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2011年10月,针对GRE考试6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革,我们将原有备考GRE的单词书《GRE核心词汇考法精析》(要你命3000)进行了重新编写,推出了针对新GRE考试的“再要你命3000”。该书出版以来,读者反馈希望我们在后续的版本中加入类似“要你命3000”书后的单词配套练习,同时建议我们加入单词的辅助记忆方法。其实,这两方面需求我们是了解的,但是一方面受限于书的篇幅,我们无法加入针对新GRE考试形式更为多样的练习;另一方面因为单词助记法的描述难度高,很难用一句话解释清楚,使得这两件事情就一直搁置。(而目前市面上的助记法有不少是逻辑混乱、胡编乱造的哗众取宠式记忆方法,通过让学生记忆大量冗余的、生拉硬拽的信息,制造记忆的幻觉与假象;但是殿堂级的大师则因为撰写的内容过于学术而导致方法无法在民间使用)。
庆幸的是,在2013年7月30日,我收到了王正宇的邮件。作为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很早便拿到了Google的工作机会,同时在微软实习,他的工科背景我非常欣赏。更重要的是,在与他就本书的沟通与编写过程中,我发现他是一个难得的对英语学习充满极大热情、功底深厚的出色的合作者。各位会发现不仅本书中常规篇章的助记方法与我们课上的讲述方式一样地容易理解与便于记忆,我们还给出了“字母替换规则”、“常见词缀”等对于单词记忆非常重要的专门的篇章,对这些长期被忽略或者被误读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读者们看到的这些助记的内容是我们十年来10000多小时的授课经验,以及教授的数十万学员给予我们的最有价值的第一手反馈。而王正宇的加入,使得这些GRE单词的助记法能以一种逻辑清晰、接地气儿的方式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
2013年8月,我临时带了两节GRE直通车班的课程。班上的同学们告诉我,他们特别喜欢曹天铖老师,说曹老师在课上推荐“再要你命3000”为备考GRE的最佳单词书。我想,一位GRE教师能够给出这样的推荐,一定是对GRE考试有着深刻的见解的。于是,我跟同事们借到了完整的直通车的讲义。看过曹老师的讲义,我发现无论从内容还是格式上,都要比其他教师出色。接下来,我在人人网上找到了他,并和他打了招呼希望日后能够见一下。没有想到见面时才发现他是我2010年暑假班的学生。更惊喜的是,当我提及计划针对新GRE的单词做一些辅助性的练习时,他告诉我两年多的小班授课经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虽然后来我得知这些素材的准备是有更久远的渊源的。
2013年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但是王正宇和曹天铖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位。他们年轻,出色,对生活充满追求。他们的出现坚定了我将助记法和单词记忆练习落地的决心。在新东方大愚文化编辑的建议下,我们将这两个部分合编成一本书,于是就有了各位现在看到的这本《GRE核心词汇助记与精练》。
我依然记得当年第一个GRE单词的背诵是2001年3月10日在北航老主楼125最后一排最中间的座位开始的。那时候没有助记法,没有练习,只有一本16开的巨大的红色的机考GRE红宝书。所有的单词都靠死记硬背,那是对意志力的巨大的挑战。那段日子刻骨铭心,痛苦中充满着美好。
而今天,本书的读者,你们会因为这本书而在备考GRE最枯燥的背单词环节轻松很多。羡慕你们,也祝福你们!
琦 叔
Jason Chen
檀香山马拉松前夜
序二
记得初一上学期,我对英语十分恐惧:由于那时我英语差,课堂上有很多内容听不懂,而我们英语老师又经常随机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所以每次英语课上我都提心吊胆,生怕被叫到;更害怕每周一次的考试,面对一堆生词不知所措。尽管努力,那个学期的英语成绩一直是倒数第三,没有任何进步的趋势。在中学,“进步”是很难的,因为大家都很努力,而且紧张的课业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空闲的时间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基础越好的人越能够听懂老师的课,也能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从而变得更强;而基础不好的人在课上收获很少,久而久之也失去了自信和兴趣。高三时,被信息学竞赛保送,我终于有了一年的时间可以自由利用。了解到英语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后,我决心提升英语能力。由于单词是英语的基础,我拿起了红宝书开始疯狂地背GRE单词。然而,直接背单词的过程是极其枯燥的,我仅仅坚持了一个月,一方面因为毅力不够强,另一方面效果不太好,就暂时搁置了。这并不是说要放弃,而是积极地去寻求更好的方法。因此,我去了很多书店,陆续地抱回家好几箱看起来对背单词有帮助的书,其中有讲记忆力的,有讲词根词缀的,也有讲词源的。逐渐地,我懂得了多数单词可以以一种比较有逻辑的方式去理解。于是,背单词、查词源成为了我的一个爱好。到了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的词汇量飙到了几万。
