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編輯推薦: |
读诗、读史,完整解读李清照生平著作。
李清照的一生是幸福的,因为她找到了毕生挚爱,但也是不幸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她的才华好似枷锁,让她无法融入世俗,不被世人理解。
娇羞的少女时期——“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离别情思的少妇时期——“月移花影约重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变故后的愁苦时期——“人似黄花瘦”。
痛失爱人的绝望时期——“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晚年时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介绍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人生轨迹和内心世界,品读不同时期李清照的诗词。让读者在了解李清照的个人传记的同时深入了解她的诗词。
|
關於作者: |
廖水聪:青年作家,互联网资深从业者,微信营销实践者,《鱼水会》创始人,典型双子座,热爱生活,喜欢行走。
|
目錄:
|
目 录
推荐序 写在漱玉词畔
自序 不可不读的李清照
第一章 常记溪亭日暮
主题:无忧
易安·少女
第二章 却把青梅嗅
主题:吸引
易安·初遇
第三章 奴面不如花面好
主题:娇笑
易安·定情
第四章 昨夜雨疏风骤
主题:海棠
易安·大婚
第五章 妖娆艳态
主题:笙歌
易安·转折 .
第六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主题:飘零
易安·破局
第七章 惊落梧桐
主题 :七夕
易安·时局
第八章 芝兰为寿
主题:安定
易安·青州
第九章 凤凰台上忆吹箫
主题:新愁
易安·分离
第十章 东莱不似蓬莱远
主题:告别
易安·寻夫
第十一章 乌有先生子虚子
主题:感怀
易安·沉沦
第十二章 踏雪没心情
主题:憔悴
易安·靖康
第十三章 小风疏雨潇潇地
主题:悼亡
易安·守寡
第十四章 星河欲转千帆舞
主题:释放
易安·被盗
第十五章 西风催衬梧桐落
主题:梧桐
易安·脆弱
第十六章 卧看残月上窗纱
主题:匆匆
易安·再嫁
第十七章 凄凄惨惨戚戚
主题:秋情
易安·剧终
附 录
附录一:《金石录》后序
附录二:打马图序
附录三: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后序 幻影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
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主题:无忧
我越过山岭,越过大海,越过时空,穿越千年,来与李清照相遇。彼时她无忧无虑,我看着她在湖畔中快乐地划着小舟,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湖面之上,水花一圈一圈地往岸边扩散;她那张纯洁无瑕的脸庞,倒映在湖面上,和着同映在水里的莲花,随着波纹忽隐忽现,别是一番景致。
夏日炎炎,却丝毫妨碍不了天真烂漫:那些青春的脸孔,那些爽朗的笑声,那些与小伙伴的嬉戏,那些肆无忌惮的欢歌和笑语……
此时,湖面上散落着翠绿的荷叶,美丽夺目的荷花悄悄地绽放着袅娜身姿,清照和她的同伴们划着小舟,欣赏着风景,偶尔用桨拍打起水花,在小舟上打个“小水仗”。她们采下一片大大的荷叶,搭在头上,躲一时阴凉。
就是这样一个午后,一行人,一直往前划去,整个湖畔洋溢着少女青春的快乐。
荷叶葱葱茏茏,荷花亭亭玉立,偶尔有阵阵清风吹过,清照的发丝随风飘荡。看着在荷叶之中游移的身影,她就像那些荷花一般的千姿百媚,夺人眼球。她突然的一个回眸,恰似一刚刚绽放的荷花,美不胜收!点点晕红的荷花在空中飘散开来,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她轻轻地采摘下翠绿的莲蓬,调皮地剥开,和大家一起分享着莲子。
“你一颗,我一颗……”
少女清脆的声音柔美如丝,动人心扉,每一个字都让人心神倾动。时光总是短暂,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整个湖面,也映红了少女的脸庞,她们似乎忘记了回去,完全沉浸在这个湖水与荷花的世界之中,她们忘记了时间,准确地说应该是她和时间、和这个时空已经融为一体。
她和玩伴们丝毫不停歇地往湖面深处划去,等她察觉之时,已经在荷花深处,不远处的鸥鹭由于受到船的惊吓,振翅而飞。她抬头望向天空,已经是暮色苍茫,心中开始着急回家,却在一时之间找不到归家的路,“争渡,争渡”,恰是此时慌乱失措的写照。
在词中,我依稀看到当时的景色很优美,在鸥鹭受惊起飞的那一瞬间,似乎是这个黄昏最动人心弦的时刻。然而,现在的这些少女们只有回家的急切,无暇顾及周边逐渐隐入夜色的风景,船桨激起的水花、纷飞的鸥鹭,也已然在黑夜之中慢慢消散。世界渐渐归于寂静,词人那清丽动人的脸庞在这样的夜色里若隐若现。
这是一次美丽的经历,她提笔记下当时愉悦的心情,她看鸥鹭起飞那一刻的心情也一定是美丽的,白色的鸥鹭在天空中盘旋着,让这个宁静的湖面充满了无限的灵动。
