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在对米芾和陆时化的著作的英译、注释与研究中,高罗佩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加入了不少典故和见解,乃至同时代中日两国文物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读者在阅读米芾、陆时化原著的同时,更能窥见当时文物界与艺术界情况之一斑。对于文物、艺术史等诸多领域的研习者与爱好者,这部《砚史书画说铃》都是富有价值的参考著作。
|
內容簡介: |
《砚史》和《书画说铃》是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关于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两本小书,现合为一种迻译出版。《砚史》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介绍宋代米芾著作《砚史》的流传情况;第二部分为中国古代砚台研究简史,并对有关砚台的术语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系对《砚史》原文的校注,包括英译、点校和注释;第四部分为结语,对比《文房四谱砚谱》等著作,对《砚史》的学术价值进行了客观评价。《书画说铃》由序论、中文原文与英译、注释三部分组成。中文原文为清代书画鉴赏家陆时化的《吴越所见书画录》的前序《书画说铃》和尾跋《书画作伪日奇论》。
|
關於作者: |
高罗佩(1910-1967),荷兰著名汉学家。著有《米芾砚史》、《长臂猿考》等著作;其中,《琴道》于1940年出版,被认为是中国古琴研究领域的权威之作。
黄义军,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参与编著《秭归官庄坪》(宋元明清部分)、《湖北文物典》(六朝至明清部分)等,研究领域为城市历史地理、唐宋墓葬研究、古陶瓷研究等。
|
目錄:
|
《砚史》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中国砚台与《砚史》 第三章 《砚史》原文与英译 第四章 结语;《书画说铃》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全书索引
|
內容試閱:
|
这本关于米芾及其有关砚台论述的小书,只是对这个领域的初步研究。我在第三章中对米芾《砚史》作了译注,并在其中增加了对米芾文学生涯的考察内容,列举了一些关于米芾本人的二手研究资料(见第一章),以及一些有关中国砚台的总体评述(见第二章)。最后,在第五章中,我尝试由这些材料,尤其是《砚史》中的材料,得出一些综合性的结论。
中国文献的领域是如此浩瀚,使得搜集任何论题的资料都不可能做到彻底。但由于米芾是一位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的人物,是故我认为自己应该不揣浅陋,将对他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
米芾凭借他那精致的山水画,创立了一个绘画流派。他以典型的粗犷笔法,大胆而灵动地将他的学问表达于精巧而华丽的作品中。令人遗憾的是,米芾的绘画原作流传下来的似乎很少。但令人高兴的是,他那与绘画具有相同大胆技法的书法原作,却保留了下来。米芾同时在绘画与书法两方面创立了一个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流派。他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10861165),继承了乃父风范,后人称二者为父子米派。
在身后的时代,米芾赢得了众多热情的崇拜者。第一个崇拜者似为元代画家倪瓒(字元镇,13011374)。他不仅沿袭了米芾的绘画技巧,甚至还摹仿了米芾个性中的洁癖(参见《清閟阁全集》卷12)
明代学者毛晋(见后,第3页)和范明泰(见后,第4页)长期致力于搜集有关米芾的材料,刊行了好几本有关米芾及其作品的书。此后,张丑(见后,第3页)视米芾为古代画家的典范,他甚至取别号为米庵,意为来自米芾隐居治学处的学者。
最后是清代学者翁方纲(见后,第11页),他根据广泛收集的有关米芾的参考文献,修出一部详尽的米芾年谱。米芾在日本也有很多追随者。其中最著名的是市川三亥(Ichikawa Sangai, 17771854),江户时代的著名书法家。在日本,市川三亥被视为汉书(Kansho)即汉字书体的伟大倡导者。汉书是一种与日本的和书(Washo)相对的书体,后者自德川时代开始流行。1801年,市川三亥在东京印行了一本关于米芾书体技法的小书,名为《米家书诀》(Beika-shoketsu)。
在本书中,我满怀新奇地讨论了上述诸君搜集的一些资料。很抱歉我不得不做一些枯燥的罗列。我的研究只是第一步,所以我感到有必要借助所有的资料,以便使研究走向深入。
毋庸赘言,这一论题其实远没有探究到底。发表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吸引其他同行继续展开对这一论题的探讨,并纠正和补充我的研究结果。
我想借此机会表达对许世英阁下的感激之情,感谢他慨然为本书题词,以及一直以来友善地支持我的中国研究。
最后,我还感谢魏智(Henri Vetch)先生所提供的许多宝贵建议。
高罗佩博士(Dr.R.H. van GULIK)
1936年12月1日于东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