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HK$
56.4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4.0
《
医用化学(第三版)
》
售價:HK$
57.3
《
别怕,试一试
》
售價:HK$
67.9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編輯推薦: |
本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是我国著名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贯穿古今、全面系统的土耳其通史。
|
內容簡介: |
本书追溯了安纳托利亚的古代历史,即安纳托利亚自赫梯文明时代、爱琴海东部沿岸希腊诸城邦时代、罗马时代至拜占庭帝国时代的历史变迁及其横跨欧亚和东西交融的历史特色,全面叙述了自突厥人西迁至奥斯曼帝国崛起和征服的波澜起伏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尤其是奥斯曼帝国的由盛转衰、新政举措和宪政运动,最后论述了自青年土耳其党革命、土耳其共和国诞生至21世纪正义与发展党执政的土耳其现当代历史的发展,包括凯末尔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艰难的民主化进程,民主制框架下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此消彼长,土耳其共和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成就,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贯穿古今、脉络清晰、内容翔实的土耳其通史。
|
關於作者: |
哈全安 1961年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回族。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1991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主讲《世界上古中古史》于2004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入选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宗教研究》、《西亚非洲》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所著《中东史610—2000》(上、下卷)于2011年获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著作奖。
|
目錄:
|
序言
第一章 安纳托利亚的古代历史
一、赫梯文明
二、吕底亚与乌拉尔图
三、地中海世界古典文化的遗存
四、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庭帝国
作者点评
第二章 突厥人的西迁
一、伊斯兰教传入中亚
二、塞尔柱突厥人称雄西亚
三、安纳托利亚的罗姆苏丹国
作者点评
第三章 征战中崛起的奥斯曼帝国
一、奥斯曼国家的兴起
二、对基督教世界的圣战
三、伊斯兰世界的征服
作者点评
第四章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制度
一、苏丹与宫廷
二、御前会议与桑贾克
三、奴隶政治
四、西帕希和耶尼切里
五、宗教与神权
作者点评
第五章 奥斯曼帝国的社会与经济
一、疆域与人口
二、米勒特制度
三、封邑制度
四、农业与农民
五、城市与行会
六、商业与商人
作者点评
第六章 奥斯曼帝国的文化成就
一、奥斯曼帝国文化的演进氛围和历史地位
二、文学
三、史学
四、哲学
五、建筑艺术
六、科学技术
作者点评
第七章 奥斯曼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
一、苏丹权力的式微
二、包税制的兴起
三、商路转移与价格革命
四、对外战争的败绩
作者点评
第八章 自上而下的新政举措与宪政运动
一、塞里姆三世与马哈茂德二世的新政举措
二、花厅御诏与坦泽马特时代的改革
三、宪政运动
作者点评
第九章 传统经济社会秩序的衰落
一、西方列强的贸易扩张
二、市场化进程的启动
三、智力的觉醒
作者点评
第十章 从青年土耳其党革命到奥斯曼帝国的灭亡
一、巴尔干起义
二、青年土耳其党革命
三、奥斯曼帝国的灭亡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 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
一、从伊斯坦布尔到安卡拉
二、从色佛尔条约到洛桑条约
三、从大国民议会到1924年宪法
四、凯末尔时代的威权体制
作者点评
第十二章 凯末尔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从奥斯曼帝国的意识形态到凯末尔时代的民族主义
二、共和主义与民众主义
三、世俗主义
四、国家主义
五、凯末尔主义的时代特征
作者点评
第十三章 威权政治的终结
一、伊斯梅特·伊诺努与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二、一党制时代的结束
三、1950年大选
作者点评
第十四章 民主化进程的艰难探索
一、20世纪50年代民主党的执政历程
二、1960年军事政变与1961年宪法
三、20世纪60年代的民主政治实践
四、1971年军事政变与70年代的议会选举
五、多元化的政党政治
六、暗流涌动的伊斯兰主义
作者点评
第十五章 民主制框架下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消长
一、1980年军事政变与1982年宪法
二、祖国党执政:文官政治的重建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三、伊斯兰政党的崛起:从繁荣党到贤德党
四、政党政治与民众参与
作者点评
第十六章 异军突起的政坛奇葩——正义与发展党
一、埃尔多安与正义与发展党的建立
二、2002年大选
三、正义与发展党的施政举措
四、2007年大选
五、2007年大选后的政治走向
作者点评
第十七章 凯末尔时代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人口的变迁
二、从温和到激进的经济政策
三、工业的缓慢进步
四、农业的发展与土地改革的初步举措
作者点评
第十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共和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农业的进步
二、乡村社会的变革
三、产业结构的转变
四、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经济政策
六、城市化进程
作者点评
第十九章 土耳其共和国的文化成就
一、传统与现代——土耳其共和国文化的主题
二、语言文字
三、教育改革
四、宗教思想
五、艺术成就
六、文学成就
作者点评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奥斯曼王朝苏丹世系表
后记
|
內容試閱:
|
