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微人格心理学》发现身体里的微人格,看透人性中的另一面;揭示人格面具的真相,彻底解剖自己和他人!

書城自編碼: 266292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人格心理學
作者: 陈玮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727824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94/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0.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7.3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12.7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12.7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9.7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90.9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8.6
《《欲望心理学》洞悉人与人之间的欲望冲突,掌握人际交往中的主导》
+

HK$ 73.6
《重口味心理学3》
+

HK$ 73.6
《微情绪心理学全集《微反应心理学》《微表情心理学》作者、最权威》
+

HK$ 66.6
《微行为心理学------《微反应》《微表情》作者陈璐的全新力》
+

HK$ 93.6
《超级询问术》
+

HK$ 103.5
《微表情心理学(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策略)》
編輯推薦:
推荐1: 分裂人格、多重人格、强迫人格、歇斯底里人格、忧郁人格……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异常人格,问题是,你能察觉到吗?微人格心理学告诉你:每个人都有一个或数个影子,它们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操纵着你!所有的变态行为都是内心欲望的投射,每种异常心理都是隐形人格的外在表现。微人格带你揭示人格面具的真相,发现潜伏在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
推荐2:别害怕了解人性的阴暗面,因为任何见不得光的隐藏面都是“见光死”,在阳光之下轻若鸿毛,在阴暗压抑之中才会茁壮成长。
推荐3:由外到里一层层解剖自己,发现自己的异常心理。读懂微人格,才能真正了解他人的心理,挖掘人性的秘密,看人看到骨子里。
推荐4:微人格心理学告诉你,完美主义、强迫症、洁癖、偷窥癖、施虐癖、控制欲等所有怪异行为都是内心欲望的投射,也都是微人格的外在表现。微人格心理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为揭示这些病态心理,更是为了研究普通人心中的这些“隐形人格”,让你看清真正的自己,看透周围所有的人。
推荐5:莫斯科精神病研究所的费拉基米尔埃夫罗姆松教授认为:“在天才和疾病之间,确实有一种不可忽视的联系。”不要以为这是他在信口雌黄,波斯特博士用现代精神病理学的
內容簡介:
有时候,你是否会发现自己不认识自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控制你的一举一动?心理学家对人的行为和人格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都有一个或数个影子,它们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操纵着你!
这些影子就是潜伏在你身体里的微人格!你的每一个变态行为、每一种异常心理,都来自于这些微人格,它们潜伏在你的身体里,搞着各种各样的“小动作”。
“Abnormal Psychology”,通常被国内学者翻译为“变态心理学”或者“异常 心理学”。当然,这里的“变态”是相对于同一个人的“常态”来说的。
很多人认为在大街上一眼就能够看出变态和正常人之间的区别。可是深 入了解精神学科和心理学了之后会发现,即使是一流的临床心理学家也不见 得能通过一般的观察和言谈交往准确分辨一个变态和一个正常人,因为有的 人内心的阴暗种子隐藏得很深,看起来比正常人更正常,而有些人看起来像 变态,却偏偏用自己的奇思怪想和创造精神达到了非同一般的成就,这或许 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微人格心理学立足于传统人格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学科。本书作者历经多年的研究,累积了大量的微人格心理学理论及案例,并联合一些知名心理学研究机构进行了实验、调查、收集、分析了,并以幽默、冷峻、犀利的语言风格描述出来,力求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更加生动有趣。本书的创作旨在引导热爱心理学的读者看透人们行为背后不为人知的动机,解读人们隐藏的微妙人格,科学剖析人格的众多侧面;在看透别人的同时,探索和发现我们身体中的另一个自己,学会下意识地控制并利用这些“微人格”,发掘自身潜藏的能量。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格面具”,人格会随着角色的转变而发生变化
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外在行为是由他的人格来决定的。“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即“面具”之意,阐明了“人格”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也暗示了人格表现是动态的。
我们的人格是由一个个面具构成的,每个面具都是人格的一个册面,我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面具,并且无时无刻不戴着面具,我们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是通过人格面具来表达的。
了解这些隐藏的人格面具,你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人格面具的呈现有一定的规律,这一切都可以从微人格心理学中找到答案。
關於作者:
陈玮,知名心理学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特聘心理培训师、畅销书作家。专注于心理学、行为学研究数十年,在心理学、人际交往领域颇有建树。其着手编著的《正能量:活出全新的自己》《攻心术》等畅销书风靡两岸三地,成为了普通大众的心灵导师。
目錄
目录
第一章 你的身体里藏着多少隐秘的人格?
