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初学者阅读参考。
|
目錄:
|
引子 1
1.麻黄 2
◎像伞一样把风寒挡出去的麻黄 2
◎烟囱、瓦片与麻黄 5
◎麻黄解郁,妙在宣肺 7
◎提壶揭盖与麻黄 10
2.桂枝 13
◎桂枝亭的由来 13
◎什么叫解肌 15
◎桂枝酒治风冷头痛 16
◎房劳当风肩臂痛 17
◎被冻僵的小手 21
◎一灯能烛万年暗 24
3.紫苏 26
◎一碗田螺紫苏汤 26
◎虚人感冒用参苏饮 28
◎气滞加外寒怎么办? 31
4.生姜 32
◎早行山中口含姜 32
◎水火伤,用生姜 34
◎生姜解半夏毒 36
◎生姜童便醒跌仆 38
◎止呕圣药姜汁 40
◎老禅师的延寿姜 42
◎姜枣茶,治痛经 44
◎姜茶饮,治痢方 47
◎枯树、姜汁治脱发 49
5.香薷 52
◎一味香薷治阴暑 52
◎施比受更有福 54
◎湿毛巾与香薷治水肿 56
◎香薷止血之功 58
6.荆芥 60
◎产后血晕第一要药——荆芥 60
◎治荨麻疹的金刚钻 62
◎赌鬼的眼疾 64
◎止嗽散里头的荆芥 66
7.防风 68
◎荆防散治四时外感 68
◎七分饱与玉屏风散 71
◎中气下陷泄不止 74
◎防风配枳壳治中风肠痹 75
◎同病异治——病同机不同 77
◎风药润剂与咳门第一神方 78
8.羌活 81
◎后脑勺痛用羌活 81
◎寒包火的扁桃体发炎 83
◎羌活胜湿汤与调琴 85
◎穿裙子与痛经 88
9.白芷 90
◎串珠的譬喻与白芷 90
◎都梁丸与白芷美容 93
◎蛇药丸与白芷 95
◎消肿止痛的对照试验 98
◎乳头皲裂的外用方 99
10.细辛 100
◎郁闷与鼻不通气 100
◎阴阳道与痰饮消 103
◎脉道 105
◎辛以润之通秘结 108
◎外敷肚脐治小儿口疮 110
◎寒温并用治寒包火 112
11.藁本 114
◎藁本汤于腹泻 114
◎乡村医生的疑惑 116
◎去头屑止头痒,藁本白芷汤 119
◎治虫与治环境 120
12.苍耳子 122
◎督阳不升与鼻子不通 122
◎老道医的心传 125
◎《正气歌》与苍耳子散 128
13.辛夷花 132
◎小指月尝药 132
◎鼻子通气与学习成绩 134
◎鼻塞三药与辛走肺 136
14.葱白 137
◎葱管与气郁耳聋 137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139
◎二便不利与葱 141
◎葱粥治痢 143
◎伤寒头痛与连须葱白饮 144
◎皮肉伤损与葱白连叶煨熟外敷 147
◎葱有散结通络下乳之功 149
15.鹅不食草 150
◎不化一分钱治好鼻息肉 150
◎愁!愁!愁!目内生翳膜 152
◎单味鹅不食草熬糖浆治百日咳 154
16.胡荽、柽柳 157
◎开胃的香菜 157
◎何以香菜能开胃消食 159
◎芳香醒脾与过犹不及 160
17.薄荷 163
◎薄荷煎汤洗漆痒 163
◎蜜蜂蛰伤与风团瘙痒 164
◎薄荷解肝郁 167
◎异病同治话薄荷 169
18.牛蒡子 171
◎风温咽痛牛蒡子 171
◎无肉不欢的富翁 173
◎大头翁与普济消毒饮 177
19.蝉蜕 179
◎蝉蜕的七大功用 179
◎蜕变 181
◎小儿阴肿 182
◎风热失音汤 183
20.桑叶 185
◎兔子眼与桑叶 185
◎降雨播种治脱发 186
◎一味桑叶止盗汗 191
◎一花一叶二子汤治头晕目眩 194
21.菊花 199
◎挑灯火与添灯油治眼疾 199
◎菊花枕与菊花延龄膏 201
◎桑菊茶引发的系列偏方 203
22.蔓荆子 206
◎蔓荆子酒与枕头
◎益气聪明汤
23.柴胡
◎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止咳胜千金
◎通气散治气郁耳鸣
◎胁痛用柴胡
◎肛门脱垂与柴胡升提清气
24.升麻
◎麻疹与升麻
◎撤薪加水开盖与清胃散
◎大剂量升麻解百毒
25.葛根
◎采葛根中的对话
◎颈椎病与葛根汤
◎通脉饮与头晕颈僵
◎气味白术散与久痢不止
26.淡豆豉
◎葱豉汤治外感
◎栀子豉汤治咳喘
27.浮萍
◎观物取象话浮萍
◎观物取象话浮萍二
◎观物取象话浮萍三
28.木贼
◎一味木贼草治咳嗽
|
內容試閱:
|
引 子
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个老先生和一个小徒弟。
