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79.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79.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4.8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78.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2.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6.7
|
編輯推薦: |
自称“草衣”,无缘学堂
能诗能文,能刻能绘;
活的简单,画不简单。
齐白石出身于世代务农的家庭,只读过半年书,却凭着“伯乐”,尤其是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为诗、画、印、字皆精的大家。本书既介绍了齐白石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也介绍了齐白石刻苦而努力的一生,给读者以激励和正能量。
|
內容簡介: |
在20世纪的中国,若说最广为人知、最雅俗共赏的画家,非齐白石莫属。他被尊为“人民艺术家”,也被称为全才艺术家,于诗、书、画、印皆能,花卉、草虫、山水、人物皆精。
《影响现代中国的人物·草衣的胜利:齐白石》讲述的,不仅仅是艺术的齐白石,更是始终如一、坚持自我的齐白石。
他出身贫寒,只读了半年私塾,做过木匠,画过民间画,27岁才正式拜师学画,一直默而不闻数十载,却不言放弃,57岁的高龄“北漂”,60岁始闻名于海内外。成名却不固守,坚持创新而成“衰年变法”。
从“草衣”到巨匠,一段励志的人生传奇。
|
關於作者: |
白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绘画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出版作品有《宋辽金西夏绘画史》《似与不似——中国绘画》《人间词画》等。
|
目錄:
|
第 1 章 少年时代
家 世
启 蒙
牧牛童的欢乐
第 2章 民间艺人
芝木匠
残缺的《芥子园画谱》
五次出游
结识陈师曾
“衰年变法”
卖画京城
第3章 全面发展
新的起点
齐美人
龙山七子
入王湘绮之门
第4章 文人画家
五次出游
结识陈师曾
“衰年变法”
卖画京城
第 5 章 艰难时世
闭门不出
拒售作品
去留的选择
第6章 耄耋之年
走出家门
丰产的一年
荣誉与成就
后 记
|
內容試閱:
|
“衰年变法”
1840 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闭 关自守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传了进来。于
是凡是具有维新思想、崇尚新学的人,都把改革 社会、振兴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对西方文明的学习
上。美术界也是如此,兴办美术学校,派遣留学 生出国,学习掌握西方美术技法。五四运动时期,
在民主和科学思潮的影响下,提出了美术革命。
“五四”以来,中国画一直是美术界长期争论
的问题。由于中国画是在封建社会诞生、形成和 发展的,所以当时许多有点“新思想”的人,都
把中国画当成老古董,甚至抱着完全否定的态度, 要把它打倒。就当时国画本身来看,确实存在许
多问题,比如题材狭窄,表现手法日见玄虚,艺术趣味偏于审美,较多的画家满足于因袭、模仿,宗派门户之 见很深。从发展趋势来观察,这些无疑是落后的东西。针对这 些缺点来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美术革命。
1918 年 1 月 15 日,《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发表了陈独秀
《美术革命》一文,提出了国画改良的问题:
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因为要改良中国 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画家也必须用写实主
义才能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己的画,不落古人的窠臼。中国 画在南北宋及元初时代,那描摹刻画人物禽兽楼台花木的功夫 还有点和写实主义相近。自从学士派鄙薄院画,专重写意,不
尚肖物;这种风气,一倡于元末的倪、黄,再倡于明代的文、 沈,到了清朝的三王更是变本加厉;人家说王石谷的画是中国 画的集大成,我说王石谷的画是倪黄文沈一派中国恶画的总结
果。谭叫天的京调,王石谷的山水,是北京城里人的两大迷信,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不许人家说半句不好的。……我家所藏 和见过的王画,不下二百多件,内中有题画的不到十分之一;
