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HK$
62.7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編輯推薦:
本书是亚瑟本森的一部充满哲思的随笔。作为剑桥学人和莫德林学院院长,他对身边的生活观察很是细微,面对繁复的社会,他头脑清醒,观点鲜明,不与流行为伍,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时刻保持自己思想的前瞻,灵魂的纯净;他深入探讨生活,对时下一些人过度的欲望、追求、成功和金钱的向往,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批评;他告诉年轻人:梦想就像是人生的新鲜血液,有了它,就不会迷惑,就能勇往直前;他还指出:人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想象力是改变世界的动力,是改变环境、改变自我的原动力;他向往治愈一些被大众视为常理的行事习惯,重新以一种更加深入的反思精神来了解真正的精神渴求和自由是什么;他诠释了何为美德:事实上,以简朴、仁慈、不计得失、友好的态度对待生活,这才是美德和美的真正源泉,也是另一种成功的人生模式,值得人们永远的珍藏和纪念。这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精神完全吻合!所以好的作品是经受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量,是不分国界的。
一百多年的时光,使一代又一代人化为泥土,被时间遗忘,包括那些想长生不老的王孙贵族。但仍有一些精神不朽,穿越时空、国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前行。本森就是其中之一。本书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以发行4千册的销量、
內容簡介:
本书是亚瑟本森在人生旅途上的一部充满哲思的随笔,也是他深入探讨生活状态的作品,更是一部对欲望、追求、变化、追求成功和金钱过程中的反思治愈类心灵经典之作。本森文笔犀利、思想洞见强烈。冷眼看待和剖析我们平时认为正确而变得大众理念的一些行事习惯。重新以一种更加深入的反思精神来帮世人了解真正的精神渴求和自由是什么。告诉我们生活其实有很多面,一味地纠结于一种状态,很多时候会成为我们的思维局限,莫不如逃脱出来,透透气、换个角度来过生活。
本森在论述生活之道中阐述:你对生活和生活的动机观察得越细致,你就越能体会到想象力是改变世界的动力,尤其是那种希望从束缚我们或限制我们的环境当中逃脱出来的想象力。
關於作者:
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
(ArthurChristopherBenson,1862~1925)
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第28届院长。他的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其舅舅是著名的哲学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所富有的文化和著述的传统,也很自然地遗传到他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样遗传在他身上的还有家族性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郁性的精神病,虽然身患疾病,本森仍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多产作家。他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并在1885~1903年,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讲授英国文学。1906年后,他出任格雷欣学校校长。1915~1925年,他担任莫德林学院院长。
