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79.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79.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4.8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78.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2.0
|
編輯推薦: |
智者,知人不一定知己,知外不一定知内;而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用。
心容万容,则眼中处处是阳光,凡事计较,则胸中时时伏阴霾。
当你握紧双手时,里面容纳有限,可是当你平摊双手时,世界就在你的手中。
|
內容簡介: |
南怀瑾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诗人,兼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他精通儒家、佛家、道家等各种经典思想,为人忠厚诚实,思想见解深刻。
很多人知道南怀瑾,是固为他写的《论语别裁》——一部中国文化思想的传世经典。这部书通俗易懂,深刻体现了南怀瑾对儒家思想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通和深入的理解。他曾说:“读书不是学问,真正的学问是做人好、做事婷.”
|
關於作者: |
项前,著名畅销书作家,具有多年图书撰写经验,曾著有《微表情与心理学》《像成功学家一样做事》《高效执行不拖延》等书。
|
目錄:
|
第一章当你握紧双手时,里面容纳有限,可是当你平摊双手时.世界就在你的手中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心定才能抛去妄念
分享,让人快乐,
推己及人的“恕道”
不念旧恶,从内心去原谅别人
水远不自欺,水远不欺人,
要乐施更要善施
第二章人生机遇诸多。只要有颗舍得心,能正确对待自己,就能获得精彩
生活的关系就是取舍关系
……
第三章智者,知人不一定知己,知外不一定知内,而明者,知已知人,内外皆明
第四章心容万物,则眼中处处是阳光,凡事计较,则胸中的时时伏阴霾
第五章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第六章是你的,请坦然收下,不是你的,千万莫去强求
第七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当你握紧双手时,里面容纳有限,可是当你平摊双手时,世界就在你的手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南怀瑾在《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中说:学佛者最宝贵的是心里无限宽阔,容得下天地万物,做人处世皆以利益他人为出发点,即便做了一辈子的善事,此亦义所应为,理当如此。
南怀瑾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他做人做事的态度,不怕吃亏,有勇于吃亏的舍得观念。
生活中很多人总感到自己得到太少,付出太多,甚至认为舍得不应成为自己一生最基本的信念。其实这都是没有将心态放平和造成的。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去赢,去取,去得,他们不希望输,不希望亏,更是不能去舍。比如,成了家的许多男人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一定要多多挣钱;比如,很多老人总想自己的下一代胜过别人的子女,嫁个好人家,娶个孝顺儿媳妇,等等;比如,还有些人,看到他人比自己强,于是羡慕嫉妒恨,各种不良的感觉全来了,似乎自己一生中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与人争和夺,而且自己还不能吃亏。
人最大的失败在于一个争字。争使人成了名利的奴隶,使人看不清前进的方向,忽略了人生中身边游动的最重要的快乐。
很多人认为功成名就才是人生的目标,似乎功名越多,人生也就越美好。确实,功名利禄像个万花筒,让人眼花缭乱,往往不能自持,使一颗原本平和的心容易迷失方向并屈从于迷局之中,将自己束缚得越来越紧。古语说,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功名还像是一副用花环编制的罗网,让人抵御不住诱惑,主动钻进去,于是纠缠于其中的荆棘之中,不得挣脱。
南怀瑾认为,人生中名声地位都是暂时的,利益更是身外之物。人只有放下名利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快乐。而做到这一切,要求人保持不与人争,不与人比,要有一颗平常心,要做到乐天知命。南怀瑾认为乐天就是指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于自然;知命就是知道生命宝贵的道理、生命意义的真谛,乃至自己生命的价值。如果这些都清楚了,就会放下争名争利的心,就会不忧、不扰,没有什么烦愁了。
