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HK$
56.4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4.0
《
医用化学(第三版)
》
售價:HK$
57.3
《
别怕,试一试
》
售價:HK$
67.9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
內容簡介: |
上海木偶剧团继承了中国各类传统木偶的特点,发展了海派木偶艺术。它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区的木偶艺术在于不局限于表现传统戏曲,而*多地吸取其它戏剧表演样式,如歌舞儿童剧等等。在表演手段上也以杖头木偶为基础,又创造出许多新的木偶品种。代表作《春的畅想》《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在编导演、木偶设计、舞台灯光等各方面对传统木偶艺术都有重大突破,在国内外木偶艺术节上频频获得*高艺术奖项。
何筱琼主编的《海派木偶戏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对海派木偶戏的历史、现状、传承人、演出技艺、代表作品等作了全面介绍。
|
關於作者: |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系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并组织上海非遗名录项目丛书的编撰、整理工作。参与本书编撰的多系上海木偶界资深从业者、专家。
|
目錄:
|
总序 前言 都市文化摇篮里的海派木偶戏 萌芽中的海派术偶戏 争奇斗艳的木偶戏 红星木偶京剧团的崛起 精兵强将汇聚上海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 木偶人共同的节日 《中国木偶史》引起的思考和行动 海派木偶戏的拓荒者 终身痴心为水偶 儿童剧艺术家和木偶戏 海派木偶戏的一代宗师 木偶世家的传人 天生我材为木偶 造就了辉煌时代的行家里手 新时代女演员的凤凰涅槃 寻找木偶灵魂的大师 海派木偶艺术的常青树 千树万树梨花开 英雄木偶剧《小八路》 久演不衰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闪耀着奇光异彩的《红宝石》 科幻引领神奇的《哪吒神遇钛星人》 木偶舞台上《春的畅想》 赚足了孩子们掌声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体现海派木偶艺术精髓的小节目 江山代有人才出 艺术人生的三级跳远 寻梦追梦圆梦 流淌在造型艺术指尖的真心真隋 秀出自己,永做第一 心心念念演木偶 百花春色满舞台 附录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悠远的中国戏剧史长河中,木偶戏历来被诸多史家视为百戏之祖。
相传,中国的木偶始于商周的图腾崇拜,作为表演成形于西汉,而各种表演形式则盛行于宋。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木偶戏以各种形式遍布华夏大地,是广大戏剧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千百年来,木偶戏逐步形成了以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为主的三大代表性木偶,这三大代表性木偶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而当历史发展到了近代,又一朵奇葩出现了,它就是海派木偶戏。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发展,海派木偶戏已成为当今中国木偶中最为重要的支派。
何谓海派木偶戏?它是如何形成的,其最重要的特征又是哪些呢?
众所周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定义海派和海派文化的关键词。同样,这也正是海派木偶戏的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基因。
回眸百年前,民间性极强的木偶扁担戏从乡村到城市走街串巷,深受民众的欢迎。20世纪初,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演绎传统戏曲为主的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戏从江浙乃至全国纷至沓来,进入了上海,在各娱乐场所上演了众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统戏曲故事。五彩缤纷的木偶样式决定了海派木偶戏在萌芽状态中就有了多种木偶形式并举的发展方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海派木偶戏的萌发期。早期走出国门接受了国外文化教育的有识之士陈鹤琴、陶晶孙相继引进了国外的木偶样式,传播了新的木偶观念,同时,第一次把外国童话作品引入中国的木偶戏题材中,并指出木偶的表演形式是儿童教育的最好方式,彻底改变了木偶戏仅沿用传统戏剧目的表演方式,对此后海派木偶戏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虞哲光积极投身木偶戏事业,通过舞台艺术实践传授了陈鹤琴的木偶戏观念。那一时期的木人剧社、上海业余木偶剧社、上海木偶剧社以及中国木偶剧社,用新的木偶戏形式创演了《勘太和熊治》《毕竟是奴隶罢了》《原始人》《长恨歌》《天鹅》《阿丽丝的梦》《史可法》《货运便车》《木兰从军》《精忠报国》《文天祥》《卧薪尝胆》《岳飞》《快活的日子》等,这些剧目或触及时事、抨击社会,或介绍历史故事、引进外国童话,用正规的舞台艺术处理提高了木偶戏的表现力,使得海派木偶戏在萌发阶段就烙上了更多新文化运动的气息。同时,多样化的题材、独特的木偶表现样式,也使它走在了中国木偶戏发展的最前列。
