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編輯推薦: |
★边干边学做老板。
★做老板不是做好一件大事,而是理顺万件小事。
★管理不对路,发展没出路;先做专做精,再做强做大。
★小公司经营管理经验的总结,最实用最接地气的管理智慧。生动易读,极具实际操作性。
★案例经典,逻辑严谨,说理透彻,论述的同时抛开了专业、晦涩的管理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
內容簡介: |
任何一个成功的公司都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顶级创意构想、一次好运气,或者灵光一闪而造就,都是经历了日积月累的经验沉淀,都是经历了向别人的学习借鉴,才一步步从平凡做到优秀,进而从优秀到卓越。作为一个小公司的老板,只有把日常管理中的得与失、成与败及时总结反思,才能把公司逐步做强做大。
|
關於作者: |
王剑,致力于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研究。经商之余,潜心研究管理科学,结合实践,出版有《先交朋友,再做生意》《温州人教你靠钱赚钱》《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等,其作品风靡台湾、日本、韩国等亚洲各地。
|
目錄:
|
第一章给你一个公司,你会管理吗
常言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企业管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稍有疏忽,公司就会陷入混乱。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能够鹤立鸡群,不在于效益惊人,而在于管理有方。管理的根本在于老板,在于制度。一个企业有怎样的统帅,关系到这个企业能否打下江山,而一个企业有怎样的制度,则关系到这个企业能否长久发展。
1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
2真正的领导是管人的,而不是做事的
3优秀的领导者能把一群绵羊变成冲锋的战士
4别给员工讲道理,没人听
5管理越简单越好,无为而治是最高境界
6管理最重要的不是权力,而是智慧
7小公司的战略就是挣钱,活下来
8企业一定是先做精,再做强,后做大
第二章小公司如何留住骨干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当今社会,谁能得到优秀人才的辅佐,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打下一片江山。留住骨干人才,抓住这最为关键的20%,企业才有未来,才有希望。重金或许可以吸引人才,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留住人才,但是如果你想让人才长期辅佐你,你就必须在高薪的前提下,注重培养与人才的感情,以情感人,以情留人。金钱留人和感情留人相结合,才是网罗人才最靠谱的策略。
1留住人最重要的是留住人的心
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3对自己有用的人要舍得下血本
4用最高的位置,把最高本事的人留下来
5给员工一个激动人心的目标
6良好的培训机制,使得员工看到更大的希望
7与员工同甘共苦,最能激励员工
8领导者要有大胸怀,敢于起用比自己强的人
第三章关于涨工资、分红与年终奖
对员工而言,什么是核心利益?答案只有两个字:薪水。对于一个刚刚毕业不久或家境贫困的员工来说,打拼的目的就是赚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老板,一定要体恤员工的辛苦,善于利用薪酬制度来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这样,员工才会心甘情愿为你卖命。
1在很多时候,薪酬比什么激励都管用
2拖欠工资要不得
3关于股份制、分红与年终奖
4涨工资也不能一步到位
5年薪制的好处
6激励员工的五项原则
7让3个人做5个人的事,领4个人的薪水
8奖励不当,就成了变相的惩罚
第四章员工就是员工,不要奢望在公司交到真心朋友
俗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有了距离,才有威严;有了距离,政令才能畅通。和下属打成一片,和下属称兄道弟,并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作为老板,既要有亲和力,又不能和下属走得太近;既要不失人性关怀,又不能顾及个人私情。这样,你才能成为令人信服的、受人膜拜的领导者。
1不要和自己的下属称兄道弟
2办公室绯闻可能会毁掉整个公司
3老板尽量唱红脸
4不淘汰平庸的员工,是对奋斗者的不负责任
5“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体制,万万要不得
6避免员工建立自己的小圈子
7斩断员工的“第三只手”
8把表面的风光让给员工,把沉甸甸的利益留给自己
第五章不懂带人,你就自己累到死
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带人、带团队。真正高明的管理者,不会事无巨细地管,他们只是告诉员工,自己期望得到什么结果,而不会告诉员工应该怎样去做。当一个员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1巧妙带人比费尽心思管人更重要
2带出一群精兵强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3想把庸才变成干将,自己先要做个干将
4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5要让所有的员工知道,他们来就是要把公司做大
6引入“鲶鱼”,让团队慌起来
7传递正能量,激励团队创造奇迹
8以文化凝聚人心,让团队文化融入每个人的血液
第六章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和秩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一个团队缺少规章制度时,团队就很容易陷入混乱。当一家企业崇尚人治、忽视制度时,员工就会变得没有执行力。身为老板,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完善合理的制度,要知道,用制度管人远比用人管人有效得多。
1一流企业用制度管人,二流企业用人管人
2你不讲制度,别人就跟你讲条件
3制度化:用铁的纪律约束每一个员工
4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5奖要奖得心花怒放,罚要罚得胆战心惊
6要明确告诉员工: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7令出如山,绝不妥协
8榜样的力量:老板要做遵守制度的表率
第七章战略管理:小公司的战略就是赚钱、活下去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如果不以赚钱为目的,就失去了做企业的意义。”对于小公司而言,企业的战略就是赚钱、活下来。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浮云,都是无意义的。要知道,小企业想立足商界并不容易,半路夭折的小企业太多太多。这就是马云为何忠告老板们:活下来才是首要任务。只有活下来了,企业才有希望争霸天下,从而创造一番宏伟蓝图。
1没有战略,企业将死在今晚
2走土路还是跑高速?战略选择决定小公司未来
3做战略最忌讳面面俱到,一定要重点突破
4战略要落实到目标和结果上面
5成功的决策者,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6不断更换项目,无异于一次次失血
7看准了就下手,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8适时完成战略转换,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第八章财务管理:搞不懂财务,就当不好老板