——揭开你的人格面具,彻底解剖自己
也许你的身体里正活着另一个“你”,而你并未意识到!你对面 的那个人,TA 也有隐藏的人格,TA 的隐藏人格正操控着 TA 的一举一动。 你以为 TA 就是 TA 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吗?揭开人格面具,才能洞悉心理 的真相。
“变态”其实很简单
透过人的“影子”,寻找异常心理所传递的真相
我们生来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所有人格问题,都是潜意识的问题
摘掉人格面具——让我看清你的脸
混淆的面具——人格失调
第二章 这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厮杀
——多重人格
一个肉体能够装下几个人格?答案是无数个。一名多重人格的人, 其不同的人格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现实生活中的两个人之间的差异几乎 一样大——喜好、口音、性格、字迹,甚至性别、天赋等都不相同。 即使在同一种爱好之中,不同人格之间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不一样。
“无意识”的意识与人格解离
几个人格占据同一个身体——多重人格
增生的人格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人格分裂与大脑分裂
不断增生的新人格:当你变成了许多“另外的人”
第三章 活在逃不出去的幻觉中
——分裂型人格
莫斯科精神病研究所的费拉基米尔埃夫罗姆松教授认为:“在天 才和疾病之间,确实有一种不可忽视的联系。”不要以为这是他在信口 雌黄,波斯特博士用现代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近代 300 位著名人物后得出了以下结论:许多天才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天才都是疯子!
无处不在的幻觉使人分不清梦与现实
“天哪,有人在监视我!”——被迫害妄想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满心猜疑:我不想与外界接触
缺乏安全感:我只能自己保护自己
第四章 将心灵撕碎的完美主义者
——失控的强迫人格
完美主义是一种病态的审美意识。完美主义者认为完美的事物才 是最好的。他们需要彻彻底底、百分之百的美,然而这是不存在的—— 这也是导致他们出现病态心理的最根本原因。事实上,完美主义并非 创造出来的,它的本质是强迫性地反复追求某一事物,以达到同一性。这是一种异常的心理冲动。
病态性完美主义是异常心理的根源
只能接受十全十美——不完美,就毁灭
无法摆脱的强迫思维和反复出现的强迫行为
极端美丽背后的空洞:“我要吃,还要瘦!”
全世界都是病菌:令人歇斯底里的洁癖
第五章 逃不出的手掌心
——强迫人格者的掌控欲
别想把人家雕琢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越“乖”的孩子反而会越叛逆!因为矛盾性是人的特性之一。强迫人格者的操纵欲,不会造就一个乖乖听话的孩子或者伴侣,反而会使他们远离自己的手心,越走越远!
行为绑架:希望把身边的人都变成提线木偶
操纵孩子,是为了塑造另一个自己
情侣间的博弈:是爱,是性,还是支配欲?
第六章 当天空失去了颜色
——绝望的忧郁人格
忧郁是艺术灵感的源泉?这一点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忧 郁人格者在人际交往中永远处于“劣势地位”。他们害怕自转,倾向于 公转,似乎一生都是为了别人而活。
忧郁人格:世界都是灰色的
情感依赖:从别人身上获取安全感
即使忍受痛苦,也绝不轻易说“不”
活着就是为了死吗?
隐形攻击:温柔的迫害
第七章 我只想蒙着面纱看世界
——无法摆脱的恐惧感
同样是去大街上走一圈,同样是乘电梯上 21 楼,正常人不会有太 大的感觉,而恐惧症患者会认为,那是地狱般的煎熬。稀奇古怪的恐 惧症可多了,恐狗症、恐猫症、密集恐惧症、废墟恐惧症……
那么,他们到底在怕什么?
社交恐惧:如何面对一个羞涩的你?
对特定事物的恐惧:把心放在哪里才会安全?