老先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这个小村子,本来大家都不知道他会医术,只是偶尔一两次街坊邻居得了伤风感冒或各类疑难杂病,老是缠绵不愈时,老先生总会建议他们去吃点什么药,或者自己上山采些草药,往往药到病除。
让村民不可思议的是,这老先生脾气很怪,从来不主动看病,病人找上他的门,他总是摇摇首,叫大家到镇上去找郎中。
而一旦这些村民们在镇上百治乏效时,确实没有办法了,老先生又会飘然而至,给点建议,把令人头疼的疾病,像扫灰尘那样扫到外面去了。
老先生带了一个小徒弟。据说小徒弟是村里的孤儿,老先生就收养了他。在这偏僻的小山村里,你想要读书根本不大可能,但不知什么时候,老先生的茅舍里经常传出阵阵的读书声。
什么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什么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
什么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大家也听不懂,因为大家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除了得了疑难病,屡治不效,大家才会敲开老先生的茅舍,不然你要是随便敲门,必然会被老先生棒喝一顿。
村民对这古怪的老头,既敬又畏。敬是因为他能在村民危急的时候,出手相救,却从来不图回报;畏是畏他从来不给村民们面子,村民如果随意上门打搅了老先生的清静,他必定勃然大怒。
所以竹篱茅舍里头,就只有朗朗的清秀童子读书的声音,当然还有风声雨声,以及鸟雀在枝头上啼叫的声音,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杂音。
后来村里一位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跟大伙儿说,竹篱茅舍里传出来背书的声音,背的正是中医基础入门书——《药性赋》《医学三字经》,还有《药性歌括四百味》……
大家才恍然大悟,这老先生要把自己医道的衣钵传给小徒弟了。
直到有一天,小徒弟兴高采烈地对老先生说,爷爷,你要我背的第一百本书,我背完了,你说等我一背完,你就会跟我讲这书里头的故事,是不是啊?
老先生捋着胡须,微笑地点点头说,是这么说过,好,从明天开始,我就跟你讲这些书里头的故事,也难得你在这几年短短时间,就背下这么多东西,爷爷当年也比不上你啊,呵呵……
1.麻 黄
◎像伞一样把风寒挡出去的麻黄
一片阵雨过后,空气显得格外清新。
茅舍外面传来敲门声,小指月兴奋地放下手头的书本,从椅子上跳下来,小跑着去开门。
原来小指月想听爷爷讲故事,讲的是爷爷治病救人的故事,而且不单讲陈年旧事,还有当场号脉用药,把病人治好后,爷爷是怎么给小指月评讲的。
小指月最喜欢看到的是,这些痛苦的病人吃了爷爷配的药,病就好了,高高兴兴地送来鸡蛋或青菜。小指月不是图那些鸡蛋、青菜,而是他喜欢看到大家的笑脸,不喜欢看到大家病苦的样子。
他也想像爷爷那样,从药柜里抓几味药,就可以把乡亲们的病痛解除了。
所以从小到大,小指月对百子柜里头的每一味药都充满了无限的遐想,都非常好奇,而且认为这里面的东西一定很神奇。
门开后,一个大叔扶着他的妻子,这妇人头上包着一条头巾,而且还用一只手捂住头部。小指月把她领到诊桌前,爷爷放下手头的一部古籍。
原本他都会拒绝这些病人的,但想到小指月已经背完那么多典籍了,是时候给他喂喂招,让他开开窍了。所以爷爷开始不排斥大伙儿来看病了。
大叔比他妻子还着急地说,老先生,昨天我俩在庄稼地里干活,下了大雨,都被淋湿了,她回来就喊头痛,越痛越厉害,所以来麻烦您老人家了。
爷爷先凝神静气,号号脉,点点头说,现在还怕冷吗?
这妇人痛苦地点了点头说,全身上下没有一处舒服的地方,头也痛,好像痛到骨头深处去了。她还没说完,又呻吟了一声。
爷爷叫她伸出舌头来,一看舌淡苔薄白,便说,小指月,这是啥脉象啊!
小指月也跟着爷爷摸了一遍,说,好像是浮脉。
爷爷望了一下指月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么是好像啊!
小指月这才知道自己又含糊了,爷爷最不喜欢别人马虎含糊。
指月马上肯定地说,是浮脉。
爷爷又说,脉浮带紧,身体如同被绳索捆绑,头痛骨痛,又出不了汗,这该用什么呢?
小指月马上反应过来,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果断地说,麻黄!
爷爷点了点头说,还不赶快把麻黄汤写出来!