任何一个公司,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背后一定有强大的财务体系做支撑。作为老板,无论企业大小,首先要对自己公司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财务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可量化、精确化、可考核、可检查。只有不断推行精细化管理,控制经营成本,保证收支平衡,才能获得产值和效益的最大化。
1搞不懂财务,就当不好老板
2在财务问题上,除了制度和程序,不要相信任何人
3降低10%的成本等于增加20%的利润
4聘用一名优秀的财务主管
5用严密的制度堵住一切财务漏洞
6合理安排经费预算
7灵活理财,别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8居安思危,资金周转要早打算
第九章授权管理:管头管脚,但不要从头管到脚
权力是管理者依仗的最大资本,有了权力之后,管理者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但有时权力过分集中,反而会酿下祸患。身为管理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领导者授权的成功与否,从大的方面来讲,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从小的方面来讲,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1领导者不能事必躬亲,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2领导的任务不是替下属做事
3管头管脚,但不要从头管到脚
4权力下放,给下属以施展的空间
5把握原则,让交办的工作有章可循
6根据下属的特长进行授权
7科学分配任务,把正确的事情交给正确的人
8授权之后不要忘记检查,监控并不代表不信任
第十章赢在执行:没有执行,再伟大的战略都等于零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一个员工的标准,就是执行力。很多企业只关注战略决策,却缺乏有效的执行。要知道,没有执行力,再伟大的战略都等于零;没有执行力,企业就没有竞争力。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激发员工的执行力,建立一支高效的、有战斗力的团队。
1没有执行力,企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2令出必行,清除执行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3没有任何借口,坚决不折不扣地执行
4团队执行力:现在、立刻、马上
5执行一定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
6执行力不讲如果,只讲结果
7没有胜算就换条路,将执行贯彻到底
8有效的执行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
第十一章危机管理:企业家天天想的就是危机在哪里
21世纪,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如果经营者没有危机意识,管理者不懂得居安思危,就算是“百年老店”,也难逃倒闭的命运。身为老板,当企业处于兴盛时,千万不要妄自尊大。只有未雨绸缪,控制好风险,增强企业的免疫力,你的企业才能长治久安。
1百年老店也会破产,老板千万不要自我陶醉
2企业家天天想的就是危机在哪里
3成功就是把所有的潜在风险都干掉
4防微杜渐,不要忽略任何一个错误
5处理危机要果断彻底,坚决不留后患
6公司完整的危机预警机制不可少
7小公司在危机中更容易调整战略
8危机也蕴藏着商机,把握“重新洗牌”的机会
第十二章老板的形象影响着公司的命运
自古道:“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君主如此,老板也如此,治理国家与管理企业,本质上没有区别。正所谓“正人先正己”,要想拥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先要具备良好的德行;要想在竞争激烈、危机重重的商场上屹立不倒,就要有大胸襟、大抱负。
1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小领导做事,大领导做人
2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做到才能要求别人
3领导者个人魅力大小决定团队气场大小
4别总板着脸,那不是威信而是距离
5推功揽过,成为下属心中的守护神
6不要神化自己,偶尔暴露自己的缺点
7带人要刚柔并济,做领导要软硬兼施
8大胸怀,大气魄,成就卓越领导者
|
內容試閱:
|
常言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企业管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稍有疏忽,公司就会陷入混乱。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能够鹤立鸡群,不在于效益惊人,而在于管理有方。管理的根本在于老板,在于制度。一个企业有怎样的统帅,关系到这个企业能否打下江山,而一个企业有怎样的制度,则关系到这个企业能否长久发展。
第一章给你一个公司,你会管理吗
一个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YIGEXIAOGONGSILAOBANDERICHANGGUANLI
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
有一位智者带着徒弟在河边散步,忽然,智者向徒弟提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一滴水永不干涸?”徒弟想了很久,答道:“将它托入掌心。”智者笑着说:“非也非也!将它投入大海之中。”
当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它才不会干涸;当一个人融入了团队,它才能更好地施展才华、成就自我。要知道,单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尤其是在企业打天下时,尽管有些创业者特别能干,但他们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只有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打下一片更大的江山。
可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相比于带领团队打天下,在打下天下之后,如何治理天下、管理天下,让属于你的天下稳步地发展,会有更大的难度。很多创业者带领一帮员工风风火火“闯九州”,闯下“九州”之后,却意味着事业的止步甚至终结。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这就是“守江山难”的最好例证。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打江山时,人们会想:我什么也没有,放手一搏,失败了也没什么。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会有一股勇往直前,毫无畏惧,破釜沉舟的精神。在与困难斗智斗勇,反复周旋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自信心、进取心会一步步被激发出来,最终取得胜利。而守江山时,人们容易因骄傲而失去危机感,或因取得成就而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于是轻率冒进。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管理一个公司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管理不当,公司就会陷入混乱,这样公司就很难继续发展下去。如果企业管理得当,公司就会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这一点在著名的美国杜邦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就有明显的体现。