1950年代是海派木偶戏多样化发展期。江浙四星五乐9个木偶戏班闯荡上海。来自维扬木偶之乡泰兴的民间红星木偶京剧团的木偶戏更为观众所喜爱,他们在大上海打拼得风风火火,从路边大棚戏到俱乐部的舞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钱时信、陈明兰、刘荣宝、陈明达等前辈在木偶制作和表演上努力改良传统木偶,通过与全国同行的交流,引进了正规的编导制度和各方艺术人才,根据观众所需借鉴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段,挣脱了传统木偶戏的羁绊,清新活跃的表演艺术脱颖而出。他们所作的可贵探索是海派木偶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小放牛》《追韩信》《火焰山》《刘氏三兄弟》等改良木偶戏,在四星五乐民间木偶戏班中崛起,其探索求新精神为海派木偶艺术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1960年代起,海派木偶戏步入良性的发展阶段。随着上海文化新布局计划的出台,政府在红星木偶京剧团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成立了上海木偶剧团,在艺术发展中贯彻了为广大少年儿童服务的宗旨。儿童剧艺术家任德耀在剧团的规划中高瞻远瞩地提出海派木偶戏与儿童剧服务对象同是儿童观众,但海派木偶戏是独具艺术个性的剧种,它必须拥有独自发展的艺术空间。上海木偶剧团的成立使得更多的专业艺术人士进入了海派木偶戏的舞台艺术实践,他们不拘一格、大胆实践,以张启德、孙毅、陈志秋等为代表的编导和舞美设计引进了许多其他艺术的舞台样式和处理方法,创演了一批与众不同的海派木偶戏。在《猫姑娘》《高大的伊万》《兔子和猫》《南京路上的好孩子》《南方少年》等剧中,编导把木偶与真人、木偶与皮影糅合在一起,舞台布景、人物形象设计成为木偶戏表演必不可少的部分,海派木偶戏的探索显露出勃勃生机。
197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海派木偶戏进入了发展鼎盛期。艺术上有了更开阔的发展空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了海派木偶戏的追求。海派木偶戏在舞台艺术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舞台艺术的完整性有了长足的提高。为更好地演绎各类题材,把杖头木偶的特色发挥到极致,由此而产生的海派特技木偶也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木偶艺术类型,它为诠释剧情、塑造人物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小八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宝石》等剧迅速在全国走红,成就了海派木偶戏的一代辉煌。海派木偶戏以杖头木偶表演高难度动作,把木偶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极大地提高了木偶的表现力,涌现了陈为群、周渝生等表演艺术家;编导张真、赵根楼、傅歆、邵鹏飞等,在各类题材的驾驭、开拓、诠释上时常把不同的舞台艺术表现得花样迭出;造型设计师沈长康、胡江、徐进、徐文琪等把各种美术追求融入木偶造型艺术之中,使之与木偶表演的关系得到更完美的诠释;以王玉卿为代表的舞美设计尝试着使舞台布景成为海派木偶表演的一部分;以张兆祥为代表的舞台音响师,在木偶剧舞台听觉艺术的完美体现上,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丁言昭对海派木偶历史研究也作出了努力的探索。《白雪公主》《迷人的雪顿节》《哪吒神巧遇钛星人》《蛤蟆与鹅》《华山神童》等剧目赢得了文化新剧目奖、金狮奖全国木偶皮影大赛编导大奖等奖项。众多的海派木偶戏编导后起之秀如何晓星、钟晓婷、黄鹤明开始崭露头角,海派木偶人围绕着木偶的观念进行了无数大胆的实践,开拓了木偶舞台1.7米台口的概念,使更多的木偶戏样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海派木偶戏的舞台艺术呈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繁荣景象。