小指月笔走龙蛇,但字又非常工整,这也是爷爷一手调教出来的。看病写方子,字要快,但又不能潦草。
如果写不快,必定会被爷爷责备,疾病是十万火急的事,不然怎么叫作疾病。你怎么能够耽搁时间呢?要分秒必争!而写方应该工工整整,写得潦潦草草,不是一个真正郎中的作风。
所以从背书到练毛笔字,爷爷没有不严格要求的,背书要吐字清晰,不能含含糊糊,毛笔字要清秀工整,不能潦潦草草。
病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一首漂亮的麻黄汤方(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就在一张泛黄的宣纸上铺展开来。
小指月问爷爷说,几剂啊?
爷爷点点头说,治外感病如将,兵贵神速,一剂发其汗。
爷爷从来都是这样,能用一剂药解决问题的,绝不开第二剂。
到了下午,这大叔就高高兴兴地提来一篮鸡蛋,千恩万谢地说,才喝第一碗身体就出汗了,头不痛了,也不怕风了,毛巾也取下来了。
爷爷点了点头说,这季节天无三日晴,雨湿多,到外面干活,别嫌麻烦,把蓑衣也带上。你妻子身体底子差,招不得风冷露雨,要多休息几天。
这大叔点点头,再次感谢后就回去了。
爷爷随后便问小指月,为什么用麻黄汤来治疗风寒头痛呢?
指月想了想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爷爷以前跟指月说,村民们干活出汗,又淋了雨,水气就会钻到毛孔里,使得毛孔关闭,发散不出去,所以不能出汗,头痛骨节痛。
我们就用麻黄汤帮身体皮肤发发汗,风寒就沿着毛孔原路返回,排出体外。
爷爷点了点头说,没错!麻黄乃肺经专药。肺主皮毛,皮毛闭郁,用麻黄可以直接打开肺气,开发腠理,把闭郁的风寒水湿宣发出去,身体像被绳索捆得紧紧的状态一下子就松开了。
你看,这麻黄像不像一把伞?
小指月看来看去,摇摇头说,爷爷,我看像小管子,不像伞啊!
爷爷笑笑说,它的形状是中空的,中空善通表里气,但它的性格却是辛温善于发散的。所以它像一把往外打开的伞。
你看雨湿淋进身体来,立马用伞往外挡回去,使皮表布上一层“金钟罩”之气。这样毛窍通畅,雨湿进不来,头痛骨节痛、怕冷就通通好了。
小指月点了点头,爷爷总是喜欢用通俗的物象来比喻医理、药性,让指月听完后,永远都不会忘记。
所以指月每次跟爷爷看完病后,总会问爷爷,这些草药为什么能治病,是怎么治病的?爷爷总能够信手拈来,讲出一大堆让人心开疑解的道理来,这就是指月最喜欢听的中药世界里头的故事。
◎烟囱、瓦片与麻黄
有一天,小指月正在烧火做饭,发现这次点火很奇怪,点着了,柴火烧出了烟,不从上面走,反而纷纷跑出来,搞得他直咳嗽,被烟熏得直皱眉头。
于是他便问爷爷,今天灶炉怎么了?还没说完,又猛地咳了几下,气才顺了。
爷爷笑着说,你搬张梯子,上去把烟囱通天口处的那片瓦拿走就行了。
小指月一知半解,不知道爷爷葫芦里卖什么药,怎么无缘无故烟囱上面用瓦片封起来,搞得烟都出不来,自己在下面点火,被烟呛得直咳嗽,像熏地鼠一样。
爷爷总是意有所指,小指月想到这里,便把咳嗽抛在脑后,兴奋地踩着梯子上去把遮盖在烟囱上的那片瓦拿走,再下来烧火,烟就很顺畅地排出去了,人也不呛了,饭也做得很香。
小指月边吃饭边在想,爷爷这次搞什么?但看到墙上贴着“食不语”三个字,便安心地吃饭。
原来爷爷从小到大,吃饭都不说话,他也是这样教小指月的。吃饭不说话,说话不吃饭。如果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爷爷必定会拿筷子敲小指月的头,让他看看上面写着什么。所以小指月从小就养成食不言的习惯。
好不容易等到吃完饭,没等爷爷开口,小指月就急忙地问,爷爷,你为什么把烟囱筒用瓦片封起来,呛得我直咳嗽呢?
爷爷哈哈大笑说,你昨天不是问麻黄、杏仁、甘草这三味药为什么能治咳嗽吗?我今天不都告诉你了!
