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HK$
56.4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4.0
《
医用化学(第三版)
》
售價:HK$
57.3
《
别怕,试一试
》
售價:HK$
67.9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
編輯推薦: |
二战意大利战场最血腥惨烈之战役全景叙述
二战最激烈的山地战战役,西线战史研究不可不看的经典作品。
圣地的摧毁还是生命的拯救?卡西诺修道院大轰炸全方位记述。
40万字的生动详实表述+近1000张珍贵图片+80多幅地图、地貌分析图+国内顶尖二战专业团队打造
卡西诺修道院轰然倒地,那不勒斯成为断壁残垣,战火洗劫了意大利遗迹,却锻造了各国军队,法国远征军用山地战证明自己的实力,摧毁了古斯塔夫的铜墙铁壁;波兰军队把代表胜利的红白旗帜插在了卡西诺山上;德国伞兵重新赢回荣誉,被盟军称为“卡西诺的绿色魔鬼”、“卡西诺的响尾蛇”……
|
內容簡介: |
在大量战地照片和亲历者证词的基础上,《卡西诺战役1944:从冬季防线到罗马城下》对1943年底至1944年6月,有12个国家共同参与的意大利战役进行了全面剖析,籍此来向读者展现意大利山地作战中最为残酷,最为漫长的血腥争夺战之全貌。每一场战斗都配有作战序列表、战地照片、作战地图和战区地貌分析图,详细铺陈了四次卡西诺之战,一气呵成却又不显沉闷。另外,《卡西诺战役1944:从冬季防线到罗马城下》一书还对整个意大利战役的伤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总结经验教训,更在结尾处精心准备了二战战地彩照、彩绘,重现了这场惨烈程度不亚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血腥争夺战。
|
關於作者: |
潘学基,1980年生,上海人。对二战及地面兵器装备、战术运用、编制体系有较深的认知,目前主攻方向是二战西线战史。曾在多本战史类杂志发表过文章,并出版过多部二战专著。
|
目錄:
|
前 言
第一章 盟军进攻意大利本土
1-1 向古斯塔夫防线进军
1-2 这就是卡西诺
1-3 拯救卡西诺修道院的艺术瑰宝
第二章 古斯塔夫防线上的初次交锋
2-1 美军第2军向利里河谷的进军(1944年1月3日-16日)
2-2 法国远征军在利里河谷以北的突破(1944年1月12日-16日)
2-3 英军第10军从利里河谷以南强渡加利格里阿诺河(1944年1月17日-28日)
2-4 美军第36步兵师在利里河谷下游强渡加里河(1944年1月20日-22日)
第三章 第一次卡西诺之战
3-1 法国远征军的后续进攻(1944年1月21日-2月4日)
3-2 美军第34步兵师强攻卡西诺地区(1944年1月24日-2月12日)
第四章 第二次卡西诺之战
4-1 新西兰第2军的到来
4-2 盟军决定轰炸卡西诺修道院
4-3 轰炸卡西诺修道院(1944年2月15日)
4-4 印度第4步兵师初次进攻593高地(1944年2月15日-17日)
4-5 印度第4步兵师进攻卡西诺修道院(1944年2月17日-18日)
4-6 新西兰第2步兵师进攻卡西诺镇(1944年2月17日-18日)
第五章 第三次卡西诺之战
5-1 “狄更斯”行动
5-2 卡西诺镇的毁灭(1944年3月15日)
5-3 新西兰军进攻卡西诺镇(1944年3月15日-16日)
5-4 印度第4步兵师攻打绞刑吏山(1944年3月15日-17日)
5-5 卡西诺镇火车站之战(1944年3月17日)
5-6 对卡西诺镇西南地区的进攻(1944年3月18日)
5-7 代号“赫克托”:进攻卡西诺修道院(1944年3月19日)
5-8 “复仇”行动:卡文迪许小道争夺战(1944年3月19日)
5-9 “狄更斯”行动进入尾声(1944年3月20日-22日)
5-10 僵 局(1944年3月23日-5月10日)
|
內容試閱:
|
