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編輯推薦: |
褚时健,这是一个在中国烟草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这是一位将地方工厂发展成***行业巨头的能人,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
十几年后,褚时健的名字因为橙子享誉大江南北,以70几岁高龄重新创业的故事,激励和影响了无数的人,褚橙也被称为“励志橙”。
他的人生几经起落:早年丧父,辍学、烤酒、种地,以此帮母亲谋生;青年,重新求学却遭遇战争,扛过枪打过仗;解放后没能逃脱“右派”的命运,却能埋头搞生产,所在糖厂成为当地条件**的地方;年过半百,接手玉溪卷烟厂,将其打造成亚洲**、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褚时健也成为“亚洲烟王”。然而,**跌落……
当他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时,已成橙王。拜访、学习甚至膜拜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蜂拥哀牢山……
88年丰富、起伏的人生经历,他的命运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过招不断,碰撞不断;他的个人故事紧贴着共和国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他的生活里有着生离死别,荣辱变换……人生经历当得上“传奇”二字。
|
內容簡介: |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
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
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
调查深入、资料翔实,真实,客观,书稿含褚时健数万字自述,并配以大量珍藏图片,很多都是第一次公之于众。
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
關於作者: |
周桦,七零后,人物传记作家。1997年进入媒体工作,曾任国内新锐媒体《新周刊》杂志社记者、编委,负责人物类栏目多年;2001年在《21世纪经济报道》开设专栏“数风流人物”,历时两年;长于财经人物传记撰写,2006年出版《王石这个人》(中信出版社出版)、2011年出版《藏锋-刘永好传》(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目錄:
|
推荐序一 我自己的一点总结 褚时健 XI
推荐序二 企业家的尊严 王石 XIII
推荐序三 看褚时健如何走出“哀牢山” 吴晓波 XVII
前 言 这本书是这么回事…… XXI
第一篇 早年的故事(1927—1948;矣则,昆明)
第一章 起始 003
褚姓人家 003
矣则 009
第二章 童年浪花 015
捉鱼 015
小学 017
第三章 少年故事 022
父亲 022
烤酒 025
离开 029
褚时健自述 我的1943 032
第四章 离家的日子 040
到省城读书 040
是个能干的人 043
第五章 所谓长大 045
学到了很多 045
见贤思齐 047
第六章 思变 049
家庭窘境 049
时局紧迫 050
第二篇 激情的青春十年
(1948—1959;南盘江北岸地区,玉溪)
第一章 战火纷飞 055
短暂回乡 055
从此游击队 056
出生入死的游击队生活 058
堂哥时仁 059
褚时健自述 我的1949 061
第三章 解放 067
迎来解放 067
迅速开始的征粮工作 068
第四章 革命意味着牺牲 071
兄弟时候 071
风起云涌的运动 073
第五章 平静或不平静的生活 077
波澜不兴的生活 077
马静芬的故事 080
结婚 085
第六章 风浪骤起 091
风暴来临 091
蓦然“右派” 093
话别 095
褚时健自述 我的1958 096
第三篇 生活的断层(1959—1979;元江,新平)
第一章 跌入底层 105
红光农场 105
生活总是要继续 108
老白 109
第二章 一家人要在一起 112
辗转只为团聚 112