土耳其共和国作为中东大国之一,地跨亚欧两洲,疆域包括亚洲西北部的小亚细亚半岛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的色雷斯地区,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希腊、保加利亚诸国接壤,国土面积近78万平方公里,人口7470万(2011年统计)。
安纳托利亚高原也称小亚细亚高原,在地理上构成土耳其共和国的主体区域,约占土耳其共和国国土面积的97%,东接亚美尼亚高原,北侧、西侧和南侧为黑海、爱琴海和地中海所环绕,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海岸线绵延约3500公里,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平均海拔900米,地表崎岖,峡谷纵横,气候干燥,降雨匮乏,季节变化明显,农业与畜牧业错综分布。
庞廷山脉也称黑海山脉,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北侧,长约1000公里,呈东西走向,山势自东向西倾斜,主峰卡其卡尔山海拔约4000米。庞廷山脉与黑海之间的狭长区域,地势低平,森林茂密。陶鲁斯山脉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南侧,也呈东西走向,长约1200公里,山势陡直,构成安纳托利亚与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天然分界线,主峰大阿勒山海拔约5000米。陶鲁斯山脉与地中海沿岸之间称西里西亚,土质肥沃,物产丰富。
安纳托利亚高原西侧的爱琴海沿岸平原,气候潮湿,盛产谷物。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欧洲人曾经称之为土耳其的亚美尼亚,群山纵横,经济生活以游牧为主,穆什、凡湖周围和厄尔祖鲁姆一带的平原和峡谷也有少量的农业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沿海平原人口稠密,内陆高原人口稀疏。
克孜勒河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的克孜勒山,长约1200公里,穿越庞廷山脉,在土耳其北部城市萨姆松附近注入黑海。萨卡里亚河也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长约800公里,流经土耳其西北部城市伊兹米特,注入黑海。幼发拉底河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土耳其人称之为非拉特河,突厥语中意为希望之河。著名的凡湖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水域面积约37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超过1600米,是土耳其境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黑海海峡也称土耳其海峡,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与色雷斯之间,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全长375公里,既是连接土耳其共和国境内亚洲区域与欧洲区域的纽带,也是自黑海通往爱琴海和地中海的唯一通道。
安纳托利亚一词似乎源于希腊语,本意为日出之处,特指希腊人眼中的日出之处,即爱琴海东岸。安纳托利亚作为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的结合点,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传统。独具特色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安纳托利亚的重叠与交汇。古代赫梯人创造的文化积淀以及《荷马史诗》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动人故事,诉说着安纳托利亚的尘封往事。透过古典建筑的断壁残垣,不难发现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在安纳托利亚的斑斑痕迹。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安纳托利亚构成基督教世界的东部边缘,安纳托利亚南侧的陶鲁斯山则是穆斯林对基督徒发动圣战的理想去处。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兴起后,伊斯兰教自东向西逐渐传入安纳托利亚,基督教的信仰随之悄然淡去。
伊斯坦布尔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和土耳其共和国最大的城市,其前身是古代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和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古城多处遗址至今尤存,拜占庭帝国时期建造的圣索菲亚教堂与奥斯曼帝国时期建造的蓝色清真寺以及托普卡帕宫交相辉映。
土耳其共和国首都安卡拉位于安纳托利亚中部,地处古代商路要冲,赫梯城市、罗马神庙和拜占庭城堡的遗迹以及塞尔柱时期建造的阿拉丁清真寺浓缩着往日的辉煌。伊兹密尔位于爱琴海东岸,其前身是古代希腊移民城市士麦那,《新约全书·启示录》也曾提及此处,现存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耳忒弥神庙遗址。
土耳其共和国的主体民族是土耳其人,系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分支土耳其语,土耳其人约占土耳其共和国总人口的85%。库尔德人是土耳其共和国最重要的少数民族,也属于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操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分支库尔德语,约占土耳其共和国总人口的15%,主要分布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南部山区。
土耳其一词源于西方人的称谓。早在11世纪末的十字军东征时代,欧洲人开始将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血统穆斯林所征服的安纳托利亚称作土耳其。土耳其人的祖先,是游牧于中亚草原的突厥部落。奥斯曼帝国时期,统治阶层自称奥斯曼人,以示具有高贵的血统,至于土耳其人则泛指分布在安纳托利亚高原诸地和操突厥语的下层村民。土耳其语在奥斯曼帝国时期采用阿拉伯字母的书写形式,凯末尔时代改用拉丁字母。
土耳其具有伊斯兰教的浓厚氛围,穆斯林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9%,盛行逊尼派伊斯兰教,也有少量什叶派穆斯林,属于什叶派的分支阿拉维派。现代意义上的土耳其人特指操土耳其语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国民。尽管土耳其共和国宪法明确区分国籍与宗教信仰的差别,然而土耳其共和国的非穆斯林国民中自称土耳其人者寥寥无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