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

書城自編碼: 265084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美] 维克多 W. 黄[Victor W. Hwang]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511007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2/271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3.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1.6
《创新者的课堂: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教育》
+

HK$ 96.2
《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
+

HK$ 127.7
《物流集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亲笔写序推荐!麻省理工学院供应链》
+

HK$ 103.6
《重新定义团队:谷歌如何工作》
+

HK$ 97.9
《创新者的密码:未来企业家必备的6大技能》
編輯推薦:
创新生态系统著作
《福布斯》《企业家》杂志推荐图书
《前言》杂志经管类图书金奖
美国中小企业图书金奖
独立出版商金融投资商业类图书铜奖
內容簡介:
本书向读者解析了“热带雨林法则”的内容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向读者们提出了设计和建造新的创新生态系统,并保持系统持续繁荣发展的实用建议和策略,帮助现代企业管理者为员工创造热带雨林文化,为企业注入无限活力,保持可持续发展,帮助经济规划家们打造“下一个硅谷”。
關於作者:
维克多黄 Victor W. Hwang
他是硅谷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他联合创始了T2风险投资,专注于创业公司成长和投资,并帮助世界各地创新经济的发展。 T2风险投资的客户涵盖了数十家投资者、政府和企业,包括世界银行、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及思科,等等。
维克多的职业生涯交织于民营企业和公众政治。他先后创办或参与众多创业团队的工作。他是Larta学院的前总裁,辅导数百家联邦机构的创业公司,比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支持的创业公司。他也曾作为企业律师,为从天使和风险投资阶段,到数十亿美元的企业兼并与公开募股交易而工作。
维克多从芝加哥大学取得法学学位,师从埃琳娜卡根(Elena Kagan)和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学士学位和荣誉奖,他的导师还包括E. O. 威尔逊(E. O. Wilson)。
格雷格霍洛维茨 Greg Horowitt
他是T2风险投资的联合创始人。他在那里投资了多个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创业公司。他给全世界各地的组织做导师、演讲和顾问,包括美国国务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阿斯彭学会(Aspen Institute)和美国国家科学学院。
格雷格是Global CONNECT的创始人之一。这是一个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大学的智库,专注于扶植和发展创新生态系统。在格雷格的领导下,Global CONNECT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新中心网络:在20个国家有40多个项目。格雷格也曾是CONNECT的临时常务董事,这是一个在圣地亚哥被誉为技术领导者的成功组织。
格雷格曾担任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SK全球的居住企业家。他也曾任一家硅谷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软件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此之前,他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地区销售副总裁,由Fechheimer授予飞行十字勋章。
格雷格持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化学学位,并辅修经济学和音乐表演。
目錄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译者序
译者简介
序言
第1章 什么是雨林——创新的奥秘
许多商学院教授毕生都在研究创新,许多公司与政府花费数以亿计的资金在创新上面,成千上万的人声称每天都在实践创新,但是,绝大多数人仍然不懂得到底是什么创造、培育并激活了创新过程。
25 000英尺高空的伏特加酒与物理学
双城记
萨根的实验
非传统的智慧
长野草,不长庄稼
创新的生态学
本质内容
注释
第2章 雨林为何至关重要——那些反对谷歌的故事
行动不能是少量理性冲动的浓缩,而要反映出真实世界人类交互的社交与心理复杂性。