艰难岁月 115
尘土里开出花 117
第三章 到了另一个农场 119
人生仓促的停留 119
小姑娘褚映群 122
第四章 新平,新平 125
曼蚌新的开始 125
找出亏损关键 128
欠缺 131
第五章 迅速进入角色 133
技术改造 133
原料之重 136
第六章 戛洒缘分 139
从此戛洒 139
艰难中求发展 141
尝试新管理 144
最会生活建设 145
第七章 不平静中的平静 147
看似平静的生活 147
褚一斌 148
纸厂 151
第八章 希望的光就要来了 153
黎明前 153
新平尾声 156
迎来新天地 159
褚时健自述 我的1966—1976 163
第四篇 华彩人生篇章(1979—1996;玉溪烟厂)
第一章 预备 171
那里有一座塔 171
那时是散淡时光 172
最开始很担心 173
第二章 万事开头难 175
并不愉快的开始 175
糟糕局面超出想象 177
新官上任三座山之强人强势 179
调薪风波 181
锅炉事件 183
褚时健自述 我的1979 185
第三章 启动改革 190
厂长 190
安居才能乐业 191
整顿工厂,改变观念 194
改变观念 196
初涉改革小失败 197
第四章 出手改革 199
英国莫林公司的MK9–5 199
串换来的辅料 203
单箱卷烟工资奖金含量包干 205
第五章 设备之战 210
各有各的忙 210
必须技术改造 211
出国买设备去 214
签“军令状” 216
引进一流设备,领先国内同行 218
第六章 烟叶的故事 220
有关烟叶的前世今生 220
好原料不好得 221
三分设备,七分原料 222
美国之行 224
烟草基地 226
试水 227
三合一 229
合并之术 231
第一车间 232
补助烟农 235
外购烟叶 237
终得回报 240
烟叶标准 242
褚时健自述 我的1986 243
第七章 内部管理大小事 248
生产必须计划 248
制度是最大的保障 250
节约也是生产力 251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252
关于成本的意识 253
人事就是人和事 255
邱建康 258
接班人 261
家里 263
第五篇 行在人生巅峰期(1988—1998;玉溪烟厂)
第一章 名烟翻番 267
红塔山 267
广东商人 269
三板斧助力,再跃巅峰 270
人生负累 273
叫停 275
第二章 关索坝工程 279
亚洲领军 279
又成为重量级买家 282
第三章 快马加鞭 285
海外发展 285
投资配套企业 287
能源与交通的投资 289
金融布局 291
褚时健自述 我的1994 294
第四章 谢幕 299
出事 299
事出有因 300
痛失爱女 301
最孤独的时候 303
边境被扣 305
家中监视居中 306
定罪 307
第五章 人生间隙 308
时间断层 308
律师马军 309
59现象 311
审判 312
第六篇 果夺锦标(1999至今;狱中,玉溪,新平)
第一章 是结束,也是开始 317
狱中 317
大营街 320
朝着圆满目标向前一步 323
总要做点什么 324
第二章 土地、水和树 326
那两个山头 326
开始 329
水源 332
果树 336
总有小坎坷 337
第三章 橙树在长大 340
老板给的糖 340
肥料很重要 342
砍树才能增产 347
马老师生病了 349
第四章 一年比一年丰收 353
孙辈归来 353
销售摸索着做 356
剪枝控梢是四季的事 358
黄龙病 361
更重要的是管理人 363
第五章 每一条路都指向未来 369
销售让褚橙年轻 369
互联网+ 373
人在高处稳步走 376
第六章 江山无限 383
褚时健自述 种橙十年 390
尾 声 岁月像一条河 397
致 谢 405
|
內容試閱:
|
我的1943年
1943年,到处都在打仗。虽然我们家生活的那个叫矣则的小村子一直没有什么战火,显得很安宁,但我的父亲还是在那一年因为战争过世了。那一年他42岁,我15岁,是家里最大的孩子。
我其实不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因为上面两个哥哥都在很小时候就夭折了,本来排行老三的我就成了家里的长子。作为家里的老大是要给弟弟妹妹们做榜样的,所以我小时候不敢调皮。在那个年代,医疗条件不好,夭折的孩子很多,我的两个哥哥都因为生急病,医药条件差,家里无力救治。对他们我没有什么印象,只是小时候经常听我母亲提起。
