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編輯推薦:
技术哲学家陈昌曙教授曾经多次强调,我们应重视了解国外技术哲学发展的动态,追踪学科前沿,尽快与国际接轨,在前人和他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新意和见解,以求在立足“本土化”的同时,逐步走向“国际化”,这必将促进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追踪、引进、借鉴国外技术哲学与STS研究的前沿成果,使我国的技术哲学与STS研究始终保持在一种国际化的视野中,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外技术哲学与STS的研究成果,建立起对话平台,促进技术哲学与STS学术研究的深入。
內容簡介:
现代人类自身问题的解决,必须创造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针对这一课题,吉川弘之、内藤耕著的《产业科学技术哲学》尝试其目标、战略和方法的角度展开论述,在明确研究领域或社会领域亟待解决之问题的基础上,力图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本书能为研究者、研究管理者以及研究成果使用者等广泛群体提供参考。
吉川弘之、内藤耕著的《产业科学技术哲学》围绕如何创造科学技术知识来满足社会需求这一主题,从目标、战略和方法的角度出发,在明确研究领域和社会领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力图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论来解决问题,并指出这种新的研究方法论与产业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和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该书的翻译出版,将为我国的科技哲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關於作者:
吉川弘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理事长,教授,工学博士,曾任东京大学校长、日本学术振兴会会长、国际科学会议(ICSU)会长,研究领域为一般设计学与机器人工学。曾出版《技术全球化:“技术化的地球”与“制造业的未来”》《技术与教育的方向》《科学工作者的新作用》《第2种基础研究:关于实用化的研究开发的新思路》等著作。
内藤耕,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研究经营调查室室长,工学博士,曾任职于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国际协力事业团、世界银行集团,研究领域为资源开发政策。主要著作有Mining sector reform and investment: Results of a global survey,Review of legal and fiscal frameworks for exploration and mining,《第2种基础研究:关于实用化的研究开发的新思路》等。
目錄 :
总序
总序英文
前言
绪论 研究者周边境况的变化
人类的困境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期待
科学共同体的回应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要求
科学技术研究方向的转变
第一章 研究与社会之间的循环链
一、研究的社会契约
公共研究资金中包含的信息
社会与科学共同体之间达成的“契约”
二、紧密连接研究与社会
学会的作用
研究“产品”——一个新概念
“产品”的多样性
研究者与社会之间的价值观差异
“产品”的种类
三、进化的循环链
循环链的确立
研究的世界
拥有双重构造的研究循环链
制造业的世界
研究与产业之间循环链的统一
第二章 两种研究方法论
一、研究与社会之间的分歧
二、研究的理想、噩梦、现实
理想时期
噩梦时期
现实时期
三、第1种基础研究与第2种基础研究
两种研究方法论
第1种基础研究的特征
第2种基础研究的特征
理想、噩梦、现实时期的研究方法论
四、第1种基础研究与第2种基础研究的固有体系
将第2种基础研究学术体系化
第三章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一、研究开发的事例
液晶的研究开发
电荷结合型摄像零件CCD的研究开发
二、技术革新的分形构造
研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现实时期
三、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对新技术的采用
技术选择动机的变迁
构建社会所能接受的技术模型
第四章 创立新的学科
一、研究的趋势
研究的思考过程
从价值研究转向实体研究
所谓“出口”
性能与属性的关系
以煎荷包蛋为例
二、关于基础知识的问题
研究中假说的形成
研究中的错误
未知的基础知识
三、所谓学科
收集与概念
从概念到学科
四、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牛顿的尝试
从学科关系到事物创造
五、创立新的学科
从临时领域到学科
迈向学科的合成
六、技术与科学的历史关系
古希腊时期的技术与科学
中世纪的技术与科学
20世纪的技术与科学
21世纪的技术与科学
七、面向第2种基础研究
第五章 正式研究:新研究方法论的确立
确立循环链的重要性
由价值研究转向实体研究的不易
致力于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
设计师的作用
用于系统地推进研究的方法论的确立:“正式研究”
结束语:今后努力的方向
內容試閱 :
绪论 研究者周边境况的变化
从进行实际研究的立场或参与研究的立场来看,能否确立一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的研究手段,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换言之,能否建立一种模式———所有的研究者都能够理解、运用这一手段来提升其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社会。
笔者试图进行这种新的尝试,其目的是要确立一种方法论,将研究成果迅速地应用于实践,并把这一过程学术化、体系化。
在思考人类现状时,倾注大量精力的科学技术研究所涉及的课题大都可以概括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今后,对人类而言,“可持续发展”的课题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思考科学技术研究者的作用。
提及“可持续发展”,如今仍存在着处于地区纷争频发或战争等背景下的南北问题和贫富不均问题。在贫困地区以及尚未从传染病中解放出来的地区,人们为了自救,进行了经济开发。于是,环境污染的问题出现了;饮用水不足或未曾有过的疫情也随之而来。人们追求富裕生活而进行的经济开发与环境的维持,是相互矛盾的。总之,如果想维护地球环境,则无法进行经济开发;如果想进行经济开发,就不得不牺牲地球环境。从结果看,人类制造了一种二律背反的情形。而且,现在的社会经济体系不可能同时改善这两方面。人类正处于矛盾的境地。
这是人类存在的一大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社会从1980年后期开始进行了公开探讨,之后逐渐认识到这是人类共同的目标。
为解决人类制造的二律背反的困境,全世界达成了一个共识———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解决这一问题。现在,我们的科学共同体就处于这种境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