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72.5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102.4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90.9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4.4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5.2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9.4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3.3
|
編輯推薦: |
日本文明的基因,可以在它的土地中发现。观察地形,可以推翻历史的成说,从地形与气象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日本,往往可以得到全新的结论,也许能更接近文明的本质。
作者从地形、气象、基础设施的角度考察日本和世界文明的变革,具有开创性。
本书2014年在日本一经面世便引起广泛关注,重印20次,畅销30万册。
|
內容簡介: |
作者数十年地形与气象相关领域工作的思考结晶,是从地形、气象、基础设施的角度出发,对日本文明作出的全新解释,或是深入说明,或是推翻成说,或是揭开悬而未决的谜底,同时也准备接受来自人文和社会学者的挑战。
日本为何没有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江户如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横滨如何成为近代日本的大门,北海道未来可以拯救日本吗,日本如何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日本人为何擅长小型化和具有强烈的节约意识,日本文明能够存续吗……书中都有独特的分析和结论。甚至,埃及的金字塔之谜,也可以从地形中找到答案。
|
關於作者: |
竹村公太郎,1945年生,横滨人。197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土木工学科。同年进入建设省工作,主要从事水库、河流工程事业的指导工作,历任近畿地方建设局局长、河川局局长。2002年辞去国土交通省职务,现任河川水岸研究所代表理事及日本水研讨事务局局长。作为一名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的活跃评论家,他从地形、气象、基础建设的角度考察日本与世界文明的变革,引起广泛关注。著有《土地的文明》《幸运的文明》(PHP研究所)、《透视本质的力量——环境、食物、能源》(与养老孟司合著,PHP新书)、《通过地形破解日本史之谜》(PHP文库)。
谢跃, 198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日语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海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日本史研究与日语教育工作。主要著作有《私的学问:私的哲学与它所构建的世界》(海南出版社,2002年)、《一样与不一样》(三环出版社,2008年)、《实用日语语法》(海南出版社,2011年)、《中国的海贼》(译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黑船来航》(合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
目錄:
|
第一章为什么日本没有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I)
地形和气象的视角
第二章 为什么日本没有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II)
——日本最初的“海上”铁路
第三章 谁让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实现了V字形逆转
性命攸关的自来水与大正10年之谜
第四章 为什么德川家康要将利根川向东改道
另一种假说
第五章 为什么江户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I)
依赖地方支援的城市
第六章 为什么江户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II)
吞噬能源的大城市
第七章 为什么江户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III)
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之谜
第八章 为什么贫瘠的横滨村能成为近代日本的大门
德川家康打造的近代
第九章 未经历弥生时代的北海道是如何耕种水稻的
自由的大地拯救日本
第十章 上野的西乡隆盛铜像有什么玄机
桦山资纪的想法
第十一章 为什么织田信长能够奠定天下统一的基础
弱者才具有创造力
第十二章 为什么“小型化”是日本人的绝活儿
“缩小意识”之谜
第十三章 为什么日本将棋可以使用从对方捕获的棋子
由地形产生的奇异游戏
第十四章 为什么日本国旗是太阳图案
由气象决定的品性
第十五章 为什么日本人总是觉得“真可惜”
丢弃物品的人和不丢弃物品的人
第十六章 日本文明能够存续吗
格拉汉姆贝尔的预言
第十七章 (附章)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I)
尼罗河的堤防
第十八章 (附章)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II)
吉萨高地上的三座巨型金字塔之谜
|
內容試閱:
|
为什么要缩小
为什么日本人如此喜欢把东西缩小?这个答案没有写在《日本人的“缩小意识”》里。不过,在这本书的后记里,作者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记述。他在“后记”中写道:“人们不知道水源来自何处,但河水的确在我们的面前流淌。”“ 如果找到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就会知道它今后的走向。我们需要一种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刻思考的视角。”
他无法解释“日本人为什么要把东西缩小”的理由。如果他已经知道日本人缩小意识的原因,肯定会把它写在书里。虽然他不知道原因,但他知道日本人的确喜欢把东西缩小,并且知道这一点正是日本人与世界其他民族很不一样的特点。
我感受到了他将“自己不知道”写进了直率的后记中的那份感慨。他的这个感慨却成了我心中的谜:日本人为什么喜欢把东西缩小?
