 53 大帽山 54 鸿渐山 54 虎头山 55 小盈岭 55 溪园内峡谷 55 大嶝岛 56 小嶝岛 56 角屿 57 鳄鱼屿 57 金门岛 58 岛东丘陵 58 岛西红土台地 59 北太武山 59 牡蛎礁 60 小金门岛 60 猫公石 60 大担岛二担岛 61 料罗湾 61 莲花国家森林公园 62 天竺山森林公园 62 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 63 厦门园林植物园 63 金光湖次生林 64 吕塘古松柏林 65 东屿红树林 65 坂美朴树林 65 相思树 66 白桂木 66 火力楠 67 木麻黄 67 凤凰木 67 三角梅 68 厦门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 68 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 69 东坑候鸟栖息地 70 黄嘴白鹭 70 岩鹭 71 中华白海豚 71 中华鲎 71 文昌鱼 72 星虫 73 真鲷 73二 经济地理 海洋渔业 77 种植业 78 海盐产区 79 厦门港茶贸易 80 同安窑 81 马銮湾古窑群 82 碗窑古窑址 83 深青驿 83 同安古驿道 83 环岛路 84 西溪西安桥 85 苎溪桥 86 厦门大桥 86 厦门海堤 87 钟鼓山隧道 87 翔安海底隧道 87 五大澳 91 鹭江码头群 91 厦门港 91 海沧港 92 厦金航线 93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 93 汀溪水库 94 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 94 高岭土 95 独居石 95 花岗岩 95 砂矿 96 同安龙眼 96 田洋果蔗 97 同安茶叶 97 大嶝紫菜 98 锄山野菊花 98 马巷花椰菜 99 古宅大蒜 99 汪前岩葱 100 褒美槟榔芋 100 牡蛎 100 金门菜刀 100 厦门珠绣 101 漆线雕 101 厦门彩塑 102 金门高粱酒 102 厦门药酒 103 鱼皮花生 103 花生酥 103 金门贡糖 104 鼓浪屿馅饼 104 菩提丸 104 青津果 105 沙茶面 105 烧肉粽 105三 历史地理 路岭遗址 109 寨仔山遗址 109 南陈北薛,东黄西石 109 番客 110 厦门人迁台 111 始筑厦门城 112 朱熹出任同安主簿 112 抗倭战争 113 料罗湾海战 114 郑成功屯兵厦门 114 厦门战役 115 设置兴泉永兵备道 116 厦门通商 116 同安小刀会起义 117 炮击金门 118 厦门经济特区 119 同安 119 思明州 120 钱屿铳城遗址 121 龙头山寨遗址 122 同民安关隘遗址 122 胡里山炮台 122 理船厅公所旧址 123 汇丰银行公馆旧址 123 绩光铜柱坊 124 邱良功母节孝坊 125 甘露亭 125 鳌园 126 芦山堂 126 江夏堂 127 菽庄花园 128 古宅大夫第 129 店仔土楼 129 八卦楼 129 黄仲训别墅 131 安乐村公议石刻 132 同安古城 132 后溪城内城 133 风鼓格寨 133 高崎寨 134 集美寨 134 祥店古村 134 琼林古村 135四 文化地理 闽南人 139 陈塘回民 139 钟宅畲族 140 厦港疍民 140 海上红头巾 141 烟筒箍 142 水头村聚落 142 南山客家村落 143 金柄黄氏大宗祠 144 厦门骑楼 144 回形土楼 145 厦门红砖民居 146 闽南菜 146 薄饼 146 土笋冻 147 蚝仔煎 147 同安封肉 147 大笼甜粿 148 闽南茶道 148 上头 148 做三朝 149 移厅 149 拾骨 150 春仔花习俗 151 敬天公 151 做牙 152 半年节 152 普渡 153 中秋博饼 153 装瓯 154 三月三敬祖 154 送王船 155 池王爷崇拜 155 保生大帝信仰 156 银同妈祖 157 风狮爷 157 南普陀寺 158 香山岩寺 159 梵天寺 160 婆罗门塔 160 石浔昭应庙 161 龙虎宫 162 大元殿 162 朝元观 164 青礁慈济宫 164 城隍庙 165 凤山庙 166 杨五郎庙 166 宝应殿 167 同安孔庙 168 凤山石塔 168 牧马侯祠 169 厦门天主堂 169 新街礼拜堂 170 荷叶说唱 170 莲花褒歌 171 高甲戏 171 歌仔戏 172 翔安拍胸舞 172 同安车鼓弄 173 宋江阵 173 新垵五祖拳 174 蜈蚣阁 174 文公书院 175 舫山书院 175 厦门大学 176 郑成功 177 卢戆章 177 陈嘉庚 178 林巧稚 179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全部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全部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全部。本丛书的每一分册,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单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多样性物种等,以及在此间展开的人类活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叙述的核心。为方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系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各分册的内容不做严格、细致的分类,而只依词条间的相关程度大致集结,简单分编,使整体内容得以保持有机联系,直观呈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每分册由4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物种、生态等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容纳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物产等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历史相关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收录民俗、宗教、文娱活动等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内容。本丛书不是学术著作,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书,但为了容纳尽量多的知识,本丛书的编纂仍采用了类似工具书的体例,并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各分册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被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为明晰的词条,并配以大量的视觉元素(照片、示意图、图表等)。这样一来,各分册内容合则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分则为一个个简明、有趣的知识点(词条),这种局部独立、图文交互的体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随机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最大程度的阅读自由。总而言之,本丛书希望通过对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让读者对自身所栖居的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读者倘能因此而见微知著,提升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则更是编者所乐见的。受限于图书的篇幅与体量,也基于简明、方便阅读等考虑,以下诸项敬请读者留意:1. 本着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则,本丛书以决定性、典型性、特殊性为词条收录标准,以概括分册涉及的知识精华为主旨。2. 词条(包括民族、风俗等在内)释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态度。3. 本丛书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万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为基础绘制相关示意图,并依据丛书内容的需要进行标示、标注等处理,或因应实际需要进行缩放使用。相关示意图均不作为权属争议依据。4. 本丛书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行政区划的标准名称,均统一标注于各分册的区域地貌示意图中。此外,非特殊情况,正文中不再以具体行政区划单位的全称表述(如北京市朝阳区,正文中简称为北京朝阳)。5.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专有名词及计量单位等,本丛书均直接引用。这套陆续出版的科普丛书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丛书的编、撰、审诸环节中,大量摄影师及绘图工作者承担了丛书图片的拍摄和绘制工作,众多学术单位为丛书提供了资料及数据支持,共同为丛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囿于水平之限,丛书中挂一漏万的情况在所难免,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并欢迎读者提供建议、线索或来稿。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