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久经考验的经典,原书已至第九版!
全美名校鼎力推荐,国内引进的首本权威沟通课程!
一本书帮你真正掌握沟通;交流、演讲、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的权威指南!
在这本书中,你不仅可以学到与沟通相关的理论,更多的是:
对日常种种的沟通现象,有全新的提问和思考
源自生活的真实沟通案例,更深入理解其规律
学到全套扎实的沟通技巧,还有手把手练习指导
|
內容簡介: |
沟通不仅是日常生活必须的技能,更是职场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与一般的观点不同的是,人并非天生就会沟通,沟通是一种需要学习和磨练的技能。现在,三位沟通学的顶尖专家在此为我们带来了这本全美广泛使用的经典教材的第9版,帮助我们每个人从零开始了解和掌握沟通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包括三个大部分,分别是沟通的基本知识,公众沟通即演讲,以及通过人际沟通建立联系;囊括了对沟通和人性的了解、对公共沟通技能的掌握、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进行团队合作等。还包含了通过时下流行的社交媒介进行沟通的利弊与方法,让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进行沟通。
|
關於作者: |
威廉·瑟勒是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沟通学系的教授,担任沟通学系主席20余年。曾荣获全美杰出教育者奖、内布拉斯加州沟通协会杰出教师奖。他是沟通学领域中富有经验的教育者、咨询顾问、研究人员和作家。
玛丽莎·贝尔是沟通学教授,也是北艾奥瓦大学的一名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她曾获得的荣誉包括:2012年中央沟通协会名人堂,国际倾听协会接触倾听教育者,倾听名人堂以及众多教育奖项。她是艾奥瓦州沟通协会原主席,世界沟通协会、太平洋和亚洲沟通协会及沟通科学国际协会等三个机构的副主席;她还是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的高级职员,中央沟通协会和国际倾听协会的前任主席;同时,她还供职于国家沟通协会的多个分支机构。
约瑟夫·梅泽是克莱姆森大学沟通学系的助理教授和联合会主席。曾获得国家沟通协会和中央沟通协会的优秀论文奖。约瑟夫是国家沟通协会和中央沟通协会中较为活跃的成员,在协会中承担了领导角色;他为多家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服务;还是《基础沟通课程年报》的助理编辑。
|
目錄:
|
译者序
前言
作者简介
第一部分 通过沟通建立联系
第一章 沟通过程和沟通原则1
沟通:建立联系3
什么是沟通?4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沟通力?5
沟通和我们的科技社会5
沟通和职业发展8
沟通与道德行为10
沟通与我们的多元化社会12
沟通原则13
沟通是一个过程14
沟通是一个系统14
沟通是相互影响的15
有意识沟通与无意识沟通16
沟通的关键组成要素18
信息来源信息发送者19
信息20
沟通渠道21
信息接收者21
信息反馈22
环境22
情境23
沟通类型24
自我沟通24
人际沟通24
公众沟通25
大众沟通25
通过社交媒介沟通26
区分社交媒介与面对面沟通方式26
相互作用26
瞬时结构27
社交提示27
可重复性28
储存28
影响范围28
灵活性29
与沟通相关的几个误区30
误区1:沟通是万能药30
误区2:数量等于质量30
误区3:沟通内涵就是所使用的词汇31
误区4:我们具备与生俱来的沟通能力31
误区5:沟通是可逆的31
第二章 联结感知与沟通33
感知与沟通35
感知过程36
选择36
组织37
解释40
感知差异42
知觉定势和刻板印象43
归因错误44
身体特征45
心理状态45
文化背景46
性别48
媒体49
提高感知能力和感知检验51
成为积极的感知者52
承认每个人的思想体系的独特性52
区分事实和推断52
意识到感知在沟通中的作用53
保持开放的思维53
感知检验:做有效的沟通者53
第三章 联结自我与沟通57
理解自我概念60
自我概念的发展60
沟通和自我概念63
文化和自我概念67
生物性别和自我概念68
性和性别68
性别刻板印象69
性别期望70
自我实现预言和印象管理72
自我实现预言72
印象管理73
提升自我概念76
第四章 通过言语沟通建立联系79
语言的重要性81
语言的要素83
声音83
文字83
语法84
含义84
基于语言的沟通障碍91
含义会被误解91
语言可以塑造我们的态度93
语言会引起极化94
语言可能存在性别歧视或同性恋歧视95
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97
语言和科技98
如何有效地使用语言99
使用准确的语言100
使用生动的语言100
使用即时语言101
使用恰当的语言102
使用隐喻语言102
第五章 通过非言语沟通建立联系105
什么是非言语沟通?106
非言语沟通的特征107
非言语沟通经常发生107
非言语沟通取决于语境108
非言语沟通比言语沟通更可信108
非言语沟通是一种主要的表达方式109
非言语沟通和文化相关联109
非言语沟通是不明确的110
为什么你应该了解非言语沟通?概述111
非言语沟通的功能111
补充言语行为111
重复言语行为112
调节言语行为112
代替言语行为113
掩饰113
非言语沟通的类型115
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115
身体特征119
触摸120
空间121
时间122
副语言123
沉默124
服饰125
环境125
提高我们发送和解释非言语沟通的能力125
第六章 联结沟通过程中的倾听和思考129
有效倾听的重要性132
有效的倾听133
听的阶段134
理解阶段134
记忆阶段134
思考阶段135
解释阶段138
评估阶段138
回应阶段:发送反馈139
倾听的功能141
为获取信息而倾听142
为了评估而倾听142
以同理心进行倾听142
享受型倾听143
有效倾听的障碍143
认为话题或演讲者无趣144
挑剔说话者而不是信息144
关注细节,而不是大意144
避免不利的倾听情境145
容忍或不能适应干扰145
伪装的专注145
偏见和歧视146
思维倾向146