进入21世纪,海派木偶戏踏着时代的步伐突飞猛进。10余年来,随着对木偶概念的全新诠释,海派木偶戏在发展求新中更注重造型艺术与表演操纵、表演手段与配音技巧的完美统一,木偶制作材料和装置无缝的结合和舞台灯光技术的辅助及各种时尚的舞台艺术手段对木偶戏艺术的杂糅汇合,使得海派木偶戏舞台艺术活力四射,精彩纷呈。海派木偶戏的实践者们尝试了横挑木偶、布拟木偶、隔离灯光作用下的海派木偶戏,经过《春的畅想》《卖火柴的小女孩》《妈妈的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剧的实践,在全国木偶戏发展的低迷期,海派木偶戏却以其精湛的独创艺术创下票房的奇迹,赢得金狮奖最佳剧目大奖等众多大奖,令全国乃至世界木偶同行刮目相看。郑国芳作为海派木偶戏传承人,以《太白醉书》挑战了海派木偶表演的新演技,其在海派木偶表演教学与理论的实践上为传承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人物造型设计师徐进博采众长,在海派木偶的新类型和制作材料的运用上独具匠心,作出了令人敬佩的贡献;董永健、卢萍、王华、郑湖柳等常年活跃在木偶戏舞台和教学第一线,成为深受儿童观众欢迎的海派木偶戏表演艺术家;翟羽为拓展木偶表演空间,在中国木偶舞台上第一次运用了隔离灯光的概念;一批新生代传人更以出色的演技相继成为海派木偶戏舞台的中坚力量,何筱琼是海派木偶戏史上在金狮奖大赛中唯一一名操纵、配音演唱的双料得主,她操纵的仿制真人的新创木偶,显现了演员自身与木偶同台的双重魅力,成为光芒四射的文广之星;而另一颗熠熠生辉的文广之星是201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木偶专业的许倩,她继承了十几个海派木偶戏经典剧目的角色,在各类中外木偶大赛上摘取了许多重要的奖项。目前,更多的新生代演员正在担当传承的重任并崭露头角。
海派木偶戏的兴盛,得益于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文化滋养,同时,它也以自己新颖的演出反哺了广大观众,给一代又一代的小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培养了孩子们对戏剧的热爱、美术的兴趣、表演艺术的向往,成为孕育未来中国戏剧观众的摇篮。
2011年,海派木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历史文化的褒奖,更是继往开来的召唤百年海派木偶戏成长的每个脚步浸润着上海城市的风貌,古老的百戏之祖在海派艺术的滋养下焕发了现代迷人的光彩。
百年来,海派木偶戏在滋生其成长的上海这片土地上,在特定的地理、社会、文化环境中,视野开阔而兼收并蓄,敢为人先而包罗万象,糅合中外各种木偶样式,借鉴各式舞台表现手段,不断地求变、求新、求美,逐渐进入了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艺术境界。百年来,海派木偶戏浸润着上海的沧桑和巨变而成长,成为上海城市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世纪以来,海派木偶戏借鉴中外木偶形成了新型的木偶样式,在舞台艺术上紧随时代艺术潮流,不断追求卓越,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和五彩缤纷的表现手段,在中国木偶戏领域中独领风骚,同时对中国当代木偶戏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
近年来,海派木偶戏参与国际交流更为频繁,方式更为多样。为更好地实现走出去,请进来,海派木偶从业者不满足于遍布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商演足迹,继续开拓国际交流市场,每年都要参与各种A类国际木偶大赛,并频频赢得大奖。自2009年至今,上海也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在艺术节构筑的平台上,海派木偶戏与世界木偶戏有了更深的接触,也获得了更多的了解。近年来,尽管海派木偶戏在严峻的商业市场运作中历经艰辛,但面对困境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上海木偶剧团在小观众前来观赏木偶的儿童文化新天地中,设立了一个海派木偶戏剧场,在那儿,小观众可以欣赏到赏心悦目、时尚而又不失古老的剧目;同时也在2000多平方米拥有885件精心收藏展品的木偶皮影展示大厅里,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艺术熏陶。有关领导在出席第2届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并参观了这个展示厅后,给予木偶皮影艺术以小木偶,大文化的高度评价。上海木偶剧团编纂出版了有关中国木偶戏研究和舞台艺术实践,以《小木偶大文化》命名的文集,该书出版后被学者誉为是南宋《东京梦华录》后再一次的对中国木偶艺术的记叙和总结。海派木偶戏将以此为契机,更为广泛地拓展舞台艺术实践,续写中国木偶戏的未来。
2012年,在成都举办的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皮影艺术节上,上海木偶剧团有限公司的3D动漫木偶剧《八仙过海》脱颖而出,以国内参赛剧目排名第一荣获大赛最高奖项最佳剧目奖。该剧以其精彩的故事,一气呵成的艺术处理,首次把杖头木偶表现手法与时尚的动漫艺术结合在一起。以年轻演员为主体的演员阵容,表现出海派木偶戏传承和创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受到中外专家的一致赞誉。
回首百年,感慨万千,海派木偶的发展是一部不断探索创新的历史;立足当代信心满怀,在几代海派木偶人的共同努力下,海派木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坚定了海派木偶人努力传承、保护、发展这门古老的艺术的信念;展望未来充满理想,海派木偶戏在艰难的发展中定能得到政府更多的扶植和关心。同时,海派木偶人也坚信:只要踏着时代的步伐,继续发扬海派木偶戏的探索精神,定能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继往开来,前程似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