他的诗歌和散文著述颇丰。令人惊叹的是,他在人生最后的20年间,每天坚持写日记,写下了世上最长的400万字的日记,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代表作有:《仰望星空》(AtLarge)、《自由之旅》(Escape and Other Essays)《大学之窗》(FromaCollegeWindow)、《圣坛之火》(TheAltarFire)、《为师之道》(TheSchoolmaster)、《剑桥论道》(CambridgeEssaysonEducation)、《阿城信札》(TheUptonLetters)、《我心无惧》(WhereNoFearWas)、《向死而生》(TheGateofDeath)、《对话寂静》(TheSilentIsle)、《安静的家》(TheHouseofQuiet)、《静水之旁》(BesideStillWaters)、《追随本心》(AlongtheRoad)、《生命之泉》(WaterSprings)、《美丽金线》(TheThreadofGold)、《我生永安》(Meanwhile)、《无冕之王》(MenofMight)、《黑夜炉火》(ThyRodandThyStaff)、《花香满园》(JoyousGard)、《论罗斯金》(Ruskin,AStudyinPersonality)、《障山及其他故事》(TheHillofTroubleandOtherStories)、《曙光中的少年》(TheChildoftheDawn)等。
目錄 :
序言/1
第一章逃避/1
第二章 文学与生活/15
第三章 新诗人/31
第四章 沃尔特惠特曼/43
第五章 魅力/63
第六章 落日/81
第七章 彭格西克的房子/90
第八章 村庄/96
第九章 梦/106
第十章 幽灵访客/120
第十一章 那另一个/127
第十二章 我的校园生活/136
第十三章 作者的身份/157
第十四章 魔草和三色堇/174
第十五章 你看,那做梦的来了/193
內容試閱 :
序言
1
那天,我在卡姆河边散步。这是一条涓涓细流,喜爱狂野和浪漫风景的人是看不上这里的,可在一些男人的眼里,这条河真是太美了,它并不比那些著名的河流差多少。它更像是一条运河,河道较直,缓缓流淌的河水显得是那么的从容很适合八人的赛艇在这里进行比赛!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无论是出于对以往岁月的记忆,还是出于对宁静本身的喜爱,我的灵魂甚至愿意在这里漫步,正如诗人勃朗宁所说:只要我们的爱还在。
我从城市里的喧嚣中逃了出来,绕过纷乱的郊区,远远躲开高高的、喷着烟雾的烟囱,从发出叮当响声的铁道桥下穿过,一片美景便尽收眼底:广阔的牧场遍布在卡姆河两岸,几排垂垂古柳镶嵌在其中,多节的树干支撑着丛生的柳枝。河的对岸,靠近岸边的垄上坐落着迷人的芬迪顿村庄,村子里有古老的教堂和教区牧师的宅邸,还有一条随意修建的街道,建有红色山形墙的小礼堂则俯视着村庄的谷仓和草垛。沿路而上,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垂柳。在高高的柳树丛中的后边有一座古老的谷仓,被称作杨厅;杨厅旁建有一道小水坝,顺坝而下的溪流穿过一道木制的黑色水闸,发出悦耳的哗哗声;不远处的一栋房子是中世纪时期伊里城的主教隐居的地方。当然,主教是坐着小船来到这里,在骄阳炙烤着平原大地的时候,躲在这里静静地住上几个星期过着惬意舒适的乡间生活;溪流的下游有一个小村庄,名字叫霍宁西村。在果园和茅草屋之间是一座带有垛墙的教堂和不用的码头这个地方与我去过的一些古老的小村庄一样,仿佛让人回到了久远的年代。顺流而下,你会立刻看到漫无边际的沼泽地,连绵数英里,向四处伸展开来;从翠绿的防洪坝高处你可以看见一眼望不到头的河道及远处数十英里外的一片片树林,也许还能看到高耸的伊里塔矗立在地平线上,塔尖之上是蔚蓝的广阔天空。如此开阔的景色,如此葱郁茂盛的田野,如此寂静的村庄,如果说连这儿都算不上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我就不知道什么是美了!史学家称之为事件之类的事情从未在这里发生过。这个地方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人们从前古老的生活方式,所不同的只是从前的环礁湖、苇塘、小岛、沼泽地变成了现在宁静的麦田和牧场。除了做生意的小商小贩,几乎没有人来到这里,军队也不曾在这里集结,更没有战争的硝烟炮火。日落时分,火红色的夕阳慢慢隐落到远处的地平线下去了。野鸭掠过水面,在水洼地里栖息,鲜花一年又一年盛开在河道两岸。这个地方宁静而神秘的气氛你可以看得到,也可以留在记忆中,而这种心灵在此祥和、时间在此静止的感觉却是你永远无法言表的。