杜邦公司从1802年创立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500强企业中最长寿的公司。它之所以如此长寿,得益于杜邦家族在企业制度上的不断创新。
早期的杜邦公司在管理上,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尤其是亨利·杜邦掌权时,就特别独裁,哪怕是细微的决策他都要亲力亲为,所有的支票他亲自开,所有合同他亲自签。这种管理方式在他39年的任期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公司的发展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帮助他建立起了杜邦帝国。这种成功得益于亨利·杜邦超强的个人能力,而不是得益于完善的企业制度。因此,当他卸任之后,杜邦公司就出现了危机。
1889年,亨利·杜邦去世,他的侄子尤金成为接班人。但由于他的管理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导致公司的效益大衰退,差一点就葬送了杜邦。杜邦家族见到这种情况,马上意识到问题,于是决定改行集团式经营的管理体制。
在新的管理架构下,最高决策权依然掌控在杜邦家族手中,但他们拒绝亲力亲为,而是把执行权交给执行委员会。同时,杜邦公司实行制度化管理,而不是仅仅靠人来管理。自从实行这种管理模式后,杜邦公司的效益显著提高。
但是,决策权过于集中也有缺陷,因为市场瞬息万变,杜邦家族在做决策时,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鉴于这种情况,杜邦公司开始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把权力下放给分部,这再一次促使杜邦公司获得大发展。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杜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初遇到了一次严重的危机。当时他们不得不出售10亿多美元的通用股票,导致公司多年的优良资产被剥离。同时,公司控制的美国橡胶公司也被洛克菲勒家族抢走。
出现这种问题,说明原有的经营模式不再适应公司的发展。于是,科普兰·杜邦临危授命,出任杜邦公司的第11任总经理兼董事长,并改变了原有的经营方针。1967年年底,科普兰放弃总经理一职,而是让非杜邦家族的马可担任总经理。科普兰还放弃了财务委员会议长的职位,他只担任董事长一职。由此,杜邦公司“三驾马车”式的体制正式成立。1971年,科普兰又让出了董事长的职务。
科普兰对管理职务的放弃在杜邦发展史上是一个创举,因为在他之前,杜邦家族以外的人无权担任公司最高职务。但是他果断地打破了这一家族恶习,结束了杜邦公司长达170年的专制。从此,杜邦公司从家族企业转变成现代巨型的总经理式企业。
如今,杜邦家族成员基本上成了优秀的经理职员,只有一人进入公司的董事会。尽管杜邦家族在董事会中的人数越来越少,并且基本不参与重要的经营决策,但杜邦家族仍是公司的拥有者,占有公司最大份额的利润。
从第11任总裁科普兰至今,尽管杜邦公司换了8任董事长,但公司的制度一直沿袭了下来。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杜邦公司之所以能长久地发展,不在于由谁管理,而在于用什么样的制度来管理。因为单凭人来管理,受限于人的能力,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管理效果,但用制度管理,按制度执行,一切都在制度的规范下正常地运转。所以,管理定江山,本质上是制度管理定江山。
杜邦公司的发展还告诉我们,企业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现实环境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创新。科普兰的制度变革就体现了这一观点。可以说,杜邦的可持续发展与它的制度创新是分不开的。
所以,领袖是打天下的“王”,制度定江山的“王”。一个企业有怎样的统帅,关系到这个企业能否打下江山,而一个企业有怎样的制度,关系到这个企业能否长久发展。只有坚持制度为王、制度创新为王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企业的江山才能永固。
真正的领导是管人的,而不是做事的
在我们身边,不乏夜以继日加班、身先士卒的领导者,他们一边用“拼命三郎”的精神工作,一边抱怨下属的能力不够。他们不知道,领导者的定位是什么、究竟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正是他们的大包大揽,导致了下属的能力“退化”。
想一想:在过去的一周里,你有多少时间是在做事,有多少时间是在管人、带人?所谓做事,是指你自己去执行具体任务,亲上执行一线,所谓管人、带人,是指你做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企业目标、给员工分派任务,然后追踪员工执行进程,根据员工的表现加以指点,或给员工做示范,给员工做评估等等。
如果你把一周的5天工作和所花的时间列出来,就会发现用在管人、带人上的时间很少,而用在做事上的时间很多,那么你就要开始改变了。因为真正的领导是管人、带人的,而不是做具体琐碎的事情的。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投入到公司琐碎的事情上,就意味着你在管人、带人上花的精力太少,这势必会影响你带团队的效果。
有一位管理专家在培训课上讲过这样一段话:中层管理者应该用50%的时间管人、带人,用50%的时间做事;高层管理者应用80%的时间管人、带人,用20%的时间做事。如果你喜欢做事,无法说服自己少做事,那么你永远无法成为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因为你这种喜欢做事的习惯,注定了你不适合做领导者。
在惠普公司,定位领导者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管理者是教练而不是老板。因为老板可以发号施令,但教练却不同,教练水平的高低要看他带的团队水平如何,而不是看他个人能力多强、多么能干。其实,惠普的这个原则很好地阐释了真正的领导是管人、带人的,而不是做事的。
看过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的人都知道,球队的整体素质、赢球的场次和最终的排名,才是一个教练水平高低的体现。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一定要完成从自己做事到指导别人做事的转变。也许一件事,领导者自己做只需1个小时,但教下属做却要花3个小时,但是领导者别无选择,必须花时间教别人,只有授人以渔,让下属变得更优秀,让团队变得更有战斗力,领导者才是称职的教练。
与此同时,领导者还要容忍下属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差,甚至很多地方不如自己。试想一下,如果下属各方面都比你强,那他就不应该是你的部下,而应该是你的上司了。如果你有这种心态,那么你就会有足够的耐心来管理、领导下属、提升整个团队的水平了。
事实上,领导者管人、带人主要表现在这样两点:第一,用规章制度管理员工,让公司在一个有秩序、有纪律的环境下运转。第二,善于用人,因为领导者是帅,帅就要会用兵,会用人。善于用人的领导者,懂得发现下属的优点,让下属做擅长的事情,因此他们身边总是人才济济,各个下属都能在某一方面独当一面。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关于刘邦与韩信的一段对话,很好地表明了领导者是帅而非将;是管人、带人的,而非做事的;是把员工放在正确位置上,让员工发挥自己特长的,而非把员工放在错误位置上,泯灭员工优势和激情的。
有一次,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你看能带领多少士兵?”
