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智库报告:上海2050年发展愿景

書城自編碼: 273105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區域經濟
作者: 王战,王振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10954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34/31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清俗纪闻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镜中的星期天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2.0
《上海2050:战略愿景》
+

HK$ 177.0
《上海2050:战略驱动力》
+

HK$ 297.0
《上海2050:战略框架》
+

HK$ 252.0
《上海2050:战略环境》
+

HK$ 162.0
《上海2050: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平行报告》
+

HK$ 147.0
《上海2050:发展愿景与挑战——上海国际智库咨询研究报告》
編輯推薦:
本书提出了2050年上海发展愿景,即建立在信息文明、生态文明、治理文明、文化融合(“三文明一融合”)基础上具有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并提出了分步走的战略实施步骤,既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决策咨询,同时又可使关心上海未来发展的广大民众得以提前了解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图景。
內容簡介:
对于 2050年上海发展的战略愿景,本书提出了“全球文明城市”的战略概念和框架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指这座城市承载着一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同时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和文化融合等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领域对全球各个城市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影响。本书提出,上海迈向全球文明城市的目标是通过阶梯发展逐步实现,即2020年深化完成“四个中心”建设任务,2030年成为世界最大城市群首位城市,2040年建成全球城市,2050年迈向全球文明城市。可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咨询。
關於作者:
王战,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上海2050:迈向全球文明城市

一、引言

二、全球文明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一)全球文明城市概念的提出

(二)全球文明城市的内涵

(三)全球文明城市的历史演进

(四)全球文明城市的基本特征

三、战略背景:未来35年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一)未来 35年的国际环境变化

(二)未来 35年的国内环境变化

四、战略愿景:迈向全球文明城市

(一)引领全球的信息文明城市

(二)领先全球的生态文明城市

(三)示范全球的治理文明城市

(四)影响全球的文化融合城市

五、现实基础与趋势可能

(一)优越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条件

(二)强大的经济实力与优化的产业结构

(三)众多跨国公司总部与国际组织集聚

(四)大幅提升的高技术产业与创新能力

(五)一流的信息技术发展与智慧城市

(六)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文化氛围

六、战略阶梯:“三步走”战略

(一)2030年:世界最大城市群首位城市

(二)2040年:领先的全球城市

(三)2050年:迈向全球文明城市

第二章 信息文明与创新引领

一、战略背景: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

(一)上海 2050:拥抱信息文明时代

(二)信息文明时代的城市发展变革

(三)信息文明时代的全球城市创新

二、战略愿景

(一)愿景一:科技创新的全球领先城市

(二)愿景二:生产变革的全球引领城市

(三)愿景三:智慧生活的全球示范城市

(四)愿景四:资源配置的全球网络城市

三、战略问题

(一)产业基础

(二)创新创业

(三)空间成本

(四)城市开放

(五)人才资源

四、战略举措

(一)夯实产业核心技术

(二)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三)造就全球比较优势

(四)打造人才发展高地

(五)推动信息社会潮流

第三章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一、战略背景:从物质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一)全球城市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然趋势

(二)全球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三)全球城市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

二、战略愿景

(一)愿景一:生态和谐城市

(二)愿景二:弹性安全城市

(三)愿景三:循环经济城市

(四)愿景四:智慧能源城市

(五)愿景五:智能交通城市

三、战略问题

(一)发展路径锁定

(二)能源结构高碳

(三)基础设施滞后

(四)技术创新不足

(五)管理能力落差

四、战略路径

(一)生态经济引领

(二)基础设施绿化

(三)生态空间整合

(四)绿色技术创新

(五)环境管理智能

(六)生态制度保障

第四章 治理文明与城市管理

一、战略背景:从“公共管理”走向“治理文明”

(一)城市治理发展历程和主要模式

(二)城市治理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三)城市治理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四)城市治理文明的特征

二、战略愿景

(一)愿景一:社会共商的城市

(二)愿景二:依法治市的城市

(三)愿景三:管理高效的城市

(四)愿景四:基层自治的城市

(五)愿景五:公共安全的城市

三、战略瓶颈

(一)政府治理理念更新

(二)传统治理模式突破

(三)多元治理主体培育

(四)城市法律规范执行

(五)行政管理流程再造

(六)城市安全运行体系构建

四、实现路径

(一)实现城市发展的“智能增长”

(二)形成多元共治的“城市共同体”

(三)培育城市治理的“新公共主体”

