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編輯推薦: |
▲插图修订本,内含十幅作者亲摄绝美插图以及作者康复生活照, 诠释天地大美、生命之歌;
▲ 一部助你摆脱恐惧和绝望、叩开康复之门的生病智慧书
▲ 著名作家凌志军癌症亲历记,讲述癌症患者如何走上重生之路
▲ 李开复、毕淑敏、柴静、何裕民、于莺 感动推荐
▲抗癌九年,什么是我们走向康复、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我们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
为什么我们对癌症的看法是错的?
怎样选择正确的治疗之路?
什么是导致治疗失败的思维模式?
几乎所有癌症患者都是有希望的,
只要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就有更多生的机会。
《重生手记》荣获
▲ 《新京报》2012年度好书奖唯一年度生活书
▲ 《广州日报》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好书奖
▲ 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 上海《中外书摘》2012年人文社科好书榜第二名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个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的亲历记,也是一位著名记者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乐观精神的人生励志书。
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活不过三个月。他和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中。真的没有生路了吗?
外科、内科、中医、太医,分别给出了大相径庭的治疗方案。要不要手术?要不要做化疗?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该不该使用特效药?该把性命托付给谁?
他调整心态,积极搜集诊疗信息,甄别真伪。他仔细观察医生的得失,也观察病友的成败,最终选择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走出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九年了,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越来越健康。
他真切地认识到,癌症不是绝症,只要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癌症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机会。
|
關於作者: |
凌志军,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长在北京。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也是畅销书作家。
他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陆续出版9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3年出版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长》),9年来先后7次再版,3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读者喜爱。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
2007年罹患重病,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路应对治疗,逐步康复,并以亲身经历写下《重生手记》的书稿,于2012年出版,并获得各种出版奖项。
|
目錄:
|
修订本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别让医生吓死你
在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所有恐惧中,没有什么比预知死期将至更加恐怖了。我可以选择去医院切开脑袋,也可以选择待在家里。这可真应了癌症患者圈子里流传的一句话:治,是找死;不治,是等死。
死到临头的感觉
危险的陷阱
中国式的专家门诊
恐惧的由来
中外医生之对比
医生怎样对待不懂的东西
希望在我们自己手里
西医好还是中医好
开胃汤和牛筋汤
预知死期的一个好处
向读者告别
选择治疗方向比选择治疗方法更重要
第二章 癌症不是绝症
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自己应当做什么,那么至少应当确定自己不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意思,就是不要让自己做一些错误的事。这是因为,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不是你的疾病让你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是你在疾病面前的一个又一个错误让你走向死亡。
最好的灵丹妙药
倾听自己的身体
改变了对癌症的看法
水静心闲
路上的风景
*最想做的10件事
医疗领地上的割据与门户
医生也会犯错误
用我们的脑子救命,而不是用我们的腰包救命
少犯错误的10条原则
前三个月里最容易犯的错误
我的生活回到正常轨道
第三章 做一个聪明的患者
积极治疗不等于过度治疗。对于我们这些癌症患者来说,仅仅凭借坚强是不够的。我们应当是一个坚强的患者,同时也应当是一个聪明的患者。在很多情况下,智慧比坚强更重要。
新的威胁悄然降临
感觉不到的敌人才是最危险的
我们相信什么样的医生
不要被那些表面的光环蒙蔽了
走上手术台的前夜
假如这是我的最后一天
癌症病房
家人和友人
我为什么不化疗
别让医生治死你
最好的武器是自己的身体
第四章 康复九策
我看到一种新的可能性,所以决定把对治疗的理解前所未有地扩展开来,去尝试这种可能性。这些办法,不用你鞍马劳顿倾家荡产地求医问药,只需拥有足够的信念、理智、毅力和耐心,以及亲人和朋友的关爱。
非医学意义的治疗
三项基本原则
*导致治疗失败的思维模式
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做好五件事:吃、喝、拉、撒、睡
每天步行五公里
日光浴
深呼吸
身心合一
重返雪山
后记
爱的力量
读者评论及微博互动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别让医生吓死你
当医生宣布在我的颅脑、肺叶和肝脏上都发现恶性肿瘤的时候,我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与死亡如此接近!
灾难是突然降临的,就像晴天霹雳,让我和家人措手不及。我对自己的身体一向自信。这不仅因为每年一次的体检指标都正常,还因为我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比如从不抽烟、酗酒。而且我还是个喜欢运动的人,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所以,当医生宣布在我的颅脑、肺叶和肝脏上都发现恶性肿瘤的时候,我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与死亡如此接近!