反对谷歌
人才的神话
理性选择的局限性
释放市场
群体理论的背水一战
雨林的无意识鼻祖
距离的代价
社交网络的距离
搭桥
自由市场
很想和你在一起
注释
第3章 热带雨林中的人们——海牛、水獭和沃特森
基石人物可以创造价值的原因是他们是社会信任的中介,特别在现在信任缺失的时代基石人物更有价值。
热带雨林中的新物种
基石
基石人物的DNA
圣迭哥的火花
基石组织
创业者
热带雨林的其他居民
种类记录
注释
第4章 生活在热带雨林
**部分:创新的分形几何
简单的人际方程式可以决定这些能够改变世界企业的成败,特别在企业早期的时候,更是至关重要。
相距很近,心却相隔很远
新兴的创新“科学”
今日丝绸之路
创新的隐形货币
合作的洞穴人
创新的洞穴人
第二部分:过山车
原子力量
逃离社交族群的束缚
变化的团队
合作来自何方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非理性的快乐
矫正视力
冷血的爱
花衣魔笛手
热带雨林中的多样生活
注释 **部分
注释 第二部分
第5章 热带雨林中的规则——消失的第三块石板
社会规范需要信任,而形成足够使社会规范发展并延续的社会信任并不容易。
“ 零和 ”界限
失踪的法则
成文法律 vs. 不成文规定
三个派生物
回到边疆
合作应需求而生
规则
认知规则
“C要素”
边疆的遗产
注释
第6章 如何构建一片雨林——魅力与山谷
创新是混沌的、偶然发生的、不可控制的,所以那些线性的、可控的流程很难自我维持下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们在雨林里为之奋斗的目标正是一个能产生巨大影响的系统来实现低成本和内部可持续性。
寄希望于创新
信任的价值
分散化的力量
雨林的管理
3DM,**部分:第三衍生管理
3DM,第二部分:硬件
3DM,第三部分:软件
雨林工具
工具一:从实践中学习
工具二:增强多样化
工具三:颂扬榜样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
工具四:建立族群间的信任
工具五:建立社会反馈回路
工具六:明确社会契约
既不是鸡也不是蛋
注释
第7章 热带雨林中的资本 ——风险事大,资本事小
从硅谷的思考得到一个令人惊讶的启示是,风险投资主要不是关于资本的。
西行记
投资的连续性
投资缺失之谜
减即是加
弥补空白
如何建立风险基金
互利共生
雨林资本的配方
混蛋与绅士
金钱≠风险投资
注释
第8章 如何衡量一个热带雨林 ——测量创新的心跳
这种社交圈将不仅仅促进每家公司的财富积累,更将有效帮助每个成员跨越巨大的社会和地理障碍,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用Skype打电话
金发姑娘的显微镜
点对点的热带雨林
蘑菇的秘密
流动模型
快速繁衍的蘑菇
测量波浪
量子结局
注释
第9章 结论——热带雨林的未来
为了能使热带雨林系统的运转有序而高效,我们需要热带雨林法则,这是能帮助消除人们之间隔阂的不成文规范。
*后的边疆
隐喻之外
与懦弱斗争,拯救世界
注释
结语 创新的神秘主义
后记
致谢
內容試閱
推荐序一
创新生态圈在中国
当翻阅《硅谷生态圈》中译本时,不禁将我带回到16年前的1999年,那一年我来到清华科技园工作。之前我是一名清华大学的老师,后来到校办企业工作,担任过清华技术服务公司的总经理、同方股份的副总裁,对企业是怎么回事有了亲身的体会。但是大学科技园对于我来说是个新事物,企业孵化器更是闻所未闻。我和同事创建清华创业园时就以美国的硅谷为样板,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读了相关的书籍,现在还记得读过一本赵慕兰老师写的《硅谷与128公路》。通过学习知道了硅谷是创业者的天堂。到了硅谷,创业者可以找到前沿技术、商业方向、所需人才和风险投资等几乎所有企业成长所需要的元素。因此我们有了工作方向,明确了要在清华科技园构造一个局部优化的企业生态环境。本书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雨林模式,雨林则比生态环境更形象、更深刻!想到雨林,我们眼前浮现的就是茂密的丛林,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这些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雨林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千万不要忽视“野草”!“在雨林中,一棵像野草的植株极有可能是整个生态环境中最有价值的新植物。”今天的“野草”可能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千万不要把那些特立独行的创新想法扼杀在摇篮中!
我很认同本书作者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和失败原因的分析,的确是由于“从科学发现到商品生产的道路是那么的漫长、曲折和偶然,有大量的改变世界的技术从未见到天日”。我们看到在园区一些技术持有者在创业时往往出现一些误区,如更看重技术、忽视客户需求、轻视商业运作、不信任其他人等,因此导致企业不能做大甚至于失败!书中说:“他必须和不同种类的人群广泛接触、理解、扶持与合作,这些人擅长商业创造、管理、资本增长、知识产权、会计、银行,甚至房地产以及其他行业。”这里面传达了两个很重要的信息:一是要清楚技术发明仅是创新的一个要素;二是技术持有者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擅长的事情一定要请专业化的人员来干,而且要充分信任他们!