来到大学后,我和大家一样,也一直在为出国留学的梦想而不断努力着,奔波于教室与实验室间,忙碌着,但充实着。我有挺多朋友也打算出国留学,所以常聊到GRE。我了解到背单词依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他们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勉强通过单词这一关。然而,尽管吃力,他们大多数还是会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记忆单词,而不去借助更好的方法,这一方面是由于惯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们对助记法书籍失去了信任——虽然市面上的单词书层出不穷,但是几乎都不适用于备考时的助记:有关联想的书籍大多比较牵强,记少量单词效果可能还可以,如果大量则极易造成记忆混乱,而且联想因人而异,往往自己给出的才有助于记忆;多数词根词缀的书籍只是蜻蜓点水,讲一些单词分拆和词根词缀分别对应的含义,而没有进一步说清楚词根词缀和词义之间的联系,起不到很好的助记效果;有关词源的书过于学术,对于普通的学生门槛过高,实用性不是很强;有些书籍,看上去很舒服,然而较大比例的单词只是为了展示记忆法有效的生僻单词,记住它们反而使得词汇量臃肿……作为学习者,这些书我都读过,所以对它们的优缺点十分了解,觉得助记法书籍的编写还有很大的空间。
大三下学期的暑假,我在微软实习,偶然间发现窗外就是新东方总部。于是,我想到在毕业之前,借助这个平台将有关单词记忆的经验留给学弟学妹们,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由于我周围的同学几乎全都用《GRE核心词汇考法精析》(再要你命3000)作为GRE的词汇书,而“3000”还没有配套的助记法,所以我联系了这本书的作者陈琦老师。让我激动的是,陈老师对助记法有着和我一致的看法。而且,陈老师在他的词汇串讲班中对单词的讲解模式,正是我学习单词时所希望看到的模式——从一个词根出发,讲解一连串拓展出的单词,每一个单词用一句话或者一个短语进行解读,既简洁清晰,又富有逻辑。随后,我们又讨论了整整一个月,将助记法如何编排确定了下来。微软的实习结束后,我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助记法的编写。
助记法的编写远比我想象中艰难,经常需要在一个单词上面纠结好几个小时。例如解析ostensible时,词源字典都无一例外地将它拆分成了“os- + tens + -ible”,并给出以下的解释:前缀os-是ob-的变体,表示“in front of”[在…面前,朝着],词根tens表示“stretch”[伸展]。然而,这与“表面上的,佯装的”有什么关系呢?“在…面前伸展”无法与单词的含义产生直接的对应,所以如果只解释到这种程度是不会给记忆带来帮助的。于是,我又在百度和谷歌查了这个单词,在前50条搜索结果中注意到词根tens拓展出的pretend有相近的意思,字面含义也可解读成“在…面前[pre-]伸展”,同时这又是一个比较基础的词汇,所以pretend对记忆ostensible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ostensible还有一个后缀不一样的同源词ostentatious,表示“卖弄炫耀的”,它的含义与“在…面前伸展”比较接近,类似汉语的“显摆”(由于“显摆”是北方方言,所以没有写到助记法中)。所以至此,还不容易区分ostentatious和ostensible,于是又从韦氏中寻找近义词,针对ostentatious给出了相同后缀的近义词vainglorious[虚荣的], ostensible对应plausible[貌似真实可信的]。(同时,害怕读者不认识这两个单词,所以又给出了vainglorious和plausible的助记法。另一方面,从英语学习的角度讲,这两个单词也是需要掌握的)写完这些,我还是希望将“在…面前伸展”加入一个语境,使得它同时具有“伪装”和“炫耀”的含义,从而可以直接用这个意象去理解这一系列单词。终于有一天,我想到了“孔雀开屏”——这是一个生物学的小知识,孔雀开屏有两种目的,一是面对敌人时,希望伪装成长着很多只眼睛的庞然大物以吓跑敌人;另一方面是面对喜欢的异性,希望“炫耀”自己,展示自己的优点以吸引异性的关注。基于这个小知识,“在…面前伸展”就可以加上语境解读成“(孔雀)在敌人面前伸展羽毛”是一种“伪装”,“在爱人面前”就是“展示,炫耀”优点。于是,在总结的部分,通过这个语境将ostensible[佯装的], ostentatious[卖弄炫耀的], pretense[虚假;自大], unpretentious[坦诚自然的;低调谦逊的]这几个单词串了起来,从而使这些单词的含义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一些零散的字眼。
很高兴认识陈老师,从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他是一位十分认真负责的合作者,无论工作多忙,都会针对每一个词条,在第一时间回复修改意见,为了达到最好的读者体验,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同时,他也是一位很有魅力的领导者,在我写作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都会不断地给我帮助与鼓励。
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韦氏大学词典》(Merriam-Webster’s Colligate Dictionary)、在线词源词典和Origins: A Short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现代英语词源字典)。我也想在这里向它们的作者表示感谢。
很荣幸参与到“3000”助记法的编写工作中来,愿助记法可以为GRE的备考考生以及高级英语词汇的学习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祝读者朋友们早日实现梦想!