韩信说:“超不过10万人。”
刘邦又问:“那你呢?”
韩信说:“多多益善。”
刘邦有些不高兴:“你能多多益善,那怎么还是被我抓了呢?”
韩信说:“你不善领兵卒,却善于领导将士,这就是我韩信为你所用的原因。”
在这段对话中,韩信提出了关于“帅才”和“将才”的概念。在韩信看来,他是一个将才,擅长带兵打仗、攻城拔寨,而刘邦是帅才,擅长领导大将,给大将放权,让大将去战斗、去执行任务。事实就是如此,刘邦不仅领导着韩信,还领导着张良与萧何。这三人在刘邦手下,各自在自己擅长的位置上施展才能,最后帮刘邦夺得天下。
领导者是帅才,管理者是将才,帅才比将才高一个层次,帅才偏重于战略思维,其学识和涵养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眼界,以保证总揽全局、放眼长远。而将才是在一定范围内掌控局势,带领下属完成统帅分派的任务,他们偏重于战术或方式方法的研究。
对于领导者而言,你要做的不是按照你的想法去塑造下属,而是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条件,帮助团队获得成功。通过发现下属的优势,给下属安排正确的职位,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才是领导者真正要做的事情。
优秀的领导者能把一群绵羊变成冲锋的战士
一只狮子带领一群绵羊,与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战斗,哪一方会取胜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一只狮子站在绵羊面前,以专业的素养训练着一群绵羊,训练结束后羊群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另一边,绵羊首领站在一群狮子面前。训练开始了,绵羊按照羊群的散漫管理方式来训练狮群,结果可想而知,大家军心涣散,反而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当两军对垒时,狮子训练的绵羊军团战胜了绵羊训练的狮子军团。
的确,正如一位法国军事家说过的那样:“一只狮子带领一群羊,要远远胜过一只羊带领一群狮子。”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狮子是优秀的“领头羊”,它能通过自己的领导才能,激发出整个绵羊团队的激情,使绵羊成为冲锋的战士。
其实,优秀的领导者就是雄狮,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归根结底要看领导者的带人能力。巴顿将军曾经说过:“在战争中有这样一个真理:士兵什么也不是,将领却是一切。”一个团队能否迸发出战斗力,关键在于领导者是否有魄力、决断和勇气,是否善于带领团队、激励队员、合理地安排队员的工作。所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就是这个道理。
优秀的领导者之所以能把一群绵羊型的员工变成冲锋的战士,主要在于这样几点:
首先,优秀的领导者要对员工充满期许。
把绵羊变成雄狮,看似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此,在一开始,领导者就要向员工提出这样的期许。如果你不将这种期许告诉员工,员工或许不可能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要知道,每个人都很享受别人对自己的高期许,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价值被肯定。
领导者要知道,对员工期望越高,员工的发挥可能越好,甚至会超出这种期望。在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一个名叫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家精心雕刻了一位美女,并深深爱上了这个雕像。他每天祈祷盼望着这个雕像能成为现实中的人,与自己生活在一起。后来,他的诚意感动了神,这座雕像被赋予了生命,真的与皮格马利翁生活在了一起。当然,这是一个神话,但它说明了真心期许的重要性。
对领导者而言,不需要把不现实的事情变成现实。领导者要做的,就是期许下属变成战斗力强的“雄狮”。只要你对他们表达期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努力,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出色。
其次,优秀的领导者要对员工表达信任。
当你领导一支团队时,你要相信:这支团队缺少的并不是想法和建议,而是缺少领导者对员工的信任和信心。如果领导者始终对员工抱有希望,员工就会感到无比的自信。他们会愿意花时间和领导者一起研究如何让团队变得更优秀。
当员工提出建议和想法时,如果领导者表达认同和肯定,并且能有选择地加以采用,那么对员工就是非常好的激励。当领导者分派给员工任务时,说:“去干吧,我相信你没问题。”员工也会感受到信任的力量,从而百分百地投入精力,争取不辜负领导者的期望。
某电信公司的领导者贝蒂在带领团队时,就采用了信任的原则,她是这样总结她的带队经验的:“我会尽量让我的团队了解到,我真心认为他们可以做好这项工作,我相信他们能够做出判断,寻找信息,及时获取信息。在我们的团队会议上,当我们分析总结员工工作成就时,我会有意识地表扬队员们的贡献,不会当面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
这样,公司就会充满轻松的氛围,员工们感觉自己尽了全力,大家相互之间就不会指责,而是相互支持和尊重。贝蒂说:“我相信人们会实现我们的期望,只要你选择信任他们,表扬员工的成就,就可以让他们自动高效率为你做事。”
再次,优秀的领导者重视激励员工。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曾表示,10个失败的领导者,9个不懂得激励下属;10家失败的企业,9家企业忽视激励员工。我们先来看一个历史案例。
《史记》中记载,汉楚相争之初,项羽兵力多达40余万,是刘邦的4倍。然而,项羽不会看人识人,奖罚不明,“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奖,拔城而不得其封”,“虽有奇士不能用”。这直接导致陈平、韩信等优秀的部下离他而去,选择为刘邦效力,甚至还直接逼走了亚父范增。最后,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被善于用人、善于激励的刘邦所灭。
领导员工发展企业,与带领队伍打天下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你想避免企业走向衰落,请从激励员工开始。比如,你要经常问一问自己:员工希望获得哪种激励呢?当我称赞员工时,他是否会兴奋呢?我最后一次在工作中称赞别人是什么时候?其实,激励员工很容易,简单地拍一下后背,表达一种友善和认可,一句表扬,表达赏识和器重,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等等,都能激励员工奋发向上。
此外,还有授权、对话、承诺,都是领导者要做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重视向员工授权,充分信任自己的员工,并千方百计为员工实现目标排忧解难。公司的领导者认为,授权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员工能够胜任。领导者还要重视与员工对话、沟通,这样做的目的是向员工承诺,给员工一个值得憧憬的目标,给员工实实在在的发展空间。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那么,你也能把绵羊型的员工变成雄狮般的战斗勇士,让他们冲锋陷阵,为企业攻城拔寨。