本书指出,创新生态体系“支持基础要素发展,首当其冲的要素是人才”。从开始创办企业孵化器时我们就十分明确,虽然我们孵化的是企业,但更重要的是培育企业家!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搞好一个企业的关键是企业家!我们国家缺乏的也正是企业家!清华创业园自身处于困难的创业阶段时,就采取了各种措施帮助创业者,如培训、咨询、CEO沙龙,甚至于种子期的投资。当时《北京晚报》有一篇小短文,称清华创业园是培养企业家的黄埔军校,对此我们感到很自豪!“……创新却要求巨大的自我牺牲与自我约束以实现成功”的说法被我们园区的成功创业者所实践和证明。清华创业园初期集中在两层楼,每天晚上这两层楼的灯光永远是最后熄灭,创业者几乎没有休息日。经过16年的努力,清华创业园培育了不少创业者,周亚辉就是从清华创业园走出来的连续创业者。他创办的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1月21日上市,在发表上市感言时,他说,为了感谢清华大学对他的培养,在未来3~5年将捐给学校1亿元人民币!公司上市后他一刻也没有停息,还是那么勤于读书和思考,忙于市场调研和企业扩张。他说,我不会辜负股民的期望,一定努力把公司做大做强!我认为公司有经济效益很重要,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怎么能做更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还有就是怎么能看得更远,看到5年、10年,甚至20 年后的发展趋势!我坚信周亚辉们就是祖国未来的优秀企业家!
本书多次提及,“……单独的集群不能带来创新,或者是明确的促进创新”“……拥有全部正确元素,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成功的创新。你需要准备所有原材料……以正确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成功的创新要求多学科的聚合,以及个体之间的交互方式。创新是一种团队运动,要想成功必须通过持续的沟通、迭代和改进”。清华科技园主任梅萌把我们的实践总结为“聚集、聚合、聚焦、聚变”的“四聚”模式,与上述观点极度吻合。我们认为“四聚”中“聚合”的是创新服务体系的核心关键,“聚合”就是创新要素融合的过程。创新要素的物理堆集,不会有利于创新。“聚合”是创新服务体系中的软服务,做好软服务需要的是理念,如对创业者的尊重、理解和容忍失败,培育创业者的契约精神、商业意识、团队精神等。书中提到了雨林文化,“天赋的多样性、跨越社会壁垒的信任、高于短期理性的动力、促进快速多样合作的社会准则和个人体验”。文化理念的转变和培育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只有把文化理念学到手了,才算学到了真谛!
我国正处于创新创业最好的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本书的出版一定会给这股创新创业热潮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让我们的创新服务工作者和创业者静下心来,随作者一起思考:什么是创新的本质?什么是创新生态的本质?怎样才能让“天赋、想法和资本这些养分在这个生物系统中流淌”?创业者如何做好“原生汤”准备,只等那一个“意外的闪电”击打到“原生汤”?复制雨林模式“是一个可实施的计划或者行动,结果是我们真正可以在人类福祉和经济实际方面得到实际的可度量的提高”,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创新创业结果吗?通过创新创业促进经济发展,使国家更强大、人民更富裕!当然做到这些,需要我们胸怀更宽、眼界更高,更富于牺牲精神!
我今年70岁了,做了一辈子老师和年轻人的导师,看着学生和创业者的成长,心中无比喜悦!本书的五位译者都是我的学生,他们各自都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我为此感到很欣慰,也期待他们为中国的创新创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他们邀请我推荐此书!
罗建北
清华大学教授,被清华学子尊称为“清华创业之母、罗妈妈”
曾任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清华创业园主任
北京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启迪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5年7月 北京
推荐序二
探索硅谷高科技生态圈形成和发展的奥秘
众所皆知,硅谷是世界信息产业的麦加。大致指从旧金山以南到圣荷西以北这段夹在101和280两条高速公路之间的狭长地带,硅谷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起飞,早期由HP(车库创业的鼻祖)和Intel代表的半导体和设备公司,一举推翻了美国东部波士顿周边route 128产业链长期在这个行业的霸主地位;之后陆续涌现出Sun、Oracle、3COM、Cisco等无数领英世界计算机界的跨国企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率先卷起全球互联网风暴,造就了像Netscape、Yahoo、eBay、Paypal等一批新型信息产业,接着浮现了Google、Facebook、Twitter、Uber等称雄于21世纪的第二代互联网企业。在这些“巨无霸”的前后左右,还有众多大大小小的公司,数不清的成功和尚未成功的创业者,以及聚集在著名的Sand Hill Road两旁的绝大多数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
短短几十年,硅谷从一片片果园演变到寸土寸金的高科技丛林,体验了被称为“历史上最大一次合法的财富积累”,成为在全球各地被模仿的偶像。纽约有Silicon Alley,伦敦有Silicon Roundabout,柏林有Silicon Avenue,爱尔兰有Silicon Docks,日本有Silicon Island,尼日利亚有Silicon Lagoon,印度有Bangalore,中国台湾的新竹以及中国北京的中关村也被称为当地的硅谷。硅谷发展的缘由、成功的因素、能否以及如何被成功复制到世界其他地方,这些问题成了不仅是创业者和投资家所关注的话题,也是专家学者以及各国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所关心的课题。
回顾历年来对硅谷的分析,可以从规章制度入手,譬如,在美国开立公司可以用个人住址,不需要注册资金,短短几天就可以办下来;也可以从创业设施方面去看,借鉴斯坦福大学创办科技园这个概念的经验;或者从投资环境去理解,调动风险基金的投入以及改善公司上市的途径;甚至从文化上解释,对比波士顿地区传统上的保守和硅谷的开放。这些理论虽然具备很强的参考性,但都很容易找到现实中的反例,因此无法成为成功复制硅谷的“秘密食谱”。相对比较有说服力的是所谓的clustering(群集)理论,也就是说硅谷的成功是因为在一个相对不大的地方集聚了足够的人才和资金,因而形成了健康的创业环境。可是,问题在于群集若想成功,只需要简单的堆积,还是有什么更深奥的组织法则呢?硅谷一年四季如春的天气和理想的地理位置(远离在华盛顿的中央政府,与欧亚洲等距)是否也是成功要素之一呢?