大概都用那“临、摹、仿、抚”四大本领,复写古画;自家创 作的,简直可以说没有,这就是王派在画界最大的恶影响。到 后来的扬州八怪,还有自由描写的天才,社会上却看不起他们,
却要把王画当作画学正宗。像这样社会上盲目崇拜的偶像,若 不打倒,实是输入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最大障碍。
很明显,陈独秀提倡采用西画的写实精神来创作富有创造 性的作品,反对只搞临、摹、仿、抚、复写古画的流行风气,以此精神来改良国画。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学西画的思潮,开始盛
行起来,采用西画的写实精神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当时对西画 写实精神的理解虽然比较简单,以为不过就是要以实物来做描
写的模型,以临摹他人作品为能事,没有自己的特点。但实际 上它有利于进行艺术创造,有利于对客观世界是创作源泉的认
识,使人们把实物写生看作是一种科学方法,是中国美术复兴 的必经之路。不这样,个性和感情思想就难以充分发挥,就不
能赋予艺术新的生命。当时的美育倡导者蔡元培也认为,重视 实物写生是科学的方法,是应该在新美术运动中竭力倡导的。
实物写生首先是在美术学校里实行的。作为新生事物出现
的实物写生,别的都可以让中国人接受,唯独画人体写生,由 于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伦理观念,因而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
大波。
1914 年 3 月,上海美专西洋画科三年级学生首先使用人体
模特。同年,浙江高等师范学堂也开始画模特。当时教育部制 定的教学方案中虽已规定艺术学校可以采用模特教学,但在社
会上阻力仍很大。围绕着模特问题,美术界展开了一场尖锐的 反封建斗争。刘海粟及上海美专站在了斗争的前列,最后却不
了了之。
对于写生的提倡,无疑是对中国古已有之的师造化传统的
继承和发扬。但是这种提倡却往往被误解为要写生就要排斥临 摹,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事实上,应当反对的是用因袭代替创作的临摹,而不是一切临摹。临摹是学习传统技法不可缺少
的,因此应适当地提倡。
如何评价中国画和中国画应如何发展的问题,是当时画坛
关注的中心。
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论》中说:“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
日已极矣”,“夫何故而使画学如此其颓坏耶,曰惟守旧,曰惟 失其学术独立之地位”。他敏锐而清醒地提出:“古法之佳者守
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 者融之”。I 在当时学西洋画盛行的风气下,徐悲鸿能提出这样 的见解,是很可贵的。
陈师曾的《文人画之价值》,就当时争论不休的文人画问
题,实际上也是如何认识元、明、清绘画的问题发表了意见。 他强调作画“是性灵的,是思想的,是活动的,不是机械的,
不是单纯要发表作者的性灵和思想”,因此,“文人画之要素, 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J 肯定了传统画 的价值。
邓以蛰在《中国绘画的派别以及变迁》与《观林风眠的绘
画展览会论及中西画的区别》等论文中,着重论述的是关于中 西画的区别。他说:“中国画注重自然,西洋画注重人生,两下
体裁不同,所以发展的艺术(和伎俩方面)也就不同,这种畛 域,似乎很难沟通。”他不主张中西混同,认为中国画有自己的
发展规律。
1926 年,丰子恺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画的特色》一文,他将绘画分为两种,他说:“绘画,从所描写的题材看来,
可分两种,一种是注重所描写的事物的意义与价值的,即注重 内容的。还有一种是注重所描写的事物的形状、色彩、位置、
神气,而不讲究其意义与价值的,即注重画面的。前者注重心 的,后者注重眼的。”中国画偏于前者,西洋画近于后者。关
于中西画的区别,他认为:“中国画是注重写神气的,西洋画是 注重实形的。中国画为了要活跃地写出神气,不免有时牺牲一
点实形,西洋画为了要忠实地描出实形,也不免有时扼杀一点 神气。”
倪贻德的《新的国画》用新艺术的观点重新议论中国画的
价值,得出的结论是:“现在一般国画家的态度,是摹仿、追 摹、幻想……而与现实生活离得太远,不是表现现实生活艺术,
却是些虚伪、造作、没有真实情感的艺术。所以我们应当把这 种态度改变一下,从摹仿到创造,从追摹到现实,从幻想到直
感。在消极方面说,现代的青年国画家,更应当有下面的两种 努力:一、从新的事象、新的感觉中、去寻找新的诗意、新的