幽闭恐惧:四面墙都藏有杀机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不断重复的噩梦
第八章 将自己锁在笼子里
——人格障碍
“为什么没人认可我呢?我明明是最优秀的。”“我总觉得他对我心怀不轨,他一定又在说我的坏话。” “这就是我的活法,我就是要让大家关注我。” “我有时候很善良,有时候很邪恶,我也控制不住自己。” “世界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让我们来看看,说出这些话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格障碍患者。
自恋型人格障碍:我行我素,只爱自己
偏执型人格障碍:“我凭什么相信你?”
表演型人格障碍:到处都是我的舞台
边缘型人格障碍:极度不稳定的濒危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走向极端的“保护者”
第九章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撒旦
——人格的阴暗面
再善良的人也会有坏心思!再保守的人也会“享受”罪恶带来的刺激感!虐待他人、肢解动物、折磨恋人、施展暴力等这些变态行为都是为了发泄某些情绪,表达心中的诉求,获取心理和生理上的快感。你敢深入了解那个“邪恶”的自己吗?
施虐者的快感——为什么人会有阴暗心理
被肢解的小猫——阴暗情绪的出口
潜藏的罪恶感:得不到爱,所以选择伤害
解密杀人狂的心理:为了刺激而杀人
邪恶与暴力也能产生美?——巴塔耶的“罪恶哲学”
第十章 令人匪夷所思的癖好
——变态人格导致的怪异行为
爱上丝袜,爱上门把手,爱上“柏林墙”…… 爱上他人的隐私,爱在门缝里偷窥…… 男人爱上穿裙子、踩高跟鞋…… 不想穿衣服,并不是因为天气热……
所有的异常行为,都是出于心理异常导致的人格变态;所有的 “癖”,都是为了寻求某种不为人知的快感。
所有怪癖都是因为“行为成瘾”
偷窥癖:以窃取他人的隐私为乐趣
恋物癖:疯狂爱上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异装癖:“谁说男人不能穿裙子!”
裸露癖:压抑太久,只好爆发
第十一章 扭曲地恋着
——不被接受的畸形之恋
爱情是人间最美妙的东西,它催生了无数的艺术作品,是无比高 尚的。
然而,爱情也可能会被扭曲,出现了诸如“恋童癖”、“同性恋”、“恋 母”、“恋父”、“虐恋”等,变得畸形,变得不为世人接受。
一树梨花压海棠——大叔只爱“洛丽塔”
当女人爱上女人,当男人恋上男人——“断背山”的秘密
解不开的母型依恋——俄狄浦斯情结
一生的保护者——厄勒克特拉情结
疼痛与快感并行——越痛苦,越爱
第十二章 人的天性就是永不满足
——贪欲心理
乐事薯片在美国有句广告词:“我敢打赌,你不可能只吃一片。” 当你拥有某件你喜爱的事物,你以为你会因此而感到满足?那你就太 不了解人类了。
当我们还是猴子的时候,已经学会了不断地索取自己需要的和不 需要的……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每个人都会有丢不掉的“瘾”
拥有的越多,越容易产生贪婪心理
越爱越疯狂:强烈的占有欲
真想把商场搬回家:欲罢不能的购物欲
别让酒精淹没你:酗酒能够填满空虚吗?
第十三章 无法忍受一成不变的生活
——渴望刺激的猎奇心理
问:“你觉得未来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答:“充满悬念。”
谁会满足于一个早就被设定好的人生呢?我们宁愿去经受灾难和痛苦,去感受跌宕起伏的命运,也不愿意 活得过于平淡。
对许多人来说,最可怕的就是没有悬念
只爱冒险: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刺激感
看透“调情高手”的诡计:若即若离,阴晴不定
“出轨”:情感中的猎奇心理
第十四章 你为什么说谎?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骗子
我承认,你很善良,很真诚,但我必须告诉你:再诚实的人也会 说谎。说谎是人的天性。研究表明,一个人开口 3 次,就会有一次在说谎, 而且,他完全意识不到自己说了谎。
现在,请跟随我去寻求谎言的真相,揪出人们心里的骗子!