3月15日中午12点,随着最后一批重型轰炸机群逐渐远离卡西诺镇,作为新西兰第6步兵旅前锋的第25步兵营在汤姆·莫腾中校(Tom Morten)的指挥下,以新西兰炮兵的徐进弹幕为掩护,顺着拉皮多河两岸南下攻打小镇。第25步兵营B连按计划沿着代号“卡鲁索”的西岸道路前进,D连跟随在后,A连则沿着代号“帕拉莱尔”的东岸道路前进。新西兰第19装甲团B中队出动两个坦克分队支援第25步兵营,A中队和C中队因为道路过于狭窄只能留在后方待命。另外在小镇东北方向,埃德温·理查兹中校(Edwin Richards)指挥的新西兰第26步兵营也在D连引领下沿着代号“帕斯奎尔”的道路开往卡西诺镇,但跟随D连的第19装甲团C中队两个分队坦克被一座在轰炸中受损的舟桥拦在拉皮多河对岸,无法跟随步兵一起前往小镇。
新西兰第25步兵营刚刚回到监狱旁的老阵地,便遇到德军第3伞兵团第2营第8连以及城堡山上机枪的阻击,第25步兵营的队形被打散了。负责支援A连的第19装甲团第5和第6分队被帕拉莱尔路上一座半毁的德军舟桥拦住,费了半天劲才改道从卡鲁索路重新进入小镇。在这种局面下,首先抵达监狱的是第7和第8分队的“谢尔曼”,它们用75毫米主炮猛烈轰击从远处废墟中现身的德军伞兵。下午1点左右,肯尼斯·霍伊上尉(Kenneth Hoy)的B连在肃清城堡山的东侧山坡时遇到德军顽强抵抗,他们无法西进,便决定继续南进。2点至3点30分,B连挺进到了圣思嘉教堂(代号“修女院”),还占据了小镇学校的一间地下室。与之相比,诺埃尔·桑德斯少校(Noel Sanders)的A连已经逼近了6号公路北路段上的“吉斯林”线,第8分队的“谢尔曼”坦克也来到了小镇邮局跟前。与第8分队汇合后,A连越过“吉斯林”线攻入了卡尔米内教堂(代号“女修道院”)。可德军伞兵很快发起凌厉的反击,迫使A连的一个步兵排退出教堂。A连另一个步兵排也在邮局西面100米的街道上受阻,只得进入几栋残破的房屋中暂做休整。
莫腾中校的第25步兵营在小镇巷战中没有讨到多少便宜,他手下的D连倒是为进攻城堡山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下午1点,由于B连攻不上城堡山,D连连长斯坦姆福德·休伊特少校(Stamford Hewitt)临时改变了战术。他让第17和第18排从东面的山坡继续牵制住德军,另派第16排越过城堡山北面的山谷奇袭165高地。驻防165高地半山腰的两名德军伞兵看见新西兰人突然出现,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在迫使德军交代出高地的布防情况后,第16排的托马斯·麦克尼斯下士(Thomas McNiece)和比尔·斯托克韦尔一等兵(Bill Stockwell)从右侧的狭窄山道悄悄接近了165高地东面的黄房子(即科莱拉别墅),结果发现山道旁建有一座德军碉堡。这座碉堡其实是德军第3伞兵团第2连的连部,麦克尼斯和斯托克韦尔决定先下手为强。两人冒着被德军机枪打倒的危险冲向碉堡,一边投掷雷,一边用手中的斯登冲锋枪向碉堡的开口密集扫射。毫无防备的德国人完全被打懵了,第2连连长彼得·毛尔少尉(Peter Maul)和两名手下阵亡,其余23名伞兵纷纷举手投降。
直到第2连连部被端,193高地上的德军才发觉情况不妙。尽管他们压制了从东面过来的第18排,却没抵挡住从背后偷袭的第17排。一些德国伞兵试图躲进山上的耶努拉古堡,也被新西兰士兵用手雷和冲锋枪给逼了出来。耶努拉古堡终于在下午4点45分时宣告陷落,第25步兵营由此获得了“狄更斯”行动首日的最大胜利。然而好景不长,天黑之前小镇上空突降暴雨,双方于是暂时休战。弗赖伯格发现新西兰第6步兵旅的进度已经大幅滞后,第25步兵营仍未到达预定的进攻终止线“乔基”线。为加强攻势,弗赖伯格增调了第24步兵营的一个连进入小镇,当晚他还让理查兹中校的第26步兵营接管了小镇的邮局和市政厅地区。
