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HK$
113.9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9.3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73.7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9.7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5.4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9.4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101.2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101.2
|
編輯推薦: |
1、台湾著名作家、媒体人杨照先生将冗长晦涩的经典著作精炼,再轻松讲出,取精用宏,去伪存真。让经典著作不再枯燥,杨照先生经典精读,把经典著作讲出来。让经典著作不再是我们谈得*多,却读得*少的书。
2、 《梦的解析》为人类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但这本书也被公认为*难读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的价值究竟在哪?杨照先生为您解答。
3、与《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资本主义浩劫时聆听马克思》,组成“人学三部曲”,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从哪里来”(《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人与自身的关系——我们是谁”(《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将去向何方”(《资本主义浩劫时聆听马克思》)三个角度为人定坐标
|
內容簡介: |
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从哪里来。本书为杨照先生对《物种起源》的独特解读。《物种起源》这部经典著作经常被社会所误读甚至曲解,我们有必要还原达尔文的真貌,对达尔文的理论给予正确的理解与诠释。作者旁征博引,列举林奈、马尔萨斯、道金斯、涂尔干、博厄斯、斯金纳等各学科人物,引导读者通过本书,能阅读更多相关书籍,扩大视野。杨照的重读经典,是大众读者了解进化论的**指引。
很多人以为自己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其实他们知道的只是被简化甚至误读的版本。“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真的是进化论的全貌吗?在我们的世界处于动荡的年月中,达尔文的真貌渐渐被迷雾笼罩。当我们被理论左右、不辨方向时,*直接的出路就是直面经典本身,让达尔文自己诉说物种进化的故事。杨照先生讲谈经典,还原进化论,解答我们从哪里来。
|
關於作者: |
杨照,作家,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曾获各大文学奖项,著有《推理之门由此进:推理的四门必修课》(文联,2015)《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新星,2013)《永远的少年:村上春树与海边的卡夫卡》(新星,2013)《寻路青春》(广师大,2014)《我想遇见你的人生》(广师大,2012)《故事赵亮未来》(广师大,2011)等
|
目錄:
|
第一章 经典的意义与《物种起源》的地位
一、 为何及如何阅读经典?
二、 《物种起源》的特殊地位
第二章 物种的变化与《物种起源》的结构
一、 物种是会变化的
二、 地理大发现的冲击
三、 《物种起源》的结构
第三章 达尔文以前的进化论
一、 达尔文的家族
二、 被误解的拉马克
第四章 创造论与生存竞争:《物种起源》第一—三章
一、 挑战上帝创造论
二、 同类间的生存竞争
第五章 达尔文的的超越与限制:《物种起源》第四—六章
一、 本质与现象
二、 达尔文与拉马克
三、 突变:达尔文的时代限制
四、 性择:雄性竞争,雌性选择
五、 本能与不育
第六章 达尔文的辩白:《物种起源》第七—九章
一、 对累积说的怀疑
二、 长颈鹿的优势与劣势
三、 进化论的循环论证
四、 对试误的质疑:杜鹃与蜜蜂
五、 如何解释利他行为:蚂蚁与鼴鼠
六、 生态系统与进化单位
七、 基因作为进化单位
第七章人类文化与物种进化
一、 创造论者的反击
二、 慎终追远与繁衍动机
三、 亲职投资的雌雄差异
四、 直立人的出现
五、 家庭制度的进化论基础
六、 一夫一妻的合理性
第八章 进化论的陷阱与影响
一、 进化论的三个陷阱
二、 达尔文尚未离开
|
內容試閱:
|
同类间的生存竞争
“大属”还牵涉“生存竞争”。达尔文相信:会有“大属”出现,前提是有了一个优势物种,靠其优势挤压别的个体,靠其优势让自己的物种扩张,于是它所在的“属”才随之变大。所以看到一个“大属”,我们就可以预期这一个“属”的动物,在环境中是优势物种,它能够繁衍更多子孙。在繁衍更多子孙的情况之下,变种的概率也就越大。
《物种起源》第三章正式谈到了“生存竞争”。什么因素使得达尔文特别注意到生物个体与个体间、物种与物种间的“生存竞争”?不可忽略的,是托马斯? 罗伯特?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今天读来,似乎卑之无甚高论,就是要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其他力量介入,人类的繁衍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一对夫妻生四个小孩儿,这四个小孩儿结了婚,每一对夫妻又都有四个小孩儿,这样每一代的人口,就会以二的指数倍不断增长。这就是马尔萨斯的人口增长概念。马尔萨斯相应地还解释了物质,或者说食物顶多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照几何级数增长,食物顶多以算术级数增长,那会发生什么事?食物不够,那么自然出现抑制人口继续增长的灾难。
