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編輯推薦: |
她21岁(大学三年级)就设计了美国越战纪念碑(从27000多位参赛者的1421件应征作品中胜出);她被评为20世纪*重要的100位美国人和50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和希拉里克林顿在2005年一起入选全美妇女名人堂;她荣获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荣誉,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亲自为她颁奖;反映她事迹成就的纪录片夺得1995年第六十七届奥斯卡*纪录长片奖;她是耶鲁大学的校董;她是《与妻书》作者林觉民的侄孙女;她是林徽因的侄女。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俞孔坚教授为《地志景观: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作序推荐。
|
內容簡介: |
第一本以这位备受赞誉的美国华人艺术家与建筑师为主题的综合专著,本书丰富的图片展示了林璎30年来的作品,突显她创作的广度。林璎的草图和手绘图是本书亮点,贯穿其中的线索是林璎为每一个体在景观中营造一处地方的理想。 不同寻常的跨界职业生涯中,林璎创作了大量有力且影响深远的作品,包括基于场地的大型艺术装置、尺度适宜的工作室作品、建筑和纪念碑。 从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进入公众视线那一刻开始,林璎一直提出各种思考与想象的方式,这些方式抗拒任何类别、流派与界限。 从《场中折痕》(2013年)和《风暴国王波场》(2009年)等基于场地的装置,追溯至划时代的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1982年),她一直在探索我们体验景观并与之发生关联的方式,建立与历史、记忆、时间和语言密不可分的系统化大地秩序。她的工作室作品常常在先进的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引发观者与自然世界之间更深刻的联系。而林璎的建筑则聚焦可持续的设计方案、城区重建,以及与环境的强烈联系。 身为一名坚定的环境主义者,林璎目前正在创作她期望的最后一座纪念碑——《什么正在消失?》。作品聚焦目前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危机,她要我们在这个刻不容缓的时刻思考与自然的关系。
|
關於作者: |
陈晓宇,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毕业,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从事教育与翻译工作。奚雪松,北京大学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林璎(Maya Ying Lin)1959年10月5日生于美国,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是林徽因的侄女。林璎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和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2010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亲自为她颁奖。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
|
目錄:
|
自?序2
林璎的拓扑变换4
俞孔坚
序?言11
约翰·麦克菲
内部、外部和中间15
林璎
记忆之作 Ⅰ18
出自大地31
波场32
迈克尔·布兰森
阅读大地83
扭转潮流85
莉萨·菲利普斯
绘制地图141
林璎的时间143
达娃·索贝尔
记忆之作 Ⅱ211
语言花园225
界限之间227
菲利普·朱迪狄欧
设计空间285
勇于省略287
保罗·戈德伯格
记忆之作 Ⅲ355
林璎的尾迹357
威廉·L·福克斯
什么正在消失?388
译后记405
|
內容試閱:
|
内部、外部和中间
林璎
过去的30年,我在创作艺术品、建筑和纪念碑三者之间不断往返。或许我作为建筑师的一面更愿意划出界限,独立地看待每一件作品,然而上述每一个领域对另外两个领域都有启发和影响。我将自己的作品看作一个连接这三个领域的三角支架;如果把其中一个从中剔除,那我也将不再完整。
我创作艺术品和建筑的过程截然不同:前者如同写诗,而建筑设计的过程更像写小说。艺术创作中,我努力保持简单的姿态或尽可能纯粹的想法;设计建筑则需要在秉持根本理念的同时构建功能与规划的层次。纪念碑,是真正意义上的混合融合建筑的功能性,这里的功能具有纯粹的象征意义。
贯穿我所有作品的一条线索是对自然世界的爱与敬仰。同时我发现自己对事物之间的领域很感兴趣,对立的事物在这里相遇:科学艺术,东方西方,理性的直觉的,艺术建筑,公共私人。
每一个领域我都创作了室内和室外空间作品。艺术创作中,我的精力主要放在大型沉浸式环境作品上。这些作品是改变人与大地的关系的试验,雕塑地形和打上微妙的系统化印记是主要手段。与此同时,我也关注小型工作室作品,它们时常成为大型作品的灵感来源。小型作品的创作也是测绘过程,是对自然世界更科学化的研究,将科学方法收集的数据和表现对数据的自觉感知的手绘融入实际作品。
我对设计的兴趣指向建筑和户外公共花园两个方面。建筑设计中,建筑融入景观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曾通过塑造围护结构来试验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营造给人围合感的室外空间。它既不是建筑,也不是景观,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在这个重叠的空间里能体验两者的特性。这些作品框住了景观,同时向景观开放,让人重新感受与户外的联系。
我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在灵活的居住空间中设置更小更亲密的区域,将场地的冲击降至最低。可持续性设计完全融入我的工作中,能耗和材料都是如此。我选择一种材料的时候,都会考虑它如何能增进使用者与自然世界之间的联系。我的很多景观项目都是重建城市中被忽略或者没有充分利用的场地,最终让这些城市空间重现活力。这些景观设计也和纪念碑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联系,而我也无法自拔地挖掘每一个场地更深层次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每个领域,我都以3、5或7的作品数量组成系列,由此传递理念。这让我得以通过不同尺度的变化对一种形式和概念展开历时研究。纪念碑也是一个5件作品系列的一部分,我目前正在进行最后两座纪念碑的工作:一座聚焦太平洋西北地区北美原住民的历史和问题,即汇流项目;另一座是已经开始的《什么正在消失?》,关注环境问题。
创作个人第一件作品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时候,将以何种方式找到自己的声音,对地形、语言、时间和历史的兴趣会陪伴我多久,我一无所知。那时我没有意识到我的作品竟如此深入大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