对父亲我的印象也不太深,虽然他过世的时候我已经15岁,是懂事有记忆的年纪了,但我和他相处的时间并不算太多。那时他长年在外做生意,家里主要是我母亲在操持。
父亲做的是木材生意。回到家的时间,他大都到山里去收木材;把木材拉回家后,按长短粗细分好类,然后搭火车把木材运到个旧卖给锡矿,矿里用来做矿洞里的镶木或者燃料。就是靠着父亲的生意,家里还算有些家底积累。但是没想到,1942年,父亲运木材的途中,在现在云南红河州弥勒县的巡检司镇,当时的一个铁路小站,日本飞机从越南飞过来,沿铁路线投掷炸弹,我父亲被气浪震伤。一年之后,他就过世了。
父亲平时很少和我说话,说得最多的时候大概就是每次他从山里收木材回来后,叫我拿着尺子帮他丈量一下木材,一根一根记录好,这样他好分类。偶尔他会和我母亲说说外面做生意的事情,但似乎也都是三言两语。在我的记忆里,父母都是比较沉默的人,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也有这样的性格特点,应该就是来自他们。
但父亲的性格其实在他们兄弟三人中是比较特别的。我父亲兄弟三人,还有一个姐姐。作为长子的大伯自小学业优秀,他后来做了华宁县青龙区(也就是现在的华宁县青龙镇)区长。我从记事起,大伯一家就一直住在青龙区禄丰火车站附近,和我们的村子有些距离。三伯性格很内敛,比起我父亲更是寡言少语,家里人都说他老实,但我觉得不应该用“老实”两个字形容他,因为他经常出门跑生意,应该是个很机灵的人。姑姑排行老二,很早就嫁到了十几里外的鲁伯比。我父亲是家里的小儿子,排行老四。可能是因为“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父亲的性格显得比自己的两个哥哥要机灵活泼一些,虽然在学业仕途上他比不上大伯,但是他长年出门在外,跟各种人打交道,在我们那个地方,也算得上非常有见识的一个人。
在父亲过世之前,我从来没有把“死”这件事和父亲联系在一起。那时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操持农活儿和家务,我们兄妹几个还小,能帮她的地方不多,家里自己耕种的水田也只有一两亩,所以父亲是家里顶大梁的支柱。就像当时所有的农村家庭一样,男人是必不可少的家庭角色。
父亲去世前几年,我的奶奶、爷爷还有我的三伯,都因为生病相继过世。亲人过世,小孩子的心里不懂悲伤,更多还是恐惧,觉得再也见不到这些亲人了,害怕不能再相见。爷爷奶奶过世时,我看见父母亲和其他长辈在哭,也知道这是件伤心的事,但自己还是没有掉下泪来。老人病死,小孩夭折,在那个年代,是一件掀不起波澜的事。
但父亲的死不同。1942年被炸伤以后,他在家里躺了将近一年,再不能出门做生意,简单农活儿也无法帮助我母亲。父亲的情绪变得很焦躁,他觉得自己一个老老实实做生意的本分人,怎么会碰到这么倒霉的事?他经常骂日本人,觉得越南人、中国人实在可怜,就这样受日本人欺负。——那大概也是第一次我对国事有所感触,的的确确是国仇家恨。
一年之中,父亲都在病床上躺着。母亲除了忙田地的活儿,忙家务,还要想办法到处买药医治父亲,家里的生计一下就变得困难起来。生活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母亲身上,她真的太辛苦了,丈夫生病,娃娃又小,这个时候,也只有我这个大儿子能帮帮她。
1943年夏天,父亲病了一年之后,去世了。那时我最小的弟弟褚时佐还不到1岁,对于父亲,他一点记忆都没有。生生死死,一下子在我面前具体起来。我明白,家里所有的困境还会继续,日子会越来越难过。父亲的死,意味着我们家的生活会变成另一个样子,母亲、我、我的弟弟妹妹们,我们的命运都会改变。
死,真的会改变很多东西。以前我没有体会到这一点。死意味着永远离开,意味着你本来正在做、应该做的事情再也没有办法去做了。有些人本来可以因为你活着,可以生活得平平静静,但死会让这个平静永永远远丧失掉。父亲的死让我第一次感到死的可怕,也觉得活着真的很重要。对于家人,对于亲人,活着就是一件好事。
我已经88岁,这么多年,经历了太多朋友、亲人的死去。对于死亡这件事,我已经越来越平静,也越来越忽略它。活着的每一天,把每件事情做好,尽好自己的每一个责任,就不白白过这一生。不要去想太多死亡的事情,它来或不来,谁也控制不了。
活比死要重要得多。
对于父亲的死,家里改变最大的应该就是我。我在故乡那个小山村无忧无虑生长了15年,到了1943年,我一下就从少年长成大人。我这一辈子关于离别、关于责任、关于生活中大事小情的认识,很多都是从那时开始的。