2
来,我们再讲另一个不同场景共同体会一下。
一两个星期前,我一路向北乘火车旅行。在经过的许多车站里到处都是军人,车厢里挤满了士兵,他们看上去非常健康、快乐。他们的友好和善良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彬彬有礼,待人谦恭,他们的行为举止更让人觉得他们只是普通的旅客,而不像我以为的那样:这是一群正准备奔赴前线的,行将面对死亡威胁的士兵。他们生怕给其他乘客添麻烦。他们和蔼可亲地照顾和帮助着其他旅客,搀扶年老体弱的妇女下车,并把包裹递给她;给孩子们巧克力吃,或者和旅客们聊天。在某个停靠站,一位自豪却又焦虑的父亲强忍泪水为即将奔赴前线的儿子送行。我想,这位父亲本人很可能就是一个老兵吧;而年轻的中尉却显得非常兴奋,一脸快活的表情,亲切地喊着爸爸,他在尽可能让自己的父亲振作起精神来。我深为我们的战士感到骄傲,他们是那样纯朴、真诚、善良。我为国家能培育出这么好的战士也倍感欣慰,几乎忘了他们是即将要投身于残酷的战火里的人。当火车在另一个车站停下来的时候,我看到一伙奇怪的人里面有个年轻的军官,他显然是受了伤,一条腿打上了夹板,脑袋上缠着绷带。他坐在长椅上,两个强壮的士兵坐在他的两边。为了让受伤的军官感到些许的安慰,两个士兵的脸上强装出愉快的表情,紧挨着军官坐在那里,分别握着军官的左手和右手。一开始我看得并不清楚,因为军官面前还站着另一个士兵,他正在给军官打气,与此同时还用身子挡开过往的人流。等这个士兵走开后,那个年轻的军官抬起了头,我看到了一张憔悴、神情低落的脸庞,因疼痛而皱起眉头,他那充满忧郁的大眼睛里显得失魂落魄,四下里惊恐地张望着。突然,他开始用力地跺着地板,并试图从战友的怀抱里挣脱出来,却终因无力而瘫坐在椅子上,愤怒而又绝望地把自己的脑袋垂在胸前。这个悲戚的场景让我至今历历在目。
就在火车要开动的时候,一个军官走进我的车厢。落座后,这个军官对我说,你刚才看到的是令人悲哀的一幕那个年轻的军官曾是我们最好的战友,被德国人俘虏了。他逃了出来,一路上不知吃了多少苦才回到我们队伍当中。我们把他送进了医院,但是恐惧和焦虑令他几乎崩溃。人们担心他已经变得精神失常,没有恢复的希望了有关部门正在送他去疗养院,不过我看他很难有机会康复。他不仅腿受了伤,而且头部也受了伤。他曾经是一位有钱人家的孩子,却因战争改变了命运,而且不久前刚刚与一位迷人的姑娘订婚??
3
这个画面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种难以忍受而且使人痛苦的生活现实,这样的现实完全不同于沼泽地的故事。我不打算对此进行争辩或者讨论,因为顺着线索回到现实生活,你就会无助地陷入一系列可怕的问题之中:那就是我们该如何应对生活中出现的灾难,尤其是那些令人极其痛苦、难以忍受、毁灭性的灾难;如何应对现实中的各种冲突和争斗,尤其是那些让所有受牵连的人感到畏惧、唯恐躲之不及、令人厌恶的争斗,因为这样的争斗只能带来许许多多不幸的悲剧。然而,残酷的灾难或者冲突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没有人希望出现战争,所有发动战争的人无一例外都能为自己找到借口,说他们这是为了自卫而在战斗,并坚持说他们为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巨大的命运之磨在转动,磨出死亡、耻辱和毁灭。每一个渴望和平的人,还有每一项和平提议,都被淹没在痛苦而又愤怒的喊叫声中。最英明的人不厌其烦、喋喋不休地一再狡辩,说什么这样的战争能为人民带来和平。母亲以无比坚强的力量和勇气把儿子送到前线,最终听到的却是儿子躺在一座无人知晓的坟墓里的消息,而她只能强忍着自己的泪水。多年的劳动成果消耗殆尽,土地荒废,弱势的、无辜的人们得到的只有伤害和欺骗,然而,庞大的战争机器还在轰鸣地向前驶过,留下的是仇恨和恐惧,而人们却一直在祈望上帝的仁慈和怜爱,恳求上帝赐福于他们所拥有的
一切。
那么,如果我们遇上了这样的问题,除了像历经危难仍坚信上帝的约伯那样俯伏在地,痛苦而又绝望,忍受着灾难的打击,还能做些什么呢?在这样一个时刻,面对这个充满战争、杀戮、欺骗的世界,还有什么希望会让我们回到可以令人愉快的、让人感到安逸幸福、安详而又高雅的社会和不那么烦心的日子呢?本书汇集了我在一段时间内写成的一些东西,而这段时间的记录似乎将当下与一连串不幸的事件分隔开来。很多时候我们被迫看到混乱和毁灭,当我们再次面对眼前所展开的古老而和平的画卷还能适应吗?还是烧毁以往旧事的记录更为勇敢呢?