竞走选手的想法
78 公里竞走要连续走15 个小时以上,对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说,就连iPod 也嫌重。当我听到这种简单的说法时,感受到了长距离竞走选手的艰难。
古代,如果有人从早到晚背着东西长途跋涉,他们会怎么做呢?毫无疑问,他们会说:“减轻重量或缩小物品的体积。”
丢弃多余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把最需要的物品的体积缩小再缩小,哪怕只有1 毫米;尽量减轻物品的重量,哪怕只是1 克。把物品让马或牛来搬运的人们就不会有这种想法。只有自己背上东西,用自己的双腿长途跋涉的人们才会有缩小减轻的想法。而古代的日本人就是背负行李、用自己的双腿进行长途跋涉的人。日本人把东西减轻缩小是在情理之中的。
在日本列岛长途跋涉
3000 年前,日本人在狭小的冲积平原上开始种植水稻。虽然这些平原比较肥沃,但都是排水性很差的湿地。人们要一步一步地在湿地上艰难地行走和种植水稻。生长在被山峦环抱、开门见山、看不到远方的日本人非常喜欢知道外界的信息、喜欢旅行。为了寻找为什么而出门旅行。
日本人旅行时常常要翻越山峦,横渡河流,穿越湿地。日本列岛的地形无法使用牛和马作为运输工具,他们只好自己背行李,一步一步地长途跋涉。图12-1 为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中的第一幅画,画中有诸侯列队一大早过日本桥的情景。他们也许要从现在开始返回好几百公里之外的领地去。走在前面的杂役兵正在挑着行李。行李中有诸侯用的小东西、更换的衣物、带回去的土产、文件等物品。在诸侯的队列中,没有搬运行李的牛车和马车,所有的行李都是由杂役兵挑的,他们每天要挑着行李走很长的路。
图12-2 为在江户增上寺马路上行走的旅客的状态。男人和女人都背着自己的行李,他们一大早起床就开始上路,一直走到天黑。
图12-3 为“东海道五十三次”中的《鸣海》,女人也在徒步旅行。
日本人背负行李徒步旅行并非始于江户时代,日本列岛上的人们从古代开始就是这样旅行的。欧亚大陆的人们跟日本人不同,他们是坐车在陆地上快速行走的。在蒙古帝国的图画中,人们都是驾牛车和马车在大地上驰骋的。不仅蒙古帝国的人如此,欧亚大陆上的罗马帝国、中国的秦帝国、伊斯兰帝国的人都是乘坐马车和牛车在地上快速行走的。
只有日本人才是自己背负行李旅行的。
缩小的乐趣
持续走了很久的路到达旅馆入住的人们休息时,便会相互交流怎样才能把行李变轻的心得和办法。他们还会争着出点子想办法将行李变轻一些。这些点子在出发前、旅途中和入住时不断地在想。把东西变小是对自己唯一有利的方法。
发现了能把东西变小的方法的人得到了住在一起的人的赞同,就会成为一夜的英雄。而这些缩小的东西就会很快扩展到全日本。
但是,这些发现了缩小方法的人并没有作为英雄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因为这些智慧属于背负行李的人——用自己的双腿行走的全体平民百姓。
对于徒步旅行的日本人来说,把东西缩小、减轻重量具有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价值。人们想办法把东西做细做小,把大行李挤压成小件。而那些不会把东西做小的人将被嘲笑为笨手笨脚,不能把东西塞进行李袋的人将被嘲笑为“不会塞的笨蛋”。
背负行李徒步旅行的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甚至上升到作用于人们精神世界的美学意识层面。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之谜终于解开了。
民族共有的性向之原因其实很简单,并非那么复杂。日本人缩小意识的谜底就在日本列岛的地形与气候之中。
拯救未来的日本人
21 世纪,全球范围内环境恶化,能源资源不断告急。在未来世界,构筑节能的可持续的社会将不可避免。没有可持续的社会,就不可能有人们的伦理道德。因为伦理道德能
发挥作用只能限于某个共同体之内。
当今出现的危机是世界范围的。在这个地球上有无数个共同体,在无数的共同体发生联系的状态下,用伦理和道德来解决问题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而难以解决。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有必要用远离伦理和道德的武器来解决。离伦理和道德最远的武器就是“技术”。
日本人常说的“可爱”,说的是喜欢小的东西。为制作可爱的东西,必须多动脑筋,创造缩小的技术。只有这种缩小的技术,才能构筑最节能的可持续的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