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丘达柯夫(Howard P. Chudacoff)是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美国史和城市史,特别是儿童史,已先后出版多部美国史著作。
朱迪丝·史密斯(Judith E. Smith)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校区美国研究的教授。她已出版了多部有关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历史著作,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彼得·鲍德温(Peter C. Baldwin)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历史系教授,讲授美国城市史和1877年以来的美国史。目前他正通过马萨诸塞州一个教育家的日记,研究19世纪宗教史和性别史。
有些农村移民是独自闯荡城市的妇女,这里面既有白人也有黑人。单枪匹马去芝加哥,既没家庭也没亲属的女性有这样三种:一种来自中西部腹地的土生白人,一种是从肯塔基州、田纳西州、密苏里州以及“深南部”(Deep South )各州的非裔美国人;还有一种就是外国移民,主要是斯堪的纳维亚、波兰、加拿大和爱尔兰的移民。这些妇女之所以来到城市,是被城市打工挣钱的可能性以及新奇有趣的消费体验所吸引的。她们来这里也因为想逃离家庭的羁绊,甚至有时是为了摆脱家庭暴力的困扰。尽管这些妇女挣的钱并不够她们对付独立生活的花销,但是她们也能找法子想点子渡过难关,譬如她们找到合租公寓、妇女俱乐部以及基督教女青年会(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简称YWCA);在这些地方,她们能节约开支、找到人相依为命,也能找到靠山来面对人生地不熟的单身女青年所要面对的种种挑战。
这些贫民窟因为人们缺乏机遇而容易蔓生出绝望失落的情绪,但这也给黑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无数移居纽约的南方人都曾描述过当他们在哈姆莱,发现他们置身于一个跳动的黑人文化生命之中的那份悸动。在所有大城市里,点唱机和旧钢琴里流淌出的悠扬的音乐无不细诉着黑人的种种遭遇。每个城市都有几个大型的卫理会和浸信会的黑人教会团体,但是非正规的沿街教堂为数最多。这些教堂样式来自于南方的黑人宗教习惯,四处传播并成为黑人社区生活的固定配置。城市里孕育出非裔美国人的新的领袖人物,他们的职业有神职人员、小生意人、教育工作者以及医生等,这就使得在贫困不断扩张的现实条件下如何来提升种族地位的策略变得多样化,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使得种族歧视、种族隔绝以及种族间不公正的情况变得更为严重。1890 年后,一些个人和组织又挑起新的事端。从南方的抵制电车种族隔离的运动到北方的支持黑人企业主并向白人暴力复仇的活动,波及全国。
非裔美国人也建立起共济互助会来帮助遭受疾病、死亡以及失业困扰的人获得一些缓冲。这些共济互助会慢慢地演变为小型的保险公司,由非裔美国人社区管理并为之服务。到19 世纪70 年代早期,里士满就有超过400 个这样的团体。圣卢克独立修会(Independent Order of Saint Luke )起初是一个由玛丽·普罗特(Mary Prout )建立、为遭遇疾病和家人死亡的妇女提供福利的团体,后在麦琪·丽娜·沃克(Maggie Lena Walker )领导下,发展到有10 万名男女会员、覆盖28 个州的规模。沃克在1903 年还建立了圣卢克储蓄银行(Saint Luke Penny Savings Bank)。在1870 年到1890 年间,波士顿的黑人加入了退伍军人组织、社交俱乐部、音乐俱乐部、读书会、教会、政治俱乐部以及黑人抵抗组织。只有全部由黑人妇女参加的组织才能让离开原先社区的妇女找到伙伴,从而使她们的个人或是集体的生活得以提升。这些组织的作用极为关键,因为它们能提供超越家庭和亲属关系所能提供的资源,保护移居者免受都市生活中严酷的种族歧视之苦;它们也提供了抗议种族隔绝的斗争阵地。例如,1881 年在亚特兰大,非裔美国人的洗衣女工们成立了洗衣工会,通过这个组织,她们明确表达了洗衣女工团体想要更高的、统一的报酬的意愿。她们最终在一次罢工行动中动员了超过3000 名洗衣女工加入其中,她们的行动在酒店侍应生和佣人中起到了同样的激励作用。因此可以说,妇女组织的兴起标志着种族地位提升已经变成一种集体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