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編輯推薦: |
民风,就是民间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该书按四季分拜春、消夏、护秋、贺冬四大篇章,按时序较全面地梳理和描述了苏州古今主要的民间风俗,并配以古典与现代的插图,翔实而精美。
每篇小文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顺序书写。过去,即追根溯源,追溯每条岁时风俗产生的本源;现在,即对至今尚存的岁时风俗加以叙述及古今对比;未来,即正确引导,一些内容积极向上、具有现实意义的岁时风俗提议恢复。
|
內容簡介: |
该书通过《拜春》《消夏》《护秋》《贺冬》四大篇章,按时序较全面地梳理和描述了苏州古今主要的民间风俗,既包括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以及除夕等大节俗,还介绍了接路头、拜天公、赛猛将、轧神仙、浴佛、翻经晒书、雨中赏荷、盂兰盆会、围炉闲话、腊八施粥、灶君上天等小节俗,也呈现了文人雅集、开蚕党、寻梅、斗草、扫晴娘、卖凉冰、虎丘曲会、斗蟋蟀、祭旗纛、舂米、烧畲田、卖痴呆等旧节俗,并配以古典与现代的插图,翔实而精美。
|
關於作者: |
吴眉眉,江苏苏州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大学文化(中文),主修中国文化史、书画史,书画家。现为《楹联春秋》主编、沧浪诗社理事、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网站艺术总监、苏州市沧浪区文联副秘书长等。主要著述有《姑苏丹青苏州绘画简史》、《苏州明代以前的女性绘画》等。
|
目錄:
|
引子
壹 | 拜春姹紫嫣红满人间
开门爆仗,响起新年的祝福
接路头菩萨,祈求新岁富裕吉样
拜天公,求一个风调雨顺好年成
赛猛将,愿新年是个无虫无害的丰收年
闹元宵,灯火里的意兴阑珊
踏雪寻梅,最雅事中最有神韵
拜花神,愿姹紫嫣红满人间
支硎山观音院香市,拜佛游春两相宜
虎丘看玉兰,只因此处花先开
三月三,文人雅集,佳人扑蝶
寒食祭逝者,清明插青柳
山塘街一年看三会
贰 | 消夏 愿以三伏换九秋
浴佛节,一碗乌米饭的健康念想
立夏三朝开蚕党,愿一季蚕茧多几筐
桃花坞里轧神仙,去沽点仙气交好运
斗百草,老夫也作少年狂
端午节,龙舟竞渡庆太平
扫晴娘,驱散乌云见太阳
三伏卖凉冰,酷暑中的一丝清凉
六月六,狗惚浴,翻经晒书虫不蛀
火神诞要吃火神素,只因天热宜清淡
六月廿四,雨中赏荷花别有风情
叁 | 护秋 天上人间月共曲
七夕乞巧,谁不想心灵手巧
七月半,盂兰盆会
七月三十点肉身灯,报亲恩何必如此?
中秋踏月,虎丘听曲
八月十八赏串月,一览人间奇观
桂花飘香,秋季里的花市
斗蟋蟀,从民间斗到宫廷的娱乐活动
重阳,从登高避祸到游乐思亲
霜降祭旗蠢,威武保平安
肆 | 贺冬 暖阁围炉守团园
九九严寒,围炉闲话也成风俗
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舂米,可见农家真精明
腊八粥,善良与祝福同行
冬至大如年
送灶君,请把我的爱上奏天庭夕
照田蚕,烧畬田,祈得来年五谷丰
除夕团圆时,一年辛劳终无悔
卖痴呆,哪个儿郎愿傻戆
守岁守岁,岁岁平安
后记
|
內容試閱:
|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开始,《阴阳书》中说,从这天起,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称之三伏天。三伏天是整个夏季气温最高、最难熬的日子,南朝何逊诗有愿以三伏天,催促九秋换之句。
南宋周遵道《豹隐纪谈》称,石湖居士戏用乡语,云土俗以夏至后九日为炎燠之候,相传有夏至未来莫道热之谚。元代陆泳《吴下田家志》也说:一九至二九,扇子弗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弗人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另据《汉书郊祀志》记载,六月伏日,周代还无此说,至汉代才有。所谓伏,即阴气将起,迫十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旧时苏州三伏天里,常见乐善好施之人,于门前普送药饵,广结茶缘。街坊叫卖的皆爽口之物,如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等。什物则有蕉扇、兰巾、麻布、蒲鞋、草席、竹席、竹夫人、藤枕之类,沿门担供不绝。浴堂也暂停灶火。茶坊以金银花、菊花点汤,叫双花。面店添卖半汤大面,日未午已散市。早晚卖的则有月架子面,即以猪肉切成小方块为
