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5.7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7.3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8.3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7.3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7.3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12.7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12.7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9.7
|
編輯推薦: |
《北方先秦考古研究》适合中国及欧亚大陆历史与考古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
內容簡介: |
《北方先秦考古研究》是对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夏代到公元前200年的秦帝国建立这一时段历史的研究。这一时空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鲜有涉及,目前主要通过考古学来研究。《北方先秦考古研究》首先通过考古资料展现了物质文化面貌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墓葬殉牲与民族学资料讨论了这一地区从农业经济到农牧混合经济最后到游牧经济的变化;其次从墓地资料讨论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然后从人骨鉴定结果讨论了人群构成的变化和不同人群的融合;最后根据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相似的器物讨论了草原金属之路的交往。
|
目錄:
|
壹燕山南北
冀北周代青铜文化初探
燕山南北商周之际青铜器遗存的分群研究
夏家店上层文化在中国北方青铜器发展中的传承作用
贰东周文化带及戎狄与胡的讨论
《春秋》与《左传》中所见的狄
中国北方东周时期两种文化遗存的辨析——兼论戎狄与胡的关系
三叉式护手剑与中国西部文化交流的过程
陕北青铜器研究与文物保护的新成果——《陕北出土青铜器》读后
叁游牧经济的出现
欧亚草原的经济类型发展阶段及其与中国长城地带的比较——《欧亚草原东西方的古代交往》评介
略论中国北方地区古代游牧民族文化发展模式
内蒙古先秦时代草原游牧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肆墓地社会结构分析
Gender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Xiongnu” as Reflected in Burial Patterns
试论内蒙古东周时期不同族群的性别差异
伍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交往
从晋陕高原“勺形器”的用途看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在御马器方面的联系
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冶金区的形成——商周时期北方青铜器的比较研究
张家川墓葬草原因素寻踪——天山通道的开启
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与空首斧的传布
欧亚草原和中国新疆与北方地区的有銎战斧
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考古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
內容試閱:
|
壹燕山南北
冀北周代青铜文化初探
河北北部山地是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一个重要分布区。从商代的青龙抄道沟到战国的怀来北辛堡,北方青铜文化传统延续不断,其中属于西周和东周时期的青铜器遗存发现最为集中,并与西部的鄂尔多斯草原青铜文化、南部的中原文化以及东部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的考古研究历来重视这一地区[1,2]。但从发现情况看,早期主要是国内外的收集品,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一些零星的遗址发掘,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了有计划的遗址发掘,但这些发现至今尚未充分发表。因此还没有把河北北部的青铜文化遗存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本文旨在对此作一尝试,以期建立一个基本的时空框架结构并进行初步的文化性质分析,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河北北部属于周代的青铜文化遗存,依据其文化属性和年代,可分为五群。
第一群:以昌平白浮墓中的北方式青铜器为代表[3]。这一群遗存在河北省境内还见于兴隆县的小河南遗址[4]。在辽宁省建平县烧锅营子村[5]也有类似遗存。这群遗存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并向北越过了燕山到达辽西地区。通过对昌平白浮墓的研究可知,其年代不晚于西周中期。这种遗存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菌首或兽首、茎部镂空、格下有凹槽的剑。这种剑在南西伯利亚地区的卡拉苏克文化中常见。因此这类遗存应与北方草原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6]。同时,这类遗存还对年代更晚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白浮的剑与夏家店上层典型的銎柄剑有联系[7],并且对东南沟类型的平首剑也产生过影响(详见下文)。根据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推测,这类遗存在这一地区存在过一段时间,并逐渐成为当地的一种传统。随着冀北考古发现的增多,很可能会发现更多的这类遗存。
第二群:以延庆西拨子窖藏[8]为代表。这类遗存目前虽然仅见一例,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说明了相当于辽西发达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在河北北部并不是空白,而是存在以西拨子为代表的遗存。从出自窖藏的铜鼎上的重环纹可知,它的年代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南山根M101[9]基本同时。
通过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西拨子遗存是与夏家店上层文化南山根类型基本同时并有着一定联系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从联系方面看,西拨子有着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相同的器类,如铜匙、铜刀、铜斧、铜泡和猎钩;从差别上看,西拨子的铜匙的柄上有精致的纹饰,南山根的匙柄是素面(图一,3、7)。这种柄部有纹饰的铜匙还见于冀北后来的宣化小白阳M33和M19(图一,8、9)[10]和后来的鄂尔多斯地区(图一,6)[11]。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铜匙很可能是受其西部冀北地区影响的结果。两者的铜斧也并不相同(图一,5)。夏家店上层的比西拨子的更长且窄,更加规整。边缘有放射线纹的铜泡是两地基本相同的器物(图一,4),但这种铜泡的分布范围很广,延续时间很长,应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并非哪个文化所特有。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炊器。西拨子遗存的居民使用铜釜和三足圜底铜鼎(图一,1、2),在发现较多居址和墓地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中不见。它是以特有的陶鬲和少量中原的礼器作为炊器。这种炊器的区别说明辽西夏家店上层文化具有更发达的定居生活。