小指月马上想起,昨天一个病人来复诊,原来咳嗽咳得很厉害,又加上天气一变冷,甚至边咳边喘,爷爷只给他开了麻黄、杏仁、甘草这三味药。
而且麻黄是用蜂蜜炙过的。虽然说小指月早就懂得麻黄乃宣肺平喘的要药,是治疗肺气壅遏喘咳的特效药,但始终不明白这里头的道理。
小指月不满足于表面上的药物功效作用,他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才反复地追着爷爷问,虽然他知道麻黄、杏仁、甘草可以治疗风寒咳嗽,但不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这个咳嗽,甚至气喘的病人,吃了止咳糖浆,咳得更厉害,而吃了爷爷的麻黄、杏仁、甘草三味药,咳嗽马上就消失了?
爷爷这时看出了小指月的疑惑,便说了两句话,你看止咳之药像不像瓦片,把烟往下压,通宣理肺的麻黄像不像你爬上梯子,把瓦片往外揭。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小指月和爷爷一起哈哈大笑。
指月终于明白爷爷的用心了,原来风寒闭阻毛孔,气机内外沟通失调,就像你用瓦片盖住烟囱筒一样,这该出的烟气废气出不来,积在里头人当然被呛得直咳嗽。这时你只需要通宣理肺,而不是去喝止咳平喘的药水,把肺盖打开,让风寒散出去,马上胸中气机一转,咳喘乃散。
爷爷不是教小指月去用什么药来止咳嗽,而是教小指月要懂得通过沟通人体内外气机,使气机通畅无阻,其咳自止。
这个烟囱就像房子的气管,它是跟天地沟通气机的,如果被瓦片(风寒)封住了,内外就不能很好地沟通,人在里面当然难受了。
难怪爷爷在最后告诉那病人说,以后要少吹风扇,少受风冷。原来这病人就是晚上睡觉喜欢当着风口,贪一时凉快,结果受了风寒,很容易就外束肌表,导致肺气壅遏,咳嗽不止。所以爷爷写了五个字,坐卧不当风,送给这个病人。
小指月完全明白了这个道理,风寒束表是无形之气,把毛窍闭塞,而瓦片把烟囱筒封住,是拿有形的物体来比喻。
爷爷是想通过这个巧妙的生活现象,来指向医道这轮明月,如果说烟囱筒是手指的话,那么医道这轮明月,就通过这个手指被指出来。这也是老先生刚开始就给这小徒弟起名指月的道理。
指月指非月,非指不见月。
◎麻黄解郁,妙在宣肺
有个村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大片的林木,想不到一场台风过来,把他四五年的心血通通毁掉了。
第二天,他看着满山横七竖八倒下的树木,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沮丧失望,无助悲伤,这些消极的情绪袭上来,让他觉得快要扛不住了。四五年的心血将要收成,全家仰仗的都是这些林木,现在被一场台风全毁了。他看到这种一片狼藉的场景,自己体内的气机也转得一塌糊涂。
真是百病之速莫速于情志啊!情志一变,诸疾生焉。
从此他长时间抑郁,默默不能食,家里怎么劝他都劝不了,几个月下来没有露过笑脸,时常见到他唉声叹气。
他到镇上找了好几个医生,不是逍遥散,就是柴胡疏肝散,反复疏肝理气,但疏来疏去,他还是没能露出笑脸,还是沉郁在其中,不能自拔。
真是无情之草木,难以疗有情之疾病啊!他不得已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从这里请走了一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方子——麻黄汤。
他拿到镇上仁和堂去抓药,药房的掌柜早就认识他了。这掌柜还是镇上的一位名医,他一直对竹篱茅舍的老先生不太服气,凭什么别人治不好的病,一到他那里就治好了。
这个顽固的抑郁症,包括老掌柜在内的诸多名医都开方调理过,大家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甚至把治疗抑郁症最特效的经方都亮出来了——小柴胡汤或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救逆汤。最后总是发现如同泥牛入海,不见任何波澜。
大家一致认为,情志病非草木所能医,心病还须心药治,除非上天让他重新拥有一大片林木,但这天上掉馅饼的事,谁都知道不可能。
掌柜看到这娟秀的字迹,知道是老先生的小徒弟所写,因为这些年来,老先生都很少再动笔了,处方都是小徒弟代写了。
方中仅仅四味药,麻黄、杏仁、桂枝、甘草。这村民抑郁几个月,既没有外感风寒,头疼身痛,又没有恶寒发热,咳喘,更没有身上水肿,凭什么用麻黄汤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掌柜也就不再纠结了,估计这方子也够呛。
想不到三天后,这村民高高兴兴地扛着锄头上山,居然重新开始耕耘起林地来。昔日的抑郁如同烟消云散,今朝的喜乐溢于言表。
村里的人虽然惊讶,但很快又归于平常,他们都知道这又是老先生手中的杰作。大家遥遥地望向半山腰的竹篱茅舍,不约而同地升起了一股高山仰止的敬佩感。这一片竹篱茅舍就是村民们身心的保护伞!
