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经济史
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史教授汉考克(W. K. Hancock)在其《经济理论》(Economic History at Oxford)一书中,提到一经济史的定义曰the historical study of man as getters and spenders,意即研究人类赚钱(获取财物)和花钱(消费财物)的历史。财物者,
包括各种货物(goods)与劳务(services)。人类要生存,必须满足各种基本的物质需求(衣、食、住等),故须设法去取得财物,而人类谋生的能力历来是不断变化的。
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厄谢尔(A. P. Usher)在其著作An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1750中说,经济史的任务主要在于研究天然资源技术与制度三因素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影响。
天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中最主要的是土地,而地理条件的不同对人类经济影响极大。例如在沙漠中从事农业,即便成功,亦必产生报酬递减的现象,必不便利与合算,故只好从事游牧。近代欧洲西部及北美洲之所以能发展成富有的工业国家,乃因其天然资源
特丰,煤铁等矿藏丰富,利用大规模的机器来生产,故其生产能力特强。机器的主要原料为铁,炼铁要用煤,故一国的机器工业能否发展要看其煤铁矿产是否丰富,即推动机器的动力来源是否充足。故上述因素与人类谋生的能力及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技术(technology)为帮助人类开采及利用天然资源的一种手段。如世界上第一口石油井于1869年在美国东部的宾夕法尼亚州开始开采,石油早有,但过去印第安人居住时代因技术落后而不能利用,即使偶然发现,也只是疑为有魔术性的药品而已,此即货弃于地之谓也。又如台湾日月潭,在高山族居住时代只知潭水可饮可渔,因技术落后故也,近几十年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开一大隧道直通山下,其水力便可发动一个水力发电厂。
此外,人类的社会制度(institution)对经济生活亦有重要影响。如奴隶社会中,奴隶劳动所得大部分须送给主人,自己只能取得活命所需,是不自由的劳动者。欧洲中古时代的庄园领主下有农奴,为半自由劳动者。到了近代社会,劳动者与雇主间则是一种自由契约
的关系,是为自由劳动者。故制度不同,生产情形不同,生产所得的分配便不同,生产效率也不同。又如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财产私有,可自己投资,而共产主义社会下的财产为国有,一切支配权力在国家。故制度不同,其生产的组织与管理各不相同,资本的筹集方式
也不同。
二、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史
汉考克教授提到,19世纪时殖民者在南美洲开矿,当时有流行谚语曰:白人每日一英镑工资,黑人每周一英镑工资。(1 a day for the white man, 1 a week for the black man .)由此可知工人因种族不同而有不同待遇。此只知其后果,而不知其起因,欲知起因,则必须研究经济史才能知也。
研究中国经济史之意义有二:
首先,可对世界经济史的研究有所贡献,世界经济史上有许多问题的答案可在中国经济史里找寻。
例如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在经济方面的影响是世界性的,而并不限于欧洲。美洲新的农作物,以前欧亚均没有,如马铃薯(potato)自美洲传入欧亚后,对欧亚农业产生重大影响。以爱尔兰言,原先因土壤不良而常有饥荒,自马铃薯传入,因其能在不甚好的土壤中生长,
故当地人民可靠此为粮,不致挨饿。又如甘薯,在中国叫番薯,是由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到吕宋,再由吕宋传到中国的福建。番薯传入中国,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又如,美洲最重要的银矿产地在玻多西(Potosi,今属玻利维亚,前属秘鲁),美洲当时为西班牙属地,故有大量的银运入西班牙。当时银为货币,货币多即贬值,而物价上涨,17世纪初之物价达到16世纪初的三四倍之多,有些经济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
中国此时也受到美洲银矿开采的影响。因西班牙受到上述影响,外国便运物资去卖,以致贸易入超,银子外流。而欧洲多国均与中国通商,如葡人入澳门,荷人入台湾,因太远不便带货,便把这些银子带来中国,买去丝、茶,以致中国银子增加。另一方面,菲律宾在16世纪时为西班牙殖民地(后为美国殖民地),西人将银子带入菲律宾,而中国人在该地供应物资,赚回银子。于是银子大量流入中国,其影响有二:一是货币变为银本位,二是物价上涨。故美洲银矿开采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其次,欲解答中国近年来主要经济问题发生的原因,亦须研究中国近代之经济史。如中国的贫穷现状,经济落后是主因,故生产力低,收入少。据联合国1947年的统计,中国的平均国民所得为每人每年27美元,而美国为1 543美元。又如中国自清末以来,多少次想要工业化而皆不成,其原因即可自详细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而得答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