王正宇
序三
似乎所有书目的序言都是以一个感人至深或者激励人心的故事开始,就好像任何看似成就的东西背后,都需要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作为出发点。可是现实哪里如此光鲜呢?这种思维定式一般的rationalization似乎还真的促成了不少人的梦想,但是也蒙蔽了更多人的双眼。
2010年的夏天我从美国交换学习回来,第一次开始真正地接触GRE,那还是类qí反shū当道的年代。对于现在准备GRE的考生而言,2011年6月11日以前的老GRE已经非常遥远了。作为T大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对背单词这件事很抵触,但也没有那么困难。当时还有一位女友,于是两个人说梦想、说未来、说这样、说那样地要一起出国。可是每天看着她背单词的进度一再被各种事情搁置,考试的时间又慢慢临近,自己真心有点为她担忧。于是有那么一段时间,自己每天都会抽空新建一个word文档,把今天她应该背的词整理出重点,必要的时候做一些注释,实在难以理解的单词还会去找一些例句,每天晚上或者第二天早上邮件给她发过去,只希望对她能有些帮助或是敦促。甚至晚上自习结束,两个人回到寝室楼下腻腻歪歪一会儿之后,自己还要绞尽脑汁的用最近两个人的经历或是对话把一些新背的单词串成句子,希望构建一些语境帮助她记忆。可是现实怎么会和想象一样美好呢,当时的她或许是因为真的太忙,也或许就是根本没有当回事,总之基本都没怎么看我为她做的这些总结。到头来倒是这个word文档的内容积累得越来越多,虽然在当时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后来我听说她的GRE考了高分,也顺利去了自己梦想的Ivy school,不过这些都是和我无关的章节了。
2013年秋天和陈琦老师讨论“3000”练习内容的时候,其实是自己第一次正式地和陈琦老师接触。因为彼此都不是很熟悉,所以陈琦老师总是反复强调3000练习的重要性,并要求我认真负责地对待书中每一个细节。这样近乎苛刻的要求是对读者负责的体现,我可以理解,因为2010年的夏天,他就是这样在讲台上为学生严谨地教授GRE类反课程的。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自己每天一个unit接着下一个unit的作总结,找例句,辨词义,完成规定的进度。三年前那段苦涩而又略显痴情的日子就会不断重现在脑海里,就好像依旧还有一个人,在那里等待着需要我的帮助,所以我也总是提醒自己一定要认真尽责地去完成。
抛开这些煽情或是矫情的片段,我想从更理性的角度再次审视自己的这段经历,分享一些我自己的感受。或许用Steve Jobs生前的一段经历来解释比较恰当:connecting the dots。大概是说,Jobs在大学期间很不情愿地选了一门calligraphy的课程,虽然心里面非常不喜欢这门课,但还是坚持了下来。然而这门课上的很多内容,却成为了他为Apple产品进行开发和设计的一个重要灵感来源。这门课是年轻时他的一个dot, 就算他真的非常讨厌这个dot, 甚至认为这是一个dirty spot,但是当他的人生经历积累了足够多的dots并且可以把它们connect起来的时候,Jobs就能够看似意外但又必然地发现这些经历的意义所在。
如果没有三年前的那段经历,我现在或许就不会如此熟练地完成编写3000练习的任务;如果没有当年糟糕的“用户体验”,我现在或许也就不知道对于练习应该做出哪些改进;如果没有从前的各种dots,我现在或许就很难connect出一段完整的故事。然而这种连点成线的心理历程,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努力申请出国的人都是有借鉴意义的。拿到这本书的读者应该是非常重视GRE的,对于这门考试估计也早就恨之入骨。可是我希望在你们感情宣泄的同时,请首先相信,这段经历是我们人生中积累很多dots的一段时间;更重要的,要记着、带着、想着这些dots,因为总有一天要用它们connect出属于自己的vision,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未来。就算GRE现在看起来是一块绊脚石,也请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击碎它,用碎石铸成混凝土来实现你的蓝图。GRE今天夺走你们的,今后一定会加倍偿还;你今天拖欠GRE的,将来也必定需要加倍付出。
最后还是要感谢陈琦老师,能够给我这样一个彼此合作并且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在编写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和细心关照。陈琦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一定会赢得学生信任和尊敬的。同时也要感谢在新东方工作的这两年,和学生以及其他老师的交流让我在知识和心智层面都成熟了很多,这也最终促成了本书的诞生。感谢的名单无穷无尽,我也只好一句带过:谢谢你们!
如果结尾要用一句看似名言的话作为总结的话,那么:
What does not kill you, kills you next time.
So good luck,
And survive.
曹天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