4
我认为放下当下的不幸、走进昔日那些古老而和谐的生活画卷是正确的,也是审慎的,因为我们能做的、最为靠不住的、最为怯懦的行为就是不再相信生活。然而,昔日那些古老的美景确实还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安静的角落里真实地存在着,而且只要你用心呼唤,它便会再一次真实复现。我们须努力恢复昔日俯拾即是美景的真实生活,我们应该回归这样的生活。我们必须努力重新树立这一信念,而不是脆弱地承认我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承认我们被邪恶击败,并不能有助于我们彻底驱逐邪恶,我们只有坚持对劳动、秩序、和平的信念才能征服邪恶。我们必须抵御诱惑,不要过度地从哲理角度解释战争。极少有哪个人的头脑够聪明,够清醒,能掌控并解决所有的问题。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我不相信战争已经扭曲了我们对和平的看法。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和平,我们必须强调和平,我们必须时刻不忘记和平。在我看来,战争就是邪恶势力的爆发;抵制战争,最好的办法不是对战争进行思考,而是追求快乐和健康。中世纪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的那场瘟疫并不是靠哲学战胜的,而是凭借着人们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讲究卫生、健康生活的理念战胜的。这种本能不是哪一种哲学或者学说创造出来的,而这种本能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现,并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对战争进行反思,把时间花在分析战争发生的诸多复杂因素上,在我看来那是未来历史学家的任务。但是,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人,面对可怕的战争,如果可以,就应言简意赅地讲清楚和平的意义,以及人们为什么渴望和平。我并不是说和平就是过着懒散的生活,沉湎于温和的幻想之中。我指的是人们通过辛勤的日常工作,相互的理解,彼此慷慨大方的帮助,为消除疑虑、安慰心灵和振作精神而做出的努力。和平时期也会出现真实的冲突当然不是指国与国之间派出最优秀、最勇敢的战士相互进行的流血战争我说的冲突是指人类向罪行、疾病、自私、贪婪和残暴宣战。要进行的斗争还有很多,我们为什么不能联合起来与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进行战斗,反而相互削弱应对邪恶的力量呢?战争让我们破坏了最好的人类关系,白白耗费了体力和精力,失去了我们储备起来的财富,却让冷酷的情感找到了发泄的机会。
5
不过,在目前的战争中,我从内心深处觉得值得努力奋斗的就是争取自由的希望。很难说清楚什么是自由,因为自由的本质是征服个人欲望。德国人声称只有他们懂得自由的意义,而且他们依靠纪律实现了自由。但是这场战争的苦难却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德国人并不满足于树立有吸引力的道德榜样,这种不满足的结果就是让世界不得不做出选择,否则,如果世界不选择他们的道德观念,他们将诉诸暴力和刀剑强迫世界人民接受。正是这一点让我感觉到,战争也许是各个国家一种巨大的抗议,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们在心理上有着对未来的一种占有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恰恰与可以体现过去生活精神的理论形成抗争。这似乎有点前后矛盾,我认为战争也许是和平希望处于走投无路的困境时的集中反映。如果各个国家能清楚这一点,就不会冒风险采用报复行为,也不会在获得胜利的时候,用战利品奖赏自己;如果战争的结局是德国人真诚地让我们确信,他们对权利和公正的概念是因为受到了误导和毒害,而且极不文明,相当野蛮与残酷,那么,作为未来世界安宁的代价,我们所有承受过的苦难或许还不会太沉重;因为许许多多的日日夜夜,人类和平的天空尚有几缕拨云见日的阳光。
6
我们无法回避对战争的思考,我们不能,也不应该这么做。我们也不能求助于梦想,徒然地企盼和平和安全,逃避战争。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份报纸,每一本杂志,满篇充斥着的是战争及战争所带来的苦难,肯定也会有一些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会明智地避开战争的话题,以便在情感方面保持自己一如既往的良好精神状态。假如我们默默地沉思着战争,假如我们的头脑里充满着战争意识,尤其是假如我们是无法避免的战乱年代的平民,战争会让我们陷入逐渐恶化的恐怖之中,使我们成为无助而悲惨的人。但是,无论发生了什么情况,我们必须努力,不能让战争使我们变得越来越糟,情绪忧郁,歇斯底里,失去了信念和希望,对生活感到恐慌。这种恐慌与无望才是危害性最大的灾祸。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抛弃狭隘的思想,保持比较从容、健康的心态,让我们的精神领域更为宽广。