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

書城自編碼: 268533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胡庆芳,孙祺斌,李爱军,刘文艳
國際書號(ISBN): 9787567537569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1-01

頁數/字數: 212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5.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偏爱月亮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生物安全与环境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HK$ 56.4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4.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5.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
+

HK$ 83.3
《教师怎样提问才有效——课堂提问的艺术(万千教育)》
+

HK$ 51.8
《让教师学会提问——以基本问题打开学生的理解之门(万千教育)》
+

HK$ 76.9
《老师怎么教,学生才会提问》
編輯推薦: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不仅是一种互动的形式,同时也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实践智慧就蕴藏其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时时激励着广大教学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工作锲而不舍地扎根课堂追寻教学实践的哲理光辉和实践良方。
《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渐进展现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层层面纱,让正在阅读本书的各位读者切身地领略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精彩和智慧!
內容簡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持续的有意义的学习。” 世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断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总是会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与当堂课密切相关的内容。但是,课堂上如何设计和运用有效的提问,就成为摆在每一位中小学及幼儿园老师面前的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有效的提问策略让课堂学习精彩无限,精良的分析技术让提问效度清晰彰显,深入的行动研究让提问品质渐进提高。《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一书对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的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讨, 分析有效课堂提问的构成要素,展示有效课堂提问的成功策略。
關於作者:
胡庆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独立出版专著4本,作为第一作者出版著作8本,主编丛书8套。代表专著:《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研究》、《美国教育360度》、《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
目錄
序 感受教育的脉搏: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引言 从同课异构的两个片段说起

第一章 有效的提问策略让课堂学习精彩无限
一、 利用认知冲突设问,激活学生思维
二、 变直为曲殊途同归,追求引人入胜
三、 分层设问化大为小,做到变难为易
四、 开放设计引导发散,收获丰富生成
五、 针对具体目标设问,突出有的放矢
六、 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实施巧妙点拨
七、 注重课堂提问方式,促进有效生成
八、 讲求提问言语形式,恰当达意两全
九、 立足新旧衔接提问,做到承前启后
十、 把握教学重点提问,突出课堂目标
十一、 针对学生思维障碍,突破认知瓶颈
十二、 透过现象探寻规律,促进由表及里
十三、 本着课堂知识延伸,实践举一反三
十四、 针对肤浅见解提问,促进深入提高
十五、 针对认知错误提问,直击现象本质
十六、 放大知识趣味提问,吸引学生参与
十七、 提问彰显思想引领,贯穿教育全程
十八、 加强知识逻辑关联,实现抽丝剥茧
十九、 增强提问适切匹配,引发有效生成
二十、 加强学生学情把握,促进灵活生成
二十一、 把握教学时机火候,追求水到渠成
二十二、 恰当进行理答评价,促进优质互动

第二章 精良的分析技术让提问效度清晰彰显
第一节 开发课堂教学提问观察量表
第二节 处理课堂教学提问观察数据

第三章 深入的行动研究让提问品质渐进提高
第一节 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报告
第二节 以提问为专题的课堂教学实录