(四)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五)优化行政运行体制

(六)构建城市安全系统

附件 上海城市治理文明的实现基础

第五章 文化融合与城市活力

一、战略背景:从文化开放走向文化融合

(一)文化融合是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

(二)文化融合是复兴中华文化的基础

(三)文化融合是中国城市的重要特点

(四)文化融合是上海城市的精神特质

二、战略愿景

(一)愿景一:大气谦和的文化吸纳之都

(二)愿景二:包容并蓄的文化聚集之都

(三)愿景三:深远睿智的文化创新之都

(四)愿景四:时尚繁荣的文化共享之都

三、战略问题

(一)如何建构文化认同

(二)能否实现文化引领

(三)能否保持文化活力

(四)如何保障文化创新

四、战略路径

(一)树立文化融合的先进理念

(二)壮大文化融合的支撑体系

(三)力推文化融合的行动方案

(四)培育文化融合的优秀人才

第六章 大都市圈与区城协调

一、战略背景:从国际大都市走向全球城市区域

(一)上海城市空间特征及发展态势

(二)全球文明城市空间特征

二、战略愿景

(一)愿景一:多心均衡的都市圈

(二)愿景二:区域协同的城市群

(三)愿景三:全球网络枢纽城市

三、战略问题

(一)城市空间结构平衡

(二)区域协同空间布局

(三)城市网络互联互通

(四)资源环境承载约束

四、战略路径

(一)培育壮大中小城市

(二)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三)提升全球枢纽功能

(四)优化城市生态空间

第七章 人口发展与社会共享

一、战略背景:从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发展

(一)面向 2050:上海人口社会发展态势

(二)全球文明城市人口社会发展特征

二、战略愿景

(一)愿景一:全球教育高地

(二)愿景二:国际移民城市

(三)愿景三:橄榄型阶层形态

(四)愿景四:积极老龄社会

三、战略问题

(一)人口承载规模

(二)外来人口融入

(三)人力资本投入

(四)中产阶层成长

(五)老龄化加速

(六)少子化挑战

四、战略路径

(一)提升人力资本投入,构建全球教育高地

(二)正视人口承载规模,打造开放移民城市

(三)培育壮大中产阶层,塑造榄型阶层形态

(四)优化人口年龄结构,全面应对老龄挑战

附件 1 上海 2050年量化框架

附件 2 百名专家调研报告

附件 3 市民问卷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人口发展与社会共享

人口,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其变化特征将主导城市的品质走向。目前,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60%,而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其中人口高度集聚的国家,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2050年的上海必将成为一个高密度、高效能的巨型城市区域,并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城市文明进程产生引领作用。

面向2050年的上海,将是集信息文明、生态文明、治理文明、文化融合于一体的全球文明城市,“三文明一融合”的深刻内涵也贯穿于人口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之中。就信息文明而言,人既是信息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信息文明的使用者;就治理文明而言,人既是治理文明的倡导者,也是治理文明的实践者;就生态文明而言,人既是生态文明的维护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受益者;就文化融合而言,人既是文化融合的带动者,也是文化融合的推广者。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对“三文明一融合”的重要体现。

在突破人口承载规模、外来人口融入、社会阶层结构、人口年龄结构等战略瓶颈的约束后,本项研究对定位于全球文明城市的上海在人口发展与社会共享方面的愿景将呈现为:全球教育高地、国际移民城市、橄榄型阶层形态、积极老龄社会,面向2050年的上海将成为从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发展的全球典范。

一、战略背景:从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发展

城市文明的核心是人的文明,人口与社会和谐发展是城市服务于人的本质追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上海的社会发展同时面临着人口规模持续扩张、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社会阶层形态失准等多方面的严峻考验,为应对这些挑战,从小康社会迈向更本质的全面发展成为未来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50年,迈向全球文明城市的上海将呈现出人口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和谐,体现出城市品质与城市定位的高度统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更高目标的全面发展将是上海面向 2050年的战略方向。届时的上海,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一种更高层面的本质追求,信息文明的超越、生态文明的回归、治理文明的升华、文化融合的互动,均体现于未来上海的工作方式、生活形态、秩序规范与精神世界的发展之中。

(一)面向2050:上海人口社会发展态势

1. 上海人口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

(1)人口规模持续扩张

改革开放 30多年来,上海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 4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 1 185.97万人、1 334.19万人、1 640.77万人、2 301.92万人,至 2013年已突破 2 400万人,2014年年底最新数据为2 425.6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占比已达 40%以上。未来数十年,上海常住人口规模仍将持续扩张,这一态势符合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对上海的城市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由于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便是人口集聚,资源要素集聚度不断提高将导致成本下降、效益提升,由此驱动经济能量不断放大,对劳动力产生巨大需求。因此,世界各国超大城市人口普遍呈增长趋势,上海也不例外。

然而,人口规模快速扩张也会引起很多负面效应,对城市资源承载形成巨大压力,如管理不当将会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行,不利于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也对社会管理和风险防控带来严峻考验。

因此,以长远眼光看待上海城市人口规模持续扩张的问题,应当正确认识这一现象的两面性特征,把握好人口规模扩张的度。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适度提升人口承载量,这需要生态文明理念与技术手段的支撑;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政策调控合理引导、有进有出,为未来城市人口发展提供空间,这需要治理文明的系统维护。

(2)人口年龄结构失衡

上海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现象显著,主要体现在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迅速下降。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常住人口金字塔呈现上尖下窄中宽形态,各年龄段之间人口数量差异悬殊,这样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并不利于上海人口长期可持续发展。

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从 1982年的 18.16%下降至 2010年的 8.6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则从 1982年的 7.43%上升至 2010年的 10.13%。