最纠结的不是别人,而是亲手抓药的麻黄汤的仁和堂老掌柜。这村民患病前后的反应,完全颠覆了老掌柜心目中无情草木难以治有情疾病的思想。
于是他马上登门造访,他先是向老先生鞠了一躬,小指月在旁边沏上了一壶热腾腾的绿茶。大家饮完一杯茶后,掌柜恭敬地向老先生行了个礼说,敢问老先生何以用麻黄汤治疗抑郁症?
爷爷反问道,此人你摸过脉,脉象如何?
掌柜最清楚不过了,反复在他的药店抓药,他对这村民的脉象那是了然于胸。所以不假思索便说,双寸脉浮,双关脉弦硬、郁滞。
爷爷又问道,此人汗出否?
掌柜当然知道了,“十问歌”里头,一问寒热二问汗,这个村民没有怕冷畏寒,他早就问过。生病期间,由于放弃了劳动,更是没怎么出过汗,甚至汗都出不来。
爷爷笑了笑说,脉浮,汗不出者,首先该干什么?
指月马上应口答道,诸症当先解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掌柜一听,茅塞顿开,豁然大悟,一拍脑袋,我以为没有畏寒头疼身疼,就不能用麻黄汤。想不到老先生不是用麻黄来治风寒,而是用麻黄来解表治抑郁症。这真是打开了一扇治抑郁之门啊!似乎我阅览古籍无数,并无发现古籍中有此记载啊!老先生是如何知道用麻黄汤来治抑郁症的呢?
爷爷哈哈一笑说,《黄帝内经》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故麻黄解郁,妙在宣肺!
掌柜听后心中再次开悟,一下子将他以前的重重疑云都拨开了,好个麻黄解郁,妙在宣肺!
宣肺就像打开窗户一样,不单把风寒赶出体外,更把郁闷之气排出体外,只要脉浮、无汗者,皆可用之,不必拘泥于畏寒、怕冷、头痛身痛。
老掌柜由衷地赞叹道,此言可以成为经典,可以发医者慧悟,老朽在此受教了!老掌柜再次拜谢而去。
小指月和爷爷相视而笑,这是他们每次把病人的疾病治好,每次把病人心中的疑团拨开后都会流露出来的表情。
他们不为回报,只管能不能把病治好,能不能把人们心中的疑团理顺。
小指月才想起爷爷不单是用麻黄汤帮这抑郁的村民解郁。他马上回想起当时那个场景,村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蹶不振。
其实爷爷早知道这村民的过去,于是领着他到竹篱茅舍的一个角落去看,看什么呢?看一张刚刚织好的,又大又漂亮的蜘蛛网。
爷爷说,昨天刚下了大雨,把竹篱的蜘蛛网毁于一旦,蜘蛛没有寻死觅活,第二天马上重新振作,又结出了一张更大更漂亮的蜘蛛网。
人不如蛛啊!爷爷说完后,叹了一口气。
这村民听了,像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一样,身体震了震,好像清醒了些。
爷爷提起笔,在蜡黄的宣纸上写下两句话:农夫应该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随后跟小指月说,脉浮,无汗,用什么方呢?
小指月答都没答,就把麻黄汤写了出来。
这个病前后没用一刻钟,就搞定了。可这一刻钟的时间,却让这村民想了三天三夜,感恩涕零,从此重振精神,继续耕山,不久居然种植了更广阔的丛林,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人不是因为向大自然索取得多才幸福,而是因为他懂得不断地耕耘付出,不计收获,知足才能常乐,知道不断付出,才能幸福。
所以告别了往日的抑郁,他重新拿起锄头,站立在田边山脚,挥洒汗水,郁闷之气便通通随汗而解,随风而逝。
◎提壶揭盖与麻黄
攻城莫畏艰,攻书莫怕难。这是爷爷耳提面命小指月读诵古籍最常用的一句话,今天小指月边读书,边打瞌睡。
突然闻到一股芳香的清茶味,马上醒过神来。又梦游周公了!有没有见到仲圣、药王呢?
爷爷边笑边问小指月,一边还在桌台上沏着那壶他最喜欢的功夫茶。
小指月伸了下懒腰,打了下呵欠,揉了揉迷蒙的双眼,振作振作精神,走到桌边跟爷爷说,医圣、药王没见到,都是些麻黄、杏仁。
我老在想,爷爷用麻黄汤治风寒感冒,又治肺郁咳嗽,还治抑郁症,怎么前几天还用麻黄汤来利尿治水肿,这个我想不明白。
爷爷笑了笑说,你还在想那个渔夫啊?小指月点点头说,没错!
