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地理教育专业硕士、中学地理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用书,以及各类教师培训机构和其他教学、研究人员参考用书。
|
內容簡介: |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遵循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主线,主要论及地理教学设计构成要素、理论基础和模式类型;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要求与编写及其应用;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原则与策略及其应用;地理教学方法设计取向与选用及其应用;地理教学媒体设计储备与选择及其应用;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与整合及其应用;地理教学方案设计要领与步骤及其应用;地理教学说课设计内容与要求及其应用;地理教学课型设计内涵与形式及其应用;地理教学设计评价功能与方式及其应用,并对相应教学技能依据细化的主题拟定演练内容与形式和评议参考标准,为掌握地理教学设计技能技巧提供指导与帮助。
|
目錄:
|
前言
第1章 地理教学设计导论
1.1 地理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1.2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3 地理教学设计的模式类型
第2章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2.1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与编写
2.2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及其应用
2.3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演练
第3章 地理教学内容设计
3.1 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3.2 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及其应用
3.3 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演练
第4章 地理教学方法设计
4.1 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取向与选用
4.2 地理教学方法设计及其应用
4.3 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演练
第5章 地理教学媒体设计
5.1 地理教学媒体设计的储备与选择
5.2 地理教学媒体设计及其应用
5.3 地理教学媒体设计的演练
第6章 地理教学过程设计
6.1 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理念与整合
6.2 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及其应用
6.3 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演练
第7章 地理教学方案设计
7.1 地理教学方案设计的要领与步骤
7.2 地理教学方案设计及其应用
7.3 地理教学方案设计的演练
第8章 地理教学说课设计
8.1 地理教学说课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8.2 地理教学说课设计的应用
8.3 地理教学说课设计的演练
第9章 地理教学课型设计
9.1 地理教学课型设计的内涵与形式
9.2 地理教学课型设计及其应用
9.3 地理教学课型设计的演练
第10章 地理教学设计评价
10.1 地理教学设计评价的功能与方式
10.2 地理教学设计评价及其应用
10.3 地理教学设计评价的演练
|
內容試閱:
|
第1章 地理教学设计导论
以终身教育为指向的现代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当然,这四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们之间有许多连接、交叉和交流点。
教育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在促进现代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终身教育不是一种遥远的理想,而是在以一系列强化这种教育需要的变革为标志的复杂教育环境中日趋形成的一种现实。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它应使每个人了解自己及其环境,并在职业界和居住区发挥作用。知识、技能、共同生活知识和生存知识是同一个现实的四个密切相关的方面。终身教育是日复一日的经历,并穿插有为了解复杂的数据和事实而付出巨大努力的时刻,它是多方面逻辑论证的产物。
——德洛尔. 1996.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75-76, 89-92.
1.1 地理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实现现代教育追求人的终身教育和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应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教师必须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念,结合自身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对教学活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构成要素或各个部分进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本节首先明确地理教学设计的内涵,涉及教学设计相关概念、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与重要功能,在此基础上便于理解教学设计的沿革、地理教学设计与传统地理备课的区别以及地理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
1.1.1 地理教学设计的内涵
1.1.1.1 相关概念
1)教学
概括地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交往过程和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态度、获得身心发展。可从以下方面加深理解。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不同于学,教主要是教师的行为,是一种外在过程,学主要是学生的行为,是一种内化过程,正因为教与学存在差异,师生之间的交往才有价值。教与学相互依赖、互为基础、互为方向,在教学活动中,不存在没有教的学,也不存在没有学的教。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正是师生这种关系,才构成教与学统一的活动。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一方面,教学应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因为教学的主体是人,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学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往的过程,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也成为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的过程(张华,2000)。
2)设计
“设计”一词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有学者认为,“设计是指在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或者解决新问题之前所进行的探究式的系统计划过程”(孙可平,1998)。《现代汉语词典》中“设计”的解释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83)。国外有学者认为,“设计”就是为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戈登?罗伦德,1997)。综上所述,“设计”简而言之即在活动之前依据一定目的要求,预先对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安排或策划。一般具有超前性与预测性、差距性与不确定性、创造性与想象性等特点。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设计的一种特殊类型。从内容上来说教学设计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设计即将课程设置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看作教学系统的不同内容层次所进行的系统设计;狭义的教学设计即对某门课程或某教学单元、单课或框题较小教学系统所进行的设计。从方法上来说教学设计是由一套系统化的步骤(或程序)构成的过程。国际上一致比较认可史密斯和雷根的阐述,即教学设计是“把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方案的系统化和反思性的过程”。从最终目的上来说,教学设计就是解决教与学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以学习者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为出发点,进而捕捉问题、确定问题实质、分析问题根源、研究解决办法,最终达到解决教学问题、促进学习者发展的目的,从而增强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4)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述教学设计的含义可以理解地理教学设计包含下列几层意思。
地理教学设计是以地理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之前,根据地理教学目标要求,用系统方法分析参与地理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规划与安排的过程(王民和仲小敏,2010)。
地理教学设计是以地理新课程理念为引领,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具体谋划,其涉及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选取适用教学方法、选用恰当媒体资源、制定课堂教学活动方案并将付诸教学实践、做出评价与修正的过程。