当然,不与人争、不与人比,并不是让人放弃一切高远的目标,安于现状,不与命运抗争,而是让人对目前的处境不要抱怨,不要怨天尤人,要泰然处之,奋然争之,把人生中所经历的当成自己生命中的宝贵财富,永远奋发向上,勇于跟不公的命运做斗争,把人生的价值放大,直到最大限度地把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勇于斗争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
人的一生常会经历失意、不如意,事业、生活常会发生变故,快乐并不是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身旁,而痛苦与烦恼、艰难、困阻以及所谓的倒霉等逆境却时常会发生人的各个阶段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风光无限和命运不济常常会相互交替、相互转化。就如上电梯,到某一层就有某一层的景色,有时你所见到的并不是明亮天空,抑或又一座楼挡在你面前。所以,无论我们遇到何种状况,如果能平静对待,从容欣赏,淡然面对,就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或自问自己为什么总不如人,或不再总羡慕别人的风光暗自生气或怒生怨气。
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动与静,变与不变,奉献与索取这些在人生的旅途中常常相伴左右。所以,人若想拥有,必先付出,而付出之路会遭遇各种情况,当然付出的前提就是要从心里有奉献精神、不怕吃亏精神。
就一个人而言,求自己长寿、家庭平安、财富增长,等等,都是正常的心理,但人首先要有爱心、有善心,更要有平和之心,这样才能家和万事兴。就世界而言,求和平,求天下太平,求和谐团结,关键是要让社会有好的发展,要给人民以福祉,唯其如此,世界才能安宁,天下才能太平。而要想祈求福祉,只有人人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奉献,福祉才会真的降临。而大家好了(即世界和平),小家才会好(每个人的小家庭)。
南怀瑾在不同场合多次说,奉献就是要甘于舍得。很多人一辈子舍不得、放不下、想不开,总以为财富的集聚就是占有的过程,其实,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这个世界是因为人类的代代奉献才得以不断发展至今,如果人人都只索取,不奉献,世界也就不会发展,而人们也就不会享有发展了的世界带来的福祉。
范仲淹在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之后曾写下了被后人一直称颂的《岳阳楼记》,在文中他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千古名句。他认为人处在进亦忧、退亦忧的时候,需要的是心态平和的处世态度。
在佛教经典《顿悟入道要门论》第一卷中有这样一段话: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已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亦名无三世也。简单地说即: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其他更多的东西。
在主张至誉无誉的庄子看来,人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人只有把所谓的荣誉看淡看轻,认为地位、声望都算不得什么才是真正懂得了人生。人生之乐,不在于高官厚禄,财富拥身,人生的快乐,应是为世界做出贡献,受人敬仰,享受平淡之中的真实,在浮躁时内心保持安宁。
曾有人说过,当你握紧双手时,里面什么也没有,可是当你松开双手时,世界就在你的手中。这也许是语言上对人活一生最美丽的描述。但事实上,人如果总想握紧双手,时间上也不能保持长久,双手会因累而自动放开,就像强扭的瓜不甜,捆绑不是生活。
人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将自己想要的一切一辈子都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次工作上机会的失去,一次生意上交易的失利,抑或是某一次情感上的挫伤,这都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正常现象,不必为此过于伤心而放不下踌躇不前。人要有大胸怀,与其在一件事上久战久败,还不如松开手,去重新选择一次;与其老想得,不如有舍的意识,这样,生活中会有更多的机会向你走来。
心定才能抛去妄念
南怀瑾说:世界上各种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求得心念宁静,所谓止住。佛法修持的方法虽多,总括起来只有一个法门,就是止与观,使一个人思想专一,止住在一点上。
南怀瑾所说的心止便是心定,即心能止住在一个点上,就算定住了。人只有静以自处,心平和,才可以外观天地,否则,妄念丛生,心总在日常生活中所遇见的人和事上,不能看透事物本质,总计较自我与他人的利益上,心永不会让,便一辈子不能于一草一木之间看出一番深情来。
传说乔达摩悉达多出家修行,先是在雪山苦修6年,后在菩提树下静思入定,打坐49天后大彻大悟,从而创立了佛教。
