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內容簡介: |
21 世纪东西方文化博弈的实质,说到底是中华民族能不能向人类社会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社会发展模式。在这场博弈中,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了解我们的文化。基于此认识,本书阐明了作为中华文明核心的礼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全书论理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活泼,举例形象生动,读后发人深省。
|
關於作者: |
彭林,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学术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全国政协人民政协讲坛特聘教授,东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等校兼职教授,香港中华礼仪推进会顾问,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正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法国人文之家、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韩国成均馆大学等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首席专家。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中华传统礼仪概要》、《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三礼研究入门》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在清华主讲的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与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均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高等学校师德标兵、清华大学首届十佳教师、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特别奖、清华大学龚育之奖教金等奖项。
|
目錄:
|
第一讲礼者理也德之则也
中华礼乐文明的缘起
一、从周公制礼作乐说起
二、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蕴
三、东周进入礼乐的时代
四、礼标志着中国文化的特殊性
第二讲处世以诚待人以敬
君子以诚敬存于心
一、礼是为了表达真诚的情感
二、礼主敬
三、表达敬意的原则与方式
四、诚、敬从鞠躬做起
第三讲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古代中国的乐教
一、中国上古的音乐成就
二、儒家的音乐理论
三、音乐通乎政
四、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第四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内外兼修
一、从俗到礼
二、虞、夏、商、周的质与文
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四、大学生应该注重内在德性的成长
五、良好的社会风气从我做起
第五讲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古代中国的成人礼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成丁礼:氏族时代的成人仪式
三、士冠礼:文明时代的成人仪式
四、士冠礼的仪式
五、冠礼之义
六、女子的笄礼
七、冠礼事关执政者的资质
八、后世冠礼简说
第六讲人伦之基万世之始
古代中国的婚礼
一、婚礼的人文内涵
二、传统婚礼的仪式:六礼
三、成婚
四、拜见舅姑
五、古代婚礼的特色
六、当代婚礼存在的问题
七、余论
第七讲观德之射君子之争
古代中国的乡射礼
一、乡射礼的渊源
二、乡射礼的准备
三、乡射礼的主要仪节
四、乡射礼的人文内涵
五、乡射礼体育精神与古希腊体育精神的比较
第八讲生民未有万世师表
祭祀孔子的释奠礼
一、孔子的生平和学行
二、祭孔仪式的演进
三、四配与十二哲
四、先贤、先儒从祀
五、祭孔的文化意义
第九讲风教严整代代兴旺
古代的家训与门风
一、家教关乎国祚长短
二、《礼记》所载儿童教育规范
三、《颜氏家训》:家训之祖
四、后世家训举要
五、历代家训要点
六、家风建设的当代意义
第十讲自谦敬人温文尔雅
书信中的礼仪
一、书信的起源
二、书信的范式与构成
三、平和阙
四、信封用语
五、书信范文选讲
六、如何学习写传统书信
第十一讲洒扫应对培根固本
日常礼仪
一、孝亲
二、尊老敬长
三、日常礼仪规范
第十二讲儒者德性冠世风范
品读《礼记儒行》
一、《儒行》解题
二、《儒行》讲读
三、《儒行》的文化意义
第十三讲夫子遗训弟子仪轨
《弟子规》讲论
一、《弟子规》简介
二、《弟子规》讲解
第十四讲中华礼仪万众守望
善待中华传统礼仪
一、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
二、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原因
三、近代中国的文化之争
四、请善待我们的母文化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十四讲中华礼仪万众守望
善待中华传统礼仪
前面我们主要就中华礼学文化的学理以及日常生活中某些常见的仪式,作了初步介绍。今天这一讲,我们从大文化的角度,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遭遇这一角度,来谈一谈为什么要守望我们的文化传统,希望大家能由此树立文化自觉。
一、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
到现在为止,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是民族文化,文化是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的核心。文化体现在服饰、节庆、饮食方式、居住形态、语言等各个方面。文化是多元的,因为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和历史传统各不相同。所以民族多样性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到现在为止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在某些方面相对好一些,在某些方面就相对弱一些,不过文化的多样性正好可以彼此互补,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在现在的政治形势下,强调文化的多元性有其特殊的意义。众所周知,现在美国用其价值观来衡量所有的国家,与其不和的就是错的。然而现在各个国家都希望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多元的政治格局有利于世界的稳定,所以包括西欧在内,希望展开对话。与之相适应,世界的文化也应该是多元的。世界上许多国家,比如法国,都在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倡导各个国家不管大小,在文化上都是平等的,不同的文化也应该享有平等的话语权。这些国家很清醒地看到,不能跟着美国的文化形态走。我想任何有一点自尊的国家都会有这样的一种理念。
什么是民族?这一概念在学术界实际上是有争论的,我们在这里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是长期以来被国内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一个概念。所谓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一概念强调了几个共同,包括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并且这些共同之处表现在文化上,尤其是心理素质,也就是现在经常讲到的文化心理,是相对稳定的人群这样的共同体。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凡是人创造的都叫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动物是没有文化的,比如,我们吃什么这不叫文化,因为动物每天也都面临着吃什么的问题,可是一个东西怎么吃就是文化了,是炒着吃还是炸着吃,是蒸着吃还是煮着吃,给它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怎么把它做得色香味俱全,这其中就能体现出文化来。我们这里说的文化,只是很笼统的概念,据说现在世界上的学者,试图用一句话来概括文化这一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是无处不在的。如果要粗略地给文化分类,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物质文化,人类首先要依赖一些物质条件才能生存。第二类是思想文化,人与动物不同,人除了吃饱喝足,有了大量的生存物质之外,还有精神家园,人即使没有吃饱,脑子都会思考问题,人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有精神活动,还有理想、有追求,这就产生了思想文化。第三类是介于两者之间,既非物质的又非思想的,既是物质的又是思想的制度文化。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国家,仅有思想是无法管理的,只有物质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我在清华大学开选修课之前,把很多课表都看了一下,就发现现在大学里开的文化类的选修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或者更高比例的课程都是关于思想文化的,比如有关《老子》、《庄子》、《诗经》、《楚辞》、《周易》等。人类的文化不是只有思想文化,物质文化是一种物化了的文化,就是在一个物质上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怎么样能做出质量来。其中我们的审美情趣以及我们的技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等都融合在里面,所以看到某个东西就能知道这个时代的文化是何种样态。在大学中,物质文化很少有,制度文化除非在历史系有一些关于经济制度、军事制度的研究,在大学的通选课上几乎空缺,所以我在清华大学开选修课的时候,就有意地避开了开设比较多的那些课,我开了一门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文物是古代留下来的遗物,开这门课我试图介绍中国古代在天文、音乐、医学、建筑等物质文明领域里的成就,实际上是一门文化史,只是讲法不同。另外我开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试图要介绍一种制度文化,通过一种理念、理想转化成制度使其推动社会进步。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是其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的。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参与世界上重大事务的决策,但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身份问题,就是我们以什么样的身份参与世界上的重大事务?这个身份就是文化身份,西欧是地中海的文化,美国有美国的一套文化,日本也有其自己的一套文化,中国十三亿人不能以美国文化的身份去参与。文化对于我们来讲,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离不开的。
二、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原因
中华文明是一个伟大的文明,是世界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四大原生文明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绵延至今的古文明,其余三大古文明在外来文明的侵略之下,政权被颠覆,文化被覆盖,以致后来,由于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