那个渔夫有一天冒雨去捕鱼,辛劳了很长时间,一回到家,满身湿漉漉的,衣服也来不及换,马上就到市集上去卖鱼。卖完后回来,他就解不出小便,也不出汗,浑身上下畏寒怕冷,第二天偶尔解出小便也不多,小肚子胀得难受,手脚都开始肿起来,实在坚持不住才过来看病。
小指月边回忆边拿起茶壶,心不在焉,没注意自己按住了壶盖上面的通气孔,就往自己的茶杯里注水,想不到水一滴也倒不出来。
小指月明明看到爷爷往茶壶里加满了水,以前泡茶都很轻松地来着关公巡城、凤凰三点头,很快就把茶沏好了,可今天怎么千呼万唤,这茶壶里的水都不肯出来。
小指月一梦刚醒,口中正干渴,急着想要喝,爷爷明明往壶里加满了水,怎么就倒不出茶水呢?
小指月这时才从回忆那个渔夫的水肿案例里回过神来,看着爷爷,百思不得其解。爷爷这时问小指月,茶壶里的水怎么倒不出来呢?
小指月愣了愣,想不明白。爷爷笑了笑,接过茶壶,露出通气孔,茶壶一倾,茶水就滴滴答答、源源不断地往茶杯里面注。
小指月一直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现象,今天爷爷做了一次这提壶揭盖倒茶水的动作,小指月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但又像被一层窗纸隔住,还没有捅破。
这时爷爷说,这壶盖就像人体的肺盖,肺为五脏华盖,这壶出水之处,就像人的膀胱尿道。现在我把上面肺盖按紧,让它闭塞,茶壶里面的水就下不来。通气孔通畅,这茶水就源源不断地流下来。
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你看这渔夫涉水淋雨,肺主皮毛的功能被雨湿所闭塞,所以畏寒无汗,脉浮紧。这种风寒湿一闭肺,就像壶盖上窍被按住堵塞了一样,下窍小便自然出不来,排不畅。
小便一旦排得不够顺畅,身体水液潴留就开始肿胀起来。这就是古人所说提壶揭盖之法,通过麻黄汤宣通肺气,启上窍,开下窍,通过宣肺使小便源源不断地出来,所以利水则肿消,水液就不会停留在局部肿胀了。
小指月哈哈大笑,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难怪爷爷只给他开了一剂麻黄汤,没用一味专门利尿通淋的药,把风寒松解开,小便就不受约束,排出顺畅了,水肿也就消了。
我刚开始老是在想,用什么药利尿消肿好,却没想到经典的“肺为水之上源”这句话,只有把肺气打开,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小指月想通后,还没有喝茶,精神就一振,这时他和爷爷同时会心一笑,举起茶杯来,慢慢地品尝着这壶令人清心开悟的智慧之茶。
◎麻黄拾珍
1.龚子夫经验 大汗、痹证用大剂麻黄取效
麻黄发汗、麻黄根止汗之说,几乎尽人皆知,“有汗不可用麻黄”,亦成为戒条。而大汗用重剂麻黄取效者亦有之。龚子夫老中医曾录江西名老中医姚荷生一医案,感触颇多。姚氏于抗战期间曾遇一四十余岁病人,男性,常近酒色,炎暑外出经商,中途步行,双足灼热难忍,于清溪中欣然洗濯,顷刻间脚痿不能任地,遂抬回家中,延姚诊治。见其榻前堆置毛巾甚多,频频拭汗,尤以下肢为甚,但双足不冷,亦不恶风,口微渴,脉尺沉、稍欠流利。
姚老根据季节、病史判断其属于《内经》所谓“湿热不攘”“着则生痿躄”者无疑。但据大汗、脉尺沉以及病人的生活史,当兼有肾虚。以苓桂术甘汤合二妙散化气行湿兼清热而不碍正虚之法,自以为考虑周全,私心窃慰。谁知病人连服6剂,仅汗出稍减,足痿毫无起色。病人焦急难耐,欲请“草药郎中”诊治,但此医常以猛药治疗顽疾,又未敢轻易领教,故而拜托姚老主持判定。姚老自忖无能速效,半出虚心,半出好奇,不得不于另室窥之。
未几,草医果来,一见未及问病,即指病人脚曰:“你这是冒暑赶路,骤投冷水得的。”姚叹其诊断之神,闻其不但确有把握治愈,并刻期3天下床行走,更觉得有观其处方之必要。见其药用满纸,几达二十余味,反复玩味,似不出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法。另草药外敷未见写处方。病人见处方后,对麻黄用至2两深有顾虑。
草医有所察觉而申言:“照本意要用4两,你们害怕,今用2两绝不可少。”为此,病人坚称姚老如不做主,绝不进服。姚老根据现场见闻,再三考虑,该草医既然认识本病的发病原因,用药又无原则性错误,况大汗用麻黄《千金方》早有先例,但恐万一大汗亡阳,嘱其预备参末,以防不测。
病人闻之,认为有备无患,立即进药,与此同时也敷了草药。服药后大汗顿减,下床行走,一如预言。姚老叹服之余,只有暂时归功于无法探询之外敷草药。
谁知不久,气候更加炎热,居室主人之姨妹,素业冒暑营生,突遇暴雨,两脚痿废,其子背负登门求诊于姚老。亦见其汗出淋漓。仑促之间,乃授前例而用之麻杏苡甘汤合三妙散(麻黄连根节用量仅24克)一剂,翌晨病人即能步行复诊,取效之速,超出前例。细思本例与前例比较,起病为短,但并未使用外敷草药,可见原以为归功于外敷草药,其实未必尽然。现在虽时隔四十余年,姚老对此仍念念不忘。