别给员工讲道理,没人听
小时候,犯了错误,父亲会把我们叫到跟前,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讲道理:“你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不知道这样做不对吗?”长大后,进入公司,如果犯了错误,领导者也会把我们叫过去,喋喋不休地跟我们讲道理。知道吗?我们已经很反感别人给我们讲道理了,员工也有同样的心理。
有一次,一位领导和下属谈话,下属的情绪有点低落,领导就劝她几句。怎么劝说呢?无非就是讲一些大而空的道理,领导讲的时候见下属没吭声,于是继续讲。突然下属忍不住了,大声说:“你真不愧是领导,这么会讲道理。”一时间,领导明白了什么意思,知道讲道理激起了下属的反感。
也许很多领导者不知道,下属听你讲道理的时候,表面上不吭声,甚至对你点头表示认可,实际上他们心里早已厌烦,只不过出于对你的尊重,不好意思让你难堪,才忍气吞声地接受。他们在听的时候,早已经左耳进右耳出,你的大道理对他们没有作用。有这样一段对话:
一位女职员和朋友谈起领导,说:“领导经常给我讲道理,好像他知道的东西多,我就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一样,特别让人讨厌。”
朋友说:“那是领导关心你,才会找你谈话,跟你讲道理,是为你好啊!”
女职员说:“我才不稀罕。他讲道理时,我听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他说也白说。”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讲道理是没有效果的沟通。所以,聪明的领导者,千万不要给员工讲道理,因为没人愿意听。当一个领导者想通过给员工讲道理来解决问题时,他已经落于下风了,这是管理上的无能。
有一位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说,他在日常管理中,最喜欢“讲道理”,他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去“讲道理”。当员工发生冲突时,他去讲道理;当部门之间配合不好时,他也去讲道理;当下属不支持她的工作时,他也去讲道理。可是,当别人问他“讲道理能解决问题吗”时,他却一脸无奈地说:“唉,这些人都不讲道理。”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固定的思维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都有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如果你和他讲道理,只是站在你的角度跟他讲道理,那么他怎么可能认同你呢?道理讲得多了,就成了纯粹的理论,这些理论早已经被别人嚼烂了,你再去反复讲述,味同嚼蜡,谁爱听呢?
事实上,真正优秀的领导者,不会和员工讲道理,而是和员工讲故事,通过讲故事,来表达一种观点,引起员工思考。而且这个故事往往很有趣,很有深意,让人听了之后,久久忘不掉,这样就能持久地发挥影响。通过讲故事来表达观点,激励员工,是一种趣味性的沟通,绝不同于讲道理来强迫员工接受,所以,效果往往比较好。
一个人力资源经理跳槽到一家新单位,上任伊始,老板为了让他在公司树立威信,公布任命之后,就让他发言。他站起来,很幽默地说:“我是一头驴。”大家一听,顿时哄堂大笑。
接着,人力资源经理说:“我们家乡有一头驴,一天它不小心掉到枯井里,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小时,主人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它救起来。最后,他决定用土把驴埋在枯井里,一来免得驴子活活饿死,二来避免其他东西再次掉进枯井里。于是他找来村民帮忙,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一开始驴子恐慌地嚎叫,不一会儿,驴竟然安静下来,当村民把土铲到它背上时,它迅速地把土抖落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结实。就这样,驴一点一点地升到了井口。”
讲到这里之后,人力资源经理又说:“我现在还说我是一头驴,大家还觉得好笑吗?”在沉静片刻后,大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渐停后,人力资源经理说:“我的存在就是和大家一起抖落身上的土,希望全体成员和我一样,配合我的工作,为公司清除发展中的障碍,为公司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时全场再次掌声雷动。
如果你不给员工讲道理,而是给员工讲故事,并且故事有寓意、有深意,而且讲得生动有趣,那么你将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领导者。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认为:“故事长驻大脑,因此带来变化,有机会影响员工的行为。”因此,从今天开始,尽量不要和员工讲道理,试着给员工“讲故事”,用故事阐述道理,用故事引导员工改变行为,这样效果会更好。
管理越简单越好,无为而治是最高境界
作为企业领导,你的任务不是处处管着、监视员工,而是建立一个能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人才的制度,让员工自发地对待工作。因为一个企业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来自于员工的自我管理。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经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管得少却能管得好,是因为各种制度、措施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良好制度的规范下,员工的自觉性、责任感、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激发,这对减轻管理压力、简化管理环节、提高执行力,都有非常好的作用。这一点在下面的例子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苏州某工业园区实行体制规范、政策透明的“授权管理”,先后制定了45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里面清楚地规定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哪类问题应该怎么做,都规定得非常详细。在“授权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员工们发现,领导亲自过问事情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按制度办事的良好风气却在园区内逐渐形成。
由于少了很多管理环节,一些项目审批、海关物流、外事管理等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十分简单而有效,园区的主要经济指标8年保持50%左右的增长速度。仅2002年全年的GDP总额就达到了252亿元,财政收入32亿元。