那一年我开始像一个家长一样承担起家里的经济重担,我把原本母亲负责的烤酒房接过来,烤酒、卖酒。这个酒坊虽然只是爷爷留下来的酒坊的一半,但对我们家来说非常重要,我自己的学费要从卖酒的钱里匀出来,我母亲的日常花销很大一部分也要靠它。
一个15岁的少年娃娃,独自做烤酒这件事还是很不容易的。我现在偶尔还会想起当年那些场景,心里有些恍惚:我到底是怎么过来的?700斤的苞谷(玉米),要从浸泡、蒸,到发酵、出酒,全部完成已经不简单,要做好就更不容易。
但我必须要完成,必须要做好。除了我,家里没人能帮我母亲做这件事。酒烤不出来,我的学费就没有着落,家里的开支就成问题。而且,好酒才能卖出好价钱。
我记得蒸苞谷是个很磨人的环节,几百斤苞谷,要用特别大的甑子,放在柴火灶上通宵通宵地蒸。我把白天泡好的苞谷一锅一锅放到灶上,自己就守在灶边。蒸的过程要不断加柴火,也要不断翻搅甑子里的苞谷,不然就要熄火或者烧煳。以前我看别人蒸时就留意估算了一下,大致两个钟头就要加一次柴,翻一次锅。本来蒸苞谷最好是整夜不睡,但是无论大人小孩都很难做到。我有心事,睡到两个小时肯定醒过来,一晚上醒个好几次,苞谷也蒸好了,柴火也刚刚好,不浪费。你问我咋个醒得过来?我也不晓得啊,大概因为心里记住这件事,有责任心,想不醒都不可能。我现在还是这样,说好几点起床,我一般提前个三五分钟总能自己醒,不用闹钟。那个时候烤酒蒸苞谷,半夜里时不常就闻到隔壁酒坊有刺鼻的煳味传过来,我就想:哎呀他们又睡迷糊了,苞谷又蒸煳了,浪费了好可惜!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做事总比别人要做得好,因为我认真,负责任,心里有谱气。同样是烤酒,我一般两斤半苞谷就能出一斤酒。春节过后天气暖和,有时两斤苞谷就出一斤酒,别人怎么都要过三斤苞谷才行吧?
烤酒过程中发酵是最重要的过程,发酵期间要有37~38摄氏度的温度。苞谷蒸熟以后,把酒曲撒进苞谷,放进发酵箱里。箱子里面温度只要够,一次升温,出的酒就一定多。这个道理也是我慢慢琢磨出来的。刚开始烤酒时,大人也不怎么往细了说,只是让我发酵时要关门。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只回答我说“怕冷风”。我就想:哎哟你还不告诉我,不就是温度的问题吗?关门我肯定学会了,另外每次蒸苞谷时灶里会掉一些炭下来,我不扔它们,用烂铁锅装了,塞到发酵箱下面和边上,这样一来屋子里的温度慢慢就高起来,发酵就有了保证。我记得用了这些方法后,第一、二次出酒率一下就高了15%。从那以后我就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会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规律搞清楚了,办法就出来了。闷着头做事不动脑子,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收获。在我们现在的橙子基地,我经常和那些作业长说:你们不要傻做,要学会掌握技术,不要以为搞农业流点汗水就可以了,大老粗才那么想事情。1955年部队评军衔的时候,怎么不给骡子评个军衔呢?打仗的时候骡子最辛苦了,井冈山的时候驮枪又驮炮,但它什么也评不到,为什么?它不进步嘛!人家求进步的,评大将评上将,你不进步就是不行,格合?(云南话:对不对?)
做事情找规律就是你心里要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莫糊涂。烤酒这件事好像是老百姓都烤了多少年,经验都在肚子里,动手做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我会拿个小本子,记一记,苞谷用了多少,燃料费花了多少,请小工背到镇上花了多少人工费,简简单单都要记下来;卖完酒后,算一算,盈余了多少,这一次和上一次有什么差别。这笔账你心里不弄个一二三,我看这个酒烤得就不算成功。那个时候莫看我年纪小小的,其他人烤的酒没有我出酒率高,卖的价钱也没有我好。我那个时候烤到经验多了,敲敲酒缸我就知道度数有多高,现在这个本事我还有的。村子里其他大人恐怕都不理解,怎么我一个娃娃烤的酒比他们的要好,其实就是认不认真,会不会做成本核算。
我后来做企业也是这样,认真很重要,成本核算很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