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医用化学(第三版)
》
售價:HK$
57.3
《
别怕,试一试
》
售價:HK$
67.9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編輯推薦: |
☆新近收录
郑振铎抗战时期未刊访书日记22则
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秘密工作报告9篇
☆重新订正
郑振铎相关书信原来版本的大量错讹
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独一公开文献的系时年月
江南文化大抢救,三十四年前尘封往事的揭秘
34年前的1982年,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郑振铎研究专家陈福康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批被装订成5大册,封面题为木音的郑振铎1940年初至1941年底致著名学者张咏霓的272封书信,就此揭开了一段抗战时期江南地区珍贵古籍大抢救的尘封往事。
惊动国民党中央高层成立秘密机构,不亚于故宫国宝的南迁
根据这批书信,我们了解到,这段珍贵古籍抢救的历史,在当时的重要性和机密性不亚于故宫国宝南迁,此事惊动了国民政府高层,拨专款成立秘密机构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执行抢救工作,陈立夫和朱家骅亲预其事。
罕见文献全新收录
本次相关江南珍贵古籍抢救史事的郑振铎书信、日记的出版,由发现者陈福康重新汇编整理,亲自修订,可称善本。并收录了发现于北图善本室的郑振铎抗战时期未刊访书日记若干及台北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秘密工作报告9篇。
|
內容簡介: |
抗战期间,日寇荼毒江南,有明以来四百年文教毁于一旦,历代公私典藏流离失所。一时之间,上海租界古书买卖大兴,劫火之余,国宝尽落异族之手。值此危难关头,郑振铎联络张咏霓等沪上学者,在陈立夫的支持下秘密组建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抢救珍贵古籍文献。为国家保存文化,如同在战场上作战,书生也是战士,只有前进,绝不退缩。
|
關於作者: |
郑振铎(1898-1958),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温州。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文献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和重要领导者之一,堪称二十世纪文化大师。
整理:陈福康,系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特聘教授、郑振铎研究所所长,又为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鲁迅全集》修订编辑委员会委员等。出版过专著《郑振铎年谱》《郑振铎传》等。
|
目錄:
|
抢救民族文献的珍贵文献(陈福康) 001
书信
木音 致张寿镛(咏霓) 003
此处收录的致张寿镛信函,起于1940年1月10日,迄于1941年12月5日。张寿镛时任光华大学校长,是郑振铎抢救文献的主要合作者。
致蒋复璁(慰堂) 224
此处收录的致蒋复璁信函,起于1940年5月14日,迄于1944年4月16日。蒋复璁是中央图书馆创办人,代表国民政府直接负责抢救文献工作。
致徐文坰(伯郊) 279
此处收录的致徐文坰信函,起于1952年8月25日,迄于1953年8月29日。郑振铎运用其在抗战期间抢救文献的经验,组织香港秘密收购小组,委托和指导徐文坰抢救流失的国宝。
报告
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工作报告书 299
此处收录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工作报告书9篇。上海文献保存同志会由郑振铎发起,成立于1940年的上海孤岛,秘密抢救和保全了一大批珍贵古籍。
日记
求书日录 369
《求书日录》是郑振铎生前唯一一次以日记形式撰写的、披露他在抗战时期抢救民族珍贵文献的文字。此处收录的日记,起于1940年1月4日,迄于2月5日。并附录了后来收集到的残存的原始日记和访书日录。
|
內容試閱:
|
朱家骅、陈立夫来电抄件
何张夏郑先生均鉴:歌电敬悉,关心文献无任钦佩。现正遵嘱筹商进行,谨此奉覆。弟朱家骅叩
张何夏郑六先生大鉴:歌电奉悉,诸先生关心文献,创议在沪组织购书委员会,从事搜访遗佚、保存文献,以免落入敌手,流出海外,语重心长,钦佩无既!惟值此抗战时期,筹集巨款,深感不易,而汇划至沪尤属困难。如由沪上热心文化有力人士共同发起一会,筹募款项,先行搜访,以协助政府目前力所不及,将来当由中央偿还本利,收归国有,未识尊见以为如何?谨此奉覆,伫候明教。弟朱家骅、陈立夫同叩
1940年9月1日夜,致张咏霓
为国家保存文化,如在战场上作战,只有向前,决无逃避。且究竟较驰驱战场上之健儿们为安适。每一念及前方战士们之出生入死,便觉勇气百倍,万苦不辞。较之战士们,我辈之微劳复何足论乎!
