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編輯推薦: |
陈宝琛、周馥、赵尔巽、冒鹤亭、朱家溍等名家后人的口述访谈录,还原百余年来丰厚生动的历史人文图景,展现世家血脉、文化传承的历史演进。
|
內容簡介: |
百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局”,在剧烈的社会、文化、阶层的变动之中,却有一些传承百年的文化世家依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出身于这些世家的后人们在不同时代、各自领域做出各自的贡献,展示出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如出了帝师陈宝琛的螺洲陈家,出了晚清名臣周馥、近代著名实业家周学熙、近代著名藏书家及实业家周叔弢的建德周家,出了晚清名臣赵尔巽、赵尔丰的襄平赵家,出了现代文博事业开创者吴瀛、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的宜兴吴家,以及出了近代著名学者冒鹤亭的如皋冒家、出了文物鉴定大家朱家溍的萧山朱家等。
本书通过对这些世家后人的访谈,藉由鲜活的个人、家族等历史细节回顾了那段百多年来影响深远的时代变迁,展现了家族血脉、文化传承怎样在历史的变动、罅隙里流动、演进,还原出一幅细节生动的百年历史人文图景,带给当代读者丰厚的历史感和深刻的文化体验。
|
關於作者: |
周景良,1928年生,安徽至德(今安徽东至)人。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丁亥观书杂记》等。
陈绛,1929年生,福建福州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主编《近代中国》等。
冒怀滨,1932年生,江苏如皋人。早年在部队工作,曾任职上海市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编《水绘集:冒鹤亭晚年手稿》等。
冒怀科,1935年生,江苏如皋人。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编审。撰有《一代学人冒效鲁》等。
叶扬,1948年生,祖籍安徽桐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著有《翰墨风流》、《覆水年华》等。
赵珩,1948年生于北京。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著有《老饕漫笔》、《彀外谭屑》等。
吴欢,1953年生,祖籍江苏宜兴。编著有《吴祖光与新凤霞》等。
朱传荣,1957年生,祖籍浙江萧山。原故宫出版社副总编辑。编著有《萧山朱氏藏砚选》等。
郑诗亮,1987年生,《东方早报上海书评》记者。
|
目錄:
|
陈绛谈螺洲陈家
周景良谈建德周家
赵珩谈襄平赵家
吴欢谈宜兴吴家
叶扬谈桐城叶家
冒怀滨、冒怀科谈如皋冒家
附录 冒鹤亭传略(冒效鲁)
朱传荣谈萧山朱家
|
內容試閱:
|
陈绛谈螺洲陈家
近代以来,由于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中国历史出现重大转折,传统中国所尊奉的宗亲家族,既在伦理层面被否定,事实层面上亦遭瓦解。这样一来,中国文明的链条在宗亲一环上发生了断裂。事实上,讲究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旧式家族,正是传统中国社会的中坚、人才的渊薮。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陈绛所出身的福建螺洲陈家,明朝以降便为地方显族,到了清代,更培育了活跃在近代史舞台上的众多人才。我们要讲的文化世家的故事,即自陈家始。
福州螺江陈家是福建的名门望族,您能谈谈陈家祖上的情况吗?
陈 绛 陈家在唐末从河南固始南迁福建,明洪武年间定居螺江,人称“螺洲陈”。始迁祖陈广,字巨源,明赠征仕郎,下传到我这一代已十九世。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百集系列片《中国古镇》,螺洲也在其中,陈家是影片中的主要内容,片名《耀世陈家》。陈家在明嘉靖十一年六世祖陈淮第一个成为进士,从此先代常有人由科举而进入仕途。从陈若霖(1759-1832)起,开始显达,陈宝琛(1848-1935)更是位居太傅。陈若霖之后,五代都有人中进士、举人,综计明清两代,陈家中进士二十一名,中举人一百一十名。
陈若霖(望坡)是十四世,陈宝琛的曾祖父,乾隆进士,道光朝当过湖广、四川总督,官至刑部尚书。福建有个地方剧叫《陈若霖斩皇子》,是闽剧的保留剧目,解放后还曾到上海演出,说的是一个民女被皇子奸污自尽,陈若霖时任刑部尚书,接受控状后,设计录下皇子口供,第二天向道光皇帝请旨:“皇子犯法怎么处置?”道光回答:“与庶民同罪。”皇帝这么一讲,陈若霖马上把皇子杀了。他知道触犯了皇室,遂告老还乡,半路上病故天津。这件事情只是民间传说,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反映了人们心目中他是一个刚正不阿、不怕权贵的清官。因为事涉皇室,我们家里都避而不谈。陈若霖去世后,以他的官阶和政绩,却没有得到皇帝赐给谥号。九十年后,一直到1921年陈宝琛负责编纂的《德宗实录》全书告成,逊帝溥仪要加给他太傅衔,他上疏请撤销,改为追授陈若霖谥号,结果陈若霖追授“文诚”的谥号,太傅衔仍然加给陈宝琛。
