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59.8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58.9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2.7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4.2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編輯推薦: |
我下意识地要称他们为青年作家,仔细一想,不对了,乔叶、魏微、张楚和弋舟,这四位,都是七零后,早已是中年人了。
从作品到人,他们都是我真心喜欢的类型。他们已经写出了无愧于时代的杰作,但公众太忙,未予接收。他们已经来到了文学的名利场,但始终站在门槛上,前面的长辈太多了,挤成一团,他们普遍不愿推搡长辈,后面的弟弟妹妹则多动,又兼机智灵活,一猫腰就从他们的腋下钻出去了,他们不动,因此成为门槛上的一代人。
我对他们的喜欢,不是对委屈的安慰,是对一种沉默的敬意,是对一种尊严的理解。毫无疑问,我对他们的希望,也绝不是对门槛的希望,而是对时间的希望。
我不能告诉读者,他们的随笔散文有多好,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是时候了,让我们多读一些七零后吧。
——苏童
当小说过分地陷于叙事,诗歌过分地陷于语词,于是,一个散文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阔地带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文体,语感,事物肌理的描绘与刻画,随物赋形的情感抒发和思想的深度开掘,赞颂、质疑、辩诘,那么多的可能性,因为领域宽广而有充分表达的自由。中国文字与文学的传统早早便决定了:任何一个小说家,任何一个诗人,都可以同时成为一个散文家。
现在,小说家魏微、
|
內容簡介: |
《深夜醒来》是小说家乔叶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深夜醒来”“咬文嚼字”“吟游四方”3辑共39篇文章。内容涉及对逝去亲人的回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旅行意义的哲思,语言通俗清丽、感人肺腑。
|
關於作者: |
乔叶,河南省修武县人。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出版散文集《天使路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等多部。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北京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中国原创小说年度大奖,以及首届锦绣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2010年,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获首届郁达夫小说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
目錄:
|
第一辑 深夜醒来
苦楝树
那匹白马
老姨
一顿家常午饭
拒绝迫害
六年
看,它多么美
爆米花
都好起来吧
甲乙丙丁香港人
月亮多少码
标本的一天
和金三顺一样
深夜醒来
没错,我是幸灾乐祸的人
第二辑 咬文嚼字
婚姻如鞋,真的
穷人
幸福两种
“可以”这条线
健在
秋疙瘩
秋麦难吃
心头有月
走神
致纸质书的悼词
第三辑 吟游四方
在呼伦贝尔的郊外
额尔齐斯河边的石头
伊犁的那些金
博格达的存在
河北三记
永不消失的河流
大雨后,去黄河边吃鱼
冰川上,冰川下
看梨花,想其他
顺着湄江河的波流
大理日记
在云里喝茶
以路之名
对话,有关椰子和椰树
|
內容試閱:
|
苦楝树
生我养我的那个村子,我现在很少回去了。父母和祖母先后去世,那里已经没有了我的亲人。虽然不回去,但总是会想起它,想起那里的街道、那里的庄稼、那里的老宅,还有老宅里的那棵苦楝树。
我小时候的乡村,各家的院子都分前院和后院。前院大,后院小。前院自然直通着大街,后院则顺着堂屋右侧的一条小胡同而入,是封闭式的。我家的前院种着枣树、梧桐树和榆树,后院有一小片菜园,还有那棵苦楝树。
那棵苦楝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种下的,我记事的时候已经很大了。我喜欢在树下面玩。因为后院小,苦楝树的树荫几乎能遮住整个后院,本来就很幽静的后院就显得更幽静了。我常在她的树荫下做一些隐秘的事:偷偷吃什么东西,读大人们不让读的书,或者就什么也不做,看蚂蚁上树。每次大人们要找我的时候,我十有八九就在后院的苦楝树下。
都说苦楝树的果子是苦的,我尝过,果然是苦的。
十五岁那年,父亲去世了。那时我正在外地读书,匆匆回去参加了父亲的葬礼之后又返回了学校,再次回家已经是寒假。我发现后院经常有人,不是母亲就是祖母,她们总说去后院拿什么东西,或是一根葱,或是一棵萝卜,一拿就是很长时间。有一次,我悄悄跟着祖母来到后院,发现她在苦楝树下哭泣。她抱着树,像抱着一个孩子。她呜呜地哭着,脸颊紧紧地贴在树上。
又过了几年,母亲去世。我毕业回家教书,和祖母同住在老宅里,又看见她频频地去后院。我没有再跟着她。我知道,她一定又是在苦楝树下哭泣了。因为,我也会趁她不在的时候,去苦楝树下哭泣。
再后来,祖母也去世了。我没有去苦楝树下哭泣。我关上门,在自己的房间里,大哭。
——苦楝树,是背着亲人哭泣的地方。在没有亲人的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痛哭。但亲人在,就不一样了。我们不对着亲人哭泣,如同不对着亲人示爱。不示爱是因为害羞,不哭泣是因为心疼。是这样吗?
