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編輯推薦:
★十六世纪明末时,中国的思想与学术在一场惊天动地的典范转变后,中西方哲人逐渐进行“跨文化哲学”的对话。★中、西方彼此的思想家不断进行交谈,面对西潮,“明季四公子”方以智结交汤若望、毕方济,又让自己儿子与波兰人穆尼阁学习数学。这是一种尊重外邦人差异性的智慧。★传教士罗明坚抱持着传教的热忱与文明的慷慨抵华,利玛窦因而说“朋友宛自我的另外一半”(《交友论》),平等友善地“相互丰富”彼此的文化内涵。★从利玛窦到海德格尔,这两位西方哲人的心灵映照出不同的东方世界,藉由西方哲学家的眼光,重新认识印象中的中国思想。
內容簡介:
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由“在世界里的中国”角度,思索中国文哲未来的方向,必要“立足本土”,方能“放眼天下”。十六世纪末,利玛窦与其他耶稣会士来华,让中国人首度听闻西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托玛斯的人名与思想,并将《四书》与孔子、《易经》与康熙引介西欧,促成欧洲初期启蒙运动。《从利玛窦到海德格尔:跨文化脉络下的中西哲学互动》讲论自利玛窦到海德格尔的中西哲学互动演变,并在现代性与后现代脉络中给予公正评价。
關於作者:
沈清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国思想与文化”讲座教授。1980年取得比利时鲁汶(Louvain-la-Neuve)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任教台湾政治大学,历任哲学系教授、主任、研究所所长,后担任巴黎大学高等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鲁汶大学Verbiest讲座教授,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心理学研究所客座教授等。专长于中国哲学、现象学、科技的文化与宗教、哲学议题。主要著作有《现代哲学论衡》、《解除世界魔咒——科技对文化的冲击与展望》、《物理之后——形上学的发展》、《科技、人文价值与后现代》、《人我交融——自我成熟与入际关系》、《传统的再生》、《追寻人生的意义——自我、社会与价值观》、《吕格尔》、《台湾精神与文化发展》,以及Confucianism, Taoism and Constructive Realism Vienna University Press,1994,并主编有 Dao Companion to Classical Confucian Philosophy Springer, 2004等,另著有中、英、法、德文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目錄 :
第一讲 引言
一 从比较哲学转向跨文化哲学
二 “中”与“西”
三 “西”概念的历史形成与前现代的中、西互动
四 西方近代性的兴起及其定性
五 利玛窦来华开启西学东渐的背景与厘清
六 从文化殖民到平等交流
第二讲 中西互译运动的开端: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译介与改写
一 亚里士多德:首位系统引进中国的西方大哲
二 耶稣会士选择亚里士多德的原因
三 明末中译的亚里士多德作品
四 近代中国哲学史不容忽视的大事
五 利玛窦等人引进西学的贡献与检讨
第三讲 西学中译选样解析:从耶稣会士译述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到中国士人夏大常的《性说》
一 艾儒略的《性学觕述》
二 毕方济的《灵言蠡勺》
三中国士人夏大常的《性说》
第四讲 中国经典西译与西方近代哲学家的回应:理性主义者与启蒙运动的初兴
一 初期在华耶稣会士译述中国典籍入欧
二 西方近代哲学对中国讯息的响应
三 理性主义者笛卡儿:入境随俗与慷慨待人
四 马勒布朗雪:孔子也在神内看见
五 基督徒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的对话
六 对于中国哲学的六点评述及其与朱熹哲学的比较和检讨
七 关于《和中国哲学家的对话》的小结
八 德国理性主义者莱布尼兹对中国的了解与向往
九 吴尔夫与西欧启蒙运动的初兴
第五讲 清初中国士人的响应与初融中西的尝试
一 清代汉、满皆有融接中西的学者
二 形而上学的视野
三 人性论
四 实践论
五 夏大常的中国宗教诠释
六 灵肉二元与颜元、戴震的身体哲学之修正
第六讲 批判中国哲学:黑格尔与马克思
一 从赞颂到批判
二 近代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眼中的中国哲学
三 马克思:坚持道德原则的半野蛮人将兴起中华共和国
四 结语
第七讲 欲近还远:马丁? 布柏与马丁?海德格尔
一 马丁? 布伯:庄子故事与道之教
二 海德格与老子
三 浊与清
四 光与暗
五 本真与他异(外地风光)
六 有与无
七 科技与艺术的斗争
八 道与路
第八讲 结语
內容試閱 :
司马迁《史记》载老子晚年见周之衰,西去而后出关,说明老子道家开宗祖师爷老子向异域开放,强调道和圣人的慷慨,走向多元他者。跨文化哲学──哲学出自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哲学、不同的文化传统应透过相互外推,丰富彼此。从跨文化的向度,历览西方文艺复兴以降,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跨文化互动;了解基督徒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彼此之间的交流。在哲学外推的历史中,本书侃侃而谈中、西方哲学家如何彼此对话,超越主体哲学与狭隘理性的困境:明朝时,第一位被系统引进中国的西方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利玛窦: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耶稣会士认为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一位大哲,也有像中国苏秦“发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他睡觉时手持一颗铜球,下面放一个铜锣;当他睡觉时,手一松,铜球掉落到铜锣上,敲出锣响,于是他就醒来了,继续用功。◎利玛窦向往先秦儒家对天的敬仰,他穿着儒服,从压抑的德行观来推解“克己复礼”之意。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才从中世纪的禁锢中获得解放,因此“人欲横流”。人要亲近天主,就必须克制肉体欲望,陶成美德。◎被时人称为“西来孔子”的艾儒略说:在传统中国哲学里有各种名词来说灵魂,他一方面习取了中国的人性论,并透过天主教及其对亚里士多德《灵魂论》的诠释,把人的灵魂与人的精神本性等同,而以此来和中国哲学沟通。之所以翻译亚理斯多德,是为了让东海圣人(孔子)与西海圣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逢。◎文艺复兴时,第一位被译介到欧洲的中国哲人是孔子和其伦理智慧。到清朝,法国皇帝路易十四派名数学家白晋到中国来为康熙服务,教学并研究数学和《易经》。◎耶稣会士介绍、翻译的经典,主要都是环绕着四书、五经,认为其中对人整体理性的重视甚至超过西方;所介绍的圣者,主要是孔子。对于先秦儒家所订下的人文典范最为推崇。.莱布尼兹:我认为这是个天定独特的计划,今天人类的文明与改良必须集中在我们这块大陆的两端,也就是欧洲和中国。中国是东方的明珠,就如同我们欧洲是另一端的明珠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