其实,你说的谎言跟你听到的一样多
脱口而出的谎话——说谎是人的本能
“我只是迷恋说谎”
信口开河的背后:说谎成癖是一种心理病态
內容試閱
“变态”其实很简单
“你好,美女请问……”
“不是美女。”
“噢,大姐,问个路。”
“你叫谁大姐?”
“那小姐,请问……”
“你叫谁小姐!”
“同志……”
“你才‘同志’呢,你们全家都‘同志’!”
“女施主请冷静,我就是想问个路。”
“你让我怎么冷静?我是男的!”

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上文中那样打扮得花枝招展、穿着丝袜和长裙、 浓妆艳抹的男人,你肯定会在心里鄙夷地骂上一句:“变态。”如果你漫步美 丽校园,这时候一辆豪车的车门忽然打开,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坐在里面一 脸猥琐笑容地注视着你(这样的事情各大高校时有发生),你也会掩面而逃, 大骂一声:“变态!”甚至看到自己的朋友津津有味地看“血腥片”或者虐待 小动物,你也会认为他们变态。
其实变态就是如此简单。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普通人心中的变态思想习惯被冠名为“Abnormal Psychology”,通常被国内学者翻译为“变态心理学”或者“异常 心理学”。当然,这里的“变态”是相对于同一个人的“常态”来说的。
很多人认为在大街上一眼就能够看出变态和正常人之间的区别。可是深 入了解精神学科和心理学了之后会发现,即使是一流的临床心理学家也不见 得能通过一般的观察和言谈交往准确分辨一个变态和一个正常人,因为有的 人内心的阴暗种子隐藏得很深,看起来比正常人更正常,而有些人看起来像 变态,却偏偏用自己的奇思怪想和创造精神达到了非同一般的成就,这或许 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好莱坞喜剧电影《宿醉》是一部轻松搞笑的“爆米花片”,当年此片在 巴黎和北美都引起了轰动。片中主人公的小舅子就是一位让人觉得不正常的 人物:穿丁字内裤,背地里给朋友下迷幻药,在和朋友喝酒的时候居然要“嗜 血为盟”。可就是这个“变态”,最后领着主角一干人在拉斯维加斯大展身手, 赚取了他们急需的八万美金。
不要认为这只是电影里才有的情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一直被当做财 富与天才的象征,被捧成活着的传奇。可是许多接触过他的人说,他曾经是 一个非常无趣的人,平时机械而木讷,不善言辞;号称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天 才乔布斯,一直被认为有颇为严重的歇斯底里症状,暴躁易怒,是十足的完 美主义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博弈论”开创者约翰·纳什教授,曾经患有严 重的精神分裂症。这些天才并非不知道自己人格上的毛病,但是很显然,他 们最终克制了,成为了强者。
相对而言,被人格缺陷欺骗、控制、战胜的,那些我们口中的疯子、变 态、精神病,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才是弱者。
在某家心理咨询室,记录了一份病例。病例中的患者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一次意外使得妹妹去世了。妹妹生前与姐姐感情非常好,去世之后,姐姐思 念成疾,最后每天晚上都会梦到妹妹,和妹妹对话。说的内容,第二天回忆 起来又模糊不清,感觉似是而非。最后,她甚至在白天照镜子的时候也能够 看到妹妹的幻影。
为此,她来到了心理咨询师处寻找解决办法,因为这件事已经深深影响 了她的生活。为此,她查过网上资料,拼命阅读相关书籍,甚至寻求过迷信 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她偏偏又不敢告诉亲近的人——她害怕别人不相信, 害怕大家说她是神经病。
这在心理咨询领域,并不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可以确定这只是她 潜意识里的自我暗示在作祟。有这样一句话:所有心理问题,归根结底都是 潜意识的问题。
如果大家在平常生活中看见这样一个女人,对着镜子自言自语,面容阴 晴不定,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肯定会认为她是个疯子而退避三舍。他人的不 理解会使得患者更加压抑,越压抑,心理问题就会越严重,越被社会环境所 排斥,最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这位患者的治疗方式出奇的简单而有效。心理咨询师首先使用刺激疗 法,让她多接触妹妹的物品,以此来确定自己人格的独立性,并运用了一定 催眠的手段让她尽情释放情绪,最后甚至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让 她经常对着镜子挤痘痘。在挤痘痘的过程中,她能够近距离地去面对自己和 妹妹相似的面孔,找到自己长相上的独一无二之处。
问题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事实上,并不是医生治疗手法有什么值得称 颂之处,而是她的病本身就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