情调。二、创造新的技巧,去表现新的画境。”K
“五四”以后,西方美术的大量涌入,冲击了古老的中国画
坛,促使中国的美术家们对传统的中国画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不同观点与学派竞相发展。在此基础上,很多画家进行了新画
法的尝试。
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开始并完
成的。这样活跃的美术思潮对齐白石也产生了影响,他在与画家胡佩衡论画的时候说:“得与克罗多先生谈,始知中西绘画原
只一理。”L(克罗多先生是位法国画家,19 世纪 20 年代末在 北京教授西洋绘画。)“现在已经老了,如果倒退 30 年,一定 要正式画画西洋画。”M 说明他希望能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渴望 自己的艺术能不断创新。正是这种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精神, 支持他在年近花甲之时仍能以极大的勇气来改变画风。当然也
和他在京遭冷落的境地分不开,尤其是和陈师曾的诚挚帮助分 不开。
齐白石定居北京之初,所画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
在北京不受人们喜爱。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齐白石的画的人, 简直是绝无仅有。齐白石的画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元两元,
比同时代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但仍很少有人问津,生意 惨淡。1919 年他画《墨牡丹》自题诗云:
衣上黄沙万斛,
冢中破笔千支。 至死无闻人世, 只因不买胭脂。
他是借李唐来表达自己的画不被人赏识的寂寞心情。李唐
是北宋徽宗宣和画院的画师。北宋灭亡后,他南渡到临安(杭 州),年已近 80。初到临安,人们还都沉浸在新朝建立的欢乐 中,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人们更喜欢能装堂饰壁的工笔画。 李唐水墨淋漓、笔墨凝重的画不为时人所重,他一度流落到街
头卖画,生活贫困。曾作诗云:“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在齐白石困难的时候,陈师曾帮助了他。一日,齐白石在
画梅花,取法于宋代的画梅名家扬补之。陈师曾看后指出“工 笔画梅,费力不好看”N,建议白石改变画法。齐白石深受启 发,决定变法。他作誓言道:
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 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他以极大的决心闭门谢客,潜心研究,开始了 10 年变法的探索。1920 年至 1929 年是齐白石成败的关键 10 年。为摸索适 合自己才秉、气质的艺术道路,齐白石付出了异乎常人的精力
和代价,终于独创出红花墨叶的两色花卉,与浓淡几笔的蟹和 虾,人称“红花墨叶派”。
齐白石的画,早年以工笔为主,草虫就很传神,这既得力
于摹古,又得力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40 岁以后,他云游四方, 并学习石涛、罗两峰、金冬心及“四王”的画法,逐渐改变了
画风,向写意方向转化。10 年变法过程中,他广泛吸取借鉴前 人的经验,大胆创新。应该说,明、清画家徐渭、八大山人、
石涛,近代画家赵之谦、吴昌硕以至陈师曾都对齐白石产生了 很大影响。
齐
白 石 对 徐 渭、 八 大 山 人、 石 涛、 吴 昌 硕 都 很 佩 服, 在《老萍诗草》中他曾说:
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 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还作诗说:
青藤雪个远凡胎, 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为走狗, 三家门下转轮来。
青藤是明末大写意花鸟画家徐渭的号。徐渭是浙江绍兴人,
很有才学,但屡次应举考试未中。中年时曾为闽浙总督胡宗宪 的幕僚,参与过当时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后在统治者内部
的互相争斗中,不堪连受挫折,一度精神失常,因误杀妻子而 坐了七年牢。出狱后主要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尤工于书画,
特别擅长水墨大写意花鸟。他的作品不拘于物象,“不求形似求 生韵”,笔简有力,势如急风骤雨,纵横睥睨。他有时还作水墨
