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9.4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91.8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9.7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93.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5.7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4.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102.4
|
編輯推薦: |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设计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城市规划、地理科学、土地管理、资源环境等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
內容簡介: |
面对资源紧约束的发展困境,城市更新已成为挖掘空间发展潜力、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提高空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中外城市更新的实践证明,大规模拆除重建式的城市更新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综合、内涵丰富的渐进式城市更新才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转型发展的正确选择。本书以深圳为例,结合城市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城市更新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城市更新的评价体系、经济调控、社会结构变迁、低碳生态实践、规划编制内容等多角度,对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探讨了城市更新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方法。
|
目錄:
|
前言
1 导论 1
1.1 深圳城市发展背景 1
1.1.1 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 1
1.1.2 面临严峻的内外挑战 2
1.1.3 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3
1.2 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综述 5
1.2.1 国外城市更新研究进展 5
1.2.2 国内城市更新研究进展 8
1.3 城市更新概念界定 10
1.3.1 城市更新概念的一般内涵与发展历程 10
1.3.2 本书对城市更新概念的内涵理解 10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结构安排 11
1.4.1 研究内容 11
1.4.2 研究方法 12
1.4.3 研究框架 13
2 城市更新基本理论 15
2.1 级差地租理论 15
2.1.1 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15
2.1.2 新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15
2.1.3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16
2.1.4 地租杠杆的应用 16
2.2 产权制度理论 17
2.2.1 产权的特性 17
2.2.2 产权的功能 17
2.2.3 对城市更新的影响 18
2.3 精明增长理论 18
2.3.1 “精明增长”的思想内涵 18
2.3.2 精明增长理论的应用 19
2.4 触媒理论 19
2.4.1 城市触媒理论 19
2.4.2 更新触媒概念 20
2.4.3 更新触媒分类 20
2.4.4 更新触媒与更新动力 21
2.5 角色关系理论 21
2.5.1 政体理论 22
2.5.2 多元合作理论 22
2.5.3 赞助人与支持人理论 23
2.5.4 增长机器和交换机制—使用价值矛盾论 23
2.5.5 其他理论 23
2.6 城市管治理论 24
2.6.1 理论基础 24
2.6.2 理论内涵 24
2.6.3 主要内容 25
3 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 26
3.1 城市发展历程与趋势选择 26
3.1.1 城市转型发展的内涵 26
3.1.2 城市发展的现状特征 26
3.1.3 城市发展的趋势与选择 28
3.2 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的关系 29
3.2.1 城市发展阶段与城市更新特点 29
3.2.2 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 30
3.3 城市更新的对象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32
3.3.1 更新对象的分类与特征 32
3.3.2 更新对象的主要问题 38
4 利益平衡下的更新模式 45
4.1 多元利益诉求 45
4.1.1 城市更新的主体与角色 45
4.1.2 城市更新中的利益关系 46
4.2 城市更新模式的演变 48
4.2.1 非常态化的城市更新模式 48
4.2.2 制度化建设下的城市更新模式 49
4.3 城市更新模式的机制与问题 52
4.3.1 利益主体的得失分析 52
4.3.2 存在的问题 53
4.4 城市更新中角色关系的再定义 55
5 社区转型与城市更新 56
5.1 城中村改造与社会结构变迁 56
5.1.1 综合整治与社会结构变迁 56
5.1.2 拆除重建与社会结构变迁 58
5.2 工业区升级改造与社会结构变迁 60
5.2.1 工业区升级改造的路径与主体 60
5.2.2 工业区升级改造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 61
5.3 集体股份合作制与社会结构变迁 62
5.3.1 集体股份合作制的发展历程 62
5.3.2 集体股份合作制的作用机制 63
5.3.3 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的治理模式 64
5.4 城市更新背景下社会结构的优化与转型 67
5.4.1 政企分离,加速城中村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的市场化 67
5.4.2 各司其职,理顺基层管理组织的关系 68
5.4.3 打破隔离,促进本土居民与外来居民的融合 68
6 城市更新中的低碳生态建设 69
6.1 低碳生态导向下的城市更新 69
6.2 基于不同更新方式的低碳生态要求 69
6.2.1 综合整治中的低碳生态要求 69
6.2.2 拆除重建中的低碳生态要求 75
6.2.3 功能置换中的低碳生态要求 79
6.3 城市更新中落实低碳生态建设的措施 80
6.3.1 构建多层次的低碳生态更新指标体系 80
6.3.2 加强更新规划政策的空间引导与控制 80
6.3.3 加强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关键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 80
6.3.4 开展低碳生态更新的试点示范工程 80
7 城市更新评价体系 81
7.1 城市更新评价的目标与原则 81
7.1.1 城市更新评价目标 81
7.1.2 城市更新评价原则 81
7.2 城市更新评价体系的构建 82
7.2.1 指标选取标准 82
7.2.2 指标体系构成 82
7.2.3 指标权重评判 83
7.3 城市更新评价体系的空间识别 87
7.3.1 识别思路 87
7.3.2 控制发展地区识别 88
7.3.3 引导更新地区识别 92
7.3.4 更新对象选择 100
8 经济调控对城市更新的影响 101
8.1 公共财政的影响 101
8.1.1 公共财政对城市更新市场的调校作用 101
8.1.2 城市更新中公共财政的收支预测 102
8.1.3 公共财政对城市更新的影响 110
8.2 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10