第三群:以平泉东南沟[12]为代表的遗存(这种石棺形制还见于丰宁土城镇[13])。这类遗存中最有特点的是剑和刀,它的柄端是一个长条形平顶(有的侧面有一个凸纽或凹窝),有的柄端略宽于茎部。我们把这种剑暂时称之为“平首剑”。在这种剑的茎部通常流行纵向成排的动物纹。
这种剑最早见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南山根类型[14],但它只是这一类型的一种剑,到了东南沟遗存时期,它才成为重要的剑的形式,并出现了同样形式的刀(图二,5、6)。按照这一标准,宁城的天巨泉M7301和瓦房中M791(图二,7~10)[15]也属于这一类型。另外还有零星采集的这一类型的剑(图二,11~13)[16]。东南沟出土的刀和剑的茎部都有纹饰,瓦房中M791的刀和剑均为素面,与这两个墓共存的戈的形式说明东南沟的年代早,很可能茎部有纹饰的早于素面的。平首刀和剑多分布于辽宁省南部的宁城县和河北北部与之相接壤的旧热河山地,如平泉、承德、青龙等地。从已经发表的平首剑的地点看,这种剑的分布较集中,主要在辽宁和河北交界地带,因此应当是从本地发展起来的。从冀北更早的青铜时代遗存中可以发现,昌平白浮剑的剑格下有凹槽,这与平首剑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菌首变成了平首,茎部的凹槽纹变成了夏家店上层文化流行的成排动物纹(图二,1~4)。这种动物纹不仅见于平首剑,还见于其他剑和刀的柄部[17],而且也不限于这一地区。它西至陕西的宝
鸡[18]、北到欧亚草原[19],应当是一个很大范围内的时代风格。
从这一类型的典型器物平首剑和刀以及与之共存的器物来看,东南沟遗存应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是这个文化南部的一个地方类型。它与其他类型的区别在于它受到了当地更早的昌平白浮类型的影响。它和中部的南山根类型、北部的龙头山类型[20]的差别随着距离的增加和年代的推移而逐渐递增,反映了夏家店上层文化从北向南的发展过程。东南沟类型是夏家店上层文化最南、年代最晚的地方类型。南山根类型的年代被定为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因此东南沟类型的年代大致为春秋早期。
第四群:以延庆军都山东周墓地为代表。这类遗存遍布冀北地区。重要发现有隆化县三道营骆驼梁[21]、滦平县窑上[22]、苘子沟[23]、梨树沟门[24]、虎什哈炮台
山[25]、延庆县军都山玉皇庙、葫芦沟、西梁光[26]、怀来县甘子堡[27]、北辛
堡[28]、张家口地区宣化小白阳[29]、庞家堡白庙[30]等地。
这类遗存的主要特征是土坑竖穴墓,多为东西向,以牲畜的头、蹄殉葬。随葬品组合为剑、刀、镞;牌饰、泡饰、带钩、带扣;斧、锛、凿、锥及锥管、马具,并有各种质料的串珠。陶器分夹砂褐陶和泥质灰陶两大陶系,后者是受中原影响的结果。少数大墓还有中原青铜礼器。这样一种器物组合的考古学文化与东北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和西边的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具有一定的共性,反映了这些人群之间联系的加强。但如果详细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相互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这些区别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的区别,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传统的差异。这一群遗存发现的比较多,分布的地域与延续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我们在下文详细讨论。
第五群:以围坊东台子[31]、丰宁凤凰镇[32]、张家口白庙第四、五类遗存[33]为代表。这一群属于中原的燕文化,说明了燕国的势力范围在这时已经基本占领了整个冀北地区。有关这类遗存,最关键的是它的年代问题。它对于我们了解燕国开发冀北和北方青铜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消失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张家口白庙第四、五类遗存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承德平房墓葬的莲花铜壶、错银铜尊、戈、陶壶、玉壁,被定为燕国中期[34]。承德[35]和滦平[36]发现了几批燕国的刀币以及灰陶绳纹陶片。承德滦河镇出土的中原式陶器被认为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37]。围坊的东台子已达到战国末期秦代初年了。在围坊县边墙村发现的燕国长城[38],它可能是与赤峰南部相连的燕北长城。《史记 张仪列传》记载燕照王时(公元前311~前278年)开始修筑长城。从以上这些发现可以看出,从战国中期晚段开始,燕文化拓展了它的西北界,逐渐取代了冀北的第四群遗存,战国晚期燕文化扩展了它的东北界并到达了辽东地区。燕文化占领这一地区的详细过程随着发现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将会更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
第四群遗存是冀北青铜时代发现数量最多的一种。这使我们对其进行更为详尽的研究成为可能。这群遗存的分布西至张家口地区,东至滦平、隆化地区。它的西边是以桃红巴拉墓葬[39]为代表的鄂尔多斯青铜器,南边是中原的燕文化,东北边有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孓迹。这些周边文化对这群遗存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并造成了这群遗存内部的不同类型。它们大致可以划分为以张家口地区为代表的西部类型,以怀来、延庆为代表的中部类型和以滦平、隆化为代表的东部类型。西部主要是受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影响,如陶器中耳部高于口沿的双耳罐,铜器中有圆形、中部鼓起的小铜管,铜匙多见,器表为涡纹的联珠形牌饰。从西区的发展看,西部因素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中区受到中原燕文化的强烈影响,从青铜礼器、武器、工具逐渐到陶器(虎什哈的陶豆),中原文化的影响在逐步渗入,而且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发展势头;东区受到原有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的影响,有夏家店上层典型的銎柄剑(图四,25)和当地双环首与曲刃剑身相结合的双环首曲刃剑(图四,26)。夏家店上层文化很有特点的齿状刀不仅在东区,而且在这类遗存分布的整个地区都有发现。夏家店上层的影响主要出现在第四群遗存的早期,随着夏家店上层文化的结束,这种影响也随之逐渐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