淋漓的泼墨之作,水墨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画 多倾注于主观情意的抒发,几乎是每画必题,每题必诗。他题《墨葡萄轴》道:“笔底明珠无卖处,闲抛闲置野藤中”,抒写自
己才华不得施展的郁闷心情。题《蟹荷图轴》云:“稻熟江村蟹 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
讽喻当时横行霸道的董卓式的贪官。
徐渭的水墨大写意花鸟,对后来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
八怪”、赵之谦、吴昌硕以至潘天寿、刘海粟,包括齐白石都有 很大影响。“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对徐渭十分崇敬,曾有一方
“青藤门下牛马走”的印章,用来盖在书画上。吴昌硕曾把他说成是“画中圣”。有人这样说,近代中国画有创新的一派,实际
上就是师承徐渭一路。
八大山人名朱耷,清初四僧之一,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
裔。一生字、号、别号特别多。清顺治时落发为僧,法名传棨, 号雪个、个山、驴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始号八大山人, 在画上常连缀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其愤懑之情。
八大山人 19 岁时遭国破家亡之痛,遂装哑不语,后削发为 僧。他满怀悲愤之情,誓不与清王朝合作,性格倔强,行为狂 怪,常借诗文书画发泄其内心积郁。八大山人能诗,善书法,
工篆刻,精绘画。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早年曾受董其昌影响,不仅临过董其昌
仿古山水册,就是在老年时所写的书札中,仍不断仿求董其昌 的字画,通过董画而上追元季黄公望、倪瓒直至五代的董源、
巨然。他与“四王”虽同学董其昌,但与“四王”所走的道路 完全不同,并非以模拟为目的,而是从董其昌的画中吸取精华,
学董而无董的痕迹,突破了董的规矩而超过了董。由于他那不 满现实的独立不倚的孤傲个性,形成了一种豪迈雄健的笔墨,
旨在抒发强烈的身世之感,表达“零碎山河颠倒树,不成图画 更伤心”的情怀。正如郑板桥诗云:“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
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因此,他创造 的山水形象,既无董画的修润明洁、温静娴雅,更无“四王”
的山川清丽、城市繁荣,而是一种苍茫凄楚、剩水残山、荒寞 的境界。
在八大山人的绘画中,以花鸟画成就最高。他的花鸟画,
大多缘物抒情,或表现自我,把花鸟人格化,以寄寓讽喻之意。 他从古代画家梁楷、吕纪、林良、陈淳、徐渭的水墨花鸟画中
汲取营养,但摆脱了其形式的束缚,创造出了新的面貌。他的 花鸟画意境清奇幽冷,构图和用笔简洁,往往三笔两笔即完成
一个形象,可谓“笔简形具”,用笔用墨方面都达到了极熟练的 程度。他的花鸟画,笔势凝重而多变化,朴茂酣畅,富有含蓄
的韵味;形象夸张奇特,追求不似之似,贵在神似。他喜用拟 人化手法,所画鱼鸟常做“白眼向人”的情状,寄托不肯妥协、
不甘屈辱的感情和顽强的生命力。画上题诗多含意隐晦,冷嘲 热讽,耐人回味。在立意、造型、用笔、用墨以及诗书画印的
结合上,达到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是中国绘画史上 极为光辉的一页,对后世画坛影响更为深远。清代的“扬州八
怪”、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 天寿、李苦禅,都受到其艺术的启迪。
大涤子是清初四僧之一石涛的号。石涛,原名朱若极,广
西全州人,明宗室。明亡时他年龄尚小,后隐居为僧。早年屡 游安徽敬亭山、黄山;中年住南京,曾在南京、扬州两次见到
康熙皇帝;晚年定居扬州。石涛擅画山水、兰竹、花果、人物, 而以山水画成就最高。他重视学习传统,虽师法元人笔意,但
并非泥古不化,更注重深入自然,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所画黄山、庐山、江南水乡、平原风光,比实际景物更完美。
他的画布局新颖,笔墨千变万化,不拘守一种形体,而是配合多种多样的笔势,根据不同的对象灵活运用,淋漓尽致地加以
描绘,表现了山河阳晴阴灭、烟云变幻、寒暑交替的虚虚实实、 千情万态,形成了独特的多样化的风格。石涛画花鸟、兰竹,
多用水墨写意法,行笔爽利峻拔,用墨淋漓简练。他的山水、 花鸟画对后世影响很大。
八大山人与石涛的画,虽有相同之处,但每人又有自己鲜
明的个性:八大山人蕴含凝聚,点滴似冰,石涛则情发于外, 挥洒淋漓;朱耷沉郁而取势,石涛峭拔而流畅;朱耷长于用笔,
石涛则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