8.2.1 对城市更新市场调控的意义 111
8.2.2 城市更新市场的供需预测 112
8.2.3 城市更新市场用地供给的调控 114
9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120
9.1 战略构想 120
9.1.1 明确城市更新的阶段目标 120
9.1.2 构建多维度的更新策略 120
9.2 城市更新的功能引导 122
9.2.1 更新功能区划 122
9.2.2 更新功能布局 125
9.3 城市更新的策略分区与方式选择 126
9.3.1 城市改造地区 127
9.3.2 生态恢复地区 130
9.3.3 历史保护地区 131
9.4 近期重点地区更新指引 132
9.4.1 重点更新地区的类型 132
9.4.2 重点更新地区的指引 133
9.5 城市更新配套专项规划 138
9.5.1 保障性住房配建 138
9.5.2 密度分区 143
9.5.3 城市设计 145
9.5.4 配套设施规划 147
9.5.5 综合交通规划 148
10 制度创新与体系构建 150
10.1 深圳当前城市更新制度建设评估 150
10.1.1 城市更新相关政策 150
10.1.2 城市更新管理组织 155
10.2 国内外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经验借鉴 157
10.2.1 运作机制与管治模式 157
10.2.2 主要政策与制度 159
10.2.3 启示与借鉴 161
10.3 创新深圳城市更新管理制度 162
10.3.1 健全城市更新管理体制 162
10.3.2 构建差异化组织模式 162
10.3.3 科学制定规划计划 163
10.3.4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163
10.3.5 建立滚动实施机制 164
10.3.6 建设决策支持系统 164
10.3.7 广泛开展公众参与 164
10.3.8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165
10.3.9 加强财政扶持力度 165
10.3.10 实行监督考核制度 166
11 深圳城市更新案例 167
11.1 蔡屋围旧村改造:由旧村向金融中心区的蜕变 167
11.1.1 项目概况 167
11.1.2 项目特点 169
11.1.3 经验启示 170
11.2 渔农村改造:深圳城中村改造的“第一爆” 170
11.2.1 项目概况 170
11.2.2 项目特点 173
11.2.3 经验启示 174
11.3 回龙埔片区改造:从徘徊迷茫走向规范化 175
11.3.1 项目概况 175
11.3.2 项目特点 178
11.3.3 经验启示 178
11.4 田面村“设计之都”:居住环境整治撬动产业转型 179
11.4.1 项目概况 179
11.4.2 经验启示 181
11.5 观澜版画村:历史保护融入文化产业发展 181
11.5.1 项目概况 181
11.5.2 经验启示 183
参考文献 185
图表来源 191
|
內容試閱:
|
城市更新是城市新陈代谢的一个必然过程,是城市物质结构变迁的一种表现形态。“城市更新”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旧城改造”或“旧城改建”,其内涵不仅仅只关注拆旧建新或是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而且更多地反映了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通过一种综合的、整体性的理念和行为来解决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强调在经济、社会、物质环境等各个方面对处于变化中的城市做出长远的、持续性的改善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更新”是综合协调和统筹兼顾的目标和行动,是解决城市问题行之有效的综合性手段。
国内外经验表明,城市更新在促进城市空间与功能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复兴社区活力与振兴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关注的焦点已超越物质空间的规划和组织,重点研究政府如何通过公共干预行为来实现旧城的复兴与历史文化保护。国内城市更新研究也从过去案例借鉴或单一改造类型在技术方法上的探讨,转向更加关注城市更新在社会民生、历史文化、产业转型、政策制度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应用。然而,以整个城市为基础,从经济、社会、环境、管理、规划建设等多个视角,对城市整体层面进行综合集成的规划研究的成果仍然较少,至于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更新规划管理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更新政策,更是凤毛麟角。
深圳,作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经过35年的快速发展,已成长为一个人口过千万,在国家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现代化大都市。在经济社会、城市建设全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承载力不堪负重、区域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等诸多挑战,长期积累的内部结构矛盾也逐步显现,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城市“二元结构”的空间缺陷、资源与环境的严重透支等方面,尤其是土地资源紧约束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快速发展涌现的诸多问题,过去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城市更新自然成为深圳解决城市存量问题的重要抓手。
深圳的城市更新不同于一般城市由于空间实体物质性老化导致的城市功能衰退、经济萧条、活力下降等而启动的旧区复兴。深圳的城市更新是要解决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引发的城市超负荷运转、整体机能下降、城市内部系统的变化调适滞后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求而导致的“功能结构性失衡”等问题。换句话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部分城市功能由原特区内向原特区外扩散和转移已成为转型期深圳城市功能调整的主要特征,原来的非城市中心区和城市边缘区,正逐渐演变成城市新的中心区,承担和发挥着城市新的功能作用。伴随城市新功能区的出现,原有的景观形态及其配套设施已无法满足新功能区的发展需求,这必将导致城市过时的建筑实体、配套设施及落后的功能片区的更新改造,以适应新的土地用途。
本书以深圳为例,紧扣深圳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对象涵盖了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城区等,研究方法采取基础理论综述、现场踏勘与实践调查、国内外案例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手段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对涉及与城市更新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市场、公共财政、社会结构、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重点突出城市发展历程与城市更新的互动关系、城市更新动力机制与评价体系构建、经济调控对城市更新的影响、城市更新与社会结构变迁、城市更新与低碳生态建设、应对转型的城市更新规划探索、城市更新实施机制与制度建设等板块,展开深入研究。因此,本书具有内容全面综合、研究视角广阔、方法创新务实的特色,为高度城市化地区规范城市更新规划管理、引导市场积极参与、创新规划编制技术方法、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等提供有益借鉴和决策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