第四章 经典的文献选读让思想智慧光芒闪耀
第一节 提问的渊源与特性
第二节 提问的分类与模式
第三节 提问的策略与技巧

后记
內容試閱
有效的提问策略让课堂学习精彩无限
第一章有效的提问策略让课堂学习精彩无限00
00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
一、利用认知冲突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侯亚明.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http:wenku.baidu.comviewc0fe970f52ea551810a687e7.html.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对每堂课的内容一开始就感兴趣或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为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激活学生思维的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的“障碍”,造成他们认知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认知的“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开始了真正的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突破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语文课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死海不死》,教师一开篇就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
2“死”与“不死”矛盾吗?
3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
这一番提问,激发了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种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结合了教材实际,抓住了突破口,提出了学生感兴趣的“问”。又如,在教《孔乙己》一文时,教师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很自然就让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认识到孔乙己其实并没有自己的名字这一深刻的社会寓意,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利用认知的冲突,抓住契机,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课例:
教师在教“圆的认识”时发问:“你们见过的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对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思维逐步接近圆的本质,思维状态进入积极兴奋状态。另一位教师在教学《游戏的公平性》一课时熊莺.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http:www.jxteacher.comyiyefengpiaocolumn5103546bd448f9c3643ddaed42530f8fc132d.html.,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抛两次硬币,如果第一次是正面朝上,那么第二次一定是反面朝上咯?”学生马上反应“不是的”。教师紧接着问:“你们不是说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吗?那我抛两次当然就是一次正面一次反面喽!如果不是的话,那不是和你们的结论矛盾了吗?”这个矛盾的问题环境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反驳兴趣,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动手操作的欲望,从而自然引入下一个学生抛硬币的活动。这个活动是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它就是一个高效的操作,抓住一些近似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物理课例:
为了使学生对“静止”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启发学生对“静止”这一哲学概念的理解,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听说过用手抓飞行着的子弹吗?”问题提出以后,教室内鸦雀无声,教师稍稍停顿了一下,从学生们的脸上读出了惊奇、思考、疑问。教师接着娓娓道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的竟是一枚德国制造的子弹。”教师问:“子弹飞得那么快,真能用手抓住吗?”学生回答各异。教师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指出,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道理呢?这里实际包涵着一个哲学原理:“静止——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样的提问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悬念,激发了求知的兴趣和欲望。
二、变直为曲殊途同归,追求引人入胜
课堂教学的提问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其启发性就可能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思维发展就得不到锻炼。而如果教师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思维上“绕一绕”、“跳一跳”,从而发现问题的答案。曲问有如下特点陈红.山巅可揽胜,曲径能通幽——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曲问,http:www.sdfz.netarticle.aspx?id=543.:
1激发兴趣,开启思维。两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年后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看来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而生动活泼的曲问正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它利用其用好奇心、好胜心、表演欲达到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目的。在一堂《皇帝的新装》的公开课上,老师先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然后老师扮成记者去采访那些演员:你为什么要那么演?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某人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做?学生非常兴奋,课堂上充满了意趣,也充满了活力。“记者”提出的不少问题实际上正是老师讲解时想提出的问题,但如果换成老师直问: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那课堂会是什么样子呢?那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2唤醒体验,激发共鸣。传统教育往往用分数掩盖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被动的灌输、机械的问答使得学生感受不到语文课程中那丰富的生活内涵,感受不到教材中隐含的自然美和人性美,使教学失去了生命力。新课程重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教材(人教版)明确提出“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读出自己”,李镇西老师如是说。曲问能以巧妙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与课文产生强烈的共鸣。
例1: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老山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的用法。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这时就可以换个角度来提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组织纪律呢?”当学生予以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顺便还可以回到现实生活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
例2: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小橘灯》一文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就可以这样提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可以继续提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由此可见,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第一章有效的提问策略让课堂学习精彩无限0
0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
例3汪新华.关于优化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钱梦龙先生在教《愚公移山》时非常好地运用了“曲问”的方法,促进了课堂教学精彩的生成。如,在讲到“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时,没有直接提问“龀”是什么意思、“孀妻”是什么意思,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提问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我们看一段教学实录:
教师:那么,那个遗男有几岁?
学生:七八岁。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从“始龀”知道的。
教师:噢,龀。这个字很难写,你看教师在黑板上写,“龀”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换牙。换牙时,约七八岁。
教师:对,换牙。你看它是什么偏旁?
学生:“齿”旁。
教师:孩子七八岁时开始换牙。同学们不但看得很仔细,而且都记住了。那么,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让他去吗?
学生:一时不能答,稍一思索,七嘴八舌他没有爸爸!
教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学生:他是寡妇的儿子。孀妻就是寡妇。
例4:学习鲁迅的《社戏》,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提出问题:“请同学谈谈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课文里找出依据。”有教师这样提问:“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来到了平桥村,你愿意与哪位小伙伴交朋友呢?”同样的问题,一个直问一个曲问,教学效果大不相同。第一种问法,学生经过思考后也基本能说出答案,但课堂气氛比较平淡,学生似乎在配合老师完成彼此所认同的课堂上的教与学的任务,缺乏人物形象应让人感受到的意趣之美,而且参与回答的基本上是那些比较听话、认为回答问题是天经地义的同学。第二种问法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与前一课堂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人人都能回答,人人都想回答,人人争着回答,曲问的引人入胜效果在这个案例中充分体现出来。
例5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例谈,http:bd.hbrc.comrczxshownews293692720.html.:数学课也可以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考转个弯,问在此而意在彼,使学生开动脑筋,经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时,首先问学生:“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然后再问:“你能否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再如讲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时,首先问学生:“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什么?我们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时是怎样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其性质的?”然后再问:“你能否利用类比的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形?是否能得出二次函数的性质?”让提问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在曲问时,要将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有个教学案例,学习《桃花源记》时,授课老师为了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了“时空连线”电视采访和“探究考证”的方式。老师假设自己是电视《时空连线》节目主持人,而同学是桃花源的村民,假设他来到桃花源对村民进行现场采访:“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请问这么多年你出去过吗?你想不想出去?”学生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后来老师又提问:“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呢?”他让同学模拟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来考证。老师通过创设的生活情境使得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有了深刻的领悟,而且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课堂上时有极富个性的火花闪现。我们大可以借鉴这个案例来讲授其他课文。教《三峡》,我们可以将问题“文中描写了三峡哪些自然风光”改为“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正带着游客游览三峡,那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三峡的美景?”教古诗《钱塘湖春行》,可以将词诗句鉴赏变成这样的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同样,举一反三。教《信客》,我们可以让学生写墓志铭,以此来代替人物评价;教《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们可以让学生猜测插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把握了文中人物的特征。
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兴趣爱好,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兴奋点的提问方式,力求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直题曲问,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
三、分层设问化大为小,做到变难为易
要上好一节课,往往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而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相对结构化的问题,这样的提问设计才有可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例1:《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轻易解决了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
例2张字.对化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110.:要上好一堂化学课,有时要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提问。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如学习《原电池》一节内容时,可设计如下问题:
1与硫酸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电子如何交换的?
2原电池为什么有两个极?目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3在两极之间电子为什么会流动?真正的动力是什么?
4电流表指针偏转表明有电流,形成闭合回路。试说明是怎么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必须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5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理论上是否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6你能把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出两个半反应吗?
7如何书写简单电极反应式?依据是什么?
8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一定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吗?电极本身是否参加反应?
9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本节内容如果按传统教法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会忽略学生的潜能.而如果按上述设计的问题,则会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理解原电池的本质。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题不切实际,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或者问题过易,答案一望便知,那都会失去提问的意义。问题犹如山峰,坡度太陡,无法攀登;坡度太缓,也会使人丧失攀登的兴趣。提问应设置合理的坡度,这既是考虑学生思维的特点,也是为了贯彻素质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