和病例里的人一样,我们也偶尔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会忽然变得不像自己,反而像另外一个人。这一切不过是潜意识的宣泄,再正常不过。
程度浅一点的话,有人会在喝完酒之后性情大变,喝酒之前是“班纳博 士”,喝酒之后却会变成“绿巨人”;有的女性平时温文尔雅,偶尔到了夜店, 却疯狂放肆,行为大胆,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程度深一点的,有的男人喜欢 偷偷地在家里穿老婆的衣服,故意像女人一样细声细语说话,即使老婆知道 了,也只会当成玩笑,不会认为他有“变性倾向”或者“异装癖”;有的人 善良正直,偏偏捉到老鼠之后会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其烧死或者活剥皮。
前者或许不惮于被亲人和好友们看穿,后者则绝不想被人发现。这些都 是有一丁点变态的行为——简单,现实,容易发生,并且就在我们周围,就 出现在你、我、他身上。
变态,就是这么简单。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变态的自己,就如同阳光下有影子,水面上有倒
影一样自然而常见(因为常见,我们便选择了忽略)。问题在于,镜子里的 你和现实中的你,哪一个才是影子?
你,真的能确定吗?
透过人的“影子”,寻找异常心理所传递的真相
我们首先来探索和分析一个案例。是案例,而不是病例,因为此人最终 被认定具有完全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并没有神经性的病变或者异常。如果 说他有什么异常的话,可能就是他后来的行为。
案例中的主角是一名 20 岁刚出头的男性青年,代号为 Today。他家境 优渥,学业也一帆风顺,在日常交际之中,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常和与众 不同。根据调查得知,他的室友们只是认为他有时候过于追求黑白分明,正 义感要比普通人来得更强,每当看到报纸上有当事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新闻, 都会义愤填膺,放言自己如果有权力的话一定要采取一切手段保护弱者。
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涉嫌谋杀了两名与他丝毫没有关系的流浪女子, 并在物色第三个目标的时候露出马脚,在目击者报警之后,被随后而来的警 察逮捕。
Today 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隐瞒,而问及原因,则是源于他对女朋友弃 他而去而引发的内心不满。在对方提出分手之后,Today 表现出了自己的大 度和包容,并且送给对方一份分手礼物。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随后他却把 所有怒气发泄在自己所不认识的人身上。
当时给他做心理鉴定的医生表示,这件案件令人惊奇之处在于引发这一 系列血腥事件的“扳机”——Today 的女朋友并没有受到任何不利影响(除 了在知晓所有情况之后,后怕了一阵以外)。由此可以看出,Today 的行为 包含着对自己既有性格和价值观的排斥和反抗。在现实生活以外,他开创了 自己另外的性格和另外的生活方式,这种性格和生活方式自然是与他本人平 时所表现出来的正义感截然相反的,这也是他选择自己不认识的人下手的原 因所在——他在自己所熟识的人们面前,依然是一副“好人”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Today 从小在单亲环境下成长。他的父亲是一名生意人, 虽然对他分外宠爱,但是在孩提时代每个月陪伴他的时间只有三天,后期则更 少。父爱的缺乏自然让他感到了无助和失落。与童年时期的挫败相反的,则是 他后来的成功——包括学业、事业、金钱和爱情。在这些成功之中,只要有一点东西有了变化,让他尝到失败的滋味,那就会让他走进曾经的童年阴影。
换言之,就如同蝴蝶效应一样,一个男孩的父亲陪伴自己的儿子时间太 少,导致很多年后两名流浪女子殒命。
从这个算不上特殊的案例之中,我们能够发现所有人内心变态心理的共 通之处。
首先,不管是否有所察觉,一个人的内在性格或我们所说的隐藏性格都 会在他平常的生活中有所体现,从一些蛛丝马迹之中,从某一个角度上,某 一些端倪里,便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另外一张脸。这听起来有些像古人说的 “识人之明”,实际上则已经更为系统和科学。在现今心理学体系之中,已经 能够很系统地从一个人的写字习惯、说话语速、无意识的小动作,或者他踩 到狗屎后会大喊大叫还是悄无声息地擦掉等细节来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准 确地说,是一个人的多种性格。
案例中的 Today,因为童年时期受到父亲的冷遇,便将自己定义为“弱 者”,他潜意识里便产生了“我要保护像我这样的弱者”的想法,这就让他 在平常生活中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然而,过于偏激的正义感并不见得就是 一个好东西,倘若他对现实的产生了不满或者在遭遇挫折之后对自己产生了 否定的情绪,就会走上极端。Today 属于后者。他身边的人曾经提供这样一 条线索,说 Today 对待广场上的和平鸽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厌恶,称其为“寄 生虫”,并试图药杀这些鸽子。用心理医师的原话讲:“他采取了极端正义去 否定自己童年的创伤,又用极端的方式去否定自己曾经的正义。”这本来就 是一种极端的矛盾。