或许,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一次这样的出游,不在乎目的地是哪里,在乎的只有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或许,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品读这样一首吐露清芬的词,沏一杯清茶,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热爱着词中那位风华绝代的女子,以及她的一颦一笑、天真烂漫。
易安·少女
北宋元丰七年,在山东济南章丘这座历史悠久的千古名城里,著名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诞生了。此刻的李府上下一片喜气,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族之中,她的家族熏陶就已经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注定了其日后必将拥有卓越的才华。她成为宋词殿堂上的一颗璀璨之星已属必然。
济南章丘,历史文化悠久,这座城四处溢满古色古香的味道。青砖绿瓦,那些高大葱郁的梧桐,在这个夏日摇曳,阳光透过枝叶洒落而下,投落在地面上,树荫下的行人来来往往。街道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古朴的商铺陈列着散发历史气息的古董,仿佛在争先恐后地诉说着这座城的故事。
章丘城并不大,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散发出一股清新淡雅的气质,历史浇灌着文化,文化书写着历史,这便是章丘城给人的感觉。李清照在一个叫作明水镇的地方出生。明水镇——这个如水般灵动而明媚的名字,也似乎预示李清照的一生将与水有关:如水一般温柔、透明;如水一般经历各种磨砺后汇入大海;如水一般带着忧伤;如水一般富有灵气。
章丘城周围的山层层叠叠,每到晚霞时分,雾气氤氲,整座城隐隐约约的,好似一个罩着白纱的朦胧少女,仙逸灵动,身姿绰约而袅娜翩翩,让人神往。李清照与生俱来的才华为拥有悠久文化的章丘城添写了华丽的一笔,使章丘城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华美的篇章。
一个人的成就与修养多半与其出身有很大关联,李清照出生在一个鸿儒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文学家,字文叔,一生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
宋神宗熙宁九年中进士,初任冀州(今河北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后为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李格非与廖正一、李禧、董荣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他还得到了当时著名的文豪苏轼的指点,且与“苏门四子”之一的晁补之关系极好,常常一起把酒当歌,吟诗作对。在官场,李格非也是一个很正派、很有气节的官员。宋朝有兼职兼薪制度,郡守见他清贫,欲让他兼任其他官职,他断然谢绝,其廉洁清正的风骨可见一斑。
据史料记载:“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这有可能是暗指王珪是她的外祖父。李格非在熙宁九年中进士时,已经是二十大几岁,李格非娶王珪长女,是在其中举之后,约在公元1080 年,据记载,李格非前后应有三房妻室,而李清照作为长女,她的生母只能是前两房中的一位,应该是王珪长女,而生母早卒,李格非又娶王振辰的孙女为妻,生有与李清照同父异母的弟弟。这大概就是李清照的身世,可以看出,清照早年丧母,父亲李格非对她极其疼爱,让她凭着自己的喜好博览群书。这样的环境,让其性格更为独立,为之后的文学造诣打下基础。
元丰六年,正是宋神宗在位的最后一年,此刻的大宋朝已经危机四伏,据《宋史·食货志》记载,至治平二年国库亏空已达一千五百多万两白银。神宗在位十七年,虽然“不治宫室,不事游幸”,致力于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但依然改变不了大宋朝没落的境况。
宋神宗矢志做一个中兴图强的皇帝,然而却始终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终难使国富民强。但他依然没有气馁,即使是在那样的内外忧患、财政困乏之际,他仍力图“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表现出“励精图治,将大有为”,“愤然将雪数世之耻”的政治气概。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大力推崇王安石新法,他极力调和朝中老臣的反对之声,推行变法,然而也因神宗变法的决心不够坚决,虽几经周折,变革始终没有彻底执行。神宗一直在摇摆不定,他极力在新旧势力中调和,使变法的政治决心没有得到全面施展。可是在变法已显根基,眼看北宋要恢复一线生机之时,神宗却英年早逝。