纯粹从伤亡数字上看,盟军的轰炸的确对德军造成了沉重打击。第3伞兵团第2营原有近300名官兵,目前已经折损了160人,大部分都被压在废墟下面就此失踪。但盟军的空袭未能催跨这些拥有钢铁般意志的精锐战士,第3伞兵团第2营依然是一股令人生畏的力量。雅姆罗斯基中尉的第8连在6号公路北路段还有50多人;第8连左翼,埃里希·舒斯特少尉(Erich Schuster)在城堡山南面还有17人;第8连右翼,鲁道夫·赖森巴赫上士(Rudolf Reisenbacher)的第5连还有32人;第5连右翼,卡尔·诺伊霍夫军士长(Karl Neuhoff)的第6连还有33人和6名工兵。午夜时分,第2营营长福尔廷上尉借撤离小镇伤员的机会,派了一批工兵前往火车站探查敌情。工兵的回报令他相当震惊:火车站已经被完全遗弃了。得知这一情况后,第3伞兵团团长海尔曼上校立即下令让团属工兵排和携带反坦克炮的团属第14装甲歼击连前往小镇增援,第1伞兵师师长海德里希中将也把第1伞兵团第2营和刚刚吸收了大批空军野战步兵的第3伞兵团第3营调了过来。第3营原来的营长克雷策少校目前动身去了奥地利,他的工作由瓦尔特·弗兰克中尉(Walther Franke)暂时接管。第1伞兵团第2营后来被派往大陆旅馆支援福尔廷上尉的第3伞兵团第2营第6连,第3伞兵团第3营则在修道院高地南面驻扎下来。
3月16日上午,新西兰军的进展仍然十分有限。除第24步兵营和第25步兵营D连在城堡山下汇合外,第25步兵营B连仅仅从“吉斯林”线向前挪动了150米,A连也被德军机枪压制在离大陆旅馆不到200米的位置上。部队的推进速度看起来极其缓慢,人员伤亡却很少。从15日至16日,新西兰第25步兵营总共只有11人阵亡,29人负伤,1人失踪。
临近中午时,小镇西面的德军侦察兵发现齐亚诺广场上部分损毁的布鲁诺宅邸无人驻守,立即派人对其进行加固。一批德军伞兵随后从小镇东面对市政厅实施了反击,被新西兰人打倒数人后败退。另一批德军伞兵趁这机会进入了卡尔米内教堂,意图阻止新西兰军越过6号公路北路段。卡尔米内教堂自然成了新西兰人急需解决掉的眼中钉,肉中刺。中午过后,新西兰第19装甲团A中队的斯特拉顿·莫林中尉(Stratton Morrin)和吉姆·弗内斯中尉(Jim Furness)分别指挥第1分队和第4分队,从美军第48工兵营前夜里搭建的贝利桥上越过拉皮多河,他们的目标是进入小镇协助步兵重新占领卡尔米内教堂。当时在6号公路北路段的Y字形岔道上弹坑密布,岔道口上还有一座被德军炸毁的涵洞。我们并不清楚当时新西兰军是如何处理这座涵洞的,只知道盟军在3月18日晚上为它架设了代号“威尔科克斯”(Wilcox)的100英尺贝利桥。除此之外,离卡尔米内教堂约150米的Y字形左岔道上还有个代号“塞尔比”(Selby)的大弹坑。为了让第1分队越过这个弹坑,莫林中尉从第7野战工兵营招来一辆“情人节”型架桥坦克。但这辆架桥坦克的行动装置被德军火箭弹击毁,车载的剪式桥也无法卸下,车组只好将它遗弃在公路上。莫林接着叫来第二辆架桥坦克,尽管这次架设十分顺利,剪式桥的一头却被莫林中尉的座车深深压进了烂泥里,令后面的其他坦克无法继续前进。依靠莫林投掷的烟雾手雷作掩护,新西兰工兵把剪式桥重新抬起,往弹坑中填了些石块和砖瓦,再将它安置在上头,使剪式桥再次通车。第1分队和第4分队恢复前进没多久,纵队最前头的莫林中尉又遇到了第二个弹坑。他本打算让架桥坦克过来帮忙,可后来还是和僚车一起设法绕过了它,第4分队同样也是如法炮制,只有一辆第1分队的“谢尔曼”发生了陷车。可惜祸不单行,就在坦克纵队即将抵达卡尔米内教堂前,莫林不幸撞上了第三个弹坑,而且这次他无法绕行了。街道另一头的新西兰第26步兵营看到坦克来了,纷纷向它挥手致意。为了与步兵接上头,莫林跳下座车徒步来到第14排的驻地。第14排排长请求莫林为他们提供火力掩护,他爽快地点头同意。接下来的事情不言自明,莫林的“谢尔曼”用十多发炮弹将卡尔米内教堂打得千疮百孔,第14排顺利冲进教堂,击毙六名残余的德军伞兵,只有三人侥幸逃脱。
卡尔米内教堂陷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舒斯特少尉的耳朵里。由于无法和第2营营长福尔廷上尉取得联络,饮水和食物也即将耗尽,他决定放弃城堡山南面的据点向西北方向突围。夜晚10点,舒斯特把全队17人分成几个小组,悄悄溜过了新西兰人的封锁线。3月18日清晨,这批德军来到阿尔巴尼塔修道院,与第4伞兵团的第11连汇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