管得少并不是说管理者的作用被弱化了,恰恰相反,由于在管理上变“人”治为“法”治,真正实现了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企业,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管理者可以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去做企业战略上的规划。
台湾奇美公司是一家生产石化产品ABS的企业,该企业虽然比不上王永庆的台塑公司,但它的生产力是同行企业的4倍。在20世纪70年代,其产品掀起了石化业的一场革命,其产品质量之高、价格之低让同行的美国和日本企业都畏之如虎。公司想要投资的地方,众多的美日厂商都会退避三舍,不敢与之竞争。
为什么奇美公司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呢?这得益于公司董事长许文龙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虽然许文龙挂着董事长的头衔,但这是一个十足的虚名,他就像英国女王一样,对企业内部的大小事,根本就不参与管理,而是全部授权给部属。许文龙从来不做任何书面的指令,即使偶尔和主管们开会,也只是闲聊家常。很多时候,他甚至根本不知道公司的图章放在哪里,更奇怪的是,他连专门的办公室都没有。因为他很少在办公室,而是经常开车去外面钓鱼。
有一次,他在外面钓鱼时,突然遇到大雨,于是他就开车去公司避一避雨,顺便看一下公司。当员工看到他时,竟然惊讶地问道:“董事长,没有事你来干什么?”他想了想说:“对呀!没事来这干什么?”说完,一溜烟地开车离去了。
许文龙的例子启示我们,作为老板,一定要信任员工,充分放权。充分放权,减少控制,这种“无为而治”是一种管理境界,是一种依托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企业战略而建立起来的经营平台。“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你别看许文龙什么都不做,实际上他对奇美的发展情况心如明镜。“无为”是让企业在制度、文化的规范下,非常自然有效地运行,就像钟表上了发条,尽管你不在钟表旁,但是它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停止运行。
海尔集团的董事长张瑞敏曾说:“我经营海尔主要是无为而治。我只抓大事,企业的大事就是文化、组织和战略。”在张瑞敏看来,“无为”中有“有为”,他认为“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是非常重要。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企业发展成果。张瑞敏说:“所谓的‘超级领导’,就是当你的下属没有你的管理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反观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就缺乏无为而治的勇气和自信。据一份权威的调查分析报告称:“中国企业每个层次上的管理者,大概都把80%的时间用于管理,把20%的时间用于工作上。”许多管理者习惯于崇拜自己、相信自己,对员工不放心,经常不礼貌地干预员工的工作,从始至终都不敢放开下属的手,每个环节、每道关他们都要严把。管理者忙得团团转,到最后企业却在生存的边缘上苦苦挣扎。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管理者管得太多造成的。
因为管得太多,管理者终日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抓制度、抓战略、抓落实,因而很难取得工作实效;因为管得太多,管理者顾此失彼,漏洞百出,问题层出不穷,使企业利益严重受损;因为管得太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严重受挫,会变得越来越束手束脚。时间一长,企业就会缺少活力,缺乏生机。
管理者管得太多,对员工的危害是致命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用“大象理论”来加以阐述。大象小的时候,饲养员用一条铁链将它拴住,使它无力挣扎。时间久了,大象就失去了挣扎的习惯,习惯了铁链。直到它长成大象,原本力气足够大,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铁链时,它也不会去挣脱了。
其实,领导者对员工管理过多、管理过严,最终也会把员工变成不想挣脱铁链的大象。员工会习惯性地依赖管理者,而不会积极地思考、创新,不会独立地、自信地完成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不可能获得成长,不可能变得出色。因此,管理者应该从一开始,就放开拴住“小象”的“铁链”,即使你觉得员工能力不够,也要给他机会去尝试、去锻炼、去成长。这样员工才可能在某一天,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去分担你管理上的压力,帮你实现无为而治。
管理最重要的不是权力,而是智慧
在企业中,有一种领导说出来的话“一言九鼎”,全体员工非常拥护,积极按照领导的意图去执行任务;有一种领导说出来的话却“一文不值”,全体成员不屑一顾,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被迫去服从。这两种领导的差别在于,前一种领导靠的是智慧、权威和个人魅力来领导员工,后一种领导是靠单纯的权力来管理员工。
领导者的权威留存于员工的内心,权力却是浮在表面上的。员工当面对你敬畏,背后对你异常钦佩,这是权威的作用;员工当面对你点头哈腰,背后却说你非常糟糕,这是权力的作用。作为一个领导者,你肯定希望用智慧和权威领导员工,而不是用权力“压迫”员工。因此,你必须认清领导智慧与权力在管理中各自发挥怎样的作用。
众所周知,一个领导者必须拥有权力,领导者本身的职位就赋予了他这样的权力,没有权力,便不能称其为领导。权力的力量能使别人服从,如果运用得当,权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如果使用不当,权力就会成为“暴政”的工具,成为强制员工服从的外在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会对你产生反感,他们很难发自内心地服从你、支持你、认同你。
不少领导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认为自己是领导,就应该对员工呼来喝去,就有权“专制”——说一不二,一言九鼎,员工必须绝对服从。否则,就用权力来强迫员工、处罚员工。而真正有智慧的领导者不会这样做,他们深知:打动员工、赢得员工敬意的最好办法,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带领团队。所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足以证明领导者的能力对整个团队的重要性。有能力的领导者在团队里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号召力。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超群的智慧,能赢得下属的敬佩和拥护。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有较好的内在品格和个性魅力,这样一来,他的威信就会逐步树立起来,在工作中他就会一呼百应,大家都会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安排和管理,这样就很容易将工作做好。