还有个传说,乔达摩悉达多之后一千多年,一位印度僧人在五乳峰的一个岩洞中面壁9年,以至于在石壁上留下了他坐禅的影像。他坐禅时,面对石壁,两腿盘曲,双手作弥陀印,二目下视,五心朝天,入定后,飞鸟在他的肩上筑巢他都不知,直到开定后才起身走动,待疲倦消失,又继续坐禅。后来,他授予弟子慧可《楞伽经》四卷,使禅宗得以在中国流传。此人便是在佛教史上被推为禅宗初祖的菩提达摩。
释迦牟尼与菩提达摩的一生虽然颇具神话色彩,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宗师,无不和他们具备超凡的智慧和定力有关。
定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必须拥有的素养,只不过有高下之分罢了。定力是炼出来的,而非天生的。人有了定力,可以让人抛弃心中的各种妄念,使人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进入宁静致远的高远境界。正所谓: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有定力的人或心定的人可以沉淀出生活中的浮躁,过滤出人生的杂质。
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做到心定,甚至不愿意让自己心定。比方说:想升官发财的大有人在,想延年益寿的大有人在,想坐拥美女的大有人在,想要享齐人之福的亦大有人在。这些人为了达到目的,想尽各种方法,甚至不择手段,他们的心不光不定,甚至一颗心掰成了无数块,总想占有、白得更多的世间好东西。人心不定就像站住比奔跑更不容易,挺身站好是一件很难的事,东倒西歪地站不叫站,所以,站不住不是因为你不想站住,站得挺拔而且时间长是要经过训练而成,定心也是同样道理。
唐高宗仪凤元年,六祖慧能来到广州法性寺持戒。有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寺里的两个和尚对着扬起的旗幡争论不休,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一位和尚说:如果没有风,旗幡怎么会动呢?所以说是风动。另一位和尚说:没有旗幡动,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所以说是旗幡动。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慧能听后,感悟地说道: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即说两个和尚心动才导致有风动、幡动的说法。
北宋理学家程颢的诗作《秋日偶成》里有这样一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静观说的就是心定的功夫,人若能静观万物,才能有所得,而人处在浮躁中即使观到也不全面。
一个人可以没有高等学历,没有贵人相助,但不能没有坚定的信念。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人就会平庸,甚至会失败,因为成功的法则,就是拥有坚定的信念,实干的精神,而定力是基础。
世界上任何事业的发展都要求其从事者有坚定的信念。信念不坚定,不仅目标实现不了,就连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也是有过难改、有错难纠。现实中,很多人面对自己的信念,要么对自己网开一面,要么不以为然,很多时候信念就是他们嘴上说说而已。
有人说:信念等于主心骨。有主心骨的人,目标明确,做事坚定,不半途而废,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想方设法克服,直至达成目标。而没有主心骨的人,干什么都是虎头蛇尾,遇难事就抱怨、就指责,甚至放弃,还有些人东听一句,西听一言,毫无自己坚定的主见。
所以,锻炼自己的定力,坚定自己的信念,就能冷静地面对挫折与困难,就能有足够的勇气和动力克服阻碍,就能在逆境中奋起,从失败中走向成功。
有一天,元代大学者许衡与朋友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正好路旁一棵梨树结满大梨。友人摘梨并分给许衡,许衡却说:不是自己的梨,不能摘也不能吃。友人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此树在路边,姓谁名谁又没贴在树身,没人管。许衡却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显示了他超强的定力。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绚丽多彩,但需要你怀有坚定的信念自己去努力。信念,是一支火把,可以点燃人的潜能;信念是一种力量,即使身处逆境,依然可以让人奋起;信念更是一座灯塔,能指引人不断向目标前行。
锻炼自己的定力,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前行吧。
分享,让人快乐
南怀瑾说:神奇的爱,会使数学法则失去平衡。两个人分担一个痛苦,只有一个痛苦;两个人分享一个幸福,却能拥有两个幸福。
这段话是说,当你把悲伤告诉一个人,你就少了一份悲伤;当你把快乐告诉一个人,你就会得到两份快乐。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盖了一座大庄园,为了防止镇上的孩子们来他的庄园捣乱,他砌了四面高高的墙。但正是这些墙,虽然隔开了富翁与孩子们,但也隔开了他与快乐的接触。后来,他醒悟了,推倒了围墙,让孩子们进来玩耍,也邀请其他人来庄园做客,他获得了许多的快乐。他逢人便说他推开了心中的围墙,他的心不仅感受到了温暖,也感受到了快乐。