我们知道,一条长时间被拴着的狗,一旦放开就会变得非常凶猛狂暴,满脑子里都是假想的敌人,所以,大多数平和的过路人就有可能成为它的攻击对象。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我一直感觉到天空中弥漫着某种毒气,人们开始倾向于怀疑、好斗,甚至产生了茫然的敌意。如果能够的话,我们必须驱除这种邪恶的精神状态。而且我认为,最好是让我们的头脑回顾一下古老的和平画卷,并坚信我们认为即将到来的和平具有更伟大、更高尚的品质,这样我们也许就能充分意识到我们曾享受过但并未把握得住的幸福,还可以制订出计划来重新把握真正的幸福,其精髓在于人们之间相互的信任,其愿望是共同分享所有美好的东西,而不是把幸福藏匿起来并严加防范。
某天,一位聪明无私的女人给我写了封信,信里面的话让我永远难以忘怀,她以极大的勇气,毫不畏惧地把自己最心爱的人送上了前线。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决不能屈服,她写道,当全人类处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时,我们仅仅为自己的财富而担忧简直是毫无
意义。
这就是症结所在!在战争期间,我们绝不能做的就是向其他任何人指出他们的牺牲应该是什么,我们只能而且必须做出自我牺牲。也许,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的人并没有做出一点牺牲。即使这样,他也可能试图认识到,生活本身并不相互矛盾,但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令人愉悦的还是令人畏惧的,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无人能够逃避。
第一章
逃避
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只能是现实生活里的事我们先来说说逃避的故事。从古到今,让我们始终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如何逃避,人类的成长史也是一部逃避的历史。约瑟的故事、奥德修斯的故事、浪子的故事、《天路历程》的故事、《丑小鸭》的故事、《小妇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我只是列出了其中的几个,深入地思考后,你会发现这些故事都是有关逃避的故事,与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古老的谚语说得好:爱情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而爱情故事讲述的也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如何从爱情的荒漠逃离出来,奔向爱情的避难所。即使像《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这样的悲剧,从其背景上讲,也有着相同的主题思想。在俄狄浦斯的故事中,年迈并且失明的国王穿着破烂的袍子,无意识地犯下了如此难以形容的罪行,把他的两个女儿和几个侍从丢弃在圣泉旁老梨树和大理石墓碑之间。他以微弱的嗓音说出了最后的爱情箴言,这时空中传来了上帝震颤的声音:
俄狄浦斯,你为什么还在拖延?
俄狄浦斯立即沉默地走开了,依靠在提修斯的肩膀上,等到在场的人终于敢睁开眼看时,他们看到提修斯远远地离开了,独自地,用手遮住自己的双眼,似乎某种强烈的光线太令人感到敬畏,凡人的眼睛不能看到他的目光。但是俄狄浦斯走了,没有悲伤,而是满怀希望和疑惑。即使哈姆雷特死了,轰鸣的炮声响起,也应该祝贺他摆脱了无法忍受的痛苦。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些人用自己的双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的目光落在这样悲哀的故事上,很难见到他们潦草写成或匆匆说出的什么话语,似乎他们进入了沉默或者无知觉的状态!其实不然。那些因灾难而变得疯狂的父亲们和母亲们杀害他们的孩子,希望与他们最心爱的孩子一起逃脱他们无法忍受的苦难,他们意欲与孩子一起飞走,就像圣经故事里的罗得带领妻女逃离即将毁灭的城市一样。自杀的人并不是仇恨生活的人,他非常热爱生活,只是生活中的悲哀和耻辱实在让他无法忍受。他是在努力寻找,试图移居到其他的环境当中;他渴望生活,但又不能就这么生活。正是人的这种幻想才使得有人寻求死亡。只有动物能够忍受,而满怀希望寻找更好生存环境的人却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果说到如何应付人力所不能及的事儿,想想吧,人类的想象力是那么虚弱,甚至会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如果一个人想逃避现实生活,无论他怎么做,如何设计,他的能力都很有限。佛教徒的非实体天空及其难以置信的涅槃只是剥夺了生活的所有属性;被光线照耀着的圣徒发出令人生厌的吼叫,这样的叫声将中世纪的天堂空想变成了持久的圣歌所有这些从深度上讲对于渴望新生的个体都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对充满活力的精神心灵也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力。即使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伟大思想家不受约束、逆向思索出来的愿景,也只是一种无法说服他人的想法,因为这样的思想所能产生的加工材料实在是太少。