汗出有虚实之分、闭脱之异,凡表虚自汗、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一切脱证的自汗,麻黄当在禁例。上述两个病例,凡遇暴热暴冷使人体经络、腠理骤然闭阻,以致邪正相搏过甚,内闭已极以致汗出淋漓,这种汗势出之较猛,通过大剂麻黄使经络腠理之闭阻得以疏通,从而汗出自止。或许有人问,闭证多无汗,何以反汗出?龚老认为闭证有轻重缓急之分,如属骤因剧烈刺激者多为重闭证。物极必反,内闭过其,正邪相搏,故反汗出。因此,辨证必须明病机,才能达到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目的。
指月按:大凡暴冷暴热会导致身体百脉闭塞,疼痛加重,所以这时速用麻黄,既走足太阳膀胱经,又善入肺,肺主治节,膀胱主表。这样打开皮毛肌表,与天地相通应,痹痛自安。故病人服药后,无汗者汗会出,汗多者尿量也会增大。用这种发表通里之法,治疗腰痛,堪称一绝。
所以民间有草医郎中治疗急性腰扭伤或腰脚痹痛,行走不利,但用西药安乃近加中成药安胎丸,或者用感康加六味地黄丸,更或者用退热散加肾着汤,皆能应手取效。这里虽然没有用麻黄,但用发汗之理来解除身体痹痛的思路却是一致的。因为风寒湿为百病之因,痰饮、瘀血乃病理转归,故《药性论》曰,麻黄善治顽痹,以其能开腠理。
《儒门事亲》载,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故临床常以麻黄为君与桂枝、秦艽、威灵仙、薏苡仁等药为伍,用于风湿痹证、类风湿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常获汗出痛减之效。此乃取麻黄疏通透达,使肌表经络之风寒湿随汗而解矣。
2.雷仕卓经验
曾亲见一处方,方中麻黄生用量达50克,询其曰该方为祖上所传,专治风寒湿痹,麻黄一药用量曾达100克之多,闻者咋舌,然其方确乎神效。
魏某,男,52岁。主诉下肢痿软,无力行走,多拄杖勉而行之,时感疼痛,尤以阴雨天为甚,病程缠绵达2年之久。该医者遂拟一方:麻黄50克,桂枝50克,血竭5克,白芷10克,制川乌、草乌各10克,川牛膝10克,熟地黄10克,制乳香、没药各10克,黄芩10克,当归10克,威灵仙10克。每日1剂,研末吞服,早、晚各一次,服药10余剂后,病人即愈。现随访近一年,行走如常,疼痛全无,且工作多个月了。
麻黄生用发汗力强,医家一向慎之,然本方中麻黄不具发表的作用,而具温经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外科证治全生集》有“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无发表之功”之论,《金匮要略》中也载“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其诸多方中也常入麻黄,对于风寒湿痹所致疼痛,可明显提高止痛作用。就此方而论,麻黄性温能通,辛能散寒,故具温通经络、祛风散寒之功,对风湿痹阻所致疼痛,行之有效。
总之,方中不拘古法,大胆新奇,用麻黄50克,合用熟地黄10克,使麻黄失去发表之功,独奏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效。诸药合用,直达病所,共建奇效。
指月按:麻黄得熟地黄,一个顺其性,一个养其真,这样麻黄阳动,有熟地阴柔以助之,熟地滋润有麻黄通达以敷布之。可谓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阴得阳生,则泉源不绝。二者祛风邪能养阴液,通经络而不耗正气,可谓相得益彰。故曰,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膈,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
3.于己百经验
治疗小儿遗尿,考虑患儿常有睡后不易叫醒而尿床的实际情况,同时受到麻黄汤兴阳不睡副作用、别称“还魂汤”的启发。所以治疗小儿遗尿时,在辨证处方的前提下,常常加入麻黄汤之主药麻黄10克,桂枝10克,以充心阳,健元神,往往能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
指月按:麻黄治遗尿,取其通阳化气,只要阳气宣通,神志轻灵,自然其尿不遗,因为遗尿一方面是膀胱气化不利,另一方面是神不御气。
用麻黄配桂枝,一方面可以助膀胱气化,使开合有度,其尿不遗;另一方面可以宣开心肺气机,使神能导气。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心神控制膀胱的能力,在有尿意时能够醒过来。
4.李文旭经验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其余由此旁通,至于治疗尿失禁,方书少见。笔者的应用传自先父,先父传自其师,其师如此记述:“至若年老下元亏脱,小溲欲禁难止,参、芪乃为君臣,桃、红偶或佐之,盖气其必虚,血未必瘀也……添用麻黄,乃下人所授,非为开肺而设;更用龙齿,因他医得效,复以临证验之。其方可取,其理难窥,理固有理,未之知耳。临证屡见奇效,增损终成定方。”他的定方称制泉汤,有歌诀记述,其组成:
