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11个主题,从传统语境中的肖像、街拍、彩色与纪实,到新视阈下的摹仿、景观、自我与建构。回顾过去,关照当下,把握未来。
163位艺术家,从安迪·沃霍尔到格拉德·里希特,从辛迪·舍曼到杰夫·沃尔。梳理艺术与摄影的发展脉络。
英国著名艺术出版社Phaidon出品,ArtToday(今日艺术)系列扛鼎之作。欧洲摄影畅销书,英文版出版半年即重印。
作为一名拥有多重学术背景(作者系艺术学士,艺术史与理论硕士以及摄影研究博士)的作家和艺术家,马克·德登(MarkDurden)对摄影写作的兴趣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某一类的讨论之上,而是以其丰富的知识结构作为依托,将当代艺术摄影、摄影理论和哲学的复杂话题融汇贯通于摄影史的书写之中。《今日摄影》全书以十一个主题章节作为框架,包含了街拍、肖像、风景和纪实摄影等相关主题,重现了摄影在每个类别中的非线性发展过程,同时通过介绍各个摄影类别之间的联系,描述了这一时期重要艺术家和摄影师多样的实践方法和形式。
|
內容簡介: |
《今日摄影:1960年以来的影像艺术》是一部内容丰富,轻松易读的当代影像艺术百科全书。从摄影在波普和观念艺术中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影响,到数码时代它自身所经历的惊人转变,本书概述了1960年至今摄影作为艺术的发展状况。作者马克·德登用清晰透彻的论述,探讨了摄影如何经由那些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手,变为一种备受推崇且应用广泛的创作载体与媒介。这些艺术家们包括:威廉·艾格尔斯顿、托马斯·施特鲁斯、南·戈尔丁、安德烈亚斯·古斯基、乔尔·梅耶罗维茨,辛迪·舍曼……他们星汉灿烂,尽揽本书之中。
《今日摄影:1960年以来的影像艺术》分为11个主题,其中如街头摄影、肖像摄影、景观摄影和纪实摄影等在摄影史中被一再强调,并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每一章都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开展,起于20世纪60年代,止于近几年的新作。作者通过架构在各主题之间的知识网络,不但追溯了各类别摄影的非线性发展脉络,还关注了它们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在旁征博引中,展现出一幕幕引人入胜又错综复杂创作情景。
全书内容严谨,结构清晰,将带领读者徜徉于一个个艺术背后的创作故事,使其对每一位摄影师的作品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这些摄影师,有的已崭露头角,有的处于事业发展期,还有的则成名已久。同时,本书从更为广阔的语境以及作品在当代艺术史中的地位出发,为读者提供了对今日摄影艺术的概观。
《今日摄影:1960年以来的影像艺术》甄选出500余幅具有重要意义的图片,对超过160位杰出摄影师的作品进行了详尽论述和分析,是一本了解当代影像艺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马克·德登(MarkDurden),英国作家,艺术家,南威尔士大学创意产业学院摄影系教授。著有《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Lange,2001,2012),《摄影研究的五十位重要学者》(FiftyKeyWritersonPhotography,2012)。合著包括与大卫·坎贝尔DavidCampbell合作的《可变资本》(VariableCapital,2007),与肯·格兰特KenGrant合作的《二次拍摄:基斯·梅得利文献中的肖像照》(DoubleTake:PortraitsFromtheKeithMedleyArchive,2013)等。此外,马克·德登还发表了大量关于摄影与当代艺术的文章。目前,他是艺术家小组“共同文化”CommonCulture的成员。
【译者介绍】
栾志超,生活工作于北京,长期从事当代艺术相关的批评、翻译和展览工作,译著有《五姐妹》(2014)、《今日摄影:1960年以来的影像艺术》(2015)、《心智与肌肉》(2015)。目前任职于《艺术世界》杂志。
周仰,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报道摄影硕士,现居住在上海。译者,独立摄影师,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担任新闻摄影课程外聘教师。在上海持续拍摄个人项目,作品关注年龄、遗产与记忆。2015年,作品《仙境|Faerie》参加阮仪三城市遗产基金会在英国国家信托遗产保护会议上举办的“一座园”群展。译著有《安妮在工作》《艾略特·厄威特:快照集》《数码摄影师户外实战指南》《摄影师的故事》等。
范静雯,伦敦亚非学院文化研究硕士,影像文化工作者。
罗晨,专精于镜间快门的搜集、修理与版本考证工作。在古典摄影工艺、早期摄影器材厂商,以及大画幅镜头等方向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着手摄影历史文献的翻译与整理工作。
|
目錄:
|
前言6
第一章10
摹仿:原创与复制
第二章58
面孔:姿态与伪装
第三章92
色彩:表象与深度
第四章136
街头:纷争与和谐
第五章174
景观:自然,文化与权力
第六章224
历史:见证暴行
第七章262
身体:理想与现实
第八章298
纪实:介入与利用
第九章348
自我:观照与表演
第十章384
建构:符号,幻想与场景
第十一章434
摄影的未来
注释450
摄影师简介452
参考文献457
索引460
|
內容試閱:
|
对于近五十年来的摄影,人们倾向于通过不同的使用者来区分其两大特点:那些依旧还在运用和探索,时而利用该媒介的现实主义特质,直接拍摄这个世界的摄影师;与那些以更具个人意识和保持距离,时而批判性的方式,将摄影作为现实主义形式来使用的实践者。对于那些挪用其他人的照片,或那些把影像制作成照片的人来说,摄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们的主题。他们的艺术,倾向于反思其他的图片或谈论摄影本身。数码技术并没有真正改变这种情况,因为它只是对摄影的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的两种使用都起到了作用。然而在我们这个数码时代,真正发生改变的是摄影的环境,因为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在拍摄照片。一些艺术家已经开始直接回应摄影的无处不在,不过这样的影像增殖将会对艺术摄影所产生的全方位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在跨越五十年的摄影史中标记出一条路径,这本身已经决定了某些选择。甚至一本像这样的大书,也不可能绝对全面。我已试图精选、顾及了那些我认为会流传的作品,回顾过去作品时还简单,但当作品是最近和当代的时候,就困难得多。摄影近代史的特点是,它已变得越来越全球化。从20世纪60年代,摄影相对有限地集中于第一世界,到如今覆盖全世界范围,这标志着一次重要的转折。
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按照松散的时间顺序开展,起于1960年,而时常止于近几年的新作。摄影很难加以类别,而我也很深刻地意识到,在我们标识和理解照片时,常用的那些定义和名称,也并非总是准确。最近半个世纪的摄影历史中,各种特别的创作方式呈现出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作品。因此,我主要使用主题或者类型,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试图捕捉并使其稳定。
最后一章里所讨论的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或可被视为指出了摄影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举的例子中,包括了我说的极端摄影——一头一尾分别是两件让人难忘且别具一格的装置,阿法瓦多·加尔2002年的作品,《图像的挽歌》中照片的缺席,以及埃瑞克·卡瑟斯2011年的展览中,24小时内上传到Flickr那成百上千的照片。这些艺术家使用摄影的广度和范围,可被看作指出了当下和未来的摄影一些反复关注的重要主题。不过,也有可能,明天的摄影就在这本书中那些激动人心的年轻艺术家们鲜为人知的作品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