然而,正是各式各样的体验才使得生活丰富多彩劳作与休息、痛苦与解脱、希望与满足、危险与安全一旦我们将变化无常这样的概念从现实生活中移开,所有生活都会变得单调、乏味、无法令人振奋。变化的过程令人快乐,让我们懂得了哪些事情我们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从无知到有知,从笨拙到灵巧。甚至我们与所爱的人的关系也是这样,关系是否密切,那要看我们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什么,是否可以不断在对方的身上发现未知的东西,抑或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或者影响他们。从本能上讲,人们不喜欢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生活。在人类的生活当中,如果没有什么可逃避的,没有什么可盼望的,没有什么可学的,没有什么想得到的,坦率地说,这样的生活几乎也是无人能忍受的。
人们为什么怕死,那是因为死亡的阴影似乎游荡在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之中。什么也不做,仅仅依赖于回顾过去的美好时光是件很可怕的事情。追忆唯一的用途在于可以分散我们对目前处境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我们生活状态不佳的时候。有句话说得好:悲伤的时候回忆快乐的事情是一种最残酷的折磨。
有一次,丁尼生患了重病,他的朋友,英国教士、古典学家周伊特给丁尼生的太太写信,建议丁尼生多回想自己做过的好事,这样也许会感觉舒服一些。但是这种舒服感可不是重病患者想得到的;我们也许妒忌或羡慕一个好人曾做过的诸多好事,但是我们真的不能假定,一个好人能够通过沾沾自喜地默想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来让自己最终感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往往会想到一些自己本可以完成却没有完成的事业,而且不太可能用这样的想法来折磨自己。
依我看,上了年纪或已退休的人逐渐会使自己平静下来,相当安分,这是真的。但这是垂暮老狗般的宁静,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打着盹,如果有什么动静让它兴奋起来,也只是会摇摆几下尾巴,仍不会离开自己的老窝。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到了这种地步,身体越来越差,头脑越来越困倦,那就会默默地怀着感恩图报之心,不再期待着什么了。但是,我能够想象得到,不会有人真的希望就这样步入不朽:疲惫厌倦,无精打采,最大希望就是永远也不会被人打搅。我们绝对不会相信昏昏欲睡,失去忍耐力的精神能构想出人性的真实希望。假如我们相信下一次体验就像远航后归来的水手们那样:
午后(他们)登上了陆地
在这里所有一切似乎总是像午后阳光
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无梦的睡眠中默然,这才是人类最好的希望。
就像我已说过的,我们最好还是相信最健康、最有活力的精神愿望,因为所有这些愿望都与逃避的冒险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们的生活道路上有很多敌对的东西:路上不时出现的杂树丛林不仅长得浓密,而且布满荆棘利刺。我们的信仰告诉我们神灵不希望人类就这样行走在黑暗里,让阴影尾随着我们的脚步,而且我们能给出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如果希望或者愿望不能促动我们向前,我们就需要让恐惧来刺激一下。我们不得不保持行动,如果我们不是朝着目标跑去,就会选择逃避,并不时回头看几眼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
欧洲有这样一个古老而奇特的寓言故事,说是有个人行走在沙漠上;就在他走近一片树林时,他突然意识到有一头狮子顺着他的踪迹跟在后面,而且离他越来越近。为了安全,这个人急忙逃进树丛里;他看到地上被人挖的一个大水塘,四周围着用石头粗糙地砌成的塘坝,坝上长满树丛和花草。他快速地抓着树干爬到了水塘边,紧靠着水塘上方有一处突出的岩石,就在他准备跳上岩石时,他突然看见水里有一条大蜥蜴,张大着嘴,恶狠狠地望着他。他急忙停下来,紧紧抓住岩石旁一棵树的树杈。就这样他抓着树枝悬在那里,向上爬会遇上狮子,向下跳又会碰上蜥蜴。这时他感觉到树枝在颤抖,抬头望去,在他手够不着的地方有两只小老鼠,一只是黑色的,一只是白色的,正在啃食他抓着的这根树枝,很快就要把树枝咬断了。他绝望地等待着。就在这期间,他看见眼前的树叶上有几滴蜂蜜。他用舌头舔了舔,然后咽下去,仍然可以品味出蜂蜜的香甜。