苦楝树。一定有很多这样的树。
苦楝树。真的是很苦的一种树。但是,也是最亲的一种树。
拒绝迫害
余华曾经在一篇名为《关于时间的感受》的随笔里以颇有些撒娇的语气这样写道:“这是时间对我们的迫害,同样的距离,展望时是那么漫长,回忆时却如此短暂。”——我也是广大被迫害者中的一员。为了不让自己不爽,也为了让自己少发那些矫情的感叹,平时我有意回避这种被迫害的感觉。但不久前的一个夜晚,一个大学同学的电话让我不得不直面这种迫害。他在电话里长叹了一声,道:“二十年了啊。”
是的,毕业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每当用到这些词语的时候我就会纳闷:到底是谁在弹指?相比于长着指头的我们,弹指的更像是没有长指头的时光。他老人家无指胜有指,只需吹气一般打个小小的哈欠——或许还用不了一个哈欠——我们就被它弹出了肥胖的体型、水肿的心灵、横生的皱纹、粗笨的老茧……
同学说的是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的事。电话里,他语重心长,谆谆教诲:“二十年了,多不容易啊,一定要来啊,同学情意值得珍惜啊……”
我只沉默。心中无比平静、清凉。
我不打算去。不,我对同学们没有什么成见,我的大学生活过得还算可以,是最正常、最普通、最平凡的那种生活。有被窝卧谈的红颜知己,也有秋波暧昧的青衫之交,有着最简单的烦恼,也有着最没创意的欢乐,一些些浪漫,一些些愉悦,一些些欢喜,一些些感伤……总之,该有的我都有,包括偶尔想起便会微笑的美好回忆,不该有的我都没有,包括那种让我无法面对旧人的幽暗繁复的心理顽疾:我想说的是,我之所以不想去参加这个聚会,和我的学生生涯本身毫无关系。
有关系的,只是我自己。梳理了一下,大致原因如下。一、随着年龄渐长,我的生活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喜欢参加任何形式的集体活动,因为只要参加集体活动,就得符合集体活动的某些规则和潜规则,就得耗费掉我珍贵的身心自由。对现在的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二、在所有的集体活动中,我尤其不喜欢同学聚会这种形式以及与这种形式搭档的常规内容:二十年前个个纯真如玉晶莹剔透的神仙少年变换成了脑满肠肥庸俗不堪的中年男女,试图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中制造些许青春幻觉——做了小官的人控制不住习惯性的颐指气使和扬扬得意;混得不如意的坐在角落里低头耷脸,落落寡合;曾经月朦胧鸟朦胧过的恋人互相打量,感慨万端;座位离得八丈远叫名字都得想十分钟的那些则热火朝天地说着工资奖金、老公老婆、儿女学业、健身养生,琢磨着谁或许以后是用得着的,再小心地奉上些言不由衷的恭维和夸赞……用脚趾头都能想象得到,无非这些。
还会怎么样呢?还能怎么样呢?
至于同学情意这个词——不,对于加在情意前面的任何定语,我都抱着很顽固的怀疑态度。师生情意,同事情意,邻居情意……算了吧,情意这个主语和前面的定语有什么普遍的关系呢?师生不过意味着那人在讲台上站着而我在讲台下坐着,同事不过意味着在同一个办公室听过彼此的喝茶声,邻居不过意味着墙那边传来的吃喝拉撒的零碎动静,同学不过意味着我们在同一个大园子里的同一间大屋子里过过大致相同的表面生活,如此而已。大学四年,所有的同班同学里,我只和三个人结下了真正的友谊,在我共计二十多年的学生生涯里,这个成绩已经算是硕果累累了——其中就包括打电话通知我参加聚会的这个。我相信这三个人就是一辈子没有同学聚会也会经常联系,且是有质量的联系,既然我最珍视的情意就在他们三个身上,那我干吗要去赶全班聚会这种熙熙攘攘的大集呢?
我承认回忆很美好,我承认那些想把美好回忆再恢复的同学们的想法很美好,但是恕我不能苟同。美好的东西就让它们在水晶瓶里自顾自地美好去吧,干吗一定要把我们现在满是灰尘的手再伸进去,给它们弄上些细菌呢?干吗要怀着不可理喻的无聊的热情把它们再糟蹋糟蹋呢?从小学到大学,我从不喜欢回母校,也不喜欢回故乡。就像我从不约见曾经恋爱过的男友,即使他约见我,我也绝不相见。
所以,不去。坚决不去。有人爱赶就让他们赶去,我绝不允许自己去赶同学聚会这种一眼望到底的大集。我拒绝任何形式的这种大集。我绝不在接受时光无形迫害的同时,再委屈自己去接受集体有形的迫害。我不是受虐狂。
我能想象出对于我的这种态度,同学们会有什么说辞。那就随便他们说我什么吧,高傲也好,孤僻也好,麻木也好,心冷如铁也好,任何一顶道德绑架的大帽子都在我的想象之中。反正我已经是一家帽店的老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