禅宗有一则故事:
有位禅师在寺院里种了一些菊花,三年之后,满园飘香,连山脚下的村庄都能闻到香味。于是,有人向禅师要花移植到自家院里。禅师立刻将开得最好的花挖了出来。此后,又有好多人前来要花,禅师都一一满足他们的愿望,无一回绝。最后,寺院里竟然连一棵菊花都找不到了。
秋天到了,僧侣们望着满园的凄凉之景叹息道:好可惜啊!此时这里本来应该是芳香四溢的一个花园的。禅师听到后却说: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我把花送给山下的村民,三年后会是什么样子?那时将会是一村菊香!禅师停顿了一下,好似已经沉浸在花海中,然后,他又继续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分享,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只要送出去了幸福,心里也是快乐的!而这时候我们才算是真正拥有了幸福。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你有五个苹果分享给不同的人,也许你会收获另外五种不同口味的水果。相反,如果你独自品尝五个苹果,仅且只有一种口味而且还索然无味。
把自己的快乐与悲伤、成功与失败拿出来和朋友与家人一起分享,那将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当然,有些人只想与他人分享悲伤、失败,对于快乐、成功只想独享。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快乐、成功的分享是非常重要的分享,因为你会发现,这种分享并不是一味的付出,而是双倍的获得。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分享,也就打开了自己内心始终关闭着的那扇大门,你不仅接纳与你无关的他人,你还会发现他人身上更多的闪光点,这些会让你的眼界大开,同时,你的心胸也开阔了。
而那些愿意把自己的伤心事、不如意事告诉他人,希望他人能无偿帮助自己,然而一到自己快乐时,便独乐乐,这种不懂与人分享快乐、只想把痛苦让他人分担的做法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身边变得没有朋友,他再高兴也没有人知道,痛苦了也没有人安慰,这样的人生无疑是黯淡无光的。
所以,只有与他人善良共处共同分享快乐幸福的人,才会赢得友情、亲情、爱情,才能让他人感到开心,才能让自己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幸福。
分享,这种行为看起来很简单,但能真正做到的人却非常少。在现实中,有很多人为了顾及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利益;还有一些自私的人只需要他人帮助自己,自己不肯帮助他人,而懂得分享的人,其行为像阳光一样温暖他人之心,其胸怀也格外的大度。
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踏上人生之路那一天开始的,犹如金字塔,如果拆除,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石头。人如果没有追求,人生也就是几段散乱的片断。因此,人生没有追求,就没有奋起直追的持久动力,也就没有分享的乐趣。很多人认为追求很重要,分享算不了什么,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追求是成功人士身上具备的素质,而分享不重要。其实,分享也是追求的一部分,它能让人树立正确的追求理念,时时监督自己,同时给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
生活中,谁都会有不开心、不如意的时候,谁都会有遇到坎坷、逆境的时候,谁都不免会有家庭的矛盾、工作的失利,朋友的分离或爱人冷漠的时候,此时只要善于开口请人帮助,心情便会豁然开朗,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过这一前提,一定是建立在你是个懂分享、爱助人、有舍得意识的基础上。
做一个乐于分享的人吧,不管你是分享成功的喜悦,还是生活中的困境,抑或是点滴的小事,都会让你在获得帮助的幸福感的同时收获大批的朋友。
推己及人的恕道
南怀瑾说:在历史上,有不少刻薄寡恩的政治领导人,都不得善终。所以古代的人,如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乃至于齐桓公、晋文公这些人,他们在思想上、功业上,能够使他人望尘莫及,并没有什么其他特别的本领,他们不过善于推广他们的仁心,也就是孔子所说的那种推己及人的恕道。
春秋时期的一个冬天,齐国连下三天大雪。齐景公披件狐腋皮袍,坐在厅堂欣赏雪景,觉得景致新奇,心中盼望再多下几天,也许更漂亮。恰好大夫晏子入宫奏事,看见齐景公赏雪的情景,若有所思地望着翩翩下降的白絮。景公说:下了三天雪,一点都不冷,倒是春暖的时候啦!
晏子看景公皮袍裹得紧紧的,又在室内,就有意追问:真的不冷吗?景公点点头。晏子知道景公并没有理解他的意思,又说道:我听闻古之贤君:自己吃饱了要去想想还有人饿着;自己穿暖了要想想还有人冻着;自己安逸了要想想还有人累着。可是我看,大王好像忘了别人啊!
