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般舟三昧经》归纳起来说,大体上有三个特点:一、以持名念佛,往生净土;二、念佛三昧为一切三昧之王;三、禅净离合,归于净土。这三个特点,为本经作为净土思想*先驱的地位和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经为现存大乘经典中最早时期问世的作品,也是有关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是净土经典的最早先驱。《般舟三昧经》说西方世界须摩提国阿弥陀佛有种种相好威仪庄严,放大光明。若有人一心系念此佛,经过一日夜或七昼夜,就可入甚深禅定,面见此佛。
《般舟三昧经》归纳起来说,大体上有三个特点:一、以持名念佛,往生净土;二、念佛三昧为一切三昧之王;三、禅净离合,归于净土。这三个特点,为本经作为净土思想最先驱的地位和价值。
佛教徒以成佛作为自己修持的最终归宿。般舟三味的行持,能令十方诸佛现前。本经以有系统的层次揭开三昧是确切可得的。
|
關於作者: |
吴立民:任教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撰有《佛学禅定论》等,主编《佛学研究》杂志。徐孙铭:曾在湖南永州市零陵师范、道县师范任教。后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事中国哲学史、王船山学术思想、佛学研究。
|
目錄:
|
题解
经典
一
卷上
问事品第一向佛请教一切佛现前法门问题
行品第二如何修持念一切佛立面前定
四事品第三修佛立定的基本要求
譬喻品第四精进修念佛定的譬喻
二
卷中
无着品第五修定见佛亦不应执着
四辈品第六四众弟子如何修持佛立定
授决品第七知难而进奉持此经
拥护品第八修佛立定龙天护卫
羼罗耶佛品第九参无畏王修此定
三
卷下
请佛品第十供养佛时请教修佛立定
无想品第十一修持此定的十事
十八不共十种力品第十二修念佛定的十八功德十种慧力
劝助品第十三三世佛、一切众生助修定
师子意佛品第十四转轮胜王修此法门成佛
至诚佛品第十五诚心修定莫错过因缘
佛印品第十六以无所着佛印修此法门
源流
解说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般舟三昧,梵语为Pratyutpanna-samdhi,汉译名佛立,指修般舟三昧之行者即可见诸佛现于眼前;又译作常行道,指修此定者,于七日至九十日内常行不休息,除用食之外,均须经行,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梵语三昧,或作三摩地,汉译为定正受正定等持等念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现法乐住。合译为《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这是从本经所修法门立名的。
本经又名《拔陂菩萨经》,这是从经中请佛陀说法的拔陂菩萨而立名的。拔陂Bhadrapla又音译作拔波、跋陀和、跋陀婆罗、跋陀罗波梨、婆陀和、跋陀和罗,意译为贤护、贤守、仁贤、善守,是王舍城中一在家菩萨。他是一个最大富商主长者之子,其所受之诸乐果报,为忉利帝释天王所不及。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在浴僧时,随例入室,忽然领悟到水的本性,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后随佛出家,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①至今禅院浴室均安置贤护菩萨像。贤护菩萨居王舍城,为白衣菩萨首座。佛在王舍城欲说般若波罗蜜,最在前说,贤护菩萨随后说其学佛的种种功德。正如《般舟三昧经》中佛自现前,赞其功德一样,此经在佛灭后五百年之末一百岁中,于阎浮提流行;当时诸国正相互侵伐,说明此经出现绝非偶然,实有其殊胜因缘;亦可见此经大约在公元前后一世纪左右编纂。②
本经之品目
本经现存四种译本中,《般舟三昧经》三卷本列十六品(问事、行、四事、譬喻、无着、四辈、授决、拥护、羼罗耶佛、请佛、无想、十八不共十种力、劝助、师子意佛、至诚佛和佛印品);《佛说般舟三昧经》则分八品,与上经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六品、八品、十三品、十五品名相同;而《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分十七品,几乎与上二种名称全不相同(思惟、三昧行、见佛、正信、受持、观察、戒行具足、称赞功德、饶益、具五法、授记、甚深、现前三昧十法、不共功德、随喜功德、觉悟、嘱累);至于《拔陂菩萨经》则不分品目,且仅至《贤护》第四正信品而止。
本经流传情况
据《开元录》载,本经流传东土,前后有七个译本,其中四个是全译本,三个是选译本。
第一译本,名《般舟三昧经》(又名《大般舟三昧经》《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三卷(或作二卷)。后汉灵帝光和二年(一七九年)十月八日译。月氏国沙门支娄迦谶(支谶)译于洛阳,河南清信士孟福张莲等笔受。(今存)
第二译,名《般舟三昧经》(又称《大般舟三昧经》)。二卷(或作一卷)。后汉灵帝光和中(一六八一八九年),由天竺沙门佛朔译于洛阳。《历代三宝纪》说:后光和中,更译《般舟》,谶为传语,孟福张莲等笔受,文少胜前。(今佚)
第三译,名《般舟三昧经》。一卷。后汉时月氏国沙门氏娄迦谶译。《开元录》说:是后十品重翻。(今佚)
第四译,名《般舟三昧念佛章经》。一卷。后汉时佚名译。《开元录》说:是《行品》别翻。(今佚)
第五译,名《拔陂菩萨经》(又名《拔波菩萨经》)。一卷,后汉佚名译。但宋本、明本都说是支娄迦谶译。此为本经最早之译本(《佛光大辞典》)。《开元录》云:是初四品异译。(今存)《频伽藏》《大正藏》中《拔陂菩萨经》一卷,失译者名,但注中说:《僧祐录》云:安公古典是《般舟三昧经》初异译。与《开元录》之说不同。
第六译,名《般舟三昧经》。二卷。西晋武帝泰始二年(二六六年)至愍帝建兴元年间月氏国沙门昙摩罗察(法护)译。(今佚)
第七译,名《大方等大集贤护经》(又称《贤护经》,或《贤护菩萨经》《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大集贤护菩萨经》)。五卷(或作六卷)。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五九四五九五年)北天竺楗达国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至德、佛德)译,沙门明芬等笔受。(《历代三宝纪》作朗芥等笔受,当为形近而误)。(今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