那一天是2007年2月12日。当时我站在北京医院脑神经外科的医生办公室里,看着我的颅脑和胸部胶片悬挂在一个巨大的灯箱上。荧光灯的光线从胶片背面透过来,苍白凄厉,有点刺眼。确切地说,胶片上还显示出腹部造影。
这里有,这里有,啊肝上也有。医生一边在胶片上面指指点点,一边说,已经不能手术了,只能全身化疗。
是吗?我下意识地追问一句。
停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不说百分之百吧,也差不多了。
他转过脸看我一眼,好像突然意识到什么:啊!你还不知道啊?那那请你在外面等一会儿,我要和家属谈一谈。
我走出房间,站在走廊上。四围的墙壁好像是刚刚粉刷过的,一片惨淡的光向我挤压过来。
马晓先在我身后跟着,寸步不离。因为职业的敏感,她显然已经明白了一切,所以特别紧张地看着我,嘴巴动一动,却什么也没说,只是伸手碰碰我的胳膊。这个60多岁、瘦小精干的女人,是这一代人中最富有人生经历的人之一。退休前她是北京医院的护士长,再早一些,是中南海高层领导人的贴身护士。她为人忠直,勤勉细腻,富有同情心。在刚刚过去的两天里,她一直陪着我,还与我的妻子赵晓东在医院里跑前跑后,寻找她认为最有经验的医生。
他是什么意思?我问,期待她给我一个更确切的解释,情况不妙吧?
是不好。她回答。显然是因为了解我的个性,她不打算对我隐瞒任何实情,所以直截了当地确认了这个坏消息,他说肝上也有。
先是颅内,然后是左肺,现在又是肝我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脑癌、肺癌,再加上肝癌。这不就是恶性肿瘤、全身转移吗!
你进去吧。我对马晓先说,去看看晓东。
我担心晓东会受不了,转过身,透过虚掩的门缝去搜索屋内的情形。
我可以看到晓东的背影。她坐在窗前,独自面对着那位医生。还有一群医生的目光在前后左右包围着她。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衬托着她僵直的身影,我极力想看到她的脸,可惜看不到。
我等在门外,过了几分钟,也许是十几分钟,终于看到医生做出结束谈话的表情,可晓东还是僵直地坐着,一动不动。我走进房间,站在晓东身后,轻轻拍拍她的肩膀。她站起来,犹豫了一下,然后像是鼓足了勇气,转过身来面对我。我看到了她的脸。
她的脸色大变,嘴角微微抖动,眼里一片哀伤。在和她共同生活的25年里,我从没见过她的脸色如此暗淡阴沉。她后来告诉我: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唯一的想法就是不能在他们面前哭出来。
她把我扶到医院走廊的椅子上。两人并肩而坐,沉默,还是沉默。有很长时间,我们之间一句话也没有,全身心沉浸在绝望沉闷的空气中,彼此想要回味眼前的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可是没有办法把思想集中起来。
周围人来人往,行色匆匆。有一会儿,晓东似乎回到现实中来,蓦然抬起头来,把眼睛直对着我说:如果是最坏的情况,你愿意知道吗?
我俩早就有过一个约定:无论谁得了不治之症,都不该彼此隐瞒。现在,她既有此一问,一定是想起了这个约定。
我已经知道了。我对她说。
晓东被击垮了。她躲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哭泣。马晓先陪着她默默掉泪。我的眼睛无法睁开,但我能够感受到她正在用一种悲恸欲绝的眼光看着我。
那天回家的路上,车里气氛低沉。晓东紧紧拉着我的手,似乎担心我突然消失,却又一言不发。她本来是个喋喋不休的人,可现在,所有生机灵动的声音全都消失了,她整个人沉浸在巨大的惊骇中,剩下的只有沉默。
而我,第一次明白什么叫绝望。
我想让内心静下来,恢复思考的能力,却发现无法让自己集中精力,于是索性让思想信马由缰,或者什么也不想,只是细细体会身体内部那些被医生指证的岌岌可危的部位。头痛目眩,这一定是脑瘤的征兆了!可是肺癌呢?肝癌呢?我怎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啊?如果肝上长了那么大的一个异物就像医生所说,那应该是能够感觉到的,比如说疼痛感甚至凸起来的硬块。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摸索,渐渐地,还真的在腹部感觉到一种异样。更准确地说,是健康人的异样。
我饿了,而且激起了一种旺盛的食欲。
于是我和晓东来到金丰华饭馆,拣了个靠窗的位置,相对而坐。晓东点了一份清蒸鲈鱼、一碟蚕豆和一样青菜。这些都是我们家饭桌上最常见的菜肴。我接着给自己要了一大盆疙瘩汤,这是我每次在这里吃饭时必有的节目。它总能勾起一些有趣的回忆:不是和朋友们滑雪归来开怀畅谈,就是二人相对而坐娓娓叙说。
正是午饭时间,周围食客渐多,人声鼎沸。讲究品位的人总喜欢说:吃饭不是吃饭,是吃环境,吃心情。刚刚经历过的打击让我们两人都还没有回过神来,在这样一种心情中吃饭真是平生第一遭。
我很快回过神来,决心好好表现一下,于是开始向桌上的食物发起进攻。也许是为了安慰晓东,也许是为了鼓舞自己,也许是想要证明医生在危言耸听,其实我什么毛病也没有,我尽量让自己表现出如饥似渴和津津有味,同时也没有忘记从塞满食物的嘴里挤出一句话来:肝癌?真是肝癌,我还能这么吃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