景公听了很是羞愧,一句话也答不出来。
晏子的一席话实际上就是讲述了恕道的内涵。
其实,在古代不仅恕道的意义重大,现如今它的现实意义也不容忽视。恕字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即遇事要换位思考,做事要推己及人,仁爱待人,这样就可能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就会遇事待人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
弘一法师曾说:唯求自利的人,不能往生。意思是人生在世,永远想着自己的人往往或被他人唾弃,或自陷泥潭。而推己及人是人际关系中友好相处、缓和矛盾的最佳润滑剂。所以,当我们与别人见解不同或闹矛盾的时候,我们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就会多一分理解,矛盾就会减少几分;当我们想要伤害、报复别人的时候,采取推己及人的做法,就有可能会打消这个念头。如此一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然就会产生,宽和待人就会随着你的恕道的修炼程度发扬出来,你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受尊敬的人。
恕道、推己及人是一切社会公德的基础,因为要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就要遵守社会公德。如果每个人做任何事都能提前想一想自己这样做对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对别人会有什么不良影响,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有这种要求,想一想这样做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很多看似不可解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恕道和推己及人也是一种换位思考,举例而言,公交司机如果把自己当成乘客去想一想,售货员如果把自己当成顾客去想一想,司机就不会因乘客行动迟慢而催促,售货员就不会因顾客挑剔商品而发怒了。所以,无论我们从事的是何种行业,多站在自己的服务对象角度去看问题,心态自然而然就会转变,态度自然而然也就不再偏激。
就个人而言,拥有恕道和推己及人的意识意义非常重大。譬如说,婆媳关系很差的家庭,就需要推己及人的互相体谅。作为儿媳妇可多想想:有一天,自己也会老,谁来照顾自己,自己的儿媳妇是否能够孝敬自己。作为婆婆也要多想想:儿媳妇是陪伴自己走完人生最后时光的重要家庭成员,是让她心怀怨愤地照顾自己,还是心甘情愿地照顾自己,全看平日相处得如何。婆媳双方若能互相替对方着想,这样的婆媳关系才能向好的一面看齐,家庭环境才能和谐稳定。
《孟子梁惠王上》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这就是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在社会中的具象表现,同时也是个人修身的重要部分。《大学》里有句话:自天子以至庶人,宜以修身为本。即无论你是什么地位,修身始终要进行,这是为人之本,也是社会之本。如果给修身分一下层次,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就是值得去追求的高境界。
当然,推己及人的道理很好理解,做到却不容易。推己及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身边最简单的事情、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然后再扩大到更大的范围,推及到自己不认识的人中。人经常反思和换位思考,长久下去就会有精彩的收获。
不念旧恶,从内心去原谅别人
南怀瑾认为,当我们不能真正从内心原谅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最终折磨的是自己。
《八大人觉经》里把不念旧恶列为第六觉知,认为人如果能不念旧恶就是摆脱了愚痴走上了觉悟之路,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种种事冒犯我们,但如果我们不能自心底原谅别人,堆积怨恨,让心不够澄净,最后受伤害的还是自己。佛家有云,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即是说,人如果时刻检讨自己、包容别人,多看别人优点、寻找自己不足,就能做到不念旧恶,时刻保持澄净的心灵。
唐初时,上官仪因替唐高宗李治起草废后诏书被武则天杀害。后来,他的孙女上官婉儿为了报仇,与太子李贤、骆宾王等人一起参与了倒武政变。事情败露后,武则天不仅没有杀害上官婉儿,反而破例升她为机要秘书。在后来的相处中,武则天用宽容不断地感化着上官婉儿,最终获得了她的尊重和爱戴,同时用其聪明才智,为自己排忧解难。
不忘旧恶,睚眦必报,只能证明一个人心胸狭隘。西方有这样一句话: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人活一辈子要能容忍别人的龃龉、排挤、诬陷等种种事情。对于那些不好听的话、不利己的事,反思想想,没准可以给我们发热的头脑泼泼冷水,犹如芭蕾舞演员正是穿多了小鞋,才能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一样。