批判性倾听和批判性思考:分析和评估信息147
评估说话者的动机148
判断说话者结论的准确性148
提高倾听能力149
倾听和科技150
避免过分依赖媒体151
数字素养151
跨文化倾听152
第二部分 公共场合下的沟通
第七章 选择主题,与听众建立联系155
选择演讲主题157
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157
寻找主题的技巧158
评估一个主题的合适程度164
将主题缩小范围165
确定一般目的、具体目的以及演讲论点166
一般目的166
具体目的168
论点169
听众分析:与听众建立联系171
理解听众的意见171
对比:被动参与与自愿参与172
关键的听众信息172
了解听众的方式177
使用信息与听众建立联系179
第八章 研究:信息的收集和使用181
制订研究计划183
研究:收集信息184
将互联网作为信息来源184
将社交媒介作为信息来源186
将自己作为信息来源187
将访谈作为信息来源188
将图书馆作为信息来源189
对研究的几点建议191
使用研究成果来支持和澄清观点192
证言证词193
事例196
定义198
统计198
第九章 组织演讲,列出演讲提纲203
组织演讲的主体部分205
形成主要观点205
对主要观点进行排序209
将主要观点联结起来213
支持主要观点214
组织演讲的引言部分214
引导听众进入主题215
激发听众的倾听欲望218
预报你的主要观点218
组织演讲的结束语220
表现出你的演讲即将结束220
保证你的论点清晰221
回顾你的主要观点221
让你的演讲回味无穷222
综合并总结223
写演讲提纲224
写提纲的原则224
初步提纲225
整句提纲227
临场提纲230
第十章 管理焦虑,开展演讲235
管理演讲焦虑237
沟通恐惧237
演讲焦虑的症状237
演讲焦虑的成因238
演讲焦虑和其他文化240
治疗演讲焦虑240
表达方式242
即兴表达243
持稿表达243
背诵表达244
脱稿表达244
声音和身体方面的表达245
声音方面245
肢体方面248
演讲教具252
演讲教具的益处252
选择和使用演讲教具254
演讲教具的种类255
演讲软件259
决定演讲过程中何时使用PowerPoint或Prezi260
创建有效的PowerPointPrezi演讲260
使用演讲教具:谁在真正控制演讲?264
练习演讲表达265
第十一章 信息告知型演讲267
信息和力量269
信息告知型演讲和劝说型演讲的区别269
信息告知型演讲主题270
客体271
过程272
事件273
概念274
准备并进行信息型演讲274
抓住并维持听众的注意力275
增加对演讲主题的理解277
对有效信息告知型演讲的几点提示281
评估信息告知型演讲282
演讲主题283
一般要求284
听众分析285
支持材料285
组织285
表达286
语言选择286
分析和评估290
第十一章附录:信息告知型演讲主题291
第十二章 劝说型演讲293
劝说型演讲的目标295
劝说型演讲的演讲主题297
现实问题298
价值问题299
政策问题301
劝说主张303
建立可信度(气质)305
能力305
个性306
魅力307
成为有效的被劝说者307
准备和开展劝说型演讲308
研究主题308
组织演讲309
支持材料312
劝说策略315
论证过程中的谬论316
原因有误316
论证有误316
评估劝说型演讲318
演讲主题318
一般要求319
听众分析319
支持材料319
组织319
表达320
语言选择320
分析和评估328
第十二章附录:劝说型演讲主题329
第三部分 人际情境下的沟通
第十三章 人际沟通:理论基础333
通过人际沟通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336
关系336
人际沟通336
人际沟通理论337
不确定性降低理论337
不确定性管理理论338
社会资讯处理理论339
社会渗透理论340
社会交换理论341
人际需求理论343
辩证理论:矛盾对立和统一345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表露行为348
自我表露的原因349
何时不能过度自我表露?350
自我表露与隐私351
自我表露与性别351
自我表露和文化353
自我表露和对会修辞敏感353
第十四章 关系的发展与维系:从建立到破裂357
人际沟通能力359
关系的建立361
人际吸引362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365
人际关系的维护行为368
关系的恶化369
关系发展陷入困境的迹象369
关系的终止371
达克的破裂阶段理论374
人际冲突376
冲突原因376
冲突一定是消极的吗?378
冲突何时有益处?378
人际关系中有用的冲突处理技巧379
人际关系修护方法381
提升人际沟通能力382
建立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的关系382
营造相互支持的环境383
如何多沟通383
第十五章 群体沟通与团队沟通385
小型群体沟通:建立人际关系387
群体的定义387
群体的形成和发展388
影响群体形成的文化因素390
群体的目的和类型391
初级群体391
次级群体391
项目团队或工作团队392
社交媒介群体394
构建群体文化395
群体规模396
群体规范396
小型群体的特点397
相互依赖397
认同感397
凝聚力398
性别构成398
群体沟通中的道德行为400
克服小型群体工作的障碍401
从众心理401
群体工作的费时性402
不同的互动方式402
工作量的不公平性402
压力性失败403
排斥群体现象404
第十六章 参与群体和团队活动405
团队组织406
设定目标407
确定角色407
领导力408
领导一个团队408
领导力类型与领导行为409
领导力与性别差异412
组织会议414
成员参与414
团队成员的角色414
团队成员的贡献416
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决策416
确定并陈述问题416
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案417
头脑风暴418
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头脑风暴419
达成一致419
处理团队冲突420
冲突与团队沟通420
网络冲突421
通过有原则的协商处理冲突422
有道德的行为与冲突422
评估团队表现423
参考文献4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