1941年2月26日,致蒋复璁
弟自前年中,目睹平贾辈在此钻营故家藏书,捆载而北,尝有一日而付邮至千包以上者。目击心伤,截留无力,惟有付之浩叹耳!每中夜起立,彷徨吁叹,哀此民族文化,竟归沦陷,且复流亡海外,无复归来之望。我辈若不急起直追,收拾残余,则将来研究国史朝章者,必有远适海外留学之一日,此实我民族之奇耻大辱也!其重要似尤在丧一城、失一地以上,尝与菊、咏、柏诸公谈及,亦但有相顾踌躇,挽救无方也。姑电蒋、朱、陈、翁诸公陈述愚见,幸赖诸公珍护民族文化,赐以援手,又得吾公主持其间,辛劳备至,乃得有此一岁来之微绩。虽古籍之多亡,幸补牢之尚早,江南文化之不至一扫而空者,皆诸公之功也。此不仅建国之盛业,亦子孙百代所应泥首感谢者。我辈得供奔走,略尽微劳,时读异书,多见秘籍,为幸亦已多矣!尚敢自诩其功乎?书生报国,仅能收拾残余,已有惭于前后方人士之喋血杀敌者矣。
求书日录序
假如有人问我:你这许多年躲避在上海究竟做了什么事?我可以不含糊的回答他说:为了抢救并保存若干民族的文献工作,没有人来做,我只好来做,而且做来并不含糊。我尽了我的一份力,我也得到了这一份力的成果。在头四年里,以我的力量和热忱吸引住南北的书贾们,救全了北自山西、平津,南至广东,西至汉口的许多古书与文献。没有一部重要的东西曾逃过我的注意。我所必须求得的,我都能得到。那时,伪满的人在购书,敌人在购书,陈群、梁鸿志在购书,但我所要的东西决不会跑到他们那里去。我所拣剩下来的,他们才可以有机会拣选。我十分感激南北书贾们的合作。但这不是我个人的力量,这乃是国家民族的力量。书贾们的爱国决不敢后人。他们也知道民族文献的重要,所以不必责之以大义,他们自会自动的替我搜访罗致的。只要大公无私,自能奔走天下。这教训不单用在访求古书这一件事上面的吧。
1952年8月25日,致徐伯郊
伯郊兄:
香港来信及托陈君葆先生带来的信都已收到了。以前寄的两封信均未收到,想均已失落了。以后来信,最好能复写几份,分几次寄出,同时交了一份托新华社或中国银行带到广州寄出,比较的妥当些。有数事分别答覆如下:
(一)所有在港要收购的文物,请统计一下;共有若干件,共需多少款?并请分别最要的次要的,以便一次请求外汇。(在年内可成交的有多少件?需多少钱?)因外汇手续甚烦,数目多少倒无关系也。
(二)陈仁涛的古钱,如能在九十万港元左右成交,决当购下。惟本年度预算不多,需在明春才可付出。
(三)寄来的照片中,以任月山的《张果见明皇》为最佳,请即购下。巨然及刘道士的,也好。《盘龙石》及《三马图》、王蒙的《修竹远山》等可购。估计共需多少钱?《盘古图》要仔细研究。怕是出于张大千之手,千万要小心。如实是宋画,则太奇了!且也太好了!中国似从无此种作风也。
(四)《采薇图》能购下否?究竟是要合多少港币?
(五)回港后,请和张大千多联系。凡在美国的名画,还有在日本的,最好通过他的关系能够弄回来。这是一件大事。盼他能够努力一下也。《晋文公复国图》乃卢芹斋之所藏,均盼能回国来。此事甚为重要,且须机密。请和朱市长谈谈。能直捷和大千公开的谈,并托他(鼓励他)努力于此事否?
(六)去年的及今年的帐目,盼能将收据及清单寄下,以便结清。又,季羡林的款子,盼即能汇给他,他已催过多次也。即致
敬礼!
振铎上 2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