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的推论,为什么要等到马尔萨斯才提出来呢?因为:**,以前的人数学不够好,不能用几何、算术概念来清楚说明;第二,18 世纪前西方历史上碰到人口缺乏问题的时候,远比感受人口过多威胁的时候多得多。他们认知的人类命运中,充满了战争和饥荒,绝大部分时候,人口不足以将土地占满。一直到18、19 世纪,接连发生一些重大变化,才让人开始警觉,原来世界很拥挤,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马尔萨斯提出的概念启发了达尔文。人与粮食的关系如此,动物及其生存条件间的关系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一种动物,如果没有被阻止的话,会按照几何级数一直增长。可是为什么我们活着、看到的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真的是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
答案,至少部分的答案在于“竞争”。每一个生物个体要活下来,没有像马尔萨斯讲的那么容易。它们必须通过竞争,才能够存活下来。马尔萨斯《人口论》里预测的现象为什么没有出现?因为绝大部分生物在生存竞争过程中被消灭了,没有活下来。“生存竞争”是绝大的力量。
达尔文先告诉读者“生存竞争”是绝大的力量,接下来解释什么是“生存竞争”。“生存竞争”不是跟自然竞争。达尔文解释只有在**的情况下,物种要跟大自然的自然条件竞争,例如在极地。南极、北极或者是沙漠的边缘和高山峰顶,在那里资源少到任何一个单一个体要活下去都很困难。其他绝大多数的自然环境中,单一生物个体要活下去并不困难。换句话说,自然不会是它的阻碍,自然不会是它“生存竞争”的对象。
什么才是单一生物个体“生存竞争”的对象?其他的生物个体是它“生存竞争”的对象,只有这么大的空间,只有这么多的食物,在有限条件下,你能活下去,我就活不下去。这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那不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是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这个环境所提供的资源,这是*重要的关系。
这是**个关键。达尔文再进一步问:生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的竞争中,*激烈的竞争又在哪里?我们或许会想象一只鹿的“生存竞争”中,**的威胁是老虎,对吗?不对。一只鹿**的“生存竞争”对象,不是老虎,而是同类的其他的鹿。
达尔文的论理很清楚:同类的个体具备同样的生存条件。要了解这个概念一点儿都不难,大家一定听过一个笑话。两个人在森林里,走一走,突然发现有熊来了。其中一个人赶快把球鞋换上,他的朋友觉得奇怪,问他:“你觉得你可以跑得比熊快吗?”“不,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这就是真正的“生存竞争”。这个人要活下去,不是跟熊竞争,只要有另一个人被熊吃掉了,他就能活下去。同类之间的“生存竞争”才是所有“生存竞争”里*激烈、*可怕的。
达尔文的这个说法被运用在人类身上,就产生了19、20世纪影响深远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基本上是站在《物种起源》第三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强调生物与生物的关系里,决定性的是同类间的竞争。“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达尔文证明了:应该让那些在社会里活不下去的人,让那些社会里劣等的人被淘汰、被忽略,被送进水沟里,那是大自然的意志,是大自然的规律。
后来尼采发展的“超人”观念,很大一部分也是站在《物种起源》第三章的基础上。这一章的重要性我们无法忽视。进入第四章之后,达尔文集中处理同类间的“生存竞争”。这种竞争有很多不同形式。第四章先讲性和性别、繁殖,因为包括繁殖都是要竞争的。天择是什么?天择就是一个物种中,只有条件*好的,只有*棒的,“生存竞争”优势**的,才能存活下来,才能繁衍较多的后裔。其他比较弱的,就都被淘汰了,这是自然的道理。
读达尔文的书要有耐心。达尔文写书写到后面,在文章中藏了一句话,他说:其实《物种起源》全书是一个长论证。换句话说,整本书只在论证一件事情。历来阅读达尔文的人,
越聪明的人就越在意这句话,因为他们想要破解:这个论证究竟是什么?
古尔德认为,达尔文的长论证是建构一个历史方法论。还有其他许多聪明人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但老实说,大多数时候,聪明人的答案都太聪明了,因而不一定比笨人的读法、笨人的答案好。一个比较笨的读者,看到“长论证”这句话,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的,轻易就看过去了。因为他认为,达尔文的“长论证”是什么,还不清楚明白吗?书的副标题不就说了吗:物竞天择的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by natural election),整本书不就在证明这句话吗?没错。但是我们还是不能不注意,那为什么许多聪明的人不接受这个简单的答案,硬要觉得这句话应该别有玄机?越是聪明的人,越会在阅读达尔文时心生疑惑:如果真的要解释物竞天择的物种起源,需要写那么长,需要在书中提供那么多内容吗?
《物种起源》这本书很厚,而在书的序言中,达尔文还说,在他眼里这不是一本完整的书,这是一本他还没有写出来的书的摘要。从**章起,他就多次说,“这个我应该要写,可是现在没时间完整地写,只能告诉大家比较简单的摘要”。整本书只是一份摘要!换句话说,依照达尔文自己的方法,或许得写十五本都这么厚的书,才能真正完成那个“长论证”。聪明的读者于是怀疑了:就只是要说物竞天择的物种起源得费那么大力气,不会吧?他们总觉得要找到更大一点儿的东西,来作为达尔文心中设想的“长论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