地理教学设计是以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新课程教学理念为依据,确定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实质,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与渠道,提供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并做出系统规划与具体安排的过程。其实地理教学设计也是以地理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地理学习为平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的一个动态过程。
1.1.1.2 基本特征
1)以教与学理论理念为指导
实现地理教学设计的科学化,需要以现当代教与学理论理念为依据和指导。教与学理论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新课程的教学观等。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其中对地理教学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由认知主义发展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基础。其中,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以及我国教育工作者将国外教学理论与本土实践结合形成的教学理论成果,如周靖馨的综合程序教学法理论、裴娣娜的主体教育理论、李吉林的情景教学理论等,都对地理教学产生过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2)以整体优化系统方法为导引
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丰富的内容、复杂的对象、不同的形式、多样的方法、灵活的传媒、固定的时间、繁重的任务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多变因素。地理教学设计是将地理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诸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需要用系统思想方法整体优化、综合考虑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具体而言即将地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等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精心设计,针对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和学习内容,确立明确的地理教学目标,组织合理的地理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选取适用的媒体资源,设计灵活的地理教学方案,追求地理教学效率、效益和效果的最优化,实现地理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3)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在地理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支配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应该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因此,地理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遵循学习的内在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自我的主观愿望和满足求知欲及提高的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希望学生真正学到什么?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如何使学生意识到地理教学的价值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经验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以及学习环境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支撑和切实指导等。总之要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教学设计,通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
1.1.1.3 主要功能
1)理实一体功能
实际教学中所处情境的复杂性导致教与学理论与地理教学实践之间融合度不高,“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促进教与学理论与地理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一直是地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地理教学设计将有利于教与学理论与地理教学实践有机连接。地理教学设计以教与学理论理念及地理科学原理为指导,作为一种程序化的操作步骤,一方面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是产生教与学理论的源泉并创新教学理论,可通过检验教与学理论,总结提升地理教学实践经验,促进教与学理论的充实和完善。由此,教学设计被视为沟通教与学理论与具体教学实践的“连接科学”。
2)优化效益功能
地理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倡导整体优化系统方法,综合考虑参与地理过程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协调、相互作用。强调明晰教学目标、组合教学内容、选用有效方法、选取经济适用媒体手段、合理拟定教学进程、准确分析教学结果,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减轻学生过重的或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地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三者达到最优化。可以说,没有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是达到教学最佳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
3)创新发展功能
地理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中一项富有创新性的工作。进行教学设计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机械性劳动,也远非程序性的规范操作,而是一项发挥地理教师聪明才智、焕发生命活力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创造性活动。虽然教学设计活动有着一定的程序性、合理性、精确性等方面的要求,但这些具有一定规范性特点的要求对地理教师而言,并不能束缚他们改革探索,更不应影响他们在教学设计活动中的发展创新。通过地理教学设计过程,地理教师不仅需要明确“教什么”、“如何教”,也需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教”,将地理教学活动过程建立在系统规划与全面谋划基础上,从而有益于地理教学设计的操作者和实践者——地理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成长。
阅 读 教学设计的新视点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2001年我国实施新课改以后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思想。它强调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平等化,使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但它的内涵绝不是指按着一个模子培养人,搞一刀切或齐步走,而是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教是为了不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1962年4月在《文汇报》发表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提出的,但实际上该教育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20世纪初叶圣陶先生早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与思考。该教育思想的具体内涵包括“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即在教师引导帮助下,学生经过独立探索、辨析和历练,获得科学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即“不教”的境界。这不仅使学生“一辈子得到无限好的受用”,而且“国家和社会也会得到无限大的利益”。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世界就是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规律、规则构成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传统教育把科学从生活中剥离出来,导致学生固定在单一的“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远离“生活世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应致力于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生活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源泉和动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与学生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学习活动,从而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机统一。
“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既是对教学过程内涵的最基本理解,也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的简明概括。教学不是教师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