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舌尖上的中国2》科学顾问云无心推出新作。
★吃的真相系列再延续,破除国人饮食的迷信与偏见。★需求,不可以被制造;恐慌,不可以被利用。
|
內容簡介: |
这是作者最新的一本关于食品领域的科普书,汇集了近两年来该领域的热点问题,从人为制造的虚假的需求,令人恐慌的谣言,到食品检测和安全,作者都一一有针对性的加以探讨剖析。作者致力于向公众提供这种分辨的智慧,特别是对于容易被误导的食品领域,作者的理念是,在食品领域,公众需要的不是什么最新最尖端的科学进展,而是可靠的常识。
|
關於作者: |
云无心是一位人气非常高的科普作家,于2009年11月推出的《吃的真相》于2010年春节期间被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推荐,并获得了同一年度的文津奖提名,续篇《吃的真相2》于2010年11月推出,《吃的真相3》于2012年推出,他的书入选过国家出版署组织评出的2011年大众最喜爱的五十种图书。他本人长期居住国外,和国内的任何食品相关机构均无瓜葛,因此有着非常难得的独立声音。《吃的真相4》作为吃的真相系列,本身已经有了相当的品牌效应。
|
目錄:
|
第一章
需求,不可以被制造 1
导读:忽悠与整治 3
黑枸杞是软黄金?不如吃点茄子皮 7
极草神话,是谁打造了超级骗局? 12
名模的椰子油秘诀靠谱吗? 14
冷饭减肥?椰子油饭减肥? 17
齐亚籽的神效与被禁 20
谈谈螺旋藻中的铅 24
盐藻有啥用? 27
玫瑰盐:不靠谱的84 种矿物质 30
明星林某某的小分子胶原蛋白有用吗? 34
橄榄油是人类的最佳食用油吗? 37
橄榄油护肤靠谱吗? 41
哪种蛋白质营养好? 44
奶粉伴侣,不是一般地坑 47
竹炭食品是违规食品 51
苦味矿泉水与泡脚盐 54
高档矿泉水为何问题频出? 57
有多少孩子真的需要奶粉? 60
为什么周岁以上的孩子不需要配方奶? 63
让儿童酱油见鬼去 66
第二章 恐慌,不可以被利用 69
导读:科学谣言该怎么整? 71从味精厨子到香精包子 73
双氰胺是三聚氰胺第二吗? 76
牛奶中的硫氰酸钠到底有多毒? 79
打针西瓜只是个传说 82
煮玉米可以加香精吗? 85
染色三文鱼的传言 88
蘑菇富集重金属?还能吃吗? 91
火腿肠里的肉混搭了又如何? 94
汞异常事件解读 97
瞎果榨汁了,果汁还喝吗? 103
猕猴桃,低龄宝宝慎吃? 106
快餐伤肝?又一篇被误读的文献 109
毒豆芽,监管混乱导致的冤案 113
漂白的豆芽真的能致癌吗? 115
乳化剂促进结肠炎和代谢综合征? 117
酸奶为什么这么黏? 122
明胶的那些马甲们 125
说说自来水中的氯 128
接种证上做奶粉广告,节操何在? 131
第三章 检测,不可以被玩坏 135
导读:什么样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才有价值? 137
试纸检测是鉴别地沟油的大杀器? 141
为什么说地沟油的检测方法都不可靠 144
也来说说母乳成分检测 147
脏冰事件,检测不靠谱,分析更不靠谱 150
不锈钢杯子泡茶,又一个不靠谱的试验 153
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真的严重超标了吗? 155
稀土超标,是标不合理还是茶不合理? 159
葡萄酒中的砷超标了吗? 162
吃的真相4 文前.indd 4 201667 13:50:46
目录 V
塑化剂的含量与安全 165
塑化剂的毒性与安全标准 170
个性化尿碘检测有多大意义? 173
农夫山泉的冤与错 176
第四章 可以思考,可以探讨 179
导读:关于食品营养标签的常识 181
为什么可能含有? 185
当肉鸡的科学遭遇中国的现实 188
抗生素双刃锋利,用还是不用? 191
万头牧场之殇,规模化是出路吗? 195
添加剂种类数,严重不靠谱 198
金箔入酒与食品添加剂的工艺必要性 201
双氧水重获上岗证,国标为什么总在变? 203
如果双汇收购成功,瘦肉精将何去何从? 206
让预防性召回来得更猛烈一些 209
奶粉肉毒杆菌事件,我们该反思什么? 212
瞎果榨汁与百威啤酒,食品行业如何取信于消费者? 215
毒姜之毒 217
镉米危机的应对,可以怎么做? 220
镉米、镉蘑菇,我们该怎么办? 222
土豆主粮化战略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25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需求,不可以被制造市场上关于健康食品保健品的忽悠很多。对于不具有专业判断能力的消费者,当看到一种神奇得无法不心动的东西时,都需要赶紧先洗个冷水脸,上靠谱的机构网站和科普网站查查看。而对于这样一个市场的监管,必须是权威机构和媒体联手,再加上主管部门责无旁贷的承担,才能发挥出有效力量。功效成分的科学忽悠在各种保健品和神奇食品的营销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宣传: 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具有什么什么重要功能,缺乏它将导致症状一二三四某某食品中含有丰富的,所以能够有效防治症状一二三四如果再列出某科学家因为发现成分的生理功能而获得诺贝尔奖,就显得更加高大上。这种充满了科学术语的宣传对于许多消费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然而,其论证的逻辑完全是忽悠。首先,人体需要某种物质、某种物质对人体很重要、缺乏某种物质将会导致某些症状,跟人体需要补充这种物质完全是两回事。人体的生理活动由各种各样的生化反应组成,它们的进行需要各种酶的参与,以及各种小分子物质作为传递信号的使者。它们对于人体健康当然重要,因为缺乏了它们将会导致某些生理活动无法进行,也就可能出现各种症状。但是,很多物质人体可以自己合成,而人体也会自己调控它们的合成。通过食物来补充,经过消化吸收后不具有生理活性,也就毫无意义。