宋神宗在位时,宋军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两千里土地。不过宋军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夏,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含恨而死,卒年三十八岁。
那一年李清照一岁。
那一年由司马光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全书编撰完毕,前后历时十九年。
那一年李格非依然不在汴京为官。
那一年苏轼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同年,年仅九岁的宋哲宗登基,由高太后执政,改年号元祐。
李清照的童年是在父亲李格非的臂膀之下无忧无虑地成长的,李格非对于子女的教育也不同于一般家庭。当时的社会,盛行着“女子不出闺阁”的风俗,但李清照却能够和玩伴外出划船游玩,甚是少见,更是难得。
李清照年少时就极其聪慧,她眼眸里面透着灵气,以她小小的年龄,看着世间的灵动。她常常在夜里挑灯看书,不知不觉到天亮,也常常抄写一些似懂非懂的片段,然后大声地读出她喜欢的句子,口中大赞:“太美了,太美了!”
李格非治学治己的态度严谨,对小清照文学方面的启蒙更是极为仔细,这种来自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直接影响了李清照的人生。生在齐鲁大地上,本就受着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的浸润,又加之父亲和家族的影响,这些无疑都是李清照成为词宗大师最初的启蒙。
宋哲宗元祐四年,李清照开始了在汴京的生活,等待她的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是年,李清照六岁。“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于这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撰写《有竹堂记》,曰:“济南李文叔为太学正,得屋于经衢之西,输直于官而居之,治其南轩地,植竹砌傍,而名其堂曰‘有竹’,诸栋间,又为之记于壁,率午归自太学,则坐堂中,扫地置笔砚,呻吟策牍,为文章数十篇。”这段话是记载李清照一家在汴京的生活状态。彼时,其父李格非官太学正,在汴京置屋,题名“有竹堂”,李格非携带妻女家眷入汴京,开始在宽敞明亮、富有诗意的“竹堂”生活。
李格非在汴京一展宏图之时,正是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高太后垂帘后“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起用保守派大臣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范纯仁等,这其中也包括苏轼。高太后废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史称“元祐更化”。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他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三品),知礼部贡举。廖正一,哲宗元祐二年,为秘书省正字。六年,除秘阁校理。晁补之,元祐初年,任太学正,著作佐郎,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
这时期的李格非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宋哲宗元祐元年,李格非官至太学录,他专心著述,文名渐显。元祐四年,官至太学正。元祐六年,李格非“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俱有文名,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元祐六年十月,哲宗幸太学,李格非奉命撰《元祐六年十月哲宗幸太学君臣唱和诗碑》。这段时期李格非与“苏门”的命运和官运都是前所未有的顺利。
这个时期,在清照的家中,常常都有学士的聚会,几个文人,泡一壶清茶,谈论古今,谈论政治风云,谈论风雅,谈论诗词,谈论历史更替。在竹堂上,清风伴着文人雅士爽朗的笑声,李清照耳濡目染,她有时在荡着秋千,有时在认真地听着父亲和他们的对话,偶尔露出会心的微笑,偶尔蹙起眉头略略沉思,偶尔发出内心的赞叹。
清照的家教很宽松,没有束缚,家庭给予她最大的宽容,她的生长环境不同于那个时代的其他家庭,整天把女儿禁闭于闺阁之中。李清照从在章丘开始,就常常走出闺阁,和玩伴出外游玩,她经常随着家人游览名胜古迹,早已比同龄的女伴有过人的见识。
李清照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置身于自然之中,对万事万物都带有浓烈的感情,她喜欢抒发自己的情怀,看着朝阳、看着晚霞、看着过往的人群、看着鸥鹭、看着月光、看着庭院的花朵……她喜欢寄情于山水,在诗词之中孕育着无穷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