不仅如此,上海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老化态势,总体而言,上海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可谓“越来越老”,而且,这一老龄化趋势还将不断加速,至2050年,上海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接近总人口的一半之多。

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少子化现象的挑战、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化,这些都是上海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而这些现象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影响则更需引起高度关注与应对思考。老龄化加速引起的社会保障制度负担沉重、养老服务资源紧缺,少子化现象导致的未来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消失,劳动年龄人口老化造成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各方面问题,都将对上海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上述时代挑战,需要信息文明、生态文明、治理文明与文化融合的协同作用方能消弭并改善。



(3)社会阶层形态失准

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原来相对封闭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就社会阶层结构而言,中产阶层达到一定比例将对社会稳定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根据国际经验数据,当中产阶层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40%以上时,整个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状况都处于相对平稳状态,社会安定有序,比较和谐。

中产阶层的形成由职业、收入、消费等多要素共同作用并衡量,其中职业因素从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中产阶层的构成。从上海在业人员职业结构变化与比较中可以看出,尽管上海的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在全国居于前列,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中层与中下层职业人数过于集中,中上层与上层职业人数比重过低,尚未形成发达社会的现代化职业结构。

根据笔者的前期研究,以职业、收入与消费方式共同衡量而界定的上海中产阶层比例仅为 20%左右,并且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中产阶层由于总体比例偏低,因此难以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其次,中产阶层内部结构比例亦不合理,内部层化现象明显;再次,中产阶层中相当一部分成员处于刚进入底线的较低层次的中产阶层,其阶层定位尚不稳定。

正因为如此,上海未来数十年构建合理稳定的社会阶层形态任重而道远,而这离不开信息文明的经济支撑、生态文明的理念提升、治理文明的秩序支持以及文化融合的思想互动。

2. 从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向2050年的上海,从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发展是其人口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历程。“小康社会”是邓小平于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第一,人的需求的全面发展,即除了物质需求(包括生存性的物质需求和享乐性的物质需求)以外,社会关系方面的各种需求和精神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和发展、自由的需求等;第二,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是指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活动而处于支配地位,成为主人的人所具有的特殊属性;第三,人的能力或才能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体力和智力等;第四,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是个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在不同社会领域的集中表现,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示;第五,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他人的关系,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由于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本质,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也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



对2050年的上海来说,“三文明一融合”是全球文明城市的内涵,区域是其空间载体,人口则是其行为载体。在迈向全球文明城市的进程中,人口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和谐将成为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三文明一融合”的立足点与着眼点。

(二)全球文明城市人口社会发展特征

从人口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上海迈向全球文明城市的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和过程的高度统一。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与终极目标;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与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发展相互协调的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

2050年的上海,在物质极大丰富、技术极大进步的前提下,人的全面发展将是更高层面的本质追求,其工作方式体现出信息文明的超越,生活形态体现出生态文明的回归,秩序规范体现出治理文明的升华,精神世界则体现出文化融合的互动。

1. 工作方式:信息文明的超越

2050年的上海将步入信息化与城市化互动的新阶段,体现出信息文明的时代特征,人们的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体力型经济为主的工作方式转向智能型经济为主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说,不可替换的劳动力与可替换的智能机器的组合将成为信息文明时代主要的工作方式。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毫无疑问需要大量高素质、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从城市运转的基本需求角度出发,基础行业从业人员比例不高但不可或缺。

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和谐就业将以信息文明时代的方式体现其超越性。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的核心在于以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为出发点,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支持创业的氛围与自主创业的行动。和谐就业的核心在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即在劳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和谐,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等)关系的和谐,使人人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职业。体面就业的核心在于提高就业质量,也就是对劳动者来说,就业不仅是获得一份工作,而是获得一个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技能和得到尊重的职位。

因此,2050年的上海在迈向全球文明城市的进程中,人们工作方式的超越正是信息文明时代实现充分就业、和谐就业、体面就业的重要推动力,而这也是人口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教育高地的定位将为上海提供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外延丰富的多种经济形态必将对应于多样化的就业形态;使各类受教育水平的人口都有适合的工作。而这种工作形态的对应性则与其教育发展相辅相成,教育的提升为城市输送各类岗位所需的人力资源,工作岗位的需求则从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其次,作为一座开放的国际移民城市,吸引大量海内外专业人才聚集于此创业、就业是其主要特征之一,人口的流动性与城市开放性相得益彰,一方面可发挥集聚效应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积聚技术能量,另一方面也为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打开通道。再次,就社会阶层形态而言,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社会具有较高的政治与经济稳定性,同时,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使阶层不再固化,为各阶层人员向上流动提供了上升通道,这样将有助于实现社会结构富有弹性、总体平衡,也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谐就业、体面就业。最后,就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而言,积极老龄化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感和参与度将使老年人口有选择、有弹性地从事一定的专长工作,在带教新人、传授经验的同时也可适当补充人口年龄结构失衡所引起的劳动力资源的不足,为人口年龄结构优化起到缓冲作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