人参益智同焦术,龙齿台乌与炙芪;
更用升麻升且引,麻黄钱半有玄机。
指月按:尿失禁和遗尿是膀胱受损不同程度的表现。老年人阳气下陷,所以尿往往不容易控制住,所以要用人参、黄芪、白术、升麻升举阳气之品治其本,有补中益气的思路。因为《内经》说,中气不足,大小便就会控制不住。
同时用乌药、益智缩泉丸的思路治其标,以缩其尿。最后龙齿能安神,麻黄通阳气化,皆可以加强神主导五脏的功能。因为神能导气,气能摄津液。这样神强气足,所以尿液开合有度,而不至于失控。
5.《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指月按:麻黄空心走表,何以能破癥坚积聚?原来麻黄一方面能宣肺通气,另一方面还能活血化瘀,这点鲜为人知。
所以《外科证治全生集》里用阳和汤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等各种积聚凝血之病,方中就用到麻黄来通透积聚。同时指出麻黄配合熟地黄能畅通络脉,而不会发表大汗。这样五脏元真通畅,积聚自散。
6.王琦经验
王氏早年见叶橘泉先生治风湿痹痛推崇五积散,云其散寒止痛效果极佳,乃缘于方中有麻黄。后王氏执教《伤寒论》讲麻黄汤,“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中之八个症状中痛症竟占其半。《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治外感寒湿,一身烦疼,对麻黄止痛认识更深。以后凡遇风寒痹痛、寒凝子痛等症尝予麻黄10克止痛,效果立显,但其时认识只在散寒温经止痛一层。
对麻黄入血分治顽痹是后来逐步认识的。唐《药性论》言麻黄“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千金方》亦载其“治顽痹,四肢不仁”,金元《日华子诸家本草》云麻黄能“调血脉,开毛孔皮肤”,则从理论上做了解释,至此认识又深一层。
麻黄破血滞、化痰凝为认识之第三层,此乃王氏随江韵樵老中医诊治外科病证时所学。江老先生对阴疽、流注、鹤膝风尝用阳和汤,多获效机,言其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对麻黄之用所言极明:“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痰凝积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麻黄在外科上的运用功不可没。
《外科正宗》七星剑汤治疗疔毒走黄,面肿如斗,神识昏愦(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脓毒败血症),确能逆流挽舟,江老对此亦治验颇多。此后对前贤用麻黄治外科病证愈加留意,如《刘涓子鬼遗方》常配麻黄治金疮折伤之证,《医学心悟》《疡科心得集》用麻黄膏治疗疥癣、风癞。《验方集》用麻黄治风疹肤痒等。
麻黄在妇科运用,历代医家亦多所论,如《神农本草经》谓本品“破癥坚结聚”,《本草纲目》言其治“产后血滞”等,皆从本品主血分立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因其用麻黄,历代注家多把本方解作“解表退黄”之剂,而《伤寒论》原文是“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显然与原意相悖,其产生曲解的原因是将麻黄视为解表专药而忽略了入血分的功能。
20世纪70年代,王氏随岳美中老先生临证,见其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慢性肾炎,思路独特,将其医案附后:姬某,男,45岁。患慢性肾炎,苔黄腻,脉大而数。8年前因湿疹后所得,现仍时出时没,尿检蛋白(+++),红细胞25~30HP,管型(+),诊为湿毒内陷,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祛湿毒(麻黄6克,连翘12克,赤小豆24克,杏仁9克,甘草6克,生姜9克,桑白皮9克,大枣4枚),服4剂未有汗,麻黄加至9克,得微汗,服至10剂,湿疹得减,乃渐至消失,尿蛋白(++),红细胞1~15HP。综上所述,麻黄除所熟知宣肺平喘之作用外,其蠲痹止痛、入血破滞之功亦当加以应用。
指月按:《内经》曰,诸窍易闭。又曰,阳气虚则九窍不利。这些孔窍闭郁,就会疼痛。所以可以用麻黄开窍以止痛,但前提是正气不能过虚。过虚则徒开无益。民间有个斩毒剑汤方,药物仅麻黄、紫花地丁、一枝篙三味,治疗疮毒疙瘩,屡有效验。既可外用,亦能内服,能迅速开表败毒,使疮毒从里到外瓦解开。这是开表解毒法的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