光武帝刘秀不念旧恶、焚烧投敌信札的故事一直被广为传颂。
当光武帝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了大量奉承王郎、侮骂自己甚至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全部付之一炬。对此,很多人不理解,但他说,只有这样不计前嫌,才能打消群臣的二心,化敌为友,后来刘秀终成帝业与他宽容待人有很大关系。
鲍叔牙与管仲做生意,每每多分给管仲黄金,管仲从来认为理所应当。很多人认为不公平,但鲍叔牙不计较管仲的自私,后来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结果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强大起来。而鲍叔牙死后,管仲一直荫庇他的子孙后代,其后十余世都享受封邑,还时常有高官贤臣出自其中。
可见,不忘旧恶并不能平息仇恨,睚眦必报也不能消灭争斗,唯有相忘宿怨,不咎既往,才能摆脱俗气的冤冤相报。
孔子周游到卫国的时候,国君卫灵公对孔子以礼相待,专门到都城的郊外去迎接孔子。孔子觉得卫君很尊重他,于是就在卫国住了下来。不久,卫灵公要出行,但出行的时候他让宦官坐在他的身旁,却让孔子坐另外一辆车跟在他们后面,招摇过市。孔子觉得非常耻辱,说: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卫灵公这样的君王。孔子离开了卫国。
后来卫国发生了政变,冉求问子贡说:夫子会帮助卫君吗?子贡说:我不知道,我去问问夫子吧。于是子贡就走进孔子屋里,问道: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意思是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计他人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少了。他们是古代的贤人啊。
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就得到了仁,又怨恨什么呢!子贡出来对冉求说:夫子看来是会帮助卫国的。他不会因为卫君曾经待他不好而怀恨在心的。
历史上除了伯夷、叔齐,不念旧恶的贤人还有许多。管仲曾经箭创公子小白,但公子小白当上齐桓公后却不念一箭之仇,重用管仲为相,最终成就齐国的霸业;刘邦宽恕曾在战场上追杀他的原项氏猛将季布,后委他以边防重任,使新兴的汉朝边疆平添了一道坚强的屏障;东汉末年的陈琳曾写下《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曹操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但官渡之战结束后,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他为司空军师祭酒。综上所言,不念旧恶是成功者具备的风范,是一种极为睿智的待人方式。
传统理念如此,现代理念亦如此。不念旧恶、宽以待人是一种宽容、高尚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提倡人们不要在意他人是否与自己意见相左,不要计较他人的过失和对自己的亏欠,不挑剔别人的短处。不念旧恶也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投资,它能在无形中将可能的敌意化解掉。所以,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讲,不念旧恶都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人生智慧,它历经了时间的考验,通过了历史的验证,烙在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上,并拥有了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
简而言之,当你愿意不念旧恶,打从心底里去原谅别人,旧恶的残酷与新仇的纠纷都会离你远去,更多的朋友、更高的眼界、更强大的能量就会来到你身边。
人生的命运之绳是握在自己手中的,想快乐,想自由自在,想心灵纯洁清净,想要身在局中心在局外,才可以做到这些,而做到这些,也需要具备高尚的修养和优良的素质。
永远不自欺,永远不欺人
南怀瑾在《原本大学微言》里说他在读古人笔记的时候,看到明代有一个人对于买卖古董的看法,说了三句很高明的话: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自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是的,这句话说的真是很有道理。因为人的一生中历经自欺、欺人和被人欺,所以人要自爱、爱人和被人爱。也可以说,人要自尊,尊人,才能被人尊。
话说有一天,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块刚刚捕获来的肉,就十分想得到这块肉,可是由于乌鸦在树上站着,所以狐狸决定不能硬来,而是要想办法骗乌鸦丢掉这块肉。于是狐狸眼珠一转,一计便上心头。
狐狸讨好地对乌鸦大喊道:亲爱的乌鸦大哥,您最近过得可好,我早就听说过您的歌声是整个森林中最美妙的声音,一直都想聆听一下您的天籁之音,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正好得到这个天赐良机,不知您可否赏脸给唱两句?