浇头,又叫卤子肉面,配以黄鳝丝,俗称鳝鸳鸯。清代沈钦道有《吴门杂咏》:流苏斗帐不通光,绣枕牙筒放息香。红日半窗17!l睡起,阿娘浇得鳝鸳鸯。而聪明勤劳的土人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剪纸为六、八角灯,以及画舫、宝塔、舟车、伞扇诸式,或将咸鸭蛋掏空,彩画成鱼,放人萤火虫,称之萤火虫灯,供小儿嬉玩。这些小玩意儿,为旧时酷热难耐的夏天增添了许多乐趣。
吴地湿热,炎炎伏日,酷热如焚,实在难熬,在没有电风扇、空调的年代,须借凉冰以消居解热。这不,葑门外建起了二十四座冰窖,按一年二十四节气来分。每当严冬,戽水蓄于荡田,待冰坚固,贮藏窑内,盛夏取出,街坊担卖,称之卖凉冰。或杂以杨梅、桃李等,称之冰水果。有钱人家则买来巨冰,琢桑成山,放于室内,置身其间,凉生四座,顿时暑毒全消。清代袁学澜《续咏姑苏竹枝词》写道:`薪门冰荫玉玲珑,买供豪家水阁中。委巷贫居揪隘甚,玄都观里纳凉风。
当然,冰窖的用处远不止这些,其土要目的是为了护鲜。袁学澜又有《姑苏竹枝词》咏道:秧针刺水绿参差,正是冰鲜出市时。万里长风催舶趋,日衙五月进头鲥并自注:葑门外冰害,冬月藏冰,夏取以护鲜鱼,名冰鲜。梅雨乍过,有长风随海舶来,旬日不歇,名舶趠风。葑门外有海鲜市场,且规模很大。梅雨乍过,酬鱼新出,第一批鲥鱼必定献给抚军以邀赏,称之头鲥。能吃上头鲥的非甘即富,清代瓶园子《苏州竹枝词》就说:冰鲜海上未沾牙,飞樟吴门卖酒家。一戥黄金尝一尾,人夸先吃算奢华。
从太仓运载而来的品贵者,除了鲥鱼还有黄鱼。黄鱼因脑中有骨如白石,故名石首鱼。石首鱼上市,正值棘树花开,苏人在端午节这天必买黄鱼,袁学澜有比户符悬五毒虫,黄鱼船集葑门东之句。此时天已微热,虽说沿海地区宋时已经用冰来护鲜了,但运至苏城,冰已融化,石首鱼多肉败气臭,故又有忍臭吃石首之讥。苏人以石首鱼为时令珍品,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二十九记道:今惟海中,其味绝珍,大略如巨蟹之鳌,为江海鱼中之冠。夏初则至,吴人甚珍之。以楝花时为候,谚曰:棘子花开石首来,笥中被絮舞三台。吕典卖冬具以买鱼也。
关于冰窖,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话说清初,苏州有个地方官到葑门外视察,见一个个冰窖不知何物,便问身边的随从。当听到是用来藏 兵的兵窑,他立刻警觉起来,心想:这么多兵窑可以藏不少兵力与武器,清政府刚刚站稳脚跟,这兵窑不除岂不是后患无穷?于是下令:拆!可怜的冰窖,就因兵与冰同音,被拆得不明不白。不知是那位地方官及时弄明白了兵窑原是冰窖,下令停拆了,还是后来又重新建造的,总之庆幸的是,葑门外的冰窖还有几座幸存下来。
至于不为人所知的制冰情景,清代苏州人尤倬有《冰窨歌》写道:我闻古之凌阴备祭祀,今何为者惟谋利。君不见葑溪门外二十四,年年特为海鲜置。潭深如井屋高山,储水四面环冰田。孟冬寒至水生骨,一片玻璃照澄月。害户重裘气扬扬,指挥打冰众如狂。穷人爱钱不惜命,赤脚踏冰寒割胫。捶春撞击声殷空,势欲敲碎凭夷宫。冰砰倏惊倒崖谷,涂净旋疑响琼玉。千佳万答纷周遭,须臾推作冰山高。堆成冰山心始快,来岁鲜多十倍卖。海鲜不发可奈何,街头六月凉冰多。可见窨户赚钱不累,而穷人为了养家糊口,寒冬腊月也得赤脚踏在冰块上做苦力,真让人不寒而栗。
有了冰窖,自然能吃到新鲜味美的海鲜,又能吃到透心凉的冰水果。清代沈朝初《忆江南》咏道:苏州好,夏月食冰鲜。石首带黄荷叶裹,鲥鱼似雪柳条穿。到处接鲜船。或许正因有了薪门外的海鲜交易市场,才有了那二十四座冰窖,从而苏人能惬意地度过一个又一个闷热难耐的三伏天。当然,这其中并不句括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穷人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