领导者的权力是职位赋予的,但领导者的影响力则产生于他本人的能力、素养和品质。权力的运用往往依靠高压,而影响力的发挥则表现为发自内心地赢得对方的认同、打动对方的真心。权力可以通过个人的资源、势力去影响他人的行为,而影响力则能促使他人态度、信念、价值观和行为的改变。
在《葛底士堡》这部电影中,讲述了美国内战时期一个重要的战役——葛底士堡战役。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描写了张伯伦上校如何处理一批逃兵。当时一批逃兵被抓之后,逃兵的一个代表向张伯伦抱怨:“我们在战争中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却受到了很多虐待,我们厌恶战争,我们想回家……”
张伯伦是怎样处理的呢?他没有动用手中的权力,严惩甚至枪毙这些动摇军心的逃兵,而是对逃兵说了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这场战争非常重要,如果北方军失败了,那么我们就将失去最宝贵的自由。既然你们不想战斗下去,那你们就走吧,我不会处罚你们。在你们走之前,我只想告诉你们:我们都渴望回家,但是如果战争失败了,即使我们回家也将失去意义。”
最终,这些逃兵改变了主意,他们重返战场,全军团结一心,取得了葛底士堡战役的胜利。
在这个故事中,张伯伦上校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拥有处罚士兵甚至枪毙士兵的权力。但是他没有用权力镇压逃兵,而是选择用自己的智慧——通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办法,说服逃兵重返战场,最后他成功了。也许他的成功不在于他的说理多么有说服力,而在于他这种行为本身所产生的感染力。
要知道,很多军官在战争中,往往动不动就向不服从命令的士兵大吼大叫,甚至用枪口对准他们,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如果张伯伦也这么做了,也许逃兵会屈服,但这往往是口服心不服,结果人在曹营心在汉,又谈何战斗力?这种服从是暂时的,一旦有机会,士兵就可能再次哗变,甚至“临阵倒戈”,这种结果是非常可怕的。而张伯伦通过个人影响力打动了下属,所产生的影响力是内在的、长久的。
事实上,战场上的将军领导士兵,与企业中的领导者管理下属,道理是一样的。看看今天的中国商界,华为的任正非、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影响着企业员工,用自己的能力带领企业迎着世界趋势锐意进取,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依然能取得骄人的战绩,这也使他们在员工心目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领导者的智慧表现在很多方面,既表现为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上,还表现为按制度办事,公平公正地对待员工上,也表现在日常管理中,与员工和谐相处上,等等。如果你想树立自己的影响力,那么不妨动用聪明才智,想方设法让员工“服你”。在这方面,英特尔公司总裁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曾经有段时间,英特尔公司的员工经常迟到。公司领导者对迟到者处以批评、扣工资等处罚,但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最后,总裁想了一个办法,他每天第一个到公司,并站在门口迎接员工。迟到的员工见总裁在门口迎接自己,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自责感,他们发誓不再迟到。那些没有迟到的员工见总裁来得比自己早,便提醒自己:明天我要来得更早一点。渐渐地,员工迟到的现象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毫无疑问,总裁先生的做法是充满智慧的,他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给员工树立了一个标杆,让员工自觉地向他看齐。这样一来,不用发火动怒、不用扣钱惩罚,员工迟到的现象就得以解决。试问,这难道不是高明的管理智慧吗?所以,如果你的员工上班也经常迟到,那么请先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我经常迟到?是不是我不重视员工迟到问题?同时了解员工迟到的原因,而不是用权力来处罚员工。
员工迟到问题只是管理者的问题之一,在管理中,你还会碰到很多问题,但无论碰到怎样的问题,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动用你的权力去“镇压”你的员工,而要试着用感情、劝说、说理等软性的办法,用你的个人品行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员工。当然,对于明确的制度规定,如果员工违反了,该罚还得罚。当然,要记住:罚不是目的,不能罚完了事,而要用你的影响力,引导员工走向你所期望的方向。
小公司的战略就是挣钱,活下来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用这样的话形容竞争的残酷,他说:“小公司的战略就是两个词:挣钱,活下来。”
马云和无数企业家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企业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至少在创业阶段,最重要的是先挣到钱,保证企业活下来,然后再考虑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问题。”
在《士兵突击》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什么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什么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家公司破产,半途夭折的公司不计其数。据统计,日本90%以上的公司在3年之内消亡。所以,老板先让公司活下来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公司的老板,当务之急是思考怎么让企业活下来,怎么稳步地赚钱,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想要一夜暴富。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作为老板,如果总是想着暴富,总是嫌弃赚钱的速度慢了,往往会栽大跟头。
张先生是一位做百货生意的创业者,在同行激烈的竞争趋势之下,他感到了不小的压力。虽然百货公司每年能给自己带来几十万的利润,但是他觉得赚得不够多。所以,他还想创办一个网络公司。
下属听他说要搞网站,就劝说道:“现在网络行业已经人满为患了,一些实力很强的公司都难以生存,我们没有经验,资金又不是很雄厚,贸然投资,很难成功的。”
张先生一听,说:“没经验怕什么,我们几年前做百货生意时,也没有经验,还不是照样做成了?”他执意创办网络公司,结果因竞争太过激烈,不到一年,公司就破产了,原来的百货公司赚的钱也赔了进去。
张先生所犯的错误就是危机意识淡薄,不懂得先活下来,自然不可能做有意义的事。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企业家的使命就是赚钱,如果不赚钱那就是犯罪。”英特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格鲁夫也是这么说的:“一个企业家赚钱叫道德,企业家不赚钱就是缺德。”因为当企业不赚钱时,当企业存活不下来时,势必会给社会、给员工、给老板自己带来严重的伤害。