无疑,我们可以将小老鼠看作是生活中夜以继日地待在那里的烦恼,而蜂蜜是生活中的香甜美味,即使我们身处生死攸关之际,也可以品尝或津津有味地吃到美味。事实上,人生无常,即使我们抓住不放的绳索就要断了,生活的不稳定性或者存在的危险并不能分散我们对生活乐趣的关注。人生的旅程完全是一次逃避过程中的冒险,即使身处最不安全的境地,我们也完全有可能惊奇地发现其中的甜蜜。
同样,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想要冒险,体验各种冒险的经历很容易,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冒险。愚蠢的人们有时认为,除非一个人徘徊在酒吧间门口,或者闲荡在台球室里,或者在船上当水手,或者去山里挖金子,或者到荒野上探险,或者猎杀珍奇的动物,或者在一群喝得醉醺醺,扯着大嗓门叫骂的人堆里讨价还价,否则就不会有什么冒险的经历。当然啦,经历类似的冒险还是很容易的。我有一个亲戚,他的生活就充满了变数:当过水手、职员、警察、士兵、牧师、农场工、教堂司事。但是这种变化无常、居无定所的生活很适合他: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勇敢、鲁莽、好动;他不在乎生活有多么艰苦,让他按部就班地做事或者静下来安顿一会儿,简直会要了他的命。他不是不喜欢生活。有一次他告诉我,他曾半裸着身子,悬挂在船身一侧,舀取一桶桶水来擦洗船板。而当时的室外天气状况是:在他把水泼在船板上时,水很快就结冰了。尽管他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经历,他却没有从中学到任何特别的东西,他总是老样子:性格和善、爱说话、天真幼稚,既不瞻前也不顾后,最喜欢和水手们一起在小酒馆里讲故事。他对大多数陪伴在身边的人感到满意,花起钱来满不在乎。尽管他打心眼里鄙视那种宅在家里、非常保守的生活方式,但他也并没有从他的生活方式中获得什么智慧,也没有培养出什么幽默感,算不上愉快,也算不上独立。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这样的人,只有少数的人可能这么生活,因为实际上大多数人宁愿待在家里,从事一般性的工作。我的表弟就不喜欢出去工作,不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他是不会去工作的。这样的人似乎属于古老的阶层,很像四处玩耍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玩着,因为有人工作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如果所有人都试图靠别人生活,这个世界就会变成破旧肮脏、悲剧横行的地方。
尽管我敢说,假如我也经历过一点类似的艰苦生活,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我也不太可能这样去生活。我很少有过死里逃生的经历,但我也遭遇过许多十分棘手的麻烦事儿,也出现过长时间的焦虑,不过我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工作着。我有点像前面讲的寓言故事里的那个人,夹在狮子和蜥蜴之间很多年。就我的性情和财富而言,我也有需要忍耐的事情,而我的那个表弟是从来不会忍受这些的。所以,当一个人的生活得到了庇护,日子也过得兴旺之时,往往也是危险、逃脱、使人不安的恐惧感伴随着出现之日。
你对生活和生活的动机观察得越细致入微,你就越能体会到想象力是改变世界的动力,尤其是那种希望从束缚或限制我们的环境中逃脱出来的想象力。小孩子从来不计划自己长大了做什么,只要能随时吃到美味、自由地玩耍或者可以随意地花钱就会快乐无比;女孩子盘算着怎样通过独立或者结婚摆脱父母对自己的管束;母亲们野心勃勃地望儿成龙、望女成凤;政客们渴望获得权力;作家们则希望能赢得世界的关注这只是随意举出的几个例子,类似的愿望每天都在驱动着我们,促使我们梦想着拥有更多的财富,更自由的生活,摆脱我们当下无聊而备受限制的处境。这是人类现状的真实写照。虽然有些从容安详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足,但是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总还是存在着一点可以让他们骚动的欲望,想象着通过某种方式获得更安逸,更自在的生活。还有一些人身心疲惫、心灰意懒,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并不满意,但是却在恐惧中默默顺从命运的安排。然而,无论是谁,只要参与了世界的发展,就会为自己或为其他人制定充实的规划,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意志力,没有什么可以阻塞或妨碍他对生活的经营和向往。敏感的人们希望看到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健康的人们渴望得到比以往更长的假日,信奉宗教的人们渴望进入神秘的迷幻状态。事实上,为了实现圆满,总会有一个愿望持续不断地在人类的身上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