乌鸦听了之后心里顿时美滋滋的,可是它知道狐狸一贯狡猾,附近很多的伙伴们没少受它的戏弄,这次说不定它又在打什么坏主意,所以就对狐狸不加理睬,只自顾地吃着嘴里的肉。
眼看着乌鸦嘴里的肉正在被一口一口地吃掉,狐狸别提有多么着急了,于是它又说道:乌鸦大哥,我觉得您不仅是歌唱得最好的,就连您的羽毛也是那么漂亮,我想,趁着您今天穿着这么漂亮的装束,如果您能开口唱两句的话,您一定会成为全世界最美丽的歌唱家的,当然,听完了您这次的演唱之后,就算是让我立马死去,那么我也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
乌鸦终于忍受不住狐狸的赞美了,它决定唱几句,可是当它刚一开口唱,嘴里的肉便掉了下去,而那只狐狸立马叼着那块肉逃之夭夭了,只留下乌鸦独自在树枝上默默地流泪。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有的人对我们的赞美是出于真心实意,是为了给我们送来欢乐与祝福的;可是也有些人对我们的赞美是别有用心的,是为欺骗做准备的,是给我们挖了一个美丽的陷阱,对此,我们一定要对他人的赞美多些警惕,否则我们就是第二个可怜的乌鸦。
被人欺,更好理解了,一方面很多人善良,容易受人欺骗;还有一种人,懦弱,软弱,也容易被人欺骗。
小玫的家里有一片茶园,每逢周末,她就随妈妈去集市上卖茶叶。后来,妈妈染上了重病,再也不能去卖茶叶了,家里的生活状况也越来越糟,好长时间连买一斤肉的钱也省不出来。小玫决定单独去卖茶叶。临走时,妈妈撑着病恹恹的身子虚弱地靠着门交代她:小玫,卖了茶叶,记着买点肉回来。
小玫在集市上守株待兔地摆了大半天地摊,很少有人问津。偶尔有人想要时,又怀疑茶叶不够斤两。小玫每每对问价的人都照实直说:包装袋上标明500克,实际上是400克。尽管她诚心诚意,可人家听了她的实话后反而抬腿就走。眼看太阳快下山了,而她篮子里的茶叶一包都没动,小玫慌了,便提着篮子去推销,一路问到菜市场也没卖出一包,她沮丧极了。
在一个卖肉的摊位前,小玫站住了:师傅,您要茶叶吗?上好的清明茶。
那师傅手一挥:不要。
小玫又大着胆子问:拿我的茶叶换你的肉,可以吗?
那师傅朝小玫一望:怎么换?
小玫一听有希望,忙说:我的茶叶一斤10元400克,肉5元一斤,是吧?就一袋半茶叶两斤肉,怎么样?
那师傅心动了,接过她的茶叶,看了看,又用手掂了掂,盯着她问:够不够斤两?
你有秤,最好称称看没容小玫说完,一个妇女走过来要买肉,打断了她的话。那师傅也顾不上理小玫,手脚麻利地割了肉,过秤后装在那妇女的篮子里。妇女付钱后正要走,看到了小玫篮子里的茶叶:这茶叶看起来蛮好,多少钱一包?一斤10元。小玫说。
那妇女便拿过两包茶叶看了后又掂了掂,然后递给卖肉师傅说:你称一下看。小玫正要解释,不料卖肉师傅放在秤上一称,肯定地告诉那女人:你看,一包500克,足量!你就买个放心吧。
小玫一听,愣住了,想想不对劲,显然,卖肉师傅的秤有问题。
小玫不知哪儿来的勇气,对他们说:不对,我的茶叶只有400克。
他俩都愣住了。片刻后,那妇女将篮子里的肉甩在案板上,冷冷地说:给我退钱!
卖肉师傅狠狠地白了小玫一眼,无奈地退了钱。那女人接过钱,对小玫说:小姑娘,你很诚实。跟我走吧,你的茶叶我全要了。
小玫跟着妇女来到了一家土产公司,进了办公室后,妇女对小玫说:小姑娘,我想收购你这种茶叶,货多吗?
小玫惊呆了,点头不迭。
妇女接着说:你有多少我要多少,但要换上名副其实的包装袋,做生意要以诚为贵。这一点,你比我更懂。
因为诚实,小玫差点卖不出一包茶叶,甚至心灰意冷地要动摇她的诚实;也因为诚实,茶叶有了销路,从此她家里的境况大有好转。
可见,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一个正直的人,从长远来看,比那些投机取巧的人能够获得更丰厚的利益。所以不欺人,不被人欺是自爱、自重、自尊的表现。
要乐施更要善施
南怀瑾说:为什么人要布施、要慈悲呢?拿中国古文来讲,就是义所当为四个字,人生就应该这样做。利人、助人、慈悲,这样不停地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果报就会大得像虚空一样不可思量。
在一条被白雪覆盖的山路上,两个旅行家艰难地向前走着,风雪还在继续,刺骨的寒气不断侵袭着他们,尽管两人没有停下脚步,但还是忍不住哆嗦起来。
忽然,他们看到路上有个老人躺在雪地中。一个旅行家上前试探了一下老人的鼻息,他还活着,但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老人一定会被冻死在这雪地中。于是,这位旅行家就对同伴说:来帮帮忙,我们带他一起走吧!没想到他的同伴生气地说:在这种鬼天气里,我们连自己都顾不上,哪还有工夫顾及他人!说着便独自离去了。
剩下的那位旅行家一个人背着老人继续前行。走着走着,旅行家开始出汗了,他身上的热气逐渐温暖了老人冻僵的身体,老人竟然慢慢恢复了知觉,身体也开始热乎起来,两人用彼此的体温互相取暖,居然忘却了寒冷的天气。
我们终于到了!我们要得救了!旅行家指着远方的村庄向背上的老人说。
当他们到达村口的时候,却看到雪地上有个僵硬的男人。旅行家仔细一看,这不正是自己先行离开的同伴吗?他居然冻死在了距离村子咫尺之遥的地方。
