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101.2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101.2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2.1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90.9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7.7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9.4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40.3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12.7
|
內容簡介: |
在中国,山是远离尘埃离天最近之所在,从古至今,总有人不管得意或失意都会走向田园,幽栖林下,那些洞悉天地奥妙、道德高尚的人喜欢住在山上。
每天,我们穿行在都市中,来不及看一看月亮和渺远的星空,乡村和田垄正在被城市水泥丛林所覆盖,辽阔的田园弥漫在浮尘之中。我们都读过陶渊明的诗,但归隐田园似乎是一个梦。
在城市之外,山雨洗清田野;山影幽兰,空谷有清音。你来或不来,南山常在,传承着古老中国精神的秘密。
终南山中,茅屋洞穴之间的炊烟从来未曾断绝,耕读与山居的生活方式也没有消失。如今,那些读着黄卷,嚼着菜根,住在茅屋的人不是古人,而是从都市返回田园的一群现代人。他们的生存没有完全依赖人群,他们的内心没有被信息化干扰,在大部分人向着越来越拥挤的物质世界涌动的时候,他们守住了一片诗意盎然的山野。
本书展现了当代山居生活,为你的心灵提供一处休憩之地。阅读他们书写在石头或树木上的文字,你会闻到松针的清香或菜根的味道……
|
關於作者: |
张剑锋,终南文化行者,2008年于终南山创办《问道》杂志,每期刊发关于寻访终南山高人隐士的文章,并发起创建传统文化传习基地——终南草堂。
|
目錄:
|
辋川寻梦
——王维故居辋川地理寻访
幽幽南山
——终南民间采风
白云出岫
——岩穴之士与终南岩穴地理
山居煮茶
——南山亭茶谭
山居诗钞
高士行迹
山居札记——寻梦桃花源
问道书简
|
內容試閱:
|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一生之中总要芒鞋竹杖负笈千里,以沧浪之水濯其手足,以海岳清岚涤其心怀,畅游沉醉于烟霞林泉之间。凡有山水必有松柏,凡有松柏必有幽禽,凡有幽禽必有兰竹,兰竹之间必有高士。在广袤的终南群山之中,林泉洞天犹如出岫白云。唐朝的王维曾隐居于终南山蓝田辋川山谷,种植着他的田园诗。他的诗歌与他的隐居生活引来众多清流白衣,采集那些茂盛的诗意。
辋川据崤山之胜,辋谷河发源于商山东南,向北流入灞河。在王维之前,辋川早有飘然的身影活跃在那里。《避暑录话》中记载,宋之问在辋川与卢藏用、司马承祯、释怀一等结为方外十友。
王维卜居的辋川,宅邸宽广,山林辽阔。他素衣清容,食草木而吐兰香,临流抚琴而长啸。为了使后来者感受辋川的清韵,王维将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辋川画成山水长卷,名为《辋川图》,并将图卷制成石刻,保留在他后来施为寺院的鹿苑寺内。
这幅图在热爱山林的人群中流传了千年,使很多人掩卷遐思心驰神往。《蓝田县志》中收录了很多阅读珍藏过《辋川图》的人的文章,甚至有文字写到读这幅图可以治病。
时光已经飞度千年,王维的辋川图景早巳堆积了厚厚的尘埃,沧桑到无法辨认。人们都知道美景如同朝露不可采集,但是,千百年来寻访者的脚步仍然没有停止,每个时代总有人展开图卷去寻访传说中的辋川,我们也一样禁不住寻访的脚步……沧海桑田,不变的是生命深处丰茂的诗境,王维已经幽游在那里,屈原则在水边歌吟,陶渊明长醉在菊花丛中,李白与谢灵运一起望月。以文化为根,古人在追寻故乡的方向,我们也正泅渡而去。
辋川风物中,早期为人们所熟知的,大概源于王维的一封书信:“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雏,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开始在辋川隐居,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写了许多诗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在隐居生活中,他与野老共话桑麻,与故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在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伙伴。早在移居辋川之前,他们就曾一同隐居在终南山中。写这封信时,裴迪已回家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了,王维深感寂寞,只得独自去游山赏景。
这封信使王维渐渐为名所累,如果没有这些山水,没有诗名,那么他不会被安禄山点名召见并授以伪职,后来也不会被大唐皇帝削职,甚至差点丢失性命。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P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