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12.7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6.7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1.8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3.3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5.8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7.3
|
內容簡介: |
媒介在风险社会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受到学者们关注。曾繁旭、戴佳编著的《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传播研究工作坊)》不仅在各章系统地介绍风险传播领域的主要理论,更运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描述风险传播不同主体在中国语境下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与现有理论对话,尝试归纳中国式风险传播的特有逻辑,探讨良性沟通的可能。
本书可为媒介、公众、专家、政府、企业的风险沟通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启发。同时,本书也可作为面向本科高年级与研究生的教材,启发学生如何进行规范且具有问题意识的实证研究。
|
目錄:
|
第一章 为何研究中国风险传播?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转型社会的风险景观与困惑
第二节 原有的理论路径
一、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
二、社会抗争
第三节 新的视角:风险传播
第四节 中国式风险传播的困境何在?
一、风险为何在这里被放大?
二、必然的沟通败局?
三、信任重建与新媒介机遇
第五节 问题、方法与案例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案例
第六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公众如何感知风险?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技术风险VS感知风险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的社会放大
一、信息过程
二、制度结构
三、个体反应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两个核电项目
第四节 研究发现:风险放大的社会机制
一、核电项目的技术风险与感知风险
二、信息过程:信息建构与风险放大
三、制度结构:信任缺失与对抗性信息解读
四、个体反应:愤怒情绪与核电污名化
第五节 结语: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的交叠
第三章 媒介如何建构风险框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媒介作为议程设置者
第二节 理论框架:媒介对风险议题的建构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PM2.5”议题
第四节 研究发现:媒体的权力偏向与相互影响
一、主题:议题的报道焦点
二、信息来源:谁是议题的“框架定义者”
三、风险框架争夺
四、风险框架共鸣与扩散
第五节 结语:不同媒体的交织和博弈
第四章 风险建构中的专家角色?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风险议题的专业门槛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与专家
一、风险沟通中的专家角色
二、知识垄断与风险传播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转基因议题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三、类目构建与信度检验
第四节 研究发现:媒介对于专家角色的呈现
一、媒介对专家的依赖程度
二、专家意见与立场
三、专家身份和专业领域
第五节 结语:“科技范式”的局限
第五章 风险沟通为何失败?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夹缝中的风险沟通
第二节 理论框架:信任缺失与沟通误区
一、风险传播中的专业知识
二、决策与沟通过程的开放
三、需求与情绪关注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广东鹤山核燃料项目事件
一、案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发现:先天不足、后天失误
一、第一的沟通语境
二、“缺陷模式”思维的误区
三、专家的困境
四、民意沸腾中的混乱应对
第五节 结语:公信力与沟通策略双重缺失
第六章 不同风险社群如何竞争?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迥异的风险故事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故事模型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昆明“PX”事件
一、案例过程
二、方法与设计
第四节 研究发现:故事的角力
一、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风险故事竞争
二、不同传播阶段的风险故事竞争
第五节 结语:弥合鸿沟的可能
一、专家风险故事为何失败
二、公众风险故事的逻辑
三、分裂的媒体风险故事
四、建设性的专家—公众风险沟通模式
第七章 风险沟通如何建立信任?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信任危机
第二节 理论框架:社会信任与风险沟通
一、信任与社会信任
二、风险沟通中的信任重建
三、中国语境下的风险沟通研究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核电企业
第四节 研究发现:信任建立的步骤
一、短期信任建立:核电项目的风险沟通
二、长期信任建立:重塑外部关系
第五节 结语:风险对话和参与式决策
第八章 如何评估风险沟通的效果?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沟通效果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沟通及其效果研究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茂名PX事件
第四节 研究发现:三个考察维度
一、风险沟通中的媒介应用
二、微博的扩散链条与社会网分析
三、公众回应与社会信任
第五节 结语:追溯沟通的印记
第九章 通往社会信任之路
第一节 信任重建的空间
一、信任缺失的语境
二、从短期信任到长期信任
三、再造政治
四、民众赋权
第二节 去政治化的公众参与
一、超越政治话语
二、理解公众的风险逻辑
三、风险沟通视角下的公众参与
第三节 重提传媒“专业化”
一、媒体作为风险沟通者
二、重新定义“专业主义”
三、专业主义的沉沦与救赎
第四节 参与式沟通作为新范式
一、超越危机公关
二、“缺陷模式”的困境
三、新的沟通可能
四、多元化的沟通渠道
参考书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