我们手中这本书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解析硅谷高科技生态圈形成和发展的奥秘。作者认为硅谷的创业环境更像万物齐出、茂盛发展的热带雨林,进而依据热带雨林模型,提出一系列关于培育创新生态系统的原理以及执行法则。这一套“雨林模式”虽然未必可以终结对硅谷成功模式的研究,但其新颖的视角可以对关心这个课题的广大读者带来强大的启发作用。这本书引述了众多相关理论以及创业实例,翻译起来应该有较大的难度和工作量。相信几位译者的犀利眼光和付出的努力不仅能够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而且能够对国内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的新经济发展阶段,做出独特的贡献。
宫力
Acadine Technologies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硅谷著名跨国公司Mozilla前全球总裁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硕士
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2015年8月 北京
推荐序三
合作的重要性
写给《硅谷生态圈》的序言
很荣幸应诸葛越博士之请,为她和朋友翻译的《硅谷生态圈》一书写序。硅谷成功的奥秘之一在于打造了一个利于各方的生态圈。世界上很多地区试图模仿硅谷,建造能够孵化出伟大公司的科技园,但是鲜有成功的,它们所欠缺的不是资金和人才,而是一个利益各方多赢的生态圈。
2011年在中国的IT产业爆发了一场以双方公司名称和产品名称缩写为代号的大战。参战双方是两个原本不应该有什么业务竞争关系的公司——当时在中国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和从来不按照常理发展的信息安全公司。从各自的核心业务上看,这两家公司的互补性原本应该远远高出它们的竞争性。前者当时正在打造将互联网流量变现的手段,但是它缺乏互联网上最值钱的流量——网页搜索流量。此外,信息安全既非它的主营业务,也和它获取用户的即时通讯服务没有太多的联系。对于后者来讲,不管它是以什么方式获得的互联网流量,总之它有流量,但是当时并不能变现,同时,它所从事的信息安全业务和前者的各项业务不应该有什么相冲突的地方。如果是在一个相互合作的商业环境里,应该是后者将它没有能力变现的流量卖给前者,由前者变现,这样双方都获利,而用户也免除了在自己地盘上(自己的个人电脑上),两家公司打得你死我活的灾难。但是就是这样两个公司,居然以争夺用户入口为由,相互拆台,以达到双输的结果。我们的后代如果愿意在20年后回看这件事,他们可能会觉得可笑至极——所谓的某某大战就如同两个农耕文明时代的土财主,在争夺地盘的同时,不断向对方的土地抛洒荆棘的种子。因此,从合作营造生态圈的角度看,无论这两家公司挣到了多少钱,都算不上伟大的公司。这里我无意贬低其中的任何一家公司,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有一家愿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家也未必愿意响应这种诉求。通过这件事情,我只是想说明在当时中国的IT行业缺乏营造生态圈的意识。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到商业社会,需要一种商业文明,而商业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建立在交换基础上追求共赢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IT领域机会已经可以比肩美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合作共赢不仅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而且也是中国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至于怎么做,硅谷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这也是将《硅谷生态圈》一书引进到中国的意义所在。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未来一定能打造比硅谷更好的生态圈。
吴军
《浪潮之巅》 《数学之美》作者
2015年7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