另外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他在受到巨大挫败感之后,为寻求发泄渠道, 最终才变身“黑暗之子”。人的肉体和心灵都有自我保护机制。一个人没有 办法把自己扼死,因为他的身体出于自我保护动机会阻止他这样做。同样,一些遭受巨大心灵创伤的病人会出现选择性失忆,这也是大脑为了保护自身而采取的让人惊讶的措施。
想一想,如果 Today 能够发现并正视心里隐藏的另一个人格,找到合适 的方式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必定不至于如此。
所有变态心理体现出的共通之处便是:在日常生活中能体现出来的负面 思想,和以此思想为发泄口的巨大负面能量。看不清这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 阴影,才会让人变得疯狂。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思想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

我们生来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有过一场大辩论,一大群号称站在人类智慧顶 峰的人一起讨论着一个非常不靠谱的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实 存在?
不要以为这是只有精神病人才会去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大多数精神病人 已经对此有了非常确切而且毋庸质疑的答案。讨论这些问题的,是一群哲学 家。如果这个哲学命题让你觉得难以理解和不可理喻的话,那么你只要去温 习一下曾经风靡全球的系列电影——《黑客帝国》即可。在这一系列的电影 之中,导演就已经试图透过花样翻新的电脑特技去阐述一个亘古的论题:我 们认识的世界会不会原本就是虚假的,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内心的一种自以 为是,和大脑的一次脉冲?其实一觉醒来,你可能还趴在一年级的课桌上流 口水,而老师正拿着课本看着你?
这一观点不光是在外国有,在中国古代也屡屡被人提起,比如我们熟知的“庄生梦蝶”。当一个人分不清现实和梦境,分不清真实和虚假的时候, 便已经坠入疯狂的深渊。在从前,无论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还是教育学家, 都认为孩童在出生之初,就是一张白纸,并不具备思考的能力,行为举止也 只能靠简单无意识地模仿他人以及遵从本能而产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 们为他塑造什么样的生长环境,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现在看来,这 个观点大错特错,甚至已经造就了很多悲剧。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率先公开反对这一看法,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出 生之初不但拥有一个肉体,还拥有一个精神胚胎,后来接受的教育和社会阅 历只能排在第三位。这个精神胚胎之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而且,只有幼 儿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够渐渐解开这一密码。因为那些影 响精神胚胎的敏感期只有一个大概的规律,而且可能会受任何一件事、一个 场景甚至一句话影响,而不为别人所知。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随着肉体的成长,他的精神和对世界的认知 也在飞速发育,正常情况下,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年龄渐渐增加,在生理上, 男性变得健壮,女性变得柔美,荷尔蒙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不同人的不 同性格;在心理上,人的思想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框架结构,有一套自己的 想法,有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可以 简单理解为社会阅历——也渐渐丰富,为人变得稳重、实际。肉体、客观阅 历、精神成长,三者缺一不可。

那么问题是,如果这三者发展不平衡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比如对 客观世界的认识很不全面,而精神体系却完整而强大;或者对世界的认识过 于深刻,可精神却无法承受;又或者两者皆备,唯独缺少自身的能力去改变 一切,这些情况发生,会让人变成什么样子呢?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