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內容簡介: |
冯友兰先生站在哲学的至高点揭示人生真相,探讨宏观话题,又不乏微观点拨,充满洞见且耐人寻味。在这个时代,再没有人可以和他站在同样的高度。同时,这本书中的文章又不像一般哲学著作那般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冯友兰先生一生不断追求真理,用其卓越的学识和人格精神,去探索解决人生的才与命、情与性、欲与好、理性与悲观等诸多经常困绕人们一生的大问题。他提出的“人生四境界”说,影响深远,帮助人们在欲望和迷茫的世界中,构筑精神的理想境界。他的生活亦如同任继愈先生对他的了解:他的同事们没有见他发过脾气,也没见他闹过情绪。即使受到过不公平的批判,他从不垂头丧气,也未影响他的生活节奏。把哲学境界贯彻到日常生活中,赋予他的学问长久的生命力,具有垂范当世稀缺的人格精神。有关人生的哲学,是每个人在每一天都会有所渗透和应用。无论年轻还是年长时翻看《冯友兰追问人生》,都会有不同深度的领悟,回归内心的宁静。在一遍又一遍的解读中,攀升人生的新境界;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历久弥新。
|
目錄:
|
PART 1 人生真相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甲)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乙)
对于人生问题的一个讨论
人生成功之因素
才 命
知 命
心 性
论信仰
关于真善美
PART 2 人生境界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甲)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乙)
自 然
功 利
道 德
学 养
死 生
境 界
精神境界
论风流
PART 3 道德修养
青年的修养问题
道德及修养之方
觉 解
论知行
再论知行
道中庸
调情理
为无为
行忠恕
存诚敬
应帝王
PART 4 人生漫谈
欲与好
性的因素
情的因素
灵魂与肉体
论悲观
人生术
处世的方法
幸 偶
理智之地位
我的读书经验
附录 15条人生箴言
|
內容試閱:
|
人生境界
境界有高低。此所谓高低的分别,是以到某种境界所需要底人的觉解的多少为标准。其需要觉解多者,其境界高;其需要觉解少者,其境界低。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甲)
人生有意义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人生是有意义的”,但人生的意义常因个人的见解不同,而各有差异。一件事物的意义,各人所说可以不同,其所说的不同,乃因各人对此事的了解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的了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亦有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的某种不同的意义,即构成人所有底某种境界。
人生中的境界可分为四种:(一)自然境界,(二)功利境界,(三)道德境界,(四)天地境界。现叙述于下。
(一)自然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顺着他的才能或顺着他底习惯与社会风俗去做。既无明了的目的,也不明了所做的各种意义,小孩吃奶和原始人类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都是属于自然境界,普通人的境界也是如此。
(二)功利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以追求个人的利益为目的,其与自然境界不同之处是自然境界底人其行为无目的也不明白意义,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为确定的目的且能明白它的意义。这两种境界,都是普通一般人所有的。
(三)道德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底。所谓义与利,并非各不相关,二者表面相反,实则相需相成。二者的真正分别,应该是求个人之利者为利,求社会之利者为义,亦即程伊川所说:“义与利之别,即公与私之别。”道德境界中的人,其所作为皆能为社会谋利益,古今贤人及英雄便是已达到道德境界的。
(四)天地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事天底。换言之,我的身躯虽不过七尺,但其精神充塞于天地之间,其事业不仅贡献于社会,更能贡献于宇宙,而“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唯大圣大贤乃能达到这个境界。
以上四种境界,各有高低不同。某种境界所需的知识程度高,则境界亦高;所需知识低,则境界亦低。故自然境界为最低,功利境界较高,道德境界更高,天地境界最高。因境界有高低,所以人所实际享受的一部分世界也有大小,一个人所能享受的世界底大小,以其所能感觉的和所能认识的范围的大小为限。就感觉而论,各人所能享受的世界很少差别,食前方丈与蔬食箪饮,并无多大的不同。若以认识了解而论,各人所享受的世界差别很大:如自然境界底人和天地境界底人认识不同,了解不同,因而这两种人所享受的世界,亦有很大的悬殊。四种境界,不仅有高低之分,还有久暂之别。因为人的心理复杂,有的人已达到某种境界,但因心理变化,不能常住于此境界中。作恶的人属于功利境界,有时因良心发现,做一点好事,在良心发现这一刹那间,他就入了道德境界,因未经过特别修养功夫,不能常住于道德境界中,过了一会以后,又回复到功利境界。若有人能常住在道德境界中,便是贤人,能常住在天地境界中,便是圣人。
四种境界就其高低的层次看,由低而高,表示一种发展。前二者是自然的礼物,不需要特别功夫,一般人都可以达到。后二者是精神的创造,必须经过特别修养的功夫,才能达到。道德境界中的人是贤人,天地境界中的人是圣人,两种境界可算是圣关贤域。圣贤虽和众人不同,但他达到道德和天地境界,不必做一些标新立异的特别事。他所做的事其实还是普通人能做的事,不过他的认识比一般人高而深,故任何事对他都能发生特殊意义,此即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
(记录者案:本文为冯先生在云南省训练团学术演讲会之讲词,经该会记录。)
原载于《读书通讯》第42期,1942年5月1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