陈宝琛的祖父, 十五世祖陈景亮(弼夫)(1810-1884)官做到云南布政使,我们后人都叫他“布政公”。他和陈若霖一样,为官正直,不畏强势,早年任兵部职方司总办,管理武官八旗都统、副都统以及参佐领以下官员有关弹劾的事。担任都统、副都统的多是亲王、郡王,人们往往不敢遵守法规对他们依法处理。有一个担任都统的亲王保荐一名武官试箭,没有中的,讨论处分他时,同僚暗示陈弼夫说,这个人是亲王保荐的,要从宽处理。他说:司官只有依照定例办事,若果因为是亲王保荐,便违例处理,怎么能够服人心?同僚笑他太戆。他说:“我心口如一,不知其他。”他几次官员考察(京察)都没有通过,当时北京官场中流传:“陈弼夫素好倔强,得罪了王公,现在中暗箭了。”有人暗示他引退,他不听,表示:“我守职尽责,不为利害欣戚。”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在兵部已十五年,当总办也已八年,兵部的尚书、侍郎等几个头头商量说:“陈弼夫在部内工作多年,至今还一缺未补,我们要专折奏请给他补缺。”大家都同意,告诉他,要他先自拟一篇奏稿。他表示不可,说:“夙夜办公,是司员的职责,此事断不可行。朝廷定例乃天下之公,不是为一人而设。现在因司员一人而破例补缺,人们以为是我钻营的结果,我将何以自辩?此后我更难当差了。”同僚都赞叹:“宁可辞掉荣誉而不肯悻进,真是古人之风,难得难得!我们无不佩服。”陈若霖、陈弼夫这种耿直风骨遗传到陈宝琛身上,使他在晚清同治、光绪年间成为清流派的一名主将。
陈宝琛的父亲, 我的曾祖父陈承裘(子良)(1827-1895),去世后封“光禄大夫”,我们后人叫他“光禄公”。他出生时正好陈若霖在湖广总督任上按狱,道光皇帝赏赐黑狐马褂。皇帝的赏赐在过去是很大的恩典,于是取名“承裘”,小字“楚恩”。他是咸丰进士,人们原来以为他会利用祖父和父亲的人脉关系,在官场上一显身手,可是他却不慕仕进,淡泊名利,辞官回到螺洲,养亲课子,为乡人排忧解难,调停争讼,评判曲直,举办公益事业,如办育婴堂、义仓、义塾、社学等等,慷慨解囊,接济贫穷的乡亲,常常弄得家中举债,但在家乡威信很高。他喜欢古董,在关中做官时收集许多文物,满屋满床都摆放着这些金石书画,陈宝琛后来把金石部分拓印出版为《澄秋馆吉金图》两册,请罗振玉写了序言。中法战争后陈宝琛贬官降职,曾祖父陈承裘安慰陈宝琛说:“我担心的就是你官升得太快。”他的六个儿子都中举,邻里熟人向他道贺,他却沉痛地说:“我的母亲临终时握我的手说:‘你不要追慕做有钱人,能够好好读书,做个好秀才,我便瞑目了。’”高祖母临终这句话影响了曾祖父的一生。曾祖父爱才好善,就是不喜欢有心计的人,时常背诵前人诗句“一私坏尽世间人”。他自己写了两副联语,一副是:“忠孝只嘉名,非愚无以尽实际;聪明原美质,守正方不入歧途。”另一副是:“创业历艰辛,安享当思能负荷;处盈防满溢,吃亏还算占便宜。”我们都把这两副联语作为家训看待。
陈承裘一共有七个儿子,前六个是正室林夫人所生,陈宝琛最大,我祖父是第六,后来偏房张夫人生了第七个。七个儿子,除了一个夭折,其余六人前三个进士,后三个举人。
您祖父辈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家里出了一个帝师,肯定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您小时候听到过吗?
陈 绛 近人著述中写到陈宝琛的不少。家中关于他的传说并不多,不过都敬重他早年在京敢言直谏,敢批逆鳞,最著名的便是1880年的“庚辰午门案”和次年慈安太后“东陵奉安”,慈禧托病不去参加葬礼,他上了《请缓东陵永远奉安》,力陈“养生送死,子道之常”,而送葬尤为重要,又一次引起慈禧的不快。慈禧为此记恨在心,五年后在中法战争中,被慈禧穿了“小鞋”,贬斥回乡。这两则故事父亲不止一次对我们津津乐道。他还谈起陈宝琛晚年劝阻溥仪不要当日本傀儡,批评郑孝胥挟持溥仪出关,“苏戡苏戡,真是疏忽不堪”(郑孝胥号“苏戡”),他保持了民族气节,临终前说“民族是不可得罪的”。父亲又曾经谈起,当年陈宝琛教溥仪读书,溥仪比较轻佻,坐时喜欢抖腿,陈宝琛常常提醒他:“树摇叶落,人摇福薄。”也就是教导他做人要稳重,举止要端庄。1908年慈禧太后病死,第二年陈宝琛应召出山,1911年补授山西巡抚,当时庆亲王奕劻当政,贿赂公行。他上任前照例要向庆亲王奕劻辞行,亲王府的看门人向他索要红包,他不肯折腰,严正拒绝,这件事他的女婿张子美(张佩纶之孙)编他的《年谱》有记载。他上任山西巡抚,不到一个月,便被开缺,改派毓庆宫授读,担任溥仪的师傅,而陆钟琦夤缘奕劻,接任山西巡抚,辛亥革命中却被阎锡山率领的新军杀了;陈宝琛晚年的命运由此改变。他眼见民国初年军阀争战,社会混乱,人心不古,道德堕落,十分痛心。我们兄弟辈多以“纟”旁取名,族人向他请示下一辈用什么偏旁取名,他说:“现在最要紧的是学会做人,就取‘亻’旁吧。”所以他的曾孙取名“倜”、“供”等,曾侄孙“俱”(福建省科委副主任,离休),我的两个儿子取名“任”、“传”,都是单人旁。
陈宝琛的夫人王眉寿是光绪状元王仁堪的胞姐,她可以说是福建第一个女教育家,曾在家乡创办女子传习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