别人有困难,我们能帮就帮,这是做善事,也是做人的原则。 当然做善事,是为了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帮助他人在过不去的坎儿时拉他人一把,使之能够摆脱困境,走上过好生活的路是做善事的一种。助人,不代表养人,如果被帮助的人不思进取,只等别人发善心,那是不对的。助人,除了要帮助困境中的人解脱困境,还需帮扶他们的心灵,这才是发善心助人的深切含义。
南怀瑾说:真正行菩萨道,度了众生,帮助了人家,心里头都不会觉得度了人家。如果有这念头,就已经犯戒了,犯了布施的戒。所以,一个度尽天下众生、救天下苍生的人,心中应没有一念自私,没有一点自我崇高。
张廷玉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宰相,所谓的百年康乾盛世,与他辅政是密不可分的!他甚至被人称为千古明相。他因为一首诗流芳千古。
一次,张廷玉的家人为三尺宅基地与邻居发生争执,家人写信给张廷玉,希望他出面解决。张廷玉看见家书后,给家人回信写了一首诗: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信后,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了解内情后也是十分感动,随即拆墙也后退三尺,两家不仅和好了,还为过往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地方便了邻里乡亲。
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很多事有时会迫使人被动地做些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扮演一些自己并不喜欢扮演的角色,过一种自己并不愿过的生活。
但是,人生的首要目标是一辈子生活应幸福美好,所以,多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多做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事,多伸出自己的双手帮助他人,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于集体,造福社会才是有意义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试着主动向身边的人表达友善和爱心。比如,在大街上,在商店里,在菜市场内,在村庄或在城镇,在旅途或在你所居在的地区,尽管大部分情况下,你与那些和你擦肩而过的人们素昧平生,甚至你可能以后也不会再见他们,但这些并不影响你对他们微笑,对他们伸出援手,当然,你也可以向那些你素不相识的人什么也不表示,你完全可以对他们显露出漠不关心、冷若冰霜、脾气暴躁、沉默不语等状态!然而,当你满怀真情地露出善意的微笑时,伸出援手时,你会觉得你的心是快乐的、温暖的。而如果人人都这样做,整个社会也会变得温暖起来。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应成为社会中的一种共识,而这种共识,自古有之,我们要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比如,我们与一切有生命的生物共住一个地球,但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多种多样、大大小小有生命的生物的地球,大到鲸鱼、大象、狮子,小到蚂蚁,都在这个充满水、空气、绿色、阳光的地球上生活,都是这个地球的主人。只不过人类是这个地球上的强势者,所以其他生物在人类面前便是弱者。正因如此,人类更应与同在一个地球村生活的其他生物和平相处,和睦相邻,多积善,多为那些弱势的生物留些生存空间,像给鱼儿多留一些有清水的湖泊,让鱼儿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像给老虎、猴子、大象、鸟儿们多留一些森林、平原、天空,让它们在自己的家园里快乐地生活。为这些我们人类的朋友留一些繁衍生息的空间,也就是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这样,会让地球变得更加和谐,这么做,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人类的文明,人类的美德。
做人不能只担美名,不负责任,没有公德心。所以乐施还要善施,就像如果不保护我们的地球,大肆破坏大自然的自然规律,缺少了清风明月、花草树木、鸟鸣兽吼,大自然也就不成其为大自然了。
当今许多成功人士和商业巨子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自己的仁者之心和受人欢迎的性格。因为仅靠他们的聪明才智、毅力和商业实践,或许能获得成功,但会是暂时的,不会长远;而有爱心,爱帮助他人的人,不仅受欢迎,同时也会有许多朋友,他的事业就会基业常青。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能力,没有爱心,不愿乐施,不愿善施,不懂得吃亏是福善待他人的道理,总计较自己利益大与小,个性孤僻生厌,那么他将永远处于劣势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