各种酶时髦的名字是酵素,莫不如此。其次,缺乏了某物质会导致症状跟补充它能防治该症状也是两回事。一般而言,人体的多数症状都有不止一种诱因。缺乏某营养成分会引发它出现,但只要摄入达到充足量,再额外补充也未必有额外的防治效果。各种维生素、矿物质都是如此,如果身体缺乏,补充它自然会有效。但如果不缺,额外补充也就没有价值甚至,补充过多,反而可能会带来风险。所有的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都会有充足摄入量和最大摄入量两个指标。前者是从各种途径应该摄入的量,而后者是各种途径加起来不要超过的量。第三,即使对于那些需要从食物中摄入的营养成分,人体需要的也是摄入总量而不是浓度。总量由食物的食用量乘以其中这种成分的浓度来决定即便是它在一种食物中的含量很高,但如果食用量小,那么总量还是有限。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螺旋藻。螺旋藻中的蛋白质品质还不错,浓度也不低,但是作为保健品的螺旋藻,一般每天的食用量不过几克,提供的蛋白质就更少了,相比于人体一天需要的几十克蛋白质,螺旋藻中的那点完全可以忽略。再比如富硒茶,茶叶中的硒含量的确不低,但是考虑到每天所用的茶叶以及茶叶中硒的溶出率,它所能贡献的硒相对于人体需求也只能用聊胜于无来形容。实际上,各种以营养成分高而炒作出来的神奇保健品,基本上都是类似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成分不是人体所必需的,营销中却经常宣称科学研究显示具有某某作用。大多数的这类研究都只是一些细胞试验或者动物试验。细胞试验可以提供一些研究的方向,但是跟在体内的状况可能完全不同。而且,它也无法得出吃多少才有效的结论。动物试验比细胞试吃的真相4.indd 4 201667 13:51:03需求,不可以被制造 5验的参考价值更高一些,但距离人也还遥远。更重要的是,这些试验往往只是为了探索作用机制,要应用到人的身上,尚需进一步在人体中的试验。然而,这种研究发表之后过了多年也没有然后尚需得太久,往往并非没有人去做,而是人体试验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资助者不愿意发表,也就只好一直尚需下去了。或者有的试验发现有效需要的量实在太大,完全没有现实意义。比如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细胞试验结果不错,但要对人有效,得把葡萄酒喝到把自己撑死。很多植物化学成分的功效,大抵就是这种情况。整治保健品需要扩大化尽管从胶原蛋白这个红得发紫的美容圣品走入公众视野的那天起,批驳声就一直不断,但它还是越卖越红火。而它的倒下,也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特色一条63 个字的微博直指它是骗子,几天之内被转发几万次以后,各大媒体跟进,胶原蛋白行业震动,龙头企业高管纷纷套现,最后央视出手致命一击。这大概也算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局。但不出意外的话,替代胶原蛋白的美容界新宠很快就会出现市场的真空必定会有人来填补,微博上到处可见的该吃什么来美容护肤呢就是明证。新一轮的忽悠和骗局不管在科学上有多拙劣,只要营销做得好,乐呵呵上当的人也足以支撑起一个产业。不仅是美容产品,整个保健品行业,都是靠这种公众的需求支撑起来的。在美国,因为这个行业的虚假营销过多虽然他们甚至不能把这些东西叫做保健品,而只能用膳食补充剂这样中性的名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曾经打算像药品那样,采取不经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审批,不得上市的法规。然而,公众的激烈反对迫使国会否决了这一计划。结果,FDA 实质上放弃了对这类产品的监管安全性和有效性都由厂家自己保证,FDA 只负责禁止虚假宣传,以及打击添加药物成分。不过美国FDA 比较负责任地执行了这两点。所以,虽然膳食补充剂在美国依然是一个巨大产业,依然有处于灰色地带的宣传营销,但总体来说并不过分,各种膳食补充剂的价格也并不比通过食物来摄取贵多少。美国FDA 拥有的这两条权力中国主管部门也有。美国FDA 想拥有而被否决的审批权,中国的主管部门也拥有。然而可惜的是,胶原蛋白从开始到谢幕的这么多年中,几乎没有听到过主管部门的声音。对于打击虚假宣传而言,不管是科普微博还是后来跟进的媒体(包括打击力量强大无比的中央台),也都只是江湖侠客。江湖侠客一时兴起,可以把一个江洋大盗打得万劫不复。但是,社会治安永远不能依靠江湖侠客来完成。且不讨论江湖侠客是不是有打错的时候,光是江湖侠客的率性而为,就算不上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之乱,足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铺天盖地的虚假广告,层出不穷的诱骗营销,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稻草变黄金的暴利产品。胶原蛋白虽然是个出头的标本,但却算不上危害最大它欺骗的只是有钱的时尚人士,还有许多体贴的诱骗,让许多老年人拿出了养老的积蓄,甚至还有不少病人耽误了正规的治疗?对这个混乱的市场,专业人士的科普、大众媒体的揭露都只是杯水车薪。要整治它,必须要主管部门付起责任来扩大化通常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在整治保健品市场的混乱中,却必须要进行扩大化。所有的保健品,不管新的旧的、进口的国产的,都要一视同仁。既然法律赋予了主管部门审批的权力,那么那些未经审批以及与审批不符的宣传,就必须受到追究。并不只是死了人或者出了肾结石才需要追究。对于保健品来说,扩大化地打击虚假宣传是监管的第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