其实,小公司要想活下来,要想挣到钱,也不是难于登天的事情。只要老板心中牢记活下来的理念,再运用适合自己的战略,就能把企业盘活。总而言之,小企业活下来有这样4种战略:叫做“猛、狠、奇、绝”。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战略1:猛
所谓猛,就是极端化战略,把一个正常的事物,狠狠地推到一个极端上去,从而形成一种不对称的优势。比如,有些领域完全是空白,这个时候你可以快速抓住这个领域的商机。正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样你才能实现创富之梦。
田忌赛马的故事,相信很多企业老板都听说过。比赛的时候,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三局下来都败了。后来在孙膑的建议下,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结果以2∶1的大比分取胜。
在这里,田忌采用的是对称的竞争模式,结果节节败退。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企业资源不如别人,和别人对称竞争,你能赢吗?而孙膑的建议提倡的是不对称竞争,舍弃自己的软肋,用自己的优势去战胜对方的弱点。这样,才更容易在残酷的竞争中取胜。
战略2:狠
所谓狠,就是速度化战略,也就是恶狠狠地对一个貌似正常的战略进行操作,从而获得一个高速度带来的惊人效益,就像小鸟也能撞坏飞机一样,高效之下必然有利润。
小老板们应该明白,小公司资源少,有时候必须敢于孤注一掷,用极端化的战略开辟发展之道。简单地说,在大公司一点点壮大、按部就班地做积累时,小公司可以凭借体量小、身段灵、负累少、胆子大、脑子活、速度快等特点,抄近路、走捷径跑到大公司前面,占领市场的先机。可以说,这是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加速发展的模式。
举个例子,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山寨机,不管是山寨电脑,还是山寨手机,这类产品在中国已经非常普遍。“山寨”也是一种活法,甚至成为了一种哲学,它们的特点就是为流行而流行,用速度抢占利润。做山寨机的老板们,并不期望他们的产品能畅销多年,他们要的就是风光一时,只要样式足够新颖,功能足够炫酷,铺货足够快速,就能获得巨大的赢利。
战略3:奇
所谓奇,就是出奇制胜,就是不走寻常路。如果说正版货是好学生,那么山寨机就是“坏孩子”。虽然每个孩子都应该心存高远,心无旁骛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坏孩子”往往头脑灵活,有胆有识,他们往往能生存下来。当然,这里的“坏孩子”是指不走寻常路,有创新,敢想敢为的勇气和魄力。在这方面,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有个孩子本应该像其他很多孩子一样,认真读书,考取大学,然后再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他却没有走这样的寻常路。他的父亲见他在打台球方面有天赋,居然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偏激的决定——让他放弃工作,专心练习打台球。后来这个孩子成功了,他就是丁俊晖,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他。
丁俊晖的成功对每个老板都有启示。小企业没有那么长的寿命,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不走寻常路,看似偏激,实则是一种经营的智慧,或者说是一种生存哲学。只要能让企业挣到钱,能活下来,就是经营上的一种成功。
战略4:绝
所谓“绝”,就是指拼碎片战略,把别人看不上的、分布得过散的东西集中起来,变成自己的生意。在《温州一家人》这部电视剧中,周万顺的老婆赵银花把钮扣厂废弃的纽扣收集起来,然后卖给服装厂家,这一做法就叫“绝”。
企业一定是先做精,再做强,后做大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为了能让企业健康迅速地发展壮大,每个老板都必须考虑一个问题:是先把企业做大、再做精、后做强,还是先把企业做精、再做强、后做大?
对于这个问题,可谓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什么样的理解都有。但有两种相对集中的答案,相当一部分老板认为:应该先把企业做精、再做强、再做大,理由是把企业做精是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企业才能图谋发展,才能做强、做大。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先把企业做大、再做精、再做强,理由是市场竞争太残酷,只有迅速做大,抢占市场的份额,才能占据足够的资金,才有机会做强、做精。
不可否认的是,这两种理解都有道理,但选择哪种发展模式,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呢?答案是先把企业做精,再做强,后做大。而先做大,再做强、做精企业,这种发展模式适合资金充足的老板。因为只有资金充足,才能迅速做大,快速抢占市场。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投资的每一分钱,几乎都是自己的血汗钱,金钱有限、资源有限,只有选择卧薪尝胆式的修炼,等到产品做精了,才有出头之日。
世界沐浴产品行业,品牌林立、鱼龙混杂。不过,有一家企业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德立精工,尤其是它那句“求精做细,就是德立”的口号,更是让人耳熟能详。
德立精工从一家生产沐浴配件的小企业,发展成行业第一家自主研发全套沐浴产品的公司实属不易,其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的众多国家,它坚持从客户的淋浴感受出发,专注于每个细节,求精做细,这使它多年以来稳步发展成为行业里的领军企业。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德立开始走上自主研发的新道路,率先推出了多种创新产品,在行业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可以说,不经意间,德立精工在业内的知名度、产销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在行业内遥遥领先。那么,它的发展秘诀是什么呢?那就是:先做精,再做强,后做大。
德立公司对产品的质量要求特别完美,每一环节都要严格控制。很多低端的沐浴房产品把玻璃、拉手、滑轮、胶条等半成品买回来,经过简单组装就对外出售。而且在组装过程中,不注重产品质量,但德立公司不会这么做,他们独立研发、设计、生产密封胶条和磁胶条、滑轮、拉手等部件,并对组装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让德立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在众多沐浴产品企业中脱颖而出。
德立公司表示,他们会继续坚持先做精后做强的理念,不盲目求大,而是重点考虑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供应